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用部分
1、羽毛球由16根鴨或者鵝的羽毛組成(這裡不說尼龍球),這些羽毛有可能來自不同品種的鴨鵝,我所知道的有限的幾個比如水鴨、臺鴨、鷀鴣等等,形狀上也有中方、大方、大刀、全圓、駝背等等,不同的毛片飛行和耐打的情況都不一樣,同樣不同毛片羽毛球的價格也有較大的差距,一般來說全圓飛行最好但不耐打且價格高,大刀最耐打但飛行普遍欠佳而價格較低。
2、不同的羽毛球的大小和重量不會有太大的差別,大概5克左右,球頭的材質有軟木和複合軟木等種類,軟木球頭用於高檔球,複合軟木應用範圍比較廣,從中高檔到低檔的都有,所以平時大家打得多是複合軟木球頭的球;
3、雖然羽毛球據說很久以前起源於中國,但是現代羽毛球運動誕生於英國,類似於足球的情況;
4、羽毛球球桶上標的76/77/78等數字並非球速,而是球的重量,上面說到現代羽毛球起源於英國,所以單位是英制重量單位「格令」,大多數品牌的羽毛球仍沿用這一標註習慣,1格令約等於0.0648克,越重的球速度越快;
5、羽毛球的速度受溫溼度的影響較大,溫度影響更大一些,所以高溫時球速較快,宜用較輕的球,而低溫時球速慢就適合用較重的球,如果一桶球在東北打剛好,帶到廣東,就會發現球飛得像炮彈,類似的情況還有夏天打冬天剛好的球;
6、羽毛球運動看似溫和,卻是所有球類運動中同等時間內運動量最大的運動,因為其場地較小給人一種小運動量的錯覺,實際上一場1個小時的羽毛球比賽下來,運動員的跑動距離可達到6公裡,堪比足球運動員的跑動距離,甚至高於網球運動的跑動,而且這個跑動距離中還包含了大量的高速折返跑、轉蹬、急停急啟、起跳、揮拍等動作,所以運動量可想而知;
7、羽毛球是所有球類運動中初始球速最快的運動,出球時速可達到400公裡每小時,同時它速度衰減也是相當地快,每多前進1米,速度衰減15%-20%(之前看到的數據,沒記錯的話);
8、現有的21分制在打到20平之後並不是會一直往上無限打,而是如果出現了29平,則先到達30分的獲得這一局的勝利;
二、技巧部分
1、羽毛球的發力並不是一味靠絕對力量,而是有技巧的鞭打發力,是靠在擊打的一瞬間握緊球拍,給球一個儘可能大的初速度,更多是靠手指發力而非手臂或者手腕,所以那些運動員大多不會出現肌肉怪物,多是精瘦型,而且相當一部分女運動員還很纖細,比如下面這位;
2、業餘球友打球,不用非得大力殺球,追求多麼完美的線路,能把高遠球打好,拉的一手好後場,能壓底線兩個角,就能把相當一部分人給制服了;
3、水平高的人反手不一定很厲害,但是能打一手好反手高遠球的人水平一定不會差,反手發力有點逆於人體發力結構,所以在練習好規範動作之前不要貿然用蠻力打反手,容易傷著手肘等關節;
三、球拍部分
1、球拍普遍長度為665~675毫米,球拍參數有很多,常看的就是重量、中杆硬度、平衡點、手柄粗細這幾個,最主要還是頭三個,並不是說球拍越貴或是誰誰用的就一定好,不同人的技術特點和打球愛好不盡相同,應當選擇適合自己技術特點或者愛好的球拍;
2、3U/4U/5U代表球拍重量,數字越大重量越輕;
3、中杆硬度不同品牌表示的方法也不太相同,有的是直接寫軟(F開頭單詞)硬(S開頭單詞),有的是弄個刻度,看實心點是更靠近S還是F,中杆軟的比較彈,發力也更輕鬆;
4、平衡點不同品牌表示方法也不太一樣,有的是標數字,一般295毫米以上的就是平衡點高,即拍頭重,290-295毫米就是適中,290以下就是頭輕;有的是寫HH/HL,HH就是頭重,HL頭輕;有的是HH到HL中間有刻度,實心點靠近那邊就是代表平衡點高低;有的就是直接在head後面寫heavy或者light;平衡點高即拍頭重的拍子揮動比較費力,但是進攻很大力,頭輕的拍子比較好揮動;
5、一般把拍面有效的擊球區域稱為甜區,甜區大小受拍框形狀和大小的影響;
6、一般把大甜區、平衡點適中、硬度適中的平衡型拍子稱為「糖水拍」,如果不明確自己的技術特點,搞一把糖水拍還是比較容易上手的;
7、並未完全掌握羽毛球發力技巧的還是不要輕易把拍線拉到24磅以上,打不動不說,還容易造成關節受傷;
8、不能輕鬆把球從自己底線打高遠球至對面底線的,可以嘗試一下頭輕、杆軟、拍線22磅的球拍,你會喜歡那種擊球感覺的。
作者:知乎·一顆山藥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