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大最高水準交響樂團 齊聚北京國際音樂節

2020-12-16 搜狐網
譚利華

餘隆

李心草

中國五大交響樂團齊聚北京國際音樂節


  正在北京舞臺如火如荼舉行的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以紀念著名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逝世100周年為主要內容,邀請了世界著名指揮家執棒,並邀集國內藝術水準最高的五個交響樂團為主力陣容,三個星期內共同完成這場紀念馬勒的音樂盛宴,這在北京舞臺過去是沒有過的。中國樂團集體登上這世界最重要的古典音樂節,演奏的作品是交響樂團演奏的試金石——馬勒的作品,這對於中國交響樂的實力是一次極好的檢閱。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餘隆對記者說:「北京國際音樂節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邀集中國五大交響樂團共同參與紀念馬勒的交響樂演出,這說明中國樂團的演奏已經達到了與國際樂團同步的藝術水準。人們都知道,馬勒的交響樂因氣勢恢弘、陣容龐大、復調節奏變化多端,被認為是交響樂團的試金石,需要交響樂團有一定的實力才能完成。大約十多年前,中國樂團演奏馬勒作品是一件音樂界的大事件,哪個樂團要演奏馬勒的交響樂就會令人刮目相看。而今天,五大交響樂團同時拿出馬勒不同的交響樂,中國愛樂樂團還一連演出四部馬勒的交響樂,這的確顯示了中國樂團的強大實力。我的馬勒我的團讓觀眾看到中國交響樂的發展成果,看到中國樂團演奏水準的成熟。」

  三十年歷史從無到有

  馬勒是奧地利偉大的作曲家,他生活在世紀之交,是浪漫主義晚期代表作曲家之一。作為指揮家,他成功地指揮了格魯克、莫扎特、威伯、華格納的歌劇作品;作為作曲家,他的音樂創作多採用動機發展手法,承襲了華格納的傳統,他的音樂是通向20世紀無調性音樂的橋梁,在音樂風格上是浪漫主義的延續,在表現手法上則不時地顯現勳伯格作品的無調性因素,他善於把哲理與通俗、個性與民族性、浪漫與現代的音樂糅合在一起。

  今年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幕式指揮馬勒第八交響樂的著名指揮家迪圖瓦說:「馬勒的交響樂早先並不是廣泛地被交響樂團演奏,而到了1961年伯恩斯坦在紐約愛樂樂團指揮演奏了全部馬勒交響樂作品,人們才發現,馬勒的交響樂作品有著深刻的內涵,有值得挖掘的東西。」在新中國成立後最初的三十年間,我國的交響樂團幾乎沒有演出馬勒作品的記錄。1981年1月30日,當時的中央樂團歷史性地在美國指揮家吉爾伯的指揮下首次演出馬勒《第四交響樂》,這是中國樂團第一次演奏馬勒的交響樂作品。而4個多月後,在我國著名指揮家韓中傑的執棒下,中央樂團又演奏了馬勒的《第一交響樂》,這是中國指揮家第一次指揮演奏馬勒的作品,這在當時可稱為中國交響樂演奏的大事件。也是從1980年以後,中國的交響樂團才開始接觸馬勒,從當時的中央樂團開始,中國的交響樂團演出的馬勒交響樂作品從無到有逐漸形成氣候,直到今天,中國愛樂樂團、中國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和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上海愛樂樂團、杭州愛樂樂團等都已經能夠演出馬勒的交響樂作品。

  餘隆:

  馬勒的交響樂散發著人性的光芒

  作為北京國際音樂節的藝術總監,餘隆同時也是中國愛樂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和廣州交響樂團的藝術總監。餘隆對樂團演奏馬勒的交響樂作品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馬勒的作品是樂團的試金石,他的交響樂傳遞著人性的理念和情趣,傳遞著他對愛與情的感悟,極具震撼力。在中國樂團的發展進程中,上個世紀90年代演奏馬勒的作品就算作音樂界的大事,而今天幾個團能在三周內演出全部的馬勒交響樂,而中國愛樂樂團能僅用兩三天時間就排出一部馬勒的交響樂作品,這說明中國的樂團已經成為國際化的職業樂團。現在一個樂團演奏馬勒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而是很常規的事,這表明,中國的交響樂團演奏水平在這十年裡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餘隆告訴記者,除了中國愛樂樂團已經完成了兩輪馬勒全部交響樂的演奏外,他領導的廣州交響樂團也已經完成了一輪馬勒全部交響樂的演奏,而他領導的上海交響樂團也已經開始演奏馬勒交響樂作品。他說:「對於交響樂團來說,馬勒的作品是躲不開的一課。」

