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漢朝管理經濟的機構有哪些?漢朝的佐史是怎樣一種職務?
漢代的出國使者多由皇帝直接派遺,出使人員大都從光祿勳(郎中令)所屬的大夫、郎當中選任, 陸賈是漢朝派出的第一個使者。他原是劉邦的賓客,跟隨劉邦平定天下,很有口才,高tIl留侍左右。他曾與高祖論辯馬上得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的道理,說服了高一沮,並根據高祖的要求,著《新語》一書,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深得高祖的賞識。漢初,趙佗建立南越國,稱南越武王。高祖派陸賈出使南越,說服趙佗臣服漢朝,山漢朝封趙佗為南越王。陸賈歸報後,高祖拜陸賈為太中大夫。呂后l付,趙佗背漢自稱南越武帝。文帝即位後,再次派遺陸賈出使南越招撫,南越復歸漢稱臣。
漢武帝在位期間,是漢代最強盛的時期,先後派出張鴦、唐蒙、司馬相如、蘇武等出使各國,都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張騫,初為郎。漢武帝為了解除匈奴的威脅,想聯絡大月氏(zhi)共同夾攻匈奴,募人出使西域。張竅應募。建元二年 (公元前139年,一說建元三年),張竅帶領一百多人出行。巾途路過匈奴地區,被扣留十餘年。 回國後,武帝拜竅為太中大夫。元狩四年,武帝拜張騫為中,郎將,率領三百人,第二次出使西域。他本人至烏孫,派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元鼎二年回國,為大行(即大行令,不久改為大鴻護)。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雖都沒有達到直摺目的,但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繫,開闢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漢書·西域傳》說:「漢興至於孝武,事徵四滅,廣威德,而張騫始開西域之跡」。
唐蒙,原為縣令,上書建議開通夜郎道,被任為中郎將,奉命率千餘人出使夜郎,以厚禮招致夜郎侯多同(人名)歸漢。漢於其地設鍵(qian)為郡。 司馬相如,景帝時任郎、武騎常侍,因病免官。武帝時,奏《子虛賦》,復為郎。那時,正是唐蒙通夜郎之際。因唐蒙誅殺當地首領,引起巴蜀民眾驚恐,武帝派司馬相如前往諭告巴蜀民眾。還中後,拜為中郎,建節往使,漢政府在那裡新設十餘縣,隸蜀郡。
蘇武,以父任為郎,遷移(yi)中監(管理馬匹)。天漢元年(公元100年),奉命以中郎將仗持節赴匈奴,被單于扣留。匈奴貴族鄉方威脅利誘,欲使蘇武投峰,均為蘇武拒絕。後將他遷至北海(今貝加爾湖)牧羊。他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昭帝時,匈奴與漢和親,方將蘇武釋放回國。昭帝拜蘇武為典屬困(掌臣服漢朝的少數民族,後併入大鴻臚),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住宅一區。 傅介子,以從軍為官。昭帝時,以駿馬監(!屬太僕)求使大宛。因西城的樓蘭、龜(qiu)茲貴族,曾聯合匈奴殺漢朝官員。他奉命以賞踢為名,攜帶黃金、錦繡赴樓蘭,在宴會上刺殺樓蘭王。回加後,封為義陽侯。
班超,班固之弟,初任蘭臺令史。東漢明帝時,奉東都尉實出擊匈奴,以班超為假(暫代)司馬。竇固派班超與郭詢(xun)俱使西域。班超鞏固了漢在西域的統治,保護了西域的安全,以及「絲綢之路」的暢通。和帝永元三年,班超任西域都護。回京後,任射聲校尉(掌特種兵)。 在漢代的政府機構中,縣級以上的長官和佐官都由中央任命,傣祿等級在二百石以上。百石以下的低級辦事人員由長官自行闢(bi)除,但並非所有長官都有闢除權。東漢規定:中央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將軍,地方刺史、郡守都有權選置僚屬。中央「叮公府闢除,地方叫州郡闢除。
山長官自行闢除的人員,通稱佐史。其中又大致分為三個層次:掾(yuan)屬、令史、御屬。椽屬的地位比較重要,在長官下西分曹處理各種事務,正職叫椽,副職叫屬。如太尉府,有西曹、東曹、戶曹等。西曹掌府內人員的選用;東曹掌郡長吏及軍吏的選用;戶曹掌民戶、祠祀、農桑,奏曹掌奏議事……。司隸校尉與各州倪僚屬稱從事史,如都官從事掌察舉百官犯法者,功曹從宇掌人員的選用,別駕從李跟隨校尉巡視等。地位稍低於椽屬的是令史。令史是一般的辦事人員,管理特定的具休事務。如太尉府約閣下令史,主管閣下威儀率,記室令史掌管起草公文。門令史主管府門,其餘令史,負責各曹文書。州、郡、縣有假佐或書佐,性質與令史相同。御屬是官府的公務員,負責車馬等事。
今天為大家介紹了漢朝的管理經濟的機構和漢朝的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