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幼兒情緒安定愉快的典型表現

2020-12-25 少兒臺

3-6歲幼兒情緒安定愉快的典型表現

《指南》在健康領域的"身心狀況"中提出了幼兒"情緒安定愉快"的發展目標。

  良好的情緒表現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對於幼兒來說,情緒的安定與愉快是維護身心健康、促使其產生社會適應行為並逐漸形成良好個性的重要條件。《指南》依據幼兒的情緒特點與發展需要,提出了不同年齡段幼兒在穩定情緒、保持愉快情緒、適度表達和調節情緒等方面的具體發展目標。幼兒的情緒表現與幼兒所處的環境及其內在的感受直接關聯。在幼兒園尚存在忽視幼兒情緒和內在感受的現象,不利於幼兒的心理健康。

  例如,初入園的幼兒通常會因為與親人分離以及環境陌生而產生焦慮、緊張、傷心、害怕等不良情緒,這時教師要理解他們的心情,要格外地關愛他們,幫助他們緩解分離焦慮,並通過引導他們進入到豐富有趣的活動之中,促使他們體驗到幼兒園生活與活動的快樂。但是,有的教師卻無視幼兒的這種感受和需要,任幼兒哭泣或傷心,也有的教師甚至會嚇唬或訓斥幼兒。

  入園初期的幼兒若長時間處於這種不良的情緒狀態,很容易致使身體機能的失調,出現身體不適、生病或夜驚、夢魘等身心健康問題。又如,在幼兒進餐過程中,有些教師可能會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維持進餐秩序、保持進餐環境的安靜、督促幼兒快吃、要求幼兒不挑食或完成一定的進食量等方面,雖說教師的初衷也許是好的,但這種做法卻會導致進餐環境過於緊張、壓抑和沉悶,進而導致幼兒無法感受到進餐過程的輕鬆和愉悅,從而影響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再如,有的教師會對那些乖巧懂事、聰明能幹、可愛隨和的幼兒表現出明顯的偏愛,給予他們較多的關愛和照顧,而不太喜歡那些調皮搗蛋或性格有點異常的幼兒,有時甚至會不自覺地對他們表現出不耐煩、拒斥的態度或行為。教師這種不公平、不接納的態度和行為很容易被那些較敏感的幼兒意識到,很可能對其情緒表現以及個性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

  良好的感受和體驗是幼兒形成安定、愉快情緒的基礎。幼兒若能經常性地獲得良好的感受和體驗,便有助於形成良好的感受和體驗,便有助於形成良好的情緒反應模式和習慣。為此,《指南》在"教育建議"中強調要為幼兒"營造溫暖、輕鬆的心理環境,讓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要"以積極、愉快的情緒影響幼兒",要"欣賞"幼兒、"接納"幼兒等,這對於幫助幼兒逐漸形成安定、愉快的情緒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也是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同時,《指南》還強調要"幫助幼兒學會恰當表達和調控情緒"。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徵,我們可以從幫助幼兒學習識別情緒、理解情緒和表達情緒開始,逐漸引導幼兒學習和掌握那些轉移、緩解或控制消極情緒(如生氣、傷心)的方法,這是促進幼兒情緒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指南》各領域要點解讀——健康領域 

北京師範大學 劉馨

 