  李心草:讓馬勒回歸原本的風格

  身為中國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李心草早在1992年就開始接觸馬勒的作品,那時我國著名指揮家胡詠言指揮上海交響樂團演出馬勒作品,請李心草幫助打底排練。而1996年2月3日,原中央樂團改革體制重組中國交響樂團前的最後一場音樂會,就是李心草指揮的馬勒《第一交響樂》,這也是他首次登臺指揮馬勒的作品。

  馬勒的作品對於樂隊的演奏確實有難度,李心草說:「馬勒的第三交響樂長達100分鐘到120分鐘,是世界上最長的交響樂,對於指揮來講是一個考驗,對於樂隊來講,同樣也是一個考驗。我自己比較喜歡馬勒音樂性較強的幾部作品,他的第二、第四和第九交響樂都是我喜歡的,我認為馬勒的第三交響樂第六樂章把交響樂寫到了頂點,寫上天了,我特別喜歡。」

  李心草還告訴記者:「因為我在奧地利學習過,因此,我對馬勒的作品比較喜歡以奧地利風格詮釋,因為馬勒是奧地利作曲家,奧地利作曲家的作品有時候風格的把握不是譜面上表現出來的,而是口傳心授的。比如維也納愛樂樂團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同樣演奏馬勒的作品,維也納愛樂樂團在風格的把握上肯定有優勢,我聽到其他風格的樂團演奏馬勒的交響樂,儘管技術很好,我會覺得不是味道。我認為,要想了解馬勒,就得到馬勒生活過的地方去體驗,才能還原馬勒作品本來的風格。而我自己的詮釋多多少少也受到當年在奧地利留學的影響。」

  譚利華:

  馬勒作品對樂隊提高大有好處

  著名指揮家譚利華帶領的北京交響樂團已經成為北京的一張文化名片,前兩年該團每年定期地歐洲巡迴演出,在業界引起極大的轟動,在歐洲得到了很好的讚譽。譚利華告訴記者:「北京交響樂團已經演奏了除馬勒第八交響樂以外的所有馬勒的交響曲,最早演出馬勒交響樂是在1998年。」

  譚利華非常喜歡馬勒的作品,他告訴記者:「馬勒的交響樂是繼貝多芬、勃拉姆斯之後的浪漫主義作曲家的代表人物。馬勒曾經是一個指揮家,他對樂隊各個聲部的功能完全了解,因此,他的作品中困難的片段是一般作曲家很難超越的,他的作品織體、復調都非常繁雜,對樂隊演奏水準的提高大有益處。」

  在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上,譚利華將帶領北京交響樂團演奏馬勒第十交響樂,譚利華說:「這是一部未完成的交響樂,我對他的第九交響樂和第十交響樂研究後,發現馬勒在作品裡表現了他面對死亡的敏感,他把對人生、生命、愛情和親情的總結都放在這兩部交響樂當中,而第十交響樂中個別聲部的色彩運用更是值得我們當代作曲家學習。」

  對於中國觀眾而言,怎樣理解馬勒?譚利華說:「馬勒作品最大的表現力在于震撼、意境和聯想,他給了觀眾聯想的空間,管弦樂的豐富性在交響樂的作品中得到最好的表現。我想,馬勒的作品能夠在北京國際音樂節集中演出,說明我國樂團演奏水平達到了一個較好的檔次,能與國外B級以上的職業樂團同步。而對於觀眾來說,也能夠感受中國人心中的馬勒。『我的馬勒我的團』在北京國際音樂節中是最好的體現。」 

(責任編輯:陳然)

