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硬實力為打贏疫情防控戰凝聚精神力量

2020-12-14 北京東城官方發布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高二(2)班石天怡作品《武漢加油》。

東城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郭旭濤麵塑作品《疫情消毒》。

東城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趙麗敏沙畫作品《社區最美「逆行者」》。

90後非遺剪紙傳承人楊鉞剪紙作品《必勝之心》致敬醫務工作者。

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化資源是東城區最獨特、最突出的優勢。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東城區按照中央、北京市總體部署,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落實「四方責任」,及時整合社會資源、調動匯聚文明力量,統籌推進文化建設發展各項任務,主動聚焦群眾所思所想所盼,以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為文化建設的落腳點,引導全區廣大人民群眾同心戰「疫」,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快推進「文化東城」建設,突出「崇文爭先」理念,不斷將核心區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硬實力,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凝聚精神力量。記者 喬斐 李瀅

公共服務

線上服務「不斷檔」

文化惠民「不打烊」

疫情發生以來,我區各公共文化場館暫時閉館,各類群眾文化活動相繼取消,依託網際網路技術的線上服務成為群眾文化生活的新選擇。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相繼推出,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為特殊時期打贏戰「疫」的重要精神力量。

足不出戶盡享海量閱讀資源。「書香東城」線上閱讀平臺至3月底免費向讀者開放,上線「書香中國 助力防疫」等防疫專題,匯集10萬餘種電子圖書、3萬餘集有聲圖書、1000餘種電子期刊,涵蓋名家精品、經典名著、教育科普等多種類型,集閱讀、學習、互動於一體,這種網際網路開放式數字圖書館,滿足了群眾多元的文化需求。

區第一圖書館、第二圖書館利用官網、手機APP、微信等相繼推出形式多樣的線上文化服務。區第一圖書館上線「眾『智』成城 全民戰『疫』」新冠肺炎科普知識問答活動,線上邀請居民一起答題,普及防疫知識。區第二圖書館為居民提供全民閱讀平臺、公開課視頻、黨建學習、熱門電子圖書、報紙資料庫等數字資源線上訪問服務。

疫情當前,奮戰在防控一線的「英雄」故事受人矚目。區文聯面向全區文藝工作者、愛好者徵集白衣天使、社區工作者、志願者以及來自公安、交通等各行業工作人員的感人事跡,謳歌英雄,傳播正能量。「戲劇東城」原創劇目徵集活動也邀請居民講述「疫」線故事,鼓勵原創作品能展現奮戰在「疫」線的普通大眾。

區文旅局整合各劇院通過微信公眾號推出「雲演出」「有聲讀物」;「故宮以東」帶來各大景點的歷史傳說、人文典故,讓讀者在故事中感受歷史韻味與東城魅力……各公共文化單位先後挖掘梳理各類文化資源,通過線上平臺持續提供多樣公共文化服務,實現了抗擊疫情期間公共文化服務24小時「不打烊」,讓群眾足不出戶便能暢遊在知識文化的海洋中。

原創作品

以藝載道刻畫典型

為時代英雄譜寫讚歌

雖然不能奮戰一線,但東城區的文藝工作者和文藝愛好者們卻堅守在文藝戰線上,爭做疫情防控的「踐行者」「引領者」「宣傳者」「監督者」,以墨抒懷、以畫言志、以歌為媒、以詩鼓勁、以曲傳情、以藝載道,用他們特有的方式為時代英雄譜寫讚歌,為戰勝疫情加油鼓勁。

隨著細沙的流動,穿梭在高樓大廈、胡同街巷之間的一個個身影逐漸明朗,返京登記、測量體溫、入戶調查、送菜上門……防控一線工作者的身影在東城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趙麗敏的一雙巧手勾勒下一一呈現。「作為沙畫師,我想用手中的細沙去塑造她們細膩的身影。沙畫有形卻無聲,就如默默奉獻的她們,向她們致敬!」趙麗敏說。

從大年初三至今,67歲的國家一級美術師、東城美術家協會理事王有民,每天晚上都會伏案在書桌前創作。他搜集近300張疫情防控照片,創作出《眾志成城抗疫情》的畫作,展現「最美」醫務工作者。