相關焦點

  • 3~6歲幼兒的情緒特點與發展
    一般孩子到了3~6歲的時候,會開始有自己的獨特想法和見解,這時候對待很多的事情都是帶著自己的感情色彩的。那麼,這個時候的孩子情緒有什麼特點?老師和父母如何掌握這些特點去對孩子進行教育呢?3-6歲的孩子社會情感迅速發展,道德感、理智感和審美感都逐漸發展起來了,並且孩子調節情緒的認知策略開始出現,並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加強。
  • 家園共育丨3~6歲幼兒情緒隱藏的「小秘密"
    一般孩子到了3~6歲的時候,會開始有自己的獨特想法和見解,這時候對待很多的事情都是帶著自己的感情色彩的。那麼,這個時候的孩子情緒有什麼特點?老師和父母如何掌握這些特點去對孩子進行教育呢?1​​​​:三至六歲的寶寶的情緒怎麼樣呢?
  • 幼兒是情緒的俘虜,這樣培養0-6歲情緒智力不怕煩惱找上門
    本文將客觀講述0-6歲幼兒情緒智力的發展與培養。兒童心理學家通過諸多的觀察和研究表明,情緒情感對幼兒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具有非常明顯的動機和激發作用。幼兒心理活動和行為的情緒色彩都非常濃厚,不論感知、記憶,還是注意、想像、思維,都受情緒的相當大程度的影響。幼兒是情緒的俘虜,他驅動、促使著幼兒去做出這樣或那樣的行為,或者不去做某種行為。
  • 《指南》告訴你,3-6歲幼兒該教什麼?怎麼教?
    3~4歲,應在提醒下,能自然坐直、站直;4~5歲,在提醒下,能保持正確的站、坐和行;5~6歲,經常保持正確的站、坐和行走姿勢。特別提醒保證每天睡眠11~12小時;(xqjy3-6)午睡應達到2小時左右,時間可以隨孩子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
  • 【幼兒教師資格證】重點筆記:情緒與情感的發展
    (3)愛愛由撫摸、輕拍或觸及身體敏感區域產生。例如,撫摸孩子的皮膚,或是柔和地輕拍他,會使嬰兒安靜,產生一種廣泛的鬆弛反應,或是展開手指、腳趾。多數心理學家認為,原始的情緒反應是籠統的,還沒有分化。有些人認為新生兒的原始情緒只能區分為愉快和不愉快,所謂愉快,僅是「不是不愉快」的表現而已。
  • 警惕父母消極情緒對幼兒的影響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幼兒要情緒安定愉快,其中在對5-6歲幼兒的具體要求中明確指出,幼兒要「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表達情緒的方式比較適度」「能隨著活動的需要轉換情緒和注意」,這充分體現了情緒對幼兒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
    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也是其它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 幼兒情緒行為問題的成因與對策
    情緒是指個體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獲得滿足從而產生的強烈的,具有情緒性的情感反應。而幼兒行為問題一般是指對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障礙的行為。在情緒方面表現異常的突出,這樣就可能導致他們哭叫、跳鬧、自我傷害、攻擊他人等情緒行為。這些行為嚴重影響到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弗洛依德的兒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0-6歲的幼兒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重要階段。
  • 幼兒教師教案《愉快的情緒》認知情緒的重要性
    對於幼兒來說,情緒影響兒童的思維模式以及出處事態度,和對於事物的認知,所以最好讓孩子能保持一個積極向上,快樂開心的狀態才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幼兒年齡稍小,心智發育不完善,情緒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響,心理環境作為一個隱性教育因素,對幼兒影響最大、最直接,幼兒心思細膩,能很敏銳的在成人的一句話、一種表情。
  • 3-6歲兒童情緒指南,老師家長必看
    作者:Lemon姐姐孩子自從呱呱落地,就開始有了情緒的表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情緒也從最初簡單的哭、笑,變得逐漸多樣化。3歲後,隨著社會情感的迅速發展,兒童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特想法和見解,情緒的表達也日益豐富。
  • 3~6歲幼兒父母的親職教育需求及策略
    本研究中的親職教育是指:以3~6歲幼兒父母為教育對象,有組織、有計劃地提供家庭教育支持,幫助幼兒父母改善有關家庭教育的知、情、意、行的教育活動。◆親職教育需求本研究中的親職教育需求是指,3~6歲幼兒父母為促進幼兒發展和自身育兒水平提升,對親職教育活動表現出的心理傾向。
  • 4~5歲幼兒情緒發展的特點
