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篇:3C模型、Kano模型、冰山模型、行為分析模型

2020-12-27 騰訊網

工具1:3C模型

什麼是3C:非戰略三角模型

1. Capability能力:你有足夠的能力服務於客戶或者你的產品足夠令客戶滿意好

2. Compatibility匹配:你的產品或服務能夠匹配客戶的真實或潛在的需求

3. Confidence信心:你的言談、舉止或者你的產品品牌宣傳能給客戶信心,讓對方相信,支付後能夠解決問題

使用場景:介紹自己,比如面試時候!產品或服務宣傳,比如產品展示、會議銷售等!

注意事項:3C中『Compatibility匹配』最重要,因為只有需求對了,剩下的才是臨門一腳的有力支撐!如何跟對方澄清需求呢?沒有別的辦法——提問!

提問問題:通過提問直擊真實需求的核心(這裡也有個方法-剝洋蔥法):

你的目標是什麼?完成該目標的挑戰在哪裡?

具體想了解哪方面呢?/為什麼想了解呢?

你認為怎麼才能改變這種情況?/你認為我怎麼做才能更好?

所有需求/問題裡面,從優先級來看的話,哪三個最重要呢?

關于澄清問題:花時間澄清真正的問題,以及知道哪些問題需要被解決,是重要的事情。

3C戰略三角模型介紹

3C模型是由日本戰略研究的領軍人物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提出的,他強調成功戰略有三個關鍵因素,在制定任何經營戰略時,都必須考慮這三個因素:

1. 公司顧客(Customer)

2. 競爭對手(Competition)

3. 公司自身(Corporation)

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產品定位是很關鍵一環,產品定位是否精準,直接決定產品力的高低,進而影響後期銷售去化速度的快慢。精準的產品定位,需要綜合考慮客戶導向、競爭導向和公司導向這三大要素。

點擊一下推出即可,給個鼓勵認可唄!

工具2:Kano模型

KANO模型簡介

受行為科學家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的啟發,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和他的同事Fumio Takahashi於1979年10月發表了《質量的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一文,第一次將滿意與不滿意標準引人質量管理領域,並於1982年日本質量管理大會第12屆年會上宣讀了《魅力質量與必備質量》的研究報告。

該論文於1984 年1月18日正式發表在日本質量管理學會(JSQC)的雜誌《質量》總第4期上,標誌著狩野模式(Kano mode1)的確立和魅力質量理論的成熟。

MBA智庫網

當需求很多的時候,你還需要分析:這些需求,在對方心中的痛點程度,以及這些需求如何影響他的決定。

需要說明的是:基本需求扮演了門檻的作用,也就是說,達不到是不行的。期望需求扮演了提升對方滿意度的作用,也就是,越高越好。而興奮需求則是一個附加題,有則更好,但非必須。

工具3:冰山模型

什麼叫冰山模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於1973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素質冰山模型,所謂「冰山模型」,就是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表式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現,是容易了解與測量的部分,相對而言也比較容易通過培訓來改變和發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會角色、自我形象、特質和動機,是人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部分。它們不太容易通過外界的影響而得到改變,但卻對人員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MBA智庫

冰山模型」,是人才管理領域中最基礎的一個模型,全面地描述了一個人所有的內在價值要素,幾乎所有大公司都會用它來進行人才招聘和培養

關於知識和技能,兩者的區別在於:知識更多是描述性的,而技能更多是程序性的。比如,自行車屬於平衡原理,是知識,但修自行車,屬於技能。

點擊一下推出即可,給個鼓勵認可唄!

工具4:行為分析模型

這是組織行為學裡的一個模型,稱之為「行為分析模型」。實際上,它不僅可以用來分析組織行為,還可以分析個人行為。這個模型的理念在於:人的行為是外在表象,隱藏在行為背後的,是三大系統以及一些外部條件。

解釋系統-角色認知(知):是否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以及相應要求?

動力系統-行為意願(願):了解要做什麼之後,是否有意願去做?

能力系統-行為能力(能):具備了意願,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完成?

