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跟大家聊聊僕射、祭酒是怎樣的官?丞、長史是怎樣的職務?在古代起到什麼作用,下面小編將詳細跟大家介紹一下。
僕射(ye),是侍從官的首領之稱。始於秦朝,《史記·秦始皇本紀》裡就有博士僕射周青臣。漢代沿置,博士、侍中、尚書、謁者、期門(虎責郎)等皆有僕射。其他還有軍屯僕射、永巷僕射、中黃門冗從僕射、中宮黃門冗從僕射等,皆根據所領職事為號。《漢書·百官公卿表》說:「僕射,秦官,自侍中、尚書、博士、郎皆有。右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課之,軍屯吏、駐、宰、永巷宮人皆有,取其領事之號。」東漢改博士僕射為祭酒。漢末尚書僕射分置左右。魏晉以後,尚書令、尚書僕射同為宰相之職。隋朝以後,惟尚書省置僕射。唐代因太宗曾任尚書令,其後不再設置,尚書僕射成為尚書省長官。宋徽宗曾改左右僕射為太宰、少宰,南宋孝宗又改為左、右垂相。以後僕射之名遂廢。
祭酒,本是對尊者、老者的一種敬稱。古時饗宴酬酒祭神,必由尊者或老者一人舉酒祭地,遂稱位尊者或年老者為祭酒。戰國時,荀子三次被尊為齊國梭下學祭酒。《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而荀卿最為老師,祭酒焉。」注:「禮食必祭先,齊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為飲酒亦然,必以席中之尊者一人當祭耳,後因以為官名。」西漢吳王劉滇為劉氏祭酒。東漢改博士僕射為博士祭酒。又漢之侍中,魏之散騎常侍,並以功高者為祭酒。魏晉時又有公府祭酒。西晉立國子學,設國子祭酒一人,為國子學之長。北齊置國子寺,隋朝改為國子監,為中央主管教育的機構,以祭酒為長官。其後歷代相沿。晉諸公及開府位從公者,有西東閣祭酒。東晉成帝時,江州有別駕祭酒,居僚職之上。南朝置祭灑從事史,分掌諸曹兵、賊、倉、戶、水、愷之屬。南朝梁太子屬官有中庶子,以功高者一人為祭酒。
丞,是我國古代君主制下輔佐長官處理政事的官職名稱。永有秉承之意。戰國時期的秦國,國君的輔佐稱丞相、相國,縣令的輔佐稱丞。《史記·秦本紀》:「(武王)二年,初置垂相。,應助注:「丞者,承也。相助也。」又《呂不韋列傳》:「莊襄王元年,以呂不韋為丞相,太子正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又《商君列傳》:「秦集小都、鄉、邑、聚為縣,置令、承。」漢沿置。從中央到地方機關,大都有垂的設置。御史大夫有兩垂,其一在殿中蘭臺,稱為中垂。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大鴻腫、大司農、少府、將作大匠、詹事、水衡都尉等中央官署的長官,皆有丞,一般為一至二名,多的至五、六名。中央機構的屬官凡稱令、長的,幾乎都有丞,因此常常令永、長丞連稱。 地方長宮郡太守、縣令長皆有丞。丞的職權比較重,由中央任命,主官不能自行闢除。
東漢以後,在少數機構中,丞也成為長官或副長官的職稱。西漢末,御史大夫改名為大司空,御史中壓遂為御史臺的長官。自東漢至南北朝,中垂威權頗重。唐宋兩代雖置御史犬夫,但往往缺位,而以中丞代行其職權。宋代元豐改制後,在以尚書僕射為宰相時,尚書左右垂即為副相。金、元兩代亦以左右永為副相。
長(zhong)史的性質與壓相近,而地位略高。戰國時秦國以李斯為長史,為長史設置之始。《史記·李斯列傳》:「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齎(ji)持金玉以遊說諸侯。」漢代的壓相府、太尉府、司徒府、司空府、將軍府片置長史。軍府長史亦得分領軍隊作戰,稱為將兵長史,班超即曾任此官。邊郡置長史,掌兵馬。魏晉以後,凡刺史帶將軍稱號開府約,其幕府亦設長史,多兼任首郡太守。南朝王府設長史,而諸王多年幼出藩,因以長史行州府事。其後歷代多沿設長史,總管府內事務,唐時中央禁軍十六衛和羽林等十軍、太子十率府、元帥府、都督府、都護府、上州皆設長史。大都督皆由親王遙領,長史常充任節度使。
今天給大家分享僕射、祭酒官,並且和介紹了丞、太史在歷代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