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高二(2)班石天怡作品《武漢加油》。
東城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郭旭濤麵塑作品《疫情消毒》。
東城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趙麗敏沙畫作品《社區最美「逆行者」》。
90後非遺剪紙傳承人楊鉞剪紙作品《必勝之心》致敬醫務工作者。
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化資源是東城區最獨特、最突出的優勢。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東城區按照中央、北京市總體部署,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落實「四方責任」,及時整合社會資源、調動匯聚文明力量,統籌推進文化建設發展各項任務,主動聚焦群眾所思所想所盼,以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為文化建設的落腳點,引導全區廣大人民群眾同心戰「疫」,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快推進「文化東城」建設,突出「崇文爭先」理念,不斷將核心區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硬實力,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凝聚精神力量。記者 喬斐 李瀅
公共服務
線上服務「不斷檔」
文化惠民「不打烊」
疫情發生以來,我區各公共文化場館暫時閉館,各類群眾文化活動相繼取消,依託網際網路技術的線上服務成為群眾文化生活的新選擇。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相繼推出,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為特殊時期打贏戰「疫」的重要精神力量。
足不出戶盡享海量閱讀資源。「書香東城」線上閱讀平臺至3月底免費向讀者開放,上線「書香中國 助力防疫」等防疫專題,匯集10萬餘種電子圖書、3萬餘集有聲圖書、1000餘種電子期刊,涵蓋名家精品、經典名著、教育科普等多種類型,集閱讀、學習、互動於一體,這種網際網路開放式數字圖書館,滿足了群眾多元的文化需求。
區第一圖書館、第二圖書館利用官網、手機APP、微信等相繼推出形式多樣的線上文化服務。區第一圖書館上線「眾『智』成城 全民戰『疫』」新冠肺炎科普知識問答活動,線上邀請居民一起答題,普及防疫知識。區第二圖書館為居民提供全民閱讀平臺、公開課視頻、黨建學習、熱門電子圖書、報紙資料庫等數字資源線上訪問服務。
疫情當前,奮戰在防控一線的「英雄」故事受人矚目。區文聯面向全區文藝工作者、愛好者徵集白衣天使、社區工作者、志願者以及來自公安、交通等各行業工作人員的感人事跡,謳歌英雄,傳播正能量。「戲劇東城」原創劇目徵集活動也邀請居民講述「疫」線故事,鼓勵原創作品能展現奮戰在「疫」線的普通大眾。
區文旅局整合各劇院通過微信公眾號推出「雲演出」「有聲讀物」;「故宮以東」帶來各大景點的歷史傳說、人文典故,讓讀者在故事中感受歷史韻味與東城魅力……各公共文化單位先後挖掘梳理各類文化資源,通過線上平臺持續提供多樣公共文化服務,實現了抗擊疫情期間公共文化服務24小時「不打烊」,讓群眾足不出戶便能暢遊在知識文化的海洋中。
原創作品
以藝載道刻畫典型
為時代英雄譜寫讚歌
雖然不能奮戰一線,但東城區的文藝工作者和文藝愛好者們卻堅守在文藝戰線上,爭做疫情防控的「踐行者」「引領者」「宣傳者」「監督者」,以墨抒懷、以畫言志、以歌為媒、以詩鼓勁、以曲傳情、以藝載道,用他們特有的方式為時代英雄譜寫讚歌,為戰勝疫情加油鼓勁。
隨著細沙的流動,穿梭在高樓大廈、胡同街巷之間的一個個身影逐漸明朗,返京登記、測量體溫、入戶調查、送菜上門……防控一線工作者的身影在東城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趙麗敏的一雙巧手勾勒下一一呈現。「作為沙畫師,我想用手中的細沙去塑造她們細膩的身影。沙畫有形卻無聲,就如默默奉獻的她們,向她們致敬!」趙麗敏說。
