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朱耒剛
鄭州市曾經最大的經適房小區中方園,蘭馨剛剛給自己的門側掛上第六塊社區團購提貨點的牌子。之前不久,康橋朗城,一座樓的23樓,被大家稱作「陽光」的小夥紅建,有點不甘地取下了自己家門前的提貨點招牌。時間再往前回溯一年,他取回了自己的押金,退還了三全配給自己的冰箱,告別了三全那個很有情懷的電商名字「有知有味」。
「還好吧,沒掙著啥錢。」他講得風輕雲淡。各家大佬紛紛入局社區電商的火藥味,對他全無影響,他似乎已全然忘了自己曾經作為一個「團長」,充滿激情的在自己的群裡向團員們發著一張又一張充滿誘惑的「優惠海報」。
體驗:快還便宜,下單次日能取貨最快當天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家萬家團購開。劉霞在經五路上一家銀行家屬院小區居住,近來,她突然發現時不時會被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拉進不同的微信群,然後會有人發不同商家的購物打折信息,點進信息微信登錄就註冊成功,可以直接下單。開始她覺得不勝其煩,後來偶爾點開看看,發現價格還挺便宜。再後來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不知不覺地買了幾樣東西,覺得也挺方便,然後這便也成了她的購物渠道之一。她在網上下過一棵蔥、五棵蒜、一根芹菜這樣的單子,讓她感覺很有意思,吃多少買多少,不用擔心買多壞掉,送貨也挺及時,關鍵就是兩個字——自提。是的,到商家合作的提貨點自提,都在附近選取。在劉霞看來,吸引她的,是優惠合適的產品,近在咫尺的距離,鄰裡間的信任感,家門口購物的樂趣和便捷,買東西就像到鄰居家串門。如果沒時間,鄰居取東西時也會幫著捎回來,多了一些城市裡最想感受到的溫暖。
記者連續在多家網購平臺小程序上下單,一分錢一份的「新人禮」,「滿3減3」新人優惠券,雪片一樣的「滿5減一」「滿10減2」優惠券,充斥著眼帘。
記者4.28元的價格買到了原價9.9元的「蟲草蛋」,9.9元的價格買到了10斤冰糖橙,22.9元的價格買到了原價35元的砂糖桔…… ,價格普遍比超市、商店裡的價格優惠,基本上都是當日下單,次日就能取貨,快一點的,上午下的單,下午已經通知能取了。
大潤發和永輝也改變了既往的銷售模式,拓展了社區購物。
大潤發有 「驛發購」,據說是菜鳥網絡全資收購了即時物流企業「點我達」,並聯合高鑫旗下486家門店(其中大潤發414家,歐尚72家)搞的,號稱開放百城3萬站點。
永輝超市也和京東聯合,對周邊的線上下單客戶「一小時內送達」,有個幾元錢的快遞費。如果購物多了,也可以把配送費省下來,關鍵是速度感很強。
圍城:多數商家掙不到什麼錢,只為「蹭個流量」
豐慶路一家小區的平價超市裡,張姐戴著耳機,看著手機裡的視頻,這會店裡沒什麼人。她有一搭沒一搭的講,「對生意怎麼會沒有影響,業務差了百分之好幾十,有些商超可能更慘。一個饃一個人吃和幾個人吃,怎麼會沒有區別?現在你看,但凡有個店面,連理髮的、美容的、賣彩票的,甚至洗衣服的,都在做著社區團購。」她店門的右手邊,赫然也貼著一張醒目的美團優選。社區團購,似乎是個讓她懊惱不已又不得不面對的字眼,「阿里、拼多多、美團、滴滴,這些大佬們都開始燒錢賣菜了,小個體經營戶還有活路嗎? 可別人家都在做,你怎麼辦,只能跟著做,蹭個流量唄。」
她旁邊不到200米,是一家彩票店,果然也貼著美團優選的提貨點海報。
菜鳥驛站裡,老李正忙著給來取快遞的人取貨。他的店裡也貼著幾張各家社區團購電商的海報,他代理了四家社區電商,他也是記者要取貨地點的「李團長」。在他看來,那些小的社區電商已經挺不住了,「拼多多、美團、滴滴,都有實力用上百億的補貼衝擊市場,小的電商哪裡能頂得住,前一段時間,價格戰打得厲害,連曾經的龍頭興盛優選都受衝擊很大。」他已經見到了好幾個社區電商的倒閉,有的甚至是用戶衝了錢的。而現在,用戶直接購買就行了,不用再充錢,「安全方便多了。」而且,他神秘地說,「我們菜鳥也要出大招了。」
