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老朋友真情相伴攜行中國法治路

2020-12-27 法制網

□ 我與法治日報二三事

□ 賈宇

奔走在中國法治路上40餘年,我身邊始終有位老朋友真情相伴攜行,不管她幾易其名,不管我走到哪裡,我們總在第一時間相認,彼此充滿著熟悉和親切。這位老朋友,就是剛剛更名的《法治日報》(原名《法制日報》),她的前身是《中國法制報》。「秀才人情半張紙」,老朋友有了喜事,理當寫點文字表示祝賀。

1979年,我到西北政法學院法律系求學,第二年《中國法制報》創刊,我就成了忠實的讀者。當時,十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中國的法制事業剛剛啟航,從領導幹部到普通百姓,都對法制寄予很高的期望和熱情,《中國法制報》單「法制」兩字就在廣大人民群眾心中激起了很大的波瀾。

當時,法制信息傳播少,宣傳法制媒介更少,在這一特殊時期創刊的《中國法制報》,就成了人們學習法律知識、培育法治理念的重要媒介,也成為人們了解司法工作和法制發展進步的主要窗口,對推進法律人成長進步、推進法制社會轉型發展,都有著巨大的貢獻。

當時,報紙發行量很大,街邊、報亭都有,很多老百姓隨手買一份站在路邊看。我作為年輕的法學學子和法學教師,閱讀《中國法制報》是我學習法律、了解司法實務的重要渠道。報導的內容是法學教學的重要素材,教授們拿著《中國法制報》講課是常見的事。

後來,我的豆腐塊文章不斷見諸報端,報社記者也常聯繫我針對一些焦點案件進行採訪,我很受鼓舞,更是堅定了投身法律事業的信仰,培養獨立觀察和深入思考的學術習慣。

學術爭鳴是學術進步的階梯。上世紀90年代,我特別關注過《法制日報》報導的一起安樂死案件,一位母親肝癌晚期特別痛苦,兒子請求主治醫生為其母親解脫,主治醫生就給其母親打了一針,母親安詳去世。之後因家庭糾紛,兒子和主治醫生被告發,並以故意殺人罪被起訴,這起案件引起安樂死的大討論,我也參與其間做了比較認真深入的研究,並將此作為我一個階段的學術主攻方向之一。

在學術理論和司法實踐的往返中,我更加篤定,學術從來不是困在象牙塔裡的,法律也從來不是只寫給法律人的,《伊力哈木·土赫提分裂國家案庭審紀實》《劉漢劉維涉黑案四川3名原政法幹部獲重刑》等報導中都如實地將我們這些學者的觀點展示給了社會大眾。因為法律只有被充分理解,才能真正被信仰。

從陝北公學到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從西北政法學院到西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肩負著民族振興、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的使命。我在西法大擔任校長時,提出了「法治信仰,中國立場,國際視野,平民情懷」的育人理念,《法制日報》這個已相交二三十年的老朋友給予了我莫大的關注和鼓勵。

「我們做革命工作是非常注重實際的,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一切措施,都是為了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時任中共西北局書記習仲勳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畢業典禮上的講話,給我很大的教育和啟發,法學教學同樣必須和實際相結合,必須與司法實務相結合。但教師不了解司法實踐,教學與實務嚴重脫節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我提出首先要把教師培養成了解中國司法辦案實際的法學專家,要求青年教師無論是哪個學校畢業的,無論是博士或者是留學歸來的,一律要到基層檢察院、法院等實務部門掛職鍛鍊,要有為期一年以上的全職司法實務工作經歷。到2017年我離開西北政法大學時,學校有司法機關掛職鍛鍊經歷的教師達80多人,走在全國前列。《法制日報》對此作了充分報導,中央政法委也在西北政法大學召開現場會,對我們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要求各政法院校建立法學教學與司法實務合作培養高素質法律人才的工作機制。