從大年初三至今,67歲的國家一級美術師、東城美術家協會理事王有民,每天晚上都會伏案在書桌前創作。他搜集近300張疫情防控照片,創作出《眾志成城抗疫情》的畫作,展現「最美」醫務工作者。
造型栩栩如生的面雕,闢邪驅瘟、寓意團圓吉祥的押花葫蘆,飽含抗「疫」必勝信念和祝福的剪紙,歌頌「逆行者」擔當與堅守的蛋雕作品……東城區非遺大師們也紛紛用身邊的素材,創作一系列非遺作品,歌頌「最美逆行者」。「眾志成城,大愛無疆!我想用我的手藝,記錄下這些感人的瞬間和動人的形象。」東城區麵塑非遺傳承人張俊顯一口氣創作了一系列經典麵塑作品,記錄一線防控工作者的日常工作軌跡。
作為藝術愛好者,普通居民也用自己的方式致敬一線奮鬥者。天壇街道金魚池中區居民高豔琴,手繪身邊的「小黃蜂」,創作出《最美逆行者》的畫作。在安定門街道北鑼鼓巷社區,北鑼美術班的學員們自發拿起毛筆書寫對一線防控工作者的敬意。
知識普及
防控宣傳花樣多
唱響戰「疫」最強音
社區是居民的基本生活空間,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戰「疫」號角吹響後,我區12位創意人、設計師、插畫師自發自願組織起了「社區防疫-藝術設計志願聯盟」的短期線上協作小組,創作完成了一套支持社區基層防疫的宣傳物料,作為政府統一防疫宣傳物料之外的協助補充。
「疫情開始後,我們跟社區溝通,發現他們從年前就停休加班,一直在防疫一線。社區是防疫最關鍵的一環,但急需不上網的老年人看得懂的防疫知識宣傳材料。」宣傳資料文案負責人、東城新聯會理事、東城園新聯會秘書長牛瑞雪介紹說,志願者們還發現,很多年輕人沒有社區概念,網上有些疑似隔離的年輕夫妻哭訴孩子沒人管,很多年輕醫護人員對家中老人的安危也有焦慮。鑑於此,文化志願者們分工合作,為社區防疫做了一套插畫設計,包括「物料」和「工具包」。物料包括「如何預防」「家裡有疫區來的親戚朋友怎麼辦」「有感冒症狀了怎麼辦」「如何在家隔離」四張插畫;工具包包括東城、朝陽等各區的發熱門診名單、居家隔離觀察記錄表等,並製作成視頻短片。
插畫風格親切、文字簡單直接、文圖配合清晰,字體大適合老年人,既方便社區面向很少上網的老年人宣傳,也告訴年輕人有困難可以找社區求助。為確保插畫的科學性、實用性,設計前,團隊與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溝通,並邀請醫生們進行指導。志願者還製作了「使用說明」和「源文件下載方式」二維碼,免費提供給社區使用。
與此同時,各社區充分發揮現有信息網絡架構、群眾文化團隊作用,文化志願服務、原創倡議書、流動「小廣播」等服務群體和服務方式悉數上陣,形式多樣的文藝作品通過網絡直播、微信平臺等走進千家萬戶,宣傳抗擊疫情知識,築起抗擊疫情的精神屏障。
產業扶持
精準對接主動服務
助力文化企業發展
精準解決企業難題,盤活區內文化企業發展優勢和潛力,努力將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東城區採取一系列舉措助力文化企業發展。
按照全市統一部署,東城區加快「文菁計劃」獎勵資金兌現進度,共有46家文化企業獲得支持,支持金額超過2400萬。其中,有長期致力於運營優秀戲劇劇目的央華時代和環宇兄弟,有藉助設計創意和高新技術成果與文化領域融合發展的七維視覺,有增強文化產品表現力、感染力的鋒尚世紀等文化企業。
下一步,東城區將啟動新一輪「文菁計劃」徵集,並對獲得北京市「房租通」政策獎勵的文化企業給予20%的配套資金,同時還將通過項目補助、產業引導基金及金融服務等多種方式,為中小微文化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
東城區還出臺系列舉措對受疫情影響的文化企業進行扶持。區文旅局積極幫助駐區文旅企業做好政策銜接,目前已為10餘家企業牽線搭橋、進行融資對接。按照東城區推出的「紫金服務」行動計劃,區文旅局負責對接42家重點文旅企業,推行「管家服務」,由局長擔任「總管家」、主管副局長和行業管理科科長擔任「服務管家」。同時,通過官方自媒體、合作媒體渠道宣傳旅遊企業資源,籌劃舉辦「故宮以東」藝術品交易文化旅遊季、「故宮以東」下午茶等活動,將區內旅遊資源打包推介。
大數據
2142
自1月28日東城區文聯發布《致全區文藝工作者倡議書》以來,14個文藝家協會、17個街道文聯以及廣大的文藝工作者和文藝愛好者,圍繞抗疫主題共創作2142件藝術作品。其中,文學作品85篇(首)、書法(篆刻)412件、美術作品189幅(組)、民間藝術作品92件、攝影作品1302幅、曲藝作品42首、原創歌曲20首。
來源:新東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