相關焦點

  • 北京國際音樂節迎來20周年 卡拉揚版《女武神》將亞洲首演
    1998年10月13日,第一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柏林廣播交響樂團在指揮拉斐爾·富呂貝克-勃格斯和鋼琴家夏裡克·奧爾森的帶領下演奏了貝多芬的兩部作品。從這一天開始,中國有了第一個自己的古典音樂節。時光飛逝,今年,北京國際音樂節已經來到了第20屆。與往屆音樂節中華格納、施特勞斯、威爾第等作曲家為主題不同,今年主題直接就是「北京國際音樂節20周年」。
  • 專家:建設國際音樂之都 成都需要一支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的交響樂團
    11月7日晚,新加坡籍著名指揮家洪毅全執棒,將帶領四川交響樂團在成都城市音樂廳帶來一場高水準的交響音樂會,也宣告為期一周的第五屆中國西部交響樂周落下帷幕。7日,「西部交響樂發展座談會暨2019中國交響樂(成都)峰會」在新華賓館舉行,來自交響樂團團長、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樂團管理人員在內的150餘人參加。在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大家對成都建設「國際音樂之都」所表現出來的綜合實力高度讚揚,但是也希望成都在做好硬體的同時,軟實力也要跟上。「希望成都能夠打造出一支中國一流、國際知名的交響樂團。」
  • 北京國際音樂節來了,開啟240+小時音樂狂歡
    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委員會主席餘隆表示:「連續240小時不間斷的音樂節,目前在全世界古典音樂行業內絕無僅有。北京國際音樂節在二十三年來的行業引領地位,源自在藝術和運營層面的巨大創新力。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古典音樂行業的原有生態,但北京國際音樂節面對新挑戰,依然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 第二十一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精彩上演
    人民網北京10月16日電(鄭海鷗、白春陽)日前,第二十一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正在如火如荼上演。12日,改編自京劇名作的新國劇《霸王別姬》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揭幕音樂節。在演員陣容上,則由中國指揮家胡炳旭執棒,梨園名角丁曉君、楊赤擔任主演。  「京劇若能推陳出新, 將傳統的戲曲形式與西方的美學視角相結合,就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一種方式。」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委員會主席餘隆說道,「新國劇《霸王別姬》由德、美、英、意等多國團隊聯合創意製作,實現了對兩千多年前東方愛情故事的再創造。」
  • 北京交響樂團現代音樂周主推中國作曲家作品
    北京交響樂團2005-2006音樂季現代音樂周是樂團今年推出的一個重頭戲。北京交響樂團希望通過現代音樂周使我國優秀作曲家的作品能集中展示給聽眾,同時也與世界各國的音樂家合作,介紹給音樂愛好者一些當今世界上新創作的,代表時代潮流的音樂作品。
  • 德國柏林交響樂團古典音樂之鄉德國名片
    每四個德國人中就有一個能熟練地演奏樂器,這一非凡的音樂教育普及率造就了德意志民族非凡的音樂人才,同時也繼承了古典音樂之鄉的魅力。在人們的印象中,德國人對一切都保持著極其嚴格的態度,甚至有些僵硬,正是因為這一必要「刻板」的存在,柏林交響樂團才達到了非凡的藝術水準,樂隊所有成員都經過精心挑選,並經過嚴格的評估,這些頂級音樂家齊聚一堂正在向世界傳遞最令人震驚的聲音。
  • 北京國際音樂節與法國喜歌劇院展開三年合作計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10月21日下午,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鄒爽與法國喜歌劇院主席讓-伊夫·勒乎圖,在北京正式公布兩機構間將自2020年至2022年就聯合製作歌劇項目建立深度合作的計劃。
  • 費城交響樂團為五月音樂節壓軸 小野麗莎唱盡夏日別樣溫柔
    四月的京城在「克利夫蘭之聲」中迅速升溫,五月,國家大劇院2019五月音樂節又將迎來老朋友、「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之一——費城交響樂團,輝煌多彩的「費城之聲」將再次燃爆北京城。5月17日至18日,費城交響樂團將在音樂總監、中生代指揮翹楚雅尼克•涅傑-瑟貢的執棒下,共同攜手中國鋼琴家張昊辰、女高音歌唱家雷佳,以兩臺精心策劃的音樂會為五月音樂節華麗閉幕。而令人期待的「午夜玫瑰」爵士專場,也將首次迎來波薩諾瓦「代言人」小野麗莎,溫暖慵懶的聲線編織出浪漫柔情的夏夜。
  • 2011年北京現代音樂節將於5月21北京開幕(圖)
    3、2011北京現代音樂節閉幕式音樂會《1911 - 2011》(5月27日19:30),由胡詠言指揮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演奏中國作曲家周龍的《序曲 1911》、法國作曲家梅西安的《為長笛、雙簧管、大提琴和鋼琴而作的四重奏協奏曲》、奧地利作曲家阿諾爾德•勳伯格的《華沙倖存者》、中國作曲家鄒航的《2011》。
  • 廣州交響樂團首登國家大劇院 80後指揮挑大梁
    廣州交響樂團將首次亮相國家大劇院。3月10日,青年指揮家林大葉將率廣交攜手鋼琴才女陳薩,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南粵激情——廣州交響樂團與陳薩音樂會」。這也是今年「廣東優秀舞臺藝術作品晉京展演」系列活動的首場演出。