這無論是對高校培養人才,還是提高政法隊伍法學理論水平和實務戰鬥力,都很有意義,而且至今還有很大的進一步發展空間,為我到實務部門工作後深入開展檢校合作,培養高層次檢察人才奠定了基礎。

2017年畢業季,是我人生中難忘的日子。我在畢業典禮上發表了《立身為公 力學達成行穩致遠》的致辭,同時依依不捨地宣布將告別我學習生活和工作達38年的西法大。在我人生重大轉型時,法制日報社理論部主任蔣安傑發表了《告別西法大,賈宇去了哪兒?》,用筆細膩,娓娓道來,不到幾小時點擊量就達10萬+,刷屏了西法大學子的朋友圈。

除了被老朋友真心關注的溫暖感動外,我同樣收穫了在實務部門新崗位上一如既往做好工作的信念力量,就像我告誡學生一樣時刻提醒自己「要始終堅守法治信仰,堅信法治的價值,自覺且真誠抱有建設法治國家的信念,追求公平正義,捍衛法治理想」。

2018年1月,我有幸從陝北這片紅色熱土來到革命紅船起航的地方,來到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工作過6年的地方,赴任浙江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1月19日這天,老朋友又在法治浙江微信公眾號上送了溫馨見面禮《「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賈宇任浙江省檢察院黨組書記》,回溯我與浙江結緣的故事,讓浙江人民對我這個遠道而來的幹部有了初步印象。法制日報社駐浙江記者站站長陳東升發表特寫《浙江省新任公檢法三長的法律背景》,對我和新任省公安廳廳長、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從事法律工作的情況作了詳細介紹,閱讀量又是10萬+。

同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我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履職後,欣然接受了法制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邵炳芳的邀請,在浙江記者站記者王春的陪同下,走近這位相交30餘載的老朋友,參觀了報社採編工作平臺、照排車間、法制網演播室等,錄製了法制網直播專訪,我的聲音被更多的讀者和網友聽到,對我而言是一種鼓勵,更是一種鞭策,讓我工作不敢有絲毫懈怠。

2018年6月29日,浙江省檢察機關首創的「公益損害與訴訟違法舉報中心」掛牌,這是個值得載入法治浙江歷史的重要日子。《法制日報》用新聞紙予以了定格。時逢公益訴訟制度實施一周年,《法制日報》及時關注到浙江檢察工作的新成績、新亮點,報導後良好的社會反響進一步推進了浙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2019年7月,在公益訴訟制度實施兩周年之際,《法制日報》再次深度報導了我們努力打造的新時代公益訴訟浙江樣本。

除了持續追蹤浙江檢察工作,老朋友同樣關注我在全國兩會上的發聲。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提出15周年,綠化一方群山,保護好一江春水,需要建立和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密切協作、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生態檢察新機制,更需要大力宣傳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態檢察新理念。此時,老朋友又來到我身邊,《守護好「重要窗口」青山綠水》的專訪,成了我的「擴音器」。

確如《法制日報》報導,我和浙江的緣分,從「楓橋經驗」起從來沒有斷過。2006年,我帶隊到浙江諸暨楓橋鎮蹲點調研,完成《「楓橋經驗」與法治建設》課題研究。到浙江工作後,我著力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檢察版,2018年8月,我們與這位老朋友深度牽手,共同主辦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理論研討會,圍繞習近平關於社會治理重要思想與「楓橋經驗」的創新發展等主題進行深入探討,8月15日《法制日報》頭版頭條刊發了《浙江檢察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勇創法律監督為民服務標杆省》,我們的聯繫互動因「楓橋經驗」而更加緊密。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調研時又賦予浙江「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新定位。面對新形勢,浙江檢察機關如何建設好、展示好檢察「小窗口」,服務保障「重要窗口」建設,成為我們面臨的新的重大任務、重要課題。

