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熱食品」發熱包威力有多大?塑料瓶受熱炸裂

2020-12-17 騰訊網

近年來,自加熱方便食品日漸風靡,特別是自熱火鍋、自熱米飯等自發熱食品以其便捷、速食的特點備受青睞。但是,新聞報導中因自熱食品產生傷人事故也在提醒大家吃自熱食品還是得「悠著點」。那麼自熱食品發熱包「威力」有多大?濟南時報·新時報「真相2.0欄目」通過模擬實驗為您尋找答案。

(危險實驗,請勿模仿!)

【實驗準備】

自熱小火鍋(含發熱包)、礦泉水瓶、水、測溫槍、膠帶等

實驗一:當包裝盒通氣孔被堵住時,自熱小火鍋會發生什麼?

【實驗步驟】

1.消防員打開自熱小火鍋,取出盒內物品後將發熱包放回盒中;

2.向盒中倒入適量清水,將盒蓋扣緊,並用膠帶封住上方通氣孔;

3.觀察此時自熱小火鍋形態,並使用測溫槍對包裝盒進行測溫。

【實驗結果】

從消防員將水倒入盒中到用膠帶封住上方通氣孔,整個過程大約半分鐘,能看到通氣孔被封住後,包裝盒蓋迅速鼓起,同時有大量蒸汽從包裝盒縫隙衝出,還伴有「滋滋滋」的聲音,使用測溫槍進行測溫,此時包裝盒外部溫度約為85℃。

實驗二:密閉容器內使用發熱包,會發生什麼?

【實驗步驟】

1.消防員取一袋發熱包,剪開包裝後,將包內粉末倒入空礦泉水瓶中;

2.向礦泉水瓶中倒入適量清水,迅速將瓶蓋擰緊;

3.將擰緊瓶蓋的礦泉水瓶靜置在桌面上,觀察瓶子狀態。

【實驗結果】

礦泉水瓶靜置數秒後,瓶身迅速膨脹擴大,幾分鐘後,底部被撐圓的礦泉水瓶無法保持站立,歪倒在桌面上,第15分鐘,伴隨「砰」的一聲巨響,礦泉水瓶突然炸裂成兩段和一些碎片。

遇水就發熱,為何發熱包有如此大「威力」?

自熱小火鍋之所以能自熱,最關鍵的就是包裝內附帶的巴掌大小的發熱包。發熱包的包裝上通常有「禁止食用」「禁止熱水」和「遠離明火」等標識。

發現發熱包遇水後能釋放出大量的熱,上述實驗中,我們在特定條件下展示了自熱食品中發熱包的「威力」,為什麼巴掌大小的發熱包能有如此「威力」呢?

一般來說,自熱食品的發熱包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氫鈉、鐵粉、鋁粉等。當我們把發熱包放入水中,發熱包中的生石灰(碳酸鈣)遇到水就會產生化學反應,生成熟石灰(氫氧化鈣)和大量熱量。此外,發熱包中的鋁粉、鐵粉、碳酸氫鈉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會放出大量熱量,有時還會釋放出氫氣等可燃氣體。

在這一過程中,大量的熱量被放出,在密閉空間內空氣不斷升溫,升溫可達150℃以上,蒸汽溫度可達200℃。

此前有媒體報導,市民在食用自熱火鍋時方法不當,發生爆炸致受傷的案例。

參與實驗的消防員介紹,自熱食品的發熱包中多種成分同時發生化學反應,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加熱包發生反應後產生的蒸汽溫度很高,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將人燙傷;外包裝上的的通氣孔一旦被堵住,大量水蒸氣和氫氣在包裝內產生並膨脹,會導致爆炸,極易造成燙傷。另外,由於其成分化學反應後可能會釋放氫氣等可燃氣體,在密閉空間中使用,遇上火源,可能會有爆燃風險。

【提醒】

自熱食品有危險,用它之前「悠著點」

由於加熱包內化學物質的複雜和不穩定性,消防員提醒市民,在食用自熱食品前一定要按照說明,小心謹慎地進行加熱程序:

1.加熱包產生化學反應只需要常溫的水就完全足夠,切忌為了求快而將熱水倒在加熱包上,熱水會引發劇烈沸騰,可能產生危險。

2.自熱食品蓋子上有透氣孔,使用時一定要確保透氣孔打開,讓它有個洩壓的地方。

3.在進行加熱時,包裝底部的溫度極高,要將自熱食品放在耐熱物體的表面上。

4.使用完發熱包丟棄前要讓它與水充分反應,如果不確定可以考慮用塑膠袋紮好再丟,否則有水分或者雨水進到窄小的垃圾桶內反應產生氫氣,雖然氫氣量小而且易擴散,但產生的氫氧化鈣具有腐蝕性。

5.「自熱食品」屬於航空危險品,在乘坐飛機時,千萬不要攜帶或託運此類食品。此外,要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防止兒童盲目使用發熱包發生危險。