「找啥呢? 這就是我的店,有什麼事嗎。」王霞站在小區裡的路邊,背後是一家洗衣店,上面貼著醒目的「量子美食」,她身旁是一輛麵包車,腳下是一堆桔子、柴雞蛋、蔬菜、零食、凍品等各類貨物,這些都是馬上要有人來取的。聊熟了,她講,她做量子好幾年了,那時,什麼「多多買菜」「橙心優選」統統還沒出現,她在小區裡也沒什麼競爭者。現在,轟轟隆隆的幾十家競爭者就這麼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了。以前每月還能掙個大幾千,現在讓幫忙的親戚忙別的去了,另外,她把身後的洗衣店盤了下來,讓一個親戚照顧著,放貨取貨也方便,「一股腦的就出來了,也就這幾個月的時間,價格譁一下打下去了。現在補貼過去了,人氣也上不來了。」她嘟嚕著。王霞還講,現在的團長也蠻亂的,每家都當著幾家的團長,「粉絲數量是固定的,買了左手就不會再買右手。而且,因為有粉絲數量獎勵,有的團長一個人註冊好幾個手機號,這也不好監管。大的平臺,團長同一個群裡只讓賣自己家的貨,小的平臺,團長群裡各家的貨都賣也沒人管。」在她看來,社區團購最重要的是口碑,一旦消費者失望了,就會喪失信任感,放棄網購。
培訓師秋霞(化名)上周末剛剛結束了一個培訓,是為一家社區團購企業做的。到了她才知道是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費品公司之一聯合利華也開始在肉團團購上架賣貨,目前在全國四個城市給肉團團長做培訓,在鄭州缺培訓師所以請了她。
「得團長者得天下」,招聘團長几無門檻,一家至少掛幾個牌
各大社區電商與消費者的連接點,除了線上下單,線下就是有著很威武名字的「團長」。
2018年,陽光的一個朋友因為不做了,轉給他一個業務——做「有井有田」的提貨點,「有井有田」是河南的本土電商蓮菜網旗下的社區電商平臺。他成了一個「團長」。幾個月後,他又交了1200元押金,拿到三全配給他的冰箱,加入了三全推出自己的社區電商 「有知有味」。他的家在23樓,他真沒想到這個位置還能幹這個。
隨後,另一家社區團購平臺「你我您」也聯繫了他,把他作為提貨點。
據他講,他的朋友圈裡有個說法,「得團長者得天下」。平臺對團長很重視,都在長期招聘團長,而且門檻很低,只要能創辦一個100人以上的群就可以。而且,有的電商平臺還會出禮品來幫助你鎖定客戶,擴大自己的團。作為團長,只需要按時收平臺派送的貨,坐等訂貨的鄰居來取貨就行。不坐班,不囤貨,零投資,高佣金,「躺著就把錢賺了,」當初他是這麼想的。「以前,我只是一個消費的參與者,如今,我成了一個參與者和搬運工。」他興奮地想做得好一點,努力地擴張自己的微信社群,分享優惠產品信息,吸引大家團購或更多地購物。
然而,一年多的時間,他目睹了「有知有味」的潰敗,「你我您」被「十薈團」合併。雖然略有營收,「躺著掙錢」的日子終究沒有到來。平臺會給出團長登錄的小程序埠,給出供貨價和賣價,並根據收益的10%或不同比例返給團長。由於產品價格已經很低,很多甚至是低於進價為了引流而出售,所以收益很有限,分成也就有限。加上他所在是個新小區,只有幾百戶住戶,又被不斷新增的「團長」們分流,從熱血澎湃地在群裡、朋友圈裡不停刷屏拉粉,到習以為常的清湯寡水,如今他的工作忙了起來,他終於停掉了自己的「團長之路」。
蘭馨開著一家鞋店,鞋店裡也捎帶著做個列印的業務。如今,她的門口多了六塊牌子,興盛優選取貨點、多多買菜取貨點、美團優選取貨點、橙心優選取貨點、十薈團取貨點…… 據她講,2018年起,她捎帶著做興盛優選。直到今年春節,活躍在小區裡的主要還是興盛優品和十薈團,三、四月份開始,美家買菜開始加入進來,近幾個月,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開始攻城略地,還沒推出客服已經開始線下大批招募團長,她也被招募了進來。如今,她的門前已經掛上了6塊牌子。據她講,她的還不算多,這還是選擇後的結果,選擇寬鬆的,合作十家商戶的都有。
據記者統計,僅在北環的中方園社區西區,興盛優選就有8家自提店。其他各家也大都不止一家。四五十家存在一個小區的自提點,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強烈的競爭。
尷尬:那些戰死者和興奮的後繼者
社區團購中,商家沒有庫存,消費者可以參加團購或秒殺買到低價,而完善的退換貨服務讓顧客感覺很有保障。一切似乎都很好。
