來源 / 黃山市人民政府
整理 / 基層醫師公社 劉小琳
最新消息!官方明確,村醫每月收入不足4000元的,由當地財政補齊差額。另外,還有一大波利好政策……
國家政策能不能落實下去?到地方上就「變味」了?這次不僅落實了,還變得非常給力!近日,安徽省黃山市人民政府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根據國家及安徽省相關文件精神,提出一系列促進鄉村醫療衛生發展以及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利好政策。
村醫收入不足4000元的,由政府補齊建立鄉村醫生收入託底制度。《意見》要求,每年對鄉村醫生崗位各項補助進行考核結算後,對月收入不足4000元的按照4000元標準明確補齊差額,並根據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物價變動等相關因素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費不計入鄉村醫生託底收入, 具體考核辦法和發放標準由各區縣制定,所需經費由區縣財政承擔。另外,摸清近年來因各種原因流失、具有執業資格的鄉村醫生底數,落實鄉村醫生各種生活、工作待遇,動員回到鄉村醫生崗位。
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人身意外險 統統都有制定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按規定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 做到「應保盡保」。同時,繼續做好到齡退出鄉村醫生生活補助發放工作, 鼓勵有條件的區縣進一步提高對服務年限長和在偏遠、條件艱苦地區執業的鄉村醫生補助水平。除了養老保險外,《意見》還鼓勵和支持以區縣為單位,為鄉村醫生集體購買醫療責任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商業保險,從而降低鄉村醫生執業風險,依法保護其合法權益。
實施「二卡制」,公衛經費考核公開透明《意見》要求全面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二卡制」,「二卡制」即醫生和群眾各持一張「虛擬卡」。醫生通過這張卡登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管理系統,為居民提供服務,留下工作痕跡,記錄服務量。這項政策的實施意味著,公衛經費考核將變得公開透明化,群眾對服務的認可是醫生取得績效經費的唯一依據。與此同時,《意見》要求2020年底前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各區縣要加快縣級衛生區域信息平臺建設,利用健康一體機、移動終端、區域檢驗、影像、心電系統及時採集上傳健康檔案數據,減輕鄉村醫生負擔。還將為村醫配備「智醫助理」, 充分發揮其輔助診斷、慢病智能管理、遠程會診等功能。
在職務晉升、評先評優等方面予以傾斜對在鄉村醫生崗位上連續工作滿5年的執業助理醫師或執業醫師,在崗位聘用、職務晉升、評先評優等方面予以傾斜。開展全市「鄉村好醫生」等優秀基層醫療衛生人員評選工作,對獲得榮譽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由市財政給予一定的獎勵。
參加執業醫師考試合格者 給予80%學費補貼鼓勵符合條件的在崗鄉村醫生參加符合執業準入政策的高等醫學教育,提升學歷層次。符合條件後參加相應執業醫師考試合格者,區縣財政給予不低於80%的學費補貼。
免費進修 支持學習並運用中醫藥知識鄉村醫生每年可獲得免費培訓不少於2次,累計培訓時間不少於2周。選派具有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優秀鄉村醫生每3年免費到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脫產進修1次, 進修時間原則上不少於3個月,脫產期間鄉村醫生工作崗位由鄉鎮衛生院統一調配。支持鄉村醫生學習中醫藥知識,並運用中醫藥技能防治疾病。 加大中醫藥一技之長人員納入鄉村醫生管理力度。
這部分村醫,優先入編加強鄉村醫療衛生建設不僅要「留得住」現有的村醫,也要「引進來」新鮮血液。《意見》要求,用足用好安徽省鄉村醫生定向委託培養政策。定向委託培養生畢業後按協議到村衛生室開展服務期滿後,可繼續籤約在村衛生室工作, 也可按規定優先編內聘用至鄉鎮衛生院或者醫共體牽頭醫院。對於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可簡化程序,通過直接考察的方式進入。高校醫學畢業生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併到鄉村醫療機構服務滿3年以上的, 享受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建成一支素質較高、適應農村基層需要的鄉村醫生隊伍是一個長久目標,它需要把每一步都走踏實。黃山市人民政府此次在保障村醫方面,可謂是事無巨細,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村醫切實感受到關懷,更好地服務於鄉村醫療衛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