【真相報告】

自熱小火鍋一類的自熱食品,其用來加熱的發熱包主要成分為生石灰、碳酸氫鈉、鐵粉、鋁粉等物質,這類物質遇到水時可產生化學反應,釋放大量的熱,如果操作不當,可能發生爆炸或灼傷。在日常食用自熱食品時,應注意嚴格按照說明書來使用,避免堵塞通氣孔,如遇玻璃餐桌,最好在下方鋪隔熱墊,避免發生不必要危險。

特別鳴謝:濟南市槐蔭區消防救援大隊

相關焦點

  • 自熱食品發熱包首項團體標準發布
    由於自熱食品行業產品利潤高,自熱技術成熟,因此準入門檻低,短時間內行業湧入大量企業,呈現井噴式發展。但由於缺乏統一完善的行業標準,各家企業執行自己制定的企業標準,引發了行業亂象。而自熱食品中的發熱包的安全問題,更是自熱食品被詬病最多的。一些廠家生產的發熱包,加水後馬上開始發熱,也有的廠家生產的發熱包,加水後5分鐘都沒有發熱。這給消費者帶來不好的體驗。
  • 自熱食品步入快車道《食品用發熱包》團體標準發布正當時
    在自熱食品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之際,由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自嗨鍋品牌協辦的「領創一人食經濟新品質,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暨自熱方便食品標準化研討論壇」在京舉辦。在會上,不僅政產學研各方嘉賓對行業現狀和發展作了深入探討,自嗨鍋與重慶標準化協會聯合起草制定的《自熱食品發熱包》團體標準也正式發布。
  • 愛吃「自熱食品」的親們請注意了...
    圖片中的就是時下正流行的「自熱食品」。   自熱食品帶有一個發熱包,遇到水後在3-5秒鐘內即刻升溫,溫度高達150℃以上,蒸汽溫度達200℃,最長保溫時間可達3小時,很容易將「生米做成熟飯」。   更有媒體報導,一名旅客在列車上熱飯時,「自熱食品」突然受熱膨脹,險些爆炸。
  • 一人食火爆不忘安全與健康,《食品用發熱包》標準開啟自熱食品行業...
    作為與自熱行業同期發展的頭部企業,自嗨鍋品牌創始人兼董事長蔡紅亮對此也深有同感,面對「劣幣驅逐良幣」的自熱食品行業亂像,自嗨鍋堅持做行業中的「良幣」,一直積極履行企業責任,嚴抓產品品質,主動承擔起行業標準化建設、拉動地方就業、助農扶貧、愛心捐贈和打擊假貨等社會責任。
  • 自熱食品發熱包含危險化學品 標準亟待制定
    資料圖:自熱食品自熱食品常觸發報警,發熱包含危險化學品,相關標準亟待制定據中國之聲報導,不用火、不用電,只需要加一瓶水,就能享受熱騰騰的火鍋……如今,這種號稱「懶人自煮自熱的火鍋」受到了不少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 消防實測發熱包真的會爆炸
    近日,自熱火鍋等自熱食品走俏市場,不少便利店、連鎖超市都有「自熱火鍋到貨」的宣傳海報。與此同時,因自熱食品引發的安全隱患也多次被媒體提及。今年3月,一名網友的自熱火鍋,竟然使1釐米厚的玻璃餐桌碎裂。11月,一名在美中國留學生吃家人寄來的牛肉「自熱火鍋」時,觸發了校園的警報系統,致使全校疏散。
  • 自熱米飯怎麼吃,自熱米飯發熱包是什麼原理
    自熱米飯怎麼吃 ,自熱米飯發熱包是什麼原理自熱米飯的出現已經很多年了,開媽讀大學的時候方便麵吃多了,後來到了聞到方便麵氣味就想吐的地步,自從後來發現有」自熱米飯」這樣的」黑科技」食品的時候,很是驚喜,以後旅途上再也不用只吃泡麵了
  • 半數受訪者認為自熱食品不安全,行業安全標準有待統一規範
    結果發現,僅有5款自熱食品外包裝紙套上標示著發熱包的使用注意事項,有3款自熱食品的餐盒上面未標註任何安全提示,不同品牌的發熱包的執行標準也各不相同,僅有1款自熱食品告知發熱包丟棄信息,此外還有3款自熱食品在發熱過程中出現變形、溫度過高等異常情況。
  • 這種網紅食品加熱包的能量,竟可將礦泉水瓶炸裂!
    市民張先生說:「對於我這種不願意開火的『懶人』來說,自發熱食品太方便了,原料都是現成的,把發熱包加水後,幾分鐘一頓飯就搞定了。」對於自發熱食品的安全問題,張先生認為只要購買合格產品,操作正確,應該沒什麼問題。 熱衷戶外運動的市民林女士也喜愛自發熱食品。
  • 《食品用發熱包》團體標準發布 促進自熱方便食品行業規範發展
    由此可見,主打方便快捷的自熱方便食品已經成為了很多消費者生活中的選擇。在市場急速擴張時,自熱食品生產廠商卻良莠不齊,由於自熱食品發熱包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爆炸事件也時有發生,引發消費者投訴。為解決這一掣肘行業發展的短板,規範自熱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8月11日,自嗨鍋品牌參與起草的《食品用發熱包》團體標準在京發布,並將於2020年9月5日正式實施。