基層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是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的牛鼻子工程,老百姓要實現矛盾糾紛調處最多跑一地,涉檢信訪工作就不能跑兩地。浙江省檢察院積極推進了88家基層檢察院的12309基層檢察服務中心入駐當地矛調中心,佔全省基層檢察院的97.8%,著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法制日報》緊抓矛調中心這一基層社會治理新窗口,及時展示了檢察機關的擔當作為。

越是深入基層調研,就越發了解浙江作為魚米之鄉、富庶之地的背後,無不凝結著人民群眾勤勞奮鬥的汗水和智慧。在東升、王春同志身上,我深切感受到了浙江精神的力量,他們的熱情、勤勉、敬業、敏銳,他們與政法單位的真誠互動,他們為各地改革創新的鼓與呼,都構成了推動中國法治進步的重要力量,也成為我努力做好轉型的信心助力。

經過數月的基層調研,我們補短板、聚合力、謀新篇,形成《浙江省人民檢察院高水平服務保障「重要窗口」建設的決定》,構建法律監督「八大格局」,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和浙江辨識度的12項檢察標誌性成果,努力為浙江「重要窗口」建設貢獻檢察力量。

入浙3年來,我初心不改,老朋友很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我又當老師了!」這是2018年9月《賈校長開講新學期法治第一課》報導的第一句話,我帶頭擔任了浙江大學附中的法治副校長。2019年11月,《法制日報》在《系好未成年人第一顆「法治扣子」》中又一次記錄了我當校長的全過程,這一次,我們檢察官校長隊伍壯大了許多,「浙江省三級檢察院檢察長送法進校園已經成為法治浙江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這自然和浙江全體檢察人的努力分不開,也和老朋友對我們的宣傳和鼓勁分不開。

40年來,《法制日報》這位老朋友一直堅守在中國法治事業前行的道路上,記錄著中國法治前行路上的每一個腳印,尤其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隨著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報紙緊跟形勢將報導領域擴大到依法治國各方面各環節,成為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

「無問西東,此處自有深情。」8月1日,老朋友完成了新的更名,衷心祝願《法治日報》與法治中國建設戮力同行勇立潮頭!祝願中國法治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者系浙江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相關焦點