造型栩栩如生的面雕,闢邪驅瘟、寓意團圓吉祥的押花葫蘆,飽含抗「疫」必勝信念和祝福的剪紙,歌頌「逆行者」擔當與堅守的蛋雕作品……東城區非遺大師們也紛紛用身邊的素材,創作一系列非遺作品,歌頌「最美逆行者」。「眾志成城,大愛無疆!我想用我的手藝,記錄下這些感人的瞬間和動人的形象。」東城區麵塑非遺傳承人張俊顯一口氣創作了一系列經典麵塑作品,記錄一線防控工作者的日常工作軌跡。

作為藝術愛好者,普通居民也用自己的方式致敬一線奮鬥者。天壇街道金魚池中區居民高豔琴,手繪身邊的「小黃蜂」,創作出《最美逆行者》的畫作。在安定門街道北鑼鼓巷社區,北鑼美術班的學員們自發拿起毛筆書寫對一線防控工作者的敬意。

知識普及

防控宣傳花樣多

唱響戰「疫」最強音

社區是居民的基本生活空間,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戰「疫」號角吹響後,我區12位創意人、設計師、插畫師自發自願組織起了「社區防疫-藝術設計志願聯盟」的短期線上協作小組,創作完成了一套支持社區基層防疫的宣傳物料,作為政府統一防疫宣傳物料之外的協助補充。

「疫情開始後,我們跟社區溝通,發現他們從年前就停休加班,一直在防疫一線。社區是防疫最關鍵的一環,但急需不上網的老年人看得懂的防疫知識宣傳材料。」宣傳資料文案負責人、東城新聯會理事、東城園新聯會秘書長牛瑞雪介紹說,志願者們還發現,很多年輕人沒有社區概念,網上有些疑似隔離的年輕夫妻哭訴孩子沒人管,很多年輕醫護人員對家中老人的安危也有焦慮。鑑於此,文化志願者們分工合作,為社區防疫做了一套插畫設計,包括「物料」和「工具包」。物料包括「如何預防」「家裡有疫區來的親戚朋友怎麼辦」「有感冒症狀了怎麼辦」「如何在家隔離」四張插畫;工具包包括東城、朝陽等各區的發熱門診名單、居家隔離觀察記錄表等,並製作成視頻短片。

插畫風格親切、文字簡單直接、文圖配合清晰,字體大適合老年人,既方便社區面向很少上網的老年人宣傳,也告訴年輕人有困難可以找社區求助。為確保插畫的科學性、實用性,設計前,團隊與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溝通,並邀請醫生們進行指導。志願者還製作了「使用說明」和「源文件下載方式」二維碼,免費提供給社區使用。

與此同時,各社區充分發揮現有信息網絡架構、群眾文化團隊作用,文化志願服務、原創倡議書、流動「小廣播」等服務群體和服務方式悉數上陣,形式多樣的文藝作品通過網絡直播、微信平臺等走進千家萬戶,宣傳抗擊疫情知識,築起抗擊疫情的精神屏障。

產業扶持

精準對接主動服務

助力文化企業發展

精準解決企業難題,盤活區內文化企業發展優勢和潛力,努力將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東城區採取一系列舉措助力文化企業發展。

按照全市統一部署,東城區加快「文菁計劃」獎勵資金兌現進度,共有46家文化企業獲得支持,支持金額超過2400萬。其中,有長期致力於運營優秀戲劇劇目的央華時代和環宇兄弟,有藉助設計創意和高新技術成果與文化領域融合發展的七維視覺,有增強文化產品表現力、感染力的鋒尚世紀等文化企業。

下一步,東城區將啟動新一輪「文菁計劃」徵集,並對獲得北京市「房租通」政策獎勵的文化企業給予20%的配套資金,同時還將通過項目補助、產業引導基金及金融服務等多種方式,為中小微文化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

東城區還出臺系列舉措對受疫情影響的文化企業進行扶持。區文旅局積極幫助駐區文旅企業做好政策銜接,目前已為10餘家企業牽線搭橋、進行融資對接。按照東城區推出的「紫金服務」行動計劃,區文旅局負責對接42家重點文旅企業,推行「管家服務」,由局長擔任「總管家」、主管副局長和行業管理科科長擔任「服務管家」。同時,通過官方自媒體、合作媒體渠道宣傳旅遊企業資源,籌劃舉辦「故宮以東」藝術品交易文化旅遊季、「故宮以東」下午茶等活動,將區內旅遊資源打包推介。