個性/風格:是否與自己的個性/風格匹配,最影響「行為意願」

價值觀:是否符合價值觀,最影響「角色認知」和「行為意願」

認知:是否有足夠的認知能力來達成理解、形成能力,最影響「角色認知」和「行為能力」

情感與態度:是否與自己的態度/動機相匹配,最影響「行為意願」

壓力:社會輿論、家庭壓力、同齡人影響

應用場景:分析團隊成員行為,內向自我剖析,分析親密關係。

相關焦點

  • 經典模型第一講:冰山模型建立自我認知
    這裡將會以產品經理素質能力模型為例,和各位分享冰山模型,以及冰山之下的部分,將會對大家分析自我有較大幫助。一、冰山模型——建立自我認知1.冰山模型的誕生冰山模型是最早誕生於心理學,是一種心理學理論,1895年,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合作發表《歇斯底裡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論」誕生。演變到現在形成了以用於人才素質測評的冰山素質模型,薩提亞冰山理論,意識冰山模型等,能夠適用於冥想、意識、銷售、分析等,大部分時候最適用用人力資源領域做人才評估的基礎模型。
  • 人才管理的海洋模型——對冰山模型的一種假設性改造
    冰山模型是勝任素質模型理論的一種直觀且流行的表述方式。本人也是勝任素質模型理論的擁躉,至今仍然對基於勝任素質模型理論構建人才選拔、培養乃至績效評估與激勵具有很深的偏好。冰山模型的幾個核心特點:1.在企業人才實踐中,勝任素質及冰山模型理論雖然認為底層特質、價值觀等並非完全不可改變,但總體上是傾向於「選好冰山」,而非「改造」。2. 冰山模型的主要假設是表層行為主要受冰山底層影響,通過表層個體行為,可以推測冰山下面的部分,可以推斷出其價值觀、動機、特質和自我認知等。3.
  • 冰山模型的學習與思考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個模型——冰山模型。
  • 而立之年仍無立錐之地滬漂的自我救贖:認知篇-冰山模型
    01什麼是冰山模型冰山模型是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構建的,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表式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可應用於個人職業規劃、人事招聘、人事培訓、情侶及交友的一種思維模型。
  • KANO模型應用詳解
    這兩個緯度就是KANO模型的基礎,從產品功能具備程度出發,分析用戶滿意度變化情況,從而對需求進行歸類。五種需求分類我們先來看看KANO模型:圖中線性需求類別我們稱為期望型需求,功能上的每一次增加都會提升用戶的滿意度。圖中必備需求也叫基本型需求,如果我們不提供此需求會大大增加用戶的不滿,但當產品全力以赴只提供這類需求,用戶並不會對產品感到滿意。
  • 常見用戶行為分析模型解析(1)——行為事件分析模型
    結合近期的思考與學習,將為大家陸續介紹不同針對用戶行為的分析模型。本文主要介紹行為事件分析。一、什麼是行為事件分析?行為事件分析法來研究某行為事件的發生對企業組織價值的影響以及影響程度。上周來自北京發生過購買行為的獨立用戶數,按照年齡段的分布情況?每天的獨立 Session 數是多少?諸如此類的指標查看的過程中,行為事件分析起到重要作用。二、行為事件分析模型的特點與價值行為事件分析法具有強大的篩選、分組和聚合能力,邏輯清晰且使用簡單,已被廣泛應用。簡單的說,行為事件分析法一般經過事件定義與選擇、下鑽分析、解釋與結論等環節。
  • KANO模型:產品人必懂的需求分析法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個非常實用的需求分級方法——KANO模型。一、什麼是KANO模型?KANO模型是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發明的對用戶需求分類和排序的有用工具通過分析用戶對產品功能的滿意程度,對產品功能進行分級,從而確定產品實現過程中的優先級。
  • KANO模型:用戶需求分類和優先級排序必備思維模型
    編輯導語:KANO模型是一個典型的定性分析模型,是產品人必懂的需求分析法。它一般不直接用來測量用戶的滿意度,常用於識別用戶對新功能的接受度。幫助企業了解不同層次的用戶需求,找出顧客和企業的接觸點,挖掘出讓顧客滿意至關重要的因素。一、KANO的簡單定義、應用意義1.
  • 從「冰山模型」來說說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冰山模型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於1973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模型,所謂"冰山模型",就是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表式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冰山以上部分"是容易了解與測量的部分,"冰山以下部分"是難以測量的部分。
  • 高達模型工具套裝是坑嗎?新手模型工具推薦
    emmm……我又回來啦,近日在貼吧裡看到有人聊到模型工具巴拉巴拉的作為入坑n年操壞無數剪鉗筆刀的廢物大白就想分享下關於組裝模型的工具有什麼好的推薦,讓小白少走彎路,早日獲得GBWC冠軍,迎娶白富美,走上膠佬巔峰