  • 我與法治日報二三事|賈宇:我與老朋友真情相伴攜行中國法治路
    作者照片奔走在中國法治路上40餘年,我身邊始終有位老朋友真情相伴攜行,不管她幾易其名,不管我走到哪裡,我們總在第一時間相認,彼此充滿著熟悉和親切。這位老朋友,就是剛剛更名的《法治日報》(原名《法制日報》),她的前身是《中國法制報》。「秀才人情半張紙」,老朋友有了喜事,理當寫點文字表示祝賀。1979年,我到西北政法學院法律系求學,第二年《中國法制報》創刊,我就成了忠實的讀者。
  • 歡迎收聽歌曲《老朋友》
    《老朋友有福有禍你都會 都會想到我,有悲有喜我都會 都會告訴你。讓你回憶我的經歷 我的經歷更真實讓我來講述你的故事 故事就更有趣。我們相互支撐著人生 支撐著人生,風雨中守護一片真情天地 真情天地。也許我們都沒有承諾期許,心領神會的事情從不忘記。
  • 法援有愛,相伴成長——青少年暑期法治教育行
    8月13日,靜安區法律援助中心與靜安區司法局江寧路司法所共同開展「法援有愛,相伴成長」青少年暑期法治教育實踐活動,帶領12名中小學生「零距離」了解法律援助工作、感受法治精神。「體驗式」參觀來到法律援助中心服務大廳,迎接同學們的是智慧機器人「小法」,隨著「請帶我參觀一下」的指令,「小法」引導同學們參觀了辦公場所和設施,並介紹了法律援助職能、各個服務窗口的工作內容及來訪者辦理業務的操作流程,讓大家全面了解中心的日常工作。
  • 法護青春,未檢一路相伴——蓮湖檢察院檢察官走進星火路小學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
    近日,蓮湖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晏錚受聘西安市蓮湖區星火路小學法治副校長,為全校2110名學生帶來了一場「法護青春,未檢一路相伴」為主題的法治講座。圍繞《民法典》以及校園欺凌等熱點問題,展開了講解,為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課堂上,同學們積極參與互動,踴躍回答問題,表現出了對於法律知識的渴求。
  • 我說:「好久不見,老朋友」,你卻……
    我突然想去點首《好久不見》來表達我不敢說的情感。我去了,給了歌手20塊錢,告訴了他我的想法,他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我期待著回到她旁邊,心裡為自己絕好的點子點讚。曲子慢慢響起……嘿,兄弟!他們也紛紛效仿將「好久不見,老朋友」這句話發給身邊的朋友,看看他們是什麼反應。
  • 北師大心理學部啟動「安心攜行」公益諮詢項目
    北師大心理學部為此發起了「安心攜行」公益諮詢項目。隨著我國疫情的有效控制,近期,普通大眾的心理幹預疏導需求明顯減少,因為疫情引發的恐慌、焦慮、抑鬱的來電量明顯下降;但受疫情影響較大人群,如患者、喪親者、有創傷經歷的醫護人員等,越來越多地與熱線聯繫。
  • 我與法制日報|與您相伴
    1980年暑假,我的高中政治老師告訴我一個消息,中央辦了一張報紙,叫《中國法制報》(《法制日報》前身)。不久,我就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看到了這張散發著油墨香的報紙。我用書卡借來《中國法制報》,按版面閱讀,從頭到尾,翻來覆去,愛不釋手。主流法律意識、通俗易懂的案例、圖文並茂的版面……您令我讚嘆、令我傾倒、令我流連。
  • 一年級《道德和法治》第二課:拉拉手,交朋友
    今天天氣很好,陽光燦爛的,陪同一年級的兒子學習《道德和法治》,第二課《拉拉手,交朋友》。朋友就是好夥伴,一起玩耍,互相幫忙。剛入校園,我怎麼能交到朋友呢?1、主動問好!好朋友如果你開心請你告訴我我們一起拍拍手如果你傷心也請告訴我我來為你唱支歌……
  • 【把愛帶回家】送法治安全|(一)幼兒居家安全小貼士
    【把愛帶回家】送法治安全|(一)幼兒居家安全小貼士 2021-01-14 13: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月輪轉永不斷 治學真情長相伴
    日月輪轉永不斷 治學真情長相伴前來祝賀的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劉道義、李靜純編審、國家外研中心秘書長包天仁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易代釗、田貴森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李守京教授、北京市教科院苑玉臺、孟雁君老師、華北電力大學戴忠伩教授、江西外語外貿學院戴依仁教授、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員李寶忱老師、英語輔導報北京研發中心蓋麗娃主任、國家外研中心部門主任李永大、苑琳老師等二十餘位嘉賓。