大數據

2142

自1月28日東城區文聯發布《致全區文藝工作者倡議書》以來,14個文藝家協會、17個街道文聯以及廣大的文藝工作者和文藝愛好者,圍繞抗疫主題共創作2142件藝術作品。其中,文學作品85篇(首)、書法(篆刻)412件、美術作品189幅(組)、民間藝術作品92件、攝影作品1302幅、曲藝作品42首、原創歌曲20首。

來源:新東城報

相關焦點

  • 錢遠坤:弘揚炎帝文化把文化軟實力轉化成發展硬實力
    錢遠坤主持市委中心組集中學習(擴大)會提出弘揚炎帝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把文化軟實力轉化成發展硬實力隨州日報訊(全媒記者張琴)10月27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擴大)會召開,邀請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熊召政圍繞文化建設主題進行專題輔導
  • 把企業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硬實力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脈相承、貫穿企業發展始終的,包含著企業在起步、成熟、鼎盛等各個時期形成的被企業員工所認同的價值觀、行為規範等精神文化內容,能夠凝聚企業發展的精髓,反映企業的發展願景,具有強大的精神感召力,對於企業當下的發展意義非凡。因此,企業的文化建設一定不能割裂企業的歷史,而是要與企業在歷史發展中保留下來的優秀文化相結合,做好企業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 上海國企把文化「軟實力」變成發展「硬實力」
    與會人士認為,新時代的國企應該用先進的文化基因鑄魂育人,用優秀的文化品牌立道塑形,把企業文化的「軟實力」轉化為新時代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硬實力」,努力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如今,臨港集團總資產超過1100億元,引進企業約1萬家,實體性經營主體5000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近200家,成為上海全市經濟發展轉型的重要「壓艙石」。劉家平表示,在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集團始終把企業文化作為推動國企黨建與中心工作有機融合的重要載體。「如果把企業經營成績比作『硬實力』的話,那麼企業文化就是支撐這個硬實力發展的『軟實力』」。
  • 檢察文化軟實力助推硬實力建設
    檢察文化軟實力作為一種隱性資源,一種內在力量,正日益為各級檢察機關所重視,並不斷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  檢察軟實力,是指檢察機關現有的各種力量,在以文明方式行使檢察權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力或吸引力,它是由司法理念、機制制度、素質能力、紀律作風和檢察人員的精神風貌等因素綜合構成。
  • 用電量大降仍保持盈利 文化軟實力轉變為硬實力
    (原標題:用電量大降仍保持盈利 文化軟實力轉變為硬實力)
  • 讓中國文化軟實力更硬、更強、更精彩
    張國祚:「軟實力」是相對於「硬實力」而言的,沒有「軟實力」,就沒有所謂的「硬實力」;反之亦然。約瑟夫·奈雖然提出「軟實力」概念,但並沒有給出明確、嚴謹的定義。我們則把「硬實力」界定為「一切有形的、可以量化的,表現為資源、物質、強制性力量的實力」。而把「軟實力」界定為「一切無形的、難以量化的,表現為精神、智慧、情感、形象、柔性力量的實力」。
  • 以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發展硬實力
    孟津幹部群眾表示:    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幹勁    「文化是孟津最豐富的資源、最突出的優勢,以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發展硬實力,是孟津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洛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炳旭:    發揮文化優勢助推富民強市    作為十三朝古都,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擔當起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的使命,推動「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洛陽應該起到示範引領作用。發揮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以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發展硬實力,是洛陽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
  • 廣安將黨建「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硬實力」
    今年以來,廣安市持續「轉觀念、轉作風、提能力、抓落實」,創新黨建工作思路,以加強非公企業黨建為著力點,開展「黨建興企」行動,通過指導黨建指導員加強服務能力、出臺《實施「黨建興企」行動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七條措施》、抓住人才這一關鍵要素,培養黨性強、善管理、懂業務的黨員,構建非公黨建工作大格局,將黨建「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硬實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
