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冷,自發熱小火鍋等食品受到不少市民的喜歡,幾分鐘就可以享用熱氣騰騰的美食。不過也有人擔心,這種方便快捷的自發熱食品安全嗎?在加熱過程中會不會發生意外?日前,記者對此進行實驗,並藉助紅外熱成像儀記錄自發熱食品的發熱過程。
【點擊觀看實驗視頻】
市場
自發熱食品受到「懶人」和
戶外運動人士喜愛
記者走訪發現,市場上銷售的自發熱食品種類繁多,除了自發熱小火鍋、自發熱酸辣粉,還有各種口味的自發熱米飯,價格從十幾元到幾十元。
市民張先生說:「對於我這種不願意開火的『懶人』來說,自發熱食品太方便了,原料都是現成的,把發熱包加水後,幾分鐘一頓飯就搞定了。」對於自發熱食品的安全問題,張先生認為只要購買合格產品,操作正確,應該沒什麼問題。
熱衷戶外運動的市民林女士也喜愛自發熱食品。林女士介紹,她還在網上購買了自發熱的飯盒,原理與自發熱包裝食品相同,不同的是食物要自己提前準備好。林女士說:「在戶外沒有飯店的時候,能夠吃上一頓熱飯的感覺太好了,但在操作時一定要謹慎,一次我蓋子蓋得太嚴,忘記打開透氣孔,不鏽鋼飯盒的底部被頂出一個大包。」
▲視頻截圖
實驗一
紅外熱成像儀顯示升溫過程僅需8秒
●實驗地點:河南科技大學物理工程學院奇趣物理實驗室
●實驗指導教師:河南科技大學物理工程學院副教授王翬(huī)
●實驗材料:自發熱臺式滷肉飯、紅外熱成像儀
●實驗過程:
1.將自發熱臺式滷肉飯放在凳子上,調整好紅外熱成像儀的角度;
2.撕開外包裝頂部的標籤,露出盒蓋上的排氣孔;
3.將菜包和料包倒在米飯上方;
4.撕開發熱包外的塑料包裝將其放置在盒子底部,加入涼水;
5.將米飯盒放置在發熱包上方,蓋上蓋子進行觀察。
●實驗結果:通過紅外熱成像儀記錄的數據可以看到,發熱包加水後初期溫度變化不大,1分鐘後盒子表面溫度急劇升高,僅用8秒的時間整個飯盒表面的溫度就從28℃升高至80℃,與此同時可以看到發熱孔上方有熱蒸汽不斷冒出,內部反應十分劇烈。
▲從紅外熱成像儀圖像可以看到自發
熱盒子內部開始急劇升溫
實驗二
蒸汽可以將近5公斤的重物頂起
為驗證發熱過程產生的威力有多大,我們繼續進行實驗。
●實驗材料:反應中的自發熱食品、小勺子、書本
●實驗過程及結果:
1.用勺子堵住蓋子上方的排氣孔,可以看到包裝盒瞬間鼓起來,上方的蓋子被頂起,內部的蒸汽直接從蓋子周圍的縫隙鑽了出去;
2.拿開勺子,將近5公斤重的書本放在盒子上方,發現蒸汽可以輕鬆將其頂起,同樣從蓋子周圍的縫隙鑽了出去。
▲將近5公斤重的書本放在自發熱盒子上方進行觀察
實驗三
加熱包的能量將礦泉水瓶炸裂
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看出自發熱食品盒內部反應十分劇烈,那麼如果在密閉環境中,它產生的能量有多大呢?
●實驗材料:發熱包、礦泉水瓶、冷水
●實驗過程:
1.將發熱包放入裝有冷水的礦泉水瓶中;
2.蓋上蓋子後迅速離開,站在遠處觀察。
●實驗結果:可以看到瓶子內的氣泡不斷增加,這說明瓶子內的壓強在增大,接近1分鐘的時候可以看到瓶子開始變形,1分鐘時,砰的一聲巨響,瓶子發生爆炸,走近後可以看到瓶蓋已經和瓶子分離,瓶口處的塑料開裂變形,內部的發熱包也被炸開,裡面是呈灰白色的泥狀物。
▲加熱包的能量將礦泉水瓶炸裂
(上述實驗帶有危險性,切勿模仿)
提醒
自發熱食品應嚴格按照說明進行操作,
發熱包破損後不要使用
自發熱食品的發熱包中到底是什麼物質,與冷水反應後竟能產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
記者選購的幾種自發熱食品的發熱包上都沒有介紹具體的成分,淘寶上一家經營發熱包的店家介紹,發熱包的主要成分有硅藻土、活性炭、氧化鈣、鹽、鋁粉、鐵粉等。
王翬介紹,發熱包內物質的成分不同,發生的反應也不同。實驗時用到的發熱包反應結束後將其加水再次置於容器中,用pH試紙測出來的數據為11。打開包裝後可以看到外層為暗灰色,裡層為白色。王翬推測,外層的是硅藻土、裡層的是氧化鈣與水反應後生成的氫氧化鈣。其中,硅藻土的作用主要是控制反應速度,緩和反應,保證安全。
王翬提醒,在吃自發熱食品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操作說明:不要堵塞排氣孔、發熱包的無紡布破損後不要使用、不可使用熱水、遠離明火等。此外,一定要等到發熱包反應結束,降至常溫後再將其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