2018年,十多家社區電子商務公司獲得融資,融資總額超過45億元。從「你我您」到鄰鄰壹、小區樂、松鼠拼拼…… ,帶著資本的青睞和滿滿的信心殺向各個角落,2元6罐的可口可樂,1元一把的青菜,6塊錢一件的菠蘿啤,幾塊錢十幾卷的衛生紙,每天若干商品的低價拼團,都曾出現在大家面前。
然而,戰鼓聲未熄,已經血流成河,多家企業戛然而止,或業務調整。10%以上的團長返利,包裝和物流成本,自然損耗,加上公司運作成本,眼盯著黎明,卻不是每個人都燒得起。
然而,嗅著血腥味,更多的巨頭卻興奮地衝了進來。其中,不乏拼多多、滴滴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每日優鮮這樣的傳統生鮮,物美這樣的傳統商超。
今年5月份,滴滴成立「橙心優選」,6月在成都開城。滴滴CEO程維稱,「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第一。」
7月,美團優選上線,美團高級副總裁陳亮親自主持。在山東濟南開城,9月3日又宣布千城計劃。
8月,拼多多的「多多買菜」上線,在西安開城。黃崢入場就高喊著「十億補貼」。
9月,阿里巴巴組建盒馬優選事業部,正式進入社區團購。
11月,字節跳動(今日頭條)、快狗打車被傳出計劃進軍社區團購。京東也被傳出正籌劃自己的社區團購項目「京東優選」。
12月1日,手機淘寶和支付寶在湖北地區上線「淘寶買菜」業務。
「1分錢一袋的食鹽」「9毛9一斤的冰糖橙子」「1.88元半斤的泰國龍眼」……
有人戲言,網際網路的半壁江山都衝進了菜市場。
首批進入者也在「回血」。
5月底,十薈團完成由GGV紀源資本領投的8140萬美元的C1輪融資;7月底,再獲鼎暉投資領投的8000萬美元C2輪融資;11月底,宣布完成1.96億美元C3輪融資。
7月份,興盛優選完成C 輪融資,金額約8億美元。
美團公布最新的第三季度的業績中,年度交易用戶已經達到了4.8億。
社區團購,另一輪搏殺較量,山雨欲來風滿樓。
低價爆品之後,社區電商開始謀求差異化
在陽光看來,區團購的門檻並不高,所以才會出現「百團大戰」這樣的局面。社區團購面臨的問題是產品同質化嚴重。每個團購群每天所團的商品基本相同,在哪買都差不多。水果類產品因路途和分揀容易出現問題。同時,同一社區出現多個團購群,競爭過於慘烈。而平臺因為整體利潤低甚至「賠著賣」,利潤低,不願意投入營銷費用,大家都很難掙到錢。2018年他剛開始做社區團購時,生鮮、日化用品是最主要的品類。最近才逐漸豐富起來。
陳秋雯在一家洗化用品企業做了十多年,也是一個網購愛好者。在她看來,社區團購首先是便宜。其次,今年各家已經開始謀求差異化。以往冬天,她想吃的黑美人西瓜,在超市裡要大概30塊錢一個,通過這些社區團購,往往價格是49三個,或59三個。在疫情期間,網購佔到了她購物比例的80%,現在,剛剛降低到了40%。在她看來各家平臺逐漸開始有自己的特點。有井有田開始賣花,也賣化妝品;量子美合作的商品更多,經常能買到一些別家買不到的東西,例如有一次她想吃鄭大食品的蜂蜜芥末棒,到處都找不到,還是在這裡找到了,在鄭大官網800克的一袋還要50多元,在量子她34元就買到了;有井有田的商品價格比興盛優選略貴一點,興盛優選會把大的東西分解成小的,一棵蔥,幾個蒜,0.3公斤、0.5公斤的定單,允許分拆後規格小更方便……
「李團長」講,各家平臺也已在求變,興盛優選表示要砍下幾千家供貨點,同時,各家也開始約束每天銷貨的單數,達不到要求的點會逐漸撤掉。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認為,「買菜」是剛需,燒錢補貼是暫時的,如果只關注短期的流量,共享單車就是前車之鑑,關注消費體驗才是第一務素。
從2018年的春光乍洩,到2019年的「割肉」輸血,再到今年的炙手可熱,被資本追逐。
實實在在的便捷之外,也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消費者不禁有點撓頭,我不過想簡簡單單買個菜而已,搞這麼複雜幹嘛。
可是,當你正考慮買什麼明天吃時,手機裡萬一突然蹦出一張便宜到讓人窒息的優惠海報,你會想下訂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