    這次會議不但為當下制定了新的發展規劃,而且擘畫出新的遠景目標,是統籌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銜接中長期與短期目標、凝聚黨內外共識的重大戰略部署。全會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軟實力」這一概念自約瑟夫·奈提出以來,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重視。
  • 宿豫:將文化軟實力變成發展硬實力
    全面推進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宿豫———將文化軟實力變成發展硬實力8月15日傍晚,宿豫區順河街道「小鎮客廳」廣場上,廣場舞參賽隊正在加緊排練舞蹈,備戰廣場舞大賽;與此同時,「豫見好聲音」海選同步展開,目前已有400餘人報名。
  • 用融合提升文化軟實力和科技硬實力
    為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創新能力,轉變文化發展方式,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好更快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近日,科技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廣播電視總局共同研究制定了《關於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
  • 軟實力與硬實力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分析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構成要素時,通常將之分為有形力量與無形力量,或硬實力與軟實力。硬實力( HARD POWER)是指支配性實力,包括基本資源(如土地面積、人口、自然資源)、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軟實力( SOFT POWER)則分為國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認同的程度和參與國際機構的程度等。
  • 把脈文化建設與發展 吳興加快文化軟實力向發展硬實力轉化
    12月21日,吳興區召開文化工作座談會,來自各領域的文化專家和代表立足本職,圍繞吳興文化建設與發展,從挖掘和弘揚地方歷史文化、培育精品文化、打造文化產業集群、推動文旅融合等內容積極建言獻策,共商吳興文化事業發展大計。
  • 守望相助POPMART泡泡瑪特為打贏疫情防控戰貢獻潮玩人的一份力量
    在潮玩領域,POPMART泡泡瑪特作為當之無愧的行業引領者,在「戰疫」中作出了良好示範,用速度、溫度和態度向疫區一線提供了及時的幫助,為打贏疫情防控戰貢獻了潮玩人的一份力量。據悉,在疫情至暗時刻,POPMART泡泡瑪特便及時展開了馳援工作,第一時間向武漢市慈善總會緊急捐贈1000萬元,由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統一調配使用,用於疫情的抗擊與防控。
  • 發展硬實力增強軟實力提升競爭力
    這是韓正同志作為新任市委書記,在新的一年即將來臨之際,對浦東新區未來發展寄予的殷切希望。  一個地區的持續、協調、科學發展,必須具備十分堅實的硬實力,包括基本資源(如土地面積、人口分布、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等。同時,必須有效地增強與之匹配的各種軟實力,包括城市文化、價值觀念、社會誠信、法制環境、公共服務、執政方式等影響區域發展潛力和社會感召力的各種因素。
  • 文化軟實力打造「四個全面」硬實力
    連日來,剛剛出版的《習近平用典》一書為社會各界所關注。記者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北京建銀飯店等多個兩會駐地的新華書店購書點看到,代表委員們紛紛購買閱讀。「這就是文化軟實力。」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委員一語中的,「這本書有很厚重的思想底蘊,出版得非常及時。
  • 讓我們的文化軟實力硬起來
    總書記圍繞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四個方面所作的精闢闡述,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本指引。   當今世界各國,除了經濟、科技、軍事力量等「硬實力」的比拼,文化軟實力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因為文化愈來愈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愈來愈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環節
    這次會議不但為當下制定了新的發展規劃,而且擘畫出新的遠景目標,是統籌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銜接中長期與短期目標、凝聚黨內外共識的重大戰略部署。全會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軟實力」這一概念自約瑟夫·奈提出以來,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重視。
  • 新國潮榮威遇上百年故宮:把文化軟實力變成發展的硬實力
    大展期間,代表中國智造實力的新國潮智聯網 SUV 榮威 RX5 PLUS 將作為本次展覽的指定用車,融入到皇家宮苑的青山綠水之中,以現代、時尚的方式向大家展現傳承自中國文化與工藝核心中自古以來一直秉承的 「精工」 精神。
  • 用實際行動為打贏疫情防控戰貢獻力量 福田區表彰優秀退役軍人紅星...
    經過前期全國上下共同努力,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為更好地深入推進福田區退役軍人志願服務,為打贏疫情防控戰貢獻「福田紅星力量」,4月15日下午,福田區退役軍人紅星志願服務隊階段工作總結暨再動員大會舉行,表彰前段時間表現突出的優秀志願者,並為各街道志願服務隊舉行授旗儀式。福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龔龍主持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