  • 上海銀行攜手上海交響樂團點亮音樂夢想
    圖片來源:微攝        中國金融網訊   從上海打響「文化品牌」,再到譜寫「人民城市」的新篇章,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城市文化建設步入了快車道。在這一背景下,由上海「服務品牌」上海銀行,攜手擁有逾140年歷史的上海交響樂團共同打造的公益音樂教育品牌——「尚樂舞臺大師班」項目引人矚目。該項目是金融品牌與文化品牌跨界融合與創新發展的一次新嘗試,旨在為年輕的音樂愛好者提供一個追逐夢想的高水準舞臺。據悉,「尚樂舞臺大師班」已於9月3日正式啟動報名招募。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
  • 《BBC音樂雜誌》聚焦指揮家餘隆:中國古典音樂的C位擔當!
    該文是資深記者奧利弗·康迪來到中國,深入採訪後對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及其引領的中國古典音樂發展的剖析。奧利弗·康迪在摘要中說:「在過往的十年時間裡,由於指揮家餘隆的活力,以及他對中國本土青年才俊的熱情信念,西方古典音樂在中國大地經歷了迅猛的發展」。
  • 雅尼克與費城交響樂團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奏響
    特別的是,音樂廳之外,在國家大劇院新聞發布廳、北京坊勸東廣場等分會場和網絡平臺,還有更多觀眾通過直播同步觀看了這場精彩演出。作為「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之一」,費城交響樂團已擁有百餘年的輝煌歷程,以溫暖人心的音色和豐富的弦樂層次贏得了全世界範圍的廣泛讚譽。
  • |倫敦交響樂團首席「坐鎮...
    7 月 20 日,受第 99 屆薩爾茨堡藝術節邀請,具有百年歷史的哈爾濱交響樂團將作為中國首支交響樂團亮相藝術節開幕式演出,演奏莫扎特與海頓的作品。6 月 10 日,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奧地利駐華使館文化參贊歐諾德及薩爾茨堡藝術節開幕式組委會代表錢誠等嘉賓出席了發布會。
  • 和平精英攜手中國移動5G,邀請上海交響樂團帶來大師音樂新篇章
    12月24日,上海外灘國際電競文化中心,樂享5G,熱愛無限"動感地帶 · 和平精英5G校園先鋒賽總決賽/奏響和平之聲 · 2021新年音樂會即將舉行!這場音樂會上,你會感受到交響樂與遊戲原聲的完美融合,讓每一位特種兵都能享受到音樂的魅力。本次新年音樂會上,《和平精英》請到了上海交響樂團,這支大名鼎鼎的交響樂團,是中國首個登上卡內基音樂廳、柏林愛樂大廳的交響樂團,同時也是第一個和唯一一個受邀曾在紐約中央公園夏季音樂會上演出的交響樂團。
  • 上海交響樂團為喀什觀眾送上美妙音樂
    /官方供圖  作為本年度上海文化援疆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交響樂團在圓滿完成140周年世界巡演,先後登臺拉維尼亞音樂節、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琉森音樂節和逍遙音樂節等多個頂級音樂舞臺後,旋即返回國內,經西安馬不停蹄抵達喀什,以登臺國際一流音樂節的演出陣容,精挑細選富有特色的曲目,為喀什觀眾送上了美妙音樂。
  • 上海交響樂團新樂季啟幕
    掌聲在「餛飩皮」響起,上海交響樂團2020-2021樂季9月1日晚啟幕,除了一如既往的高水準演出,現場還有兩大驚喜。驚喜之一,享譽國際的小提琴演奏家寧峰從德國歸來,隔離14天,通過核酸檢測,拿到綠碼,站到觀眾面前。驚喜之二,上海交響樂團年輕的新任樂隊首席柳鳴亮相,她今年只有25歲,是上海交響樂團歷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樂隊首席。
  • 2018北京國際音樂節演出時間表門票價格及購票入口
    第21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時間:2018年10月12日至10月26日  第21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主題:樂匯中西 時代新聲>  第21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演出購票:查看詳情  劇目五部10場  10月12日  無問中西姊妹篇 I:《霸王別姬》  10月14日  無問中西姊妹篇 II:《趙氏孤兒》  10月19日/20日/21日  王斐南浸沒式原創歌劇《奧菲歐》
  • 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鄒爽:「中國概念」不再限於符號化
    2018年6月26日,著名指揮家餘隆宣布辭任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專職藝術委員會主席,二十年來從未輪換過的藝術總監一職交到了時任聯合節目總監的鄒爽手中。從2012年起,鄒爽開始參與音樂節的藝術創作,2016年正式加入音樂節。用餘隆的話來說,幾年來,鄒爽和她的「新銳單元」像「風一樣改變了音樂節的思維」:看歌劇何必正襟危坐?
  • 國家大劇院「雅尼克與費城交響樂團音樂會」分會場線上線下零距離
    這支擁有百餘年歷史的交響樂團,跨過大洋將演奏帶到中國,而國家大劇院通過直播將音樂傳遞給更多觀眾。分會場同步直播 精彩活動讓觀眾流連忘返費城交響樂團,作為「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之一」,已擁有百餘年的輝煌歷程,以溫暖人心的音色和豐富的弦樂層次贏得了全世界範圍的廣泛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