  • 你好新同學,我的老朋友
    不管未來有多遙遠,成長的路上有你有我;不管相逢在什麼時候,我們是永遠的朋友。老朋友,跟我一起走進石家莊新華電腦學校;新同學,讓我們在網際網路技術的海洋裡自信遨遊。你好新同學,我的老朋友,讓我們一起奮鬥青春,一起追夢未來!
  • 【動態】楊淑雅檢察長走進北京市大峪中學講授「青春路上、法治相伴」法治課
    「法治副校長入校園、講好開學第一課」活動。 9月14日,北京市大峪中學的高一新生們迎來了一堂生動的「開學第一課」,我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楊淑雅作為法治副校長走進校園,為學生們講授「青春路上、法治相伴」法治課。門頭溝區教工委副書記、教委主任陳江鋒,團區委副書記姜曦,北京市大峪中學校長曹彥彥以及200餘名師生參加活動。
  • 老朋友一起重走長徵路吧!20個追加名額僅限本周!還有好禮
    由《老朋友》聯合湖南紅升國際旅行社、濟寧眾信國際旅行社精心打造 「《老朋友》三周年邀您重走長徵路」大型紅色之旅9月15日左右即將發團,原定200個名額全部搶訂一空 。為了滿足讀者需要,《老朋友》臨時再爭取到20個席位,同樣也有價值980元的定製好禮相贈。「雄關漫道」就在前方招手,老朋友們一起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就在今天!
  • 詩書相伴,幸福快樂
    讀《紅樓夢》,你會明白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榮衰史是封建大家族乃至整個封建王朝的一個縮影;你能體會賈寶玉與林黛玉的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的絕世真情以及今生無緣、來生相聚的曠世愛情;你能感受閉花羞月的大才女林黛玉面對著盛放將謝的菊花「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時曠世絕俗的無與倫比的美。不得不佩服曹雪芹曹公橫絕千古的才華,不愧為大清第一才子,把中國古典小說推向了頂峰。
  • 魏紀中緬懷斯坦科維奇:他是中國的老朋友,他來中國講課我當翻譯
    中國籃協也深切悼念斯坦科維奇,表示永遠不會忘記斯坦科維奇先生對中國籃球的支持。讚揚了他一生致力於籃球事業的發展,為世界籃球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體育界元老,國際排球終身名譽主席魏紀中先生也發文緬懷斯坦科維奇,稱他是中國的老朋友,為國際籃球運動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 俄駐華大使用中文為武漢加油,老朋友通過日報客戶端致謝
    傑尼索夫(中)和周曉沛(右)傑尼索夫說:「我是『老北京人』,好多年住在中國,好多次去過美麗的武漢,在這個特殊時期,我祝願各位武漢朋友們健康平安、百病不侵,儘早恢復正常的生活。」傑尼索夫在視頻中向所有醫護人員致敬。他表示:「我相信我們一定(會)共同迎來溫暖春天,中國加油!
  • 我與法治日報|指引我前行的燈塔
    □ 聶晶開始接觸《法治日報》是在1997年考入大學之後。作為司法部直屬的唯一一所普通高校,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書報亭,甚至警體館和教室裡,都有《法治日報》的印記。從那時起,《法治日報》就成為指引我前行的燈塔,陪我成長、促我進步。
  • 開學第一課|「人生坐標 法治相伴」,開學第一堂法治課再一次如約而至……
    9月1日晚,新學年開學第一堂法治課如約而至,主講人嵊州市檢察院檢察長朱祖洋為嵊州中學700餘名高一新生講授了題為「人生坐標 法治相伴」的法治課。今年是朱祖洋檢察長受聘為嵊州中學法治副校長的第三年。01 贈送法治光碟課前,
  • 興義市向陽路幼兒園開展「你我相伴,生日同慶」集體生日活動
    為給孩子們營造寬鬆、快樂的心理環境,使他們充分感受到幼兒園生活及成長的幸福,學習與同伴分享快樂,興義市向陽路中心幼兒園於9月28日為8、9月份生日的孩子舉辦了「你我相伴,生日同慶」集體生日會。 活動由興義市向陽路中心幼兒園肖靖老師和賀冬老師主持。
  • 法治文化與法治中國論壇
    ,中國的法治建設已經取得重大成就。對於當前日益蔓延發展的未成年人參與網絡、金融詐騙犯罪問題,就像早期癌症患者,我們既要有法治強制力的「靶向治療」,更要有德治融入的治本和恢復性「化療」「放療」和身體恢復。我在看守所開展未成年犯罪調查研究時,與18名未成年在押人員共同生活了兩個多月,席地而坐,心靈交流,邊調查邊教育、引導、影響他們,之後我又跟蹤交友,真心相處,實心相幫,十三年過去了,他們沒有一個重新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