  • 廣西高鐵將禁用「自熱食品」
    本報南寧訊 (記者/許丹婷)近年來,各類自帶加熱功能的食品逐漸升溫,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近日,將於10月1日正式實施的廣西鐵路安全管理條例,因明文禁止「在動車組列車上使用能夠誘發煙霧報警的自帶加熱食品」,引發網友熱議。
  • 自熱食品成功「出圈」,品控安全關還要嚴把控
    近幾年,工作與生活節奏的加快、懶人經濟興起,以自熱火鍋為代表的自熱食品作為方便食品市場的後起之秀,加速出圈,尤其是今年自熱食品銷售表現十分搶眼。然而,自熱食品安全「小意外」也時有發生。近幾年,自熱食品異軍突起,尤其是2020年受到「宅經濟」的影響,再加上單身和非單身群體的「一人食」消費場景都在增長,為自熱食品市場擴增再添「一把火」。
  • 冬天吃「自熱食品」很方便,但這些要注意!
    冬天吃「自熱食品」很方便,但這些要注意!消防員用紅外線熱感槍進行測試,這時的加熱包溫度已經有60多度。2實驗二消防隊員把加熱包剪開,直接放在水裡,讓它直接跟水進行接觸,礦泉水瓶放在地上幾秒後,就迅速膨脹、擴大,同時,底部還噴出了高壓蒸汽。
  • 自熱食品存隱患 食用時千萬注意安全
    首先,實驗人員對自熱食品的發熱包進行注水,用紅外測溫槍檢測,僅僅過了數秒,溫度就攀升至75℃。同時,有毒氣體探測器警報聲響起,周圍檢測到一氧化碳存在,濃度達到了每立方米20.8mg。實驗人員說:「這距離每立方米24mg的安全警戒線不遠了,而且還要考慮到這次測試是在開闊通風的室內場地進行,如果是在密閉環境中,數值會更高,對人體也更危險。」
  • 自熱火鍋發熱包破損頻發投訴 市場急速膨脹導致發熱技術良莠不齊
    除了海底撈、小龍坎等傳統的火鍋品牌推出旗下方便火鍋產品,良品鋪子、三隻松鼠等休閒食品企業也積極布局,自熱火鍋行業呈井噴式發展的背後,最大的挑戰是安全問題,發熱包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的爆炸事件時有發生,引發消費者通過各種網絡渠道進行投訴。發熱包受熱破損引發投訴多自熱火鍋也叫懶人火鍋,是食品圈的新網紅。
  • 安全隱患致傷人事件多發 「自熱食品」亟須國標「緊箍咒」
    金羊網訊 記者吳珊、實習生謝思思攝影報導:自熱食品因其方便、快捷成為很多家庭暑期出遊的必備品。近日,記者調查發現,這樣一款有望替代方便麵的食品「新寵」卻暗藏安全隱患——近年來,多地曾發生自熱食品傷人事件。有專家直言,自熱食品行業並無統一的國家標準。
  • 自熱食品操作不當會爆炸,應避免密閉空間內食用
    為規避風險,不少地方開始在動車、高鐵、飛機等交通工具中禁止或不建議攜帶自熱食品。山西省市場監管局近期也在其官方微信上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在食用自熱食品時要謹慎注意,避免在密閉空間內食用。曾多次發生爆炸事件自熱食品能隨時隨地食用主要在於其自帶的發熱包,發熱包中的材料一般是鋁粉、焦炭粉、活性炭、鹽、生石灰等,遇水會產生較大熱量,可對食材加熱。但由於熱量較大,同時也存在較大風險。近年來,因食用自熱食品導致的安全問題時有發生。
  • 自熱食品經濟增長速度很快,如何選擇靠譜代加工生產自熱食品?
    方便食品通常是指提前做好,把食品做成半成品和成品,通過工藝保存,購買後經過簡單加工就能食用。方便食品種類繁多,風味各異,產品領域廣泛,擁有各個領域的消費人群。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方便食品逐漸改變著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求的是方便快捷,這使得方便食品的市場越來越大,呈增長趨勢。
  • 生石灰乾燥劑、自熱食品加熱包 小心這些藏在身邊的「小炸彈」
    小小的乾燥劑和加熱包存在不少安全隱患。食品乾燥劑除了不能誤食,也不能放在水裡,自熱食品加熱包使用時,覆蓋過緊也有可能引發爆炸。  乾燥劑和自熱食品加熱包的工作原理  目前食品企業使用的乾燥劑大體為兩種,矽膠乾燥劑和生石灰乾燥劑。除這兩種外,還有蒙脫石乾燥劑、氯化鈣乾燥劑、纖維乾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