  • 四象模型(工具產品設計及體驗模型)|How it comes?
    提煉生產力工具2大要素首先,生產力二要素論認為生產力由人和生產工具構成,人通過生產工具產生新的勞動資料。作為設計師,生產力工具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Sketch、Axure、C4D等設計工具,設計師通過設計工具生產出新的界面、模型、原型等資料。
  • 內生轉換模型vs內生處理模型vs樣本選擇模型vs工具變量2SLS
    在這個模型中,「是否上大學」是個內生二元處理變量,因為存在不可觀測的能力與「是否上大學」和「將來工作薪酬」都相關。此時,解決辦法通常參照Heckman(1979)樣本選擇模型的傳統,直接對處理變量進行結構建模,之後使用Heckman兩步法進行估計。需要注意的是,這一處理效應模型要求結構方程中存在合理的工具變量(或結果方程與選擇方程擾動項服從二元正太分布)。
  • 揭秘:高級運營常用的思維模型
    但這個模型對普通受眾到消費者的心路變化闡述得很準確,把握了關鍵變化點,所以依然是我們廣告創意製作的標杆,有助於我們研究消費者後進行更有效的廣告宣傳~三.AISAS模型AISAS模型是電通公司針對網際網路與無線應用時代消費者生活形態的變化,而提出的一種全新的消費者行為分析模型
  • 產品經理不知道這些分析模型怎麼行?
    SWOTSWOT 模型是一種常用的戰略規劃分析方法,代表分析企業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s)。適用場景:競品分析,評估產品機會PESTELPESTEL 模型是用來分析宏觀環境的有效工具,包括 6 大因素: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環境和法律。
  • KANO模型原理及實際應用
    在此前的【企業數位化轉型】系列的「【企業數位化轉型】系列 - WHO」中曾經提及KANO模型,今天就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產品經理在做功能需求開發時常用的KANO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需求開發中應用。KANO模型基本原理KANO模型是在行為科學家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的啟發下,由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率先創建並提出,有效地解決了當時日本的產品質量和企業服務質量提高的難題,後來則由網際網路從業者特別是產品經理完美地應用在了產品功能需求的開發上。
  • Kano模型在用戶調研中的應用:客戶關係管理工具調研實例
    下文將通過這個實際應用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Kano模型的整個操作流程,包括需求溝通、問卷編制、數據收集&清洗分析、結果產出和模型應用時的思考與討論。2、需求溝通——為什麼會用Kano模型為了適應淘寶賣家日益增長的管理客戶的需求,淘寶官方客戶關係管理工具需要引入一些新功能。
  • 經濟模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及案例分析
    本文給大家介紹了重要的營銷分析工具之一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是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於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它認為行業中存在著決定競爭規模和程度的五種力量,這五種力量綜合起來影響著產業的吸引力以及現有企業的競爭戰略決策。五種力量分別為同行業內現有競爭者的競爭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
  • 思考工具冰山模型,幫助我們更準地找到問題的深層次原因
    Iceberg冰山模型是一種工具,可讓您改變看法並看到每個人都注意到的即時事件。它可以幫助您發現發生這些事件的根本原因。通過查看系統中不很明顯的更深層次的原因。Iceberg模型包含四個級別:1. 大事記2.
  • 簡單易懂的思維模型:系統思維篇
    頂級的思維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並幫你避免失敗。」就芒格而言,思維模型可以簡單理解為任何能幫助你更好理解現實世界的理論框架。這篇文章原標題是Tools for better thinking,作者Adam Amran在文章中用通俗易懂的圖文結合方式跟大家介紹了14個思維模型,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智庫時空|方法論新視角,「PEST分析模型」或許實為「Ptes分析模型」或分析法,淺談「PEST分析模型」應用之道
    對於從事企業諮詢或研究的顧問來說,PEST分析模型或方法是戰略制定常用的分析工具,在戰略諮詢或管理諮詢業務中,95%及以上的顧問會使用。然而,通過近20年來的市場觀察,PEST分析模型或方法在實踐中的應用似乎不盡人意,也許有很多因素或原因導致PEST分析模型應用浮於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