    在成人不斷的教育下,在幼兒園集體活動及生活規範的約束下,4~5歲幼兒逐漸學會控制情緒衝動。    由於神經系統結構的發展,4~5歲幼兒的情緒穩定性逐漸提高。幼兒對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逐漸加強,他們的行為受情緒支配的比例在逐漸下降,他們在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的情境性和受感染性也逐漸減少。
  •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健康愉快的情感
    我們需要在日常活動中,從情感教育切入,教師放下架子,真正走到幼兒中間,關注他們,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努力創設教師和幼兒、幼兒和幼兒之間的和諧環境氣氛,使幼兒的情感得到和諧發展。   幼兒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黃金期,幫助幼兒形成初步的情緒調控能力是幼兒情感教育的目標之一,也是幼兒情感教育的重要內容,情感的發展規律告訴我們,情感始於情緒。
  • 國筆科二知識 | 幼兒情緒情感的發展
    幼兒心理發展---情緒情感的發展一、幼兒情緒發展的一般特點(2)引起情緒反應的社會性動因不斷增加。(3)情緒表達的社會化。(二)情緒的豐富和深刻化(三)情緒的自我調節: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幼兒對情緒過程的自我調節越來越強。
  • 您的3-6歲孩子健康嗎?請看六大衡量標準
    對家有3-6歲孩子的家庭來說,您以什麼樣的依據來判斷孩子是否健康呢?孩子的運動能力符合標準嗎?下面我帶您一起了解一下教育部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是中國國家教育部根據多方經驗由國內幼兒教育專家根據兒童發展情況而編纂的一個兒童發展的指標衡量體系,總計涵蓋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是幼兒園針對幼兒教學的一個嚴格的指標體系。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和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
  • 教育部為幼兒成長設標準 5歲學會說出家庭住址
    survey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公布   昨天,教育部網站公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如何讓孩子能達到這樣的標準,在教育建議中指出,首先要為幼兒提供多樣化、均衡搭配的食物,保證幼兒每天睡11~12小時,其中午睡一般應達到2小時左右。還要注意提醒幼兒養成正確的體態,每年為幼兒進行體檢。  除了身體健康,情緒安定也非常重要,《指南》建議在幼兒做錯事時要冷靜處理,不要斥責打罵,允許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等。
  • 「米其兒育兒」爸媽必知 l 3-6孩子情緒的小秘密
    3~6歲寶寶的情緒怎麼樣?3-6歲,此時的孩子社會情感迅速發展,道德感、理智感和審美感都逐漸發展起來了,並且孩子調節情緒的認知策略開始出現,並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加強。他們開始掩飾自己的情緒,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情緒表達規則,知道表現出適當的情緒,可以得到成人相應的反應。
  • 關注幼兒情緒管理,教師、家長可以這樣做!
    活動目標:1、懂得情緒愉快有利於身體健康。2、初步學習正確的方式排解不開心的情緒。3、引導幼兒逐漸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教學重點:懂得情緒愉快有利於身體健康。(和幼兒討論之後得出情緒:開心。)2、出示圖片2(一個小朋友自己帶到幼兒園的圖書被撕破後很生氣。)問:圖上的小朋友怎麼了?為什麼?你們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和幼兒討論之後得出情緒:生氣。)3、出示圖片3(一個小朋友看見魚缸裡的小金魚死了,表現得非常傷心。)問:圖上的小朋友怎麼啦?為什麼?你們也會這樣嗎?為什麼?
  • 幼兒園五大領域知多少,家庭教育要知道,3~4歲幼兒請注意~
    語言活動:目標:1.認真聽並能聽懂常用語言2.願意講話並能清楚的表達3.具有文明的語言習慣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要求:堅持每天聽故事、講故事並且每天堅持打卡。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 3.喜歡進行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要求:每周進行一次繪畫活動,做一個橡皮泥作品,進行一次摺紙活動,學習一些歌曲,學習簡單的小舞蹈健康活動:目標:1.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