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蘭芳」的愛情:顧正秋只想陪著任顯群,無關權勢財富

2020-12-13 七七愛文字

有人說「門當戶對愛情很重要」,譬如宋靄齡和孔祥熙,一個家裡是機械代理商,一個是山西首富,兩人也有相同的經濟觀念,實在是一段佳話了。那是不是只有門當戶對的感情才能長久呢?答案當然不是,譬如「小梅蘭芳」顧正秋和任顯群的愛情:我只是喜歡你這個人,不是金錢名譽地位,不是其他,就只是你而已,不摻雜一點雜質。

在那個時候說起顧正秋,不少人多少都有些可惜,這麼一個聲名大噪的名角兒,怎麼就看不上聲名顯赫的蔣經國,反而跟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了呢?在那個年代,在許多人都在為自己找後臺,找靠山,巴不得有權貴賞識自己的時候,唯獨這兩個人是個例外。一個敢於追逐自己的愛情,就算是和上司對著來也絲毫不畏懼,一個輕易放棄權勢地位的誘惑,安心在家中孤獨的等待自己的丈夫,哪怕遙遙無歸期,只要知道重點是對方,就可以一直堅持,一直等待。

當時的顧正秋,放在現在大概就是那種聲名大噪的流量明星,有顏值,有實力,什麼都不缺,每到她開嗓的時候,總是萬人空巷。這個深受眾人喜愛的小姑娘,是梅蘭芳的弟子,也是顧劇團的創始人,當時,即使是蔣介石的大公子蔣經國都是顧正秋的超級大戲迷。不過呢,這個戲迷與其他戲迷不太一樣,蔣經國喜歡顧正秋,總是用各種各樣的名義接近他,為了和這個女孩兒在一起,他甚至差點離婚。可是,顧正秋絲毫沒有動搖,哪怕明知蔣經國有權有勢,有才有地位。

是顧正秋無情無欲對感情沒有興趣嗎?不是的,那麼這個穩坐檯灣政界高位的蔣大公子的情敵究竟是誰呢?竟然能讓顧正秋對他蔣經國不為所動。其實這個人極其普通,甚至身份也和蔣經國完全不能比,他是蔣經國的手下——任顯群。和自己的上司搶人,還成功把人搶走了,可想而知我們的蔣大公子是多麼的憤怒,所以很快,任顯群不禁被人從財政廳長的位置上拉下來,最後還被投入了監獄。

其實從這裡看來,蔣經國就已經輸了,輸的徹底,很多時候,女孩子要的並不是多麼強大的背景或者是榮耀,相反,她要的或許只是一種陪伴,一種理解。而且,像顧正秋這樣的名角兒,對她的好的人很多,其中不乏權貴之人,每日收到的禮物也是數不勝數的,這樣的人,反而不在乎那些權勢地位,她更看重的是什麼?是真心真情,而且見識了太多的人,她們也更容易看透人心。所以,在面對這個一味在自己面前炫富,各種強迫自己的人,她不會心動,只會反感。

任顯群進入監獄以後,顧正秋放棄了名角兒的顯耀,她開始待在家裡,整日整日的不出門,但是到了探監的日子,又風雨無阻的去給自己的愛人送飯,其他時候就在家裡種種花,養養草,慢慢的與世隔絕。靜靜在家裡等待自己的愛人,不問歸期。世界上有那麼多的人,唯獨對你動了心動了情,我想大概這就是顧正秋和任顯群倆人的愛情了吧,世人千千萬,你才是答案。

任顯群出獄以後,為了避免麻煩,倆人搬到了鄉下,開闢農場,就像一對平凡的小夫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實很多人也許都羨慕這樣的愛情,無關其他,只在乎彼此。但是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很簡單的道理,當你問身邊的朋友對另一半的想法的時候,你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要求和想法,可是啊,愛情本身是很純粹的呀,所以當你提出許多要求的時候,這已經不是愛情了,摻雜了太多的雜質以後,你還怎麼奢求完美的愛情呢?不可否認,愛情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經濟物質基礎,可是,這不能作為評判愛情的標準啊。有很多人在結婚以後,你會發現,他最後選擇的人也許沒有一點符合曾經他對另一半的要求和標準,這不過是因為剛好遇到了對的人,所以。即使你什麼也沒有,也不符合我的所有要求,也只想要你,那些要求不過是給別人看看而已。

相關焦點

  • 任顯群婚變內幕顧正秋任顯群是什麼時候好上的
    1953年4月吳國楨請辭臺灣省主席後,任顯群即辭去公職改業律師。1955年時因族叔以匪諜案被判刑,而任顯群曾為其擔保人而受牽連被捕入獄,之後於1958年假釋。之後任顯群退出政壇。 任顯群從獄中出來後,怕再生事端,索性與顧正秋一起逃到金山農場。顧正秋不再唱戲,任顯群也不再從政。後來任顯群經商致富。
  • 蔣經國追求一生的女人,卻沒有追到,「小梅蘭芳」回答引人思考
    但是有一個女人,對於蔣經國的追求卻無視了,蔣經國一生都沒有追到的女人就是顧正秋,生於南京的他,在15歲就拜師梅蘭芳門下為徒,唱的是京劇的青衣,被譽為「小梅蘭芳」1948年的冬天,顧正秋帶團去臺灣戲院,由於師出名門,在上自己的天賦和後期的努力,讓臺灣的觀眾是非常的喜愛,原本自由幾日行程卻因為,上海的戰亂不斷,局勢一時間難以平穩,只得在臺灣停留,誰知道這一停留就是長久的留在了臺灣
  • 任顯群棄髮妻、追真愛,並稱:愛情沒有先來後到,只有正在進行
    世人常說,愛情沒有先來後來,不被愛的才是多餘之人。 愛情或許如此,那婚姻呢? 在任顯群心目中,婚姻和愛情,並無任何差別。 當遇上顧正秋之時,他全然忘記了家中共患難的妻子。
  • 她是蔣經國追求一生都得不到的女人,甘願放棄財富追求愛情!
    這個女人叫顧正秋。顧這個人長得是十分美麗的,在當時是唱京劇的,聲音好聽且華麗,有著小梅蘭芳之稱。她的性格便於內向,平時的她並不像在舞臺上那樣。她平時不喜歡與人交談,也不喜歡交朋友,所以身邊就沒有幾個好友。卻沒有想到的是,她的外貌還有才華給她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麻煩。這件事情還要從顧和自己的劇團去臺北演出時說起。
  • 一代名伶顧正秋:讓蔣經國大動幹戈的女子
    顧正秋    從家裡來信中了解到上海複雜的形勢,遂答應。就這樣,顧劇團聲名鵲起,慕名前來的達官貴人不計其數。    貳 率真名伶迎接愛情    到來,卻得罪「某要人」    在這些觀眾裡,有兩個人特別引起大家的注意。
  • 民國上戲大姐頭:顧正秋不忍說的往事
    另有一種說法指出,任顯群當財政廳長時曾卡過救國團(蔣經國創辦的)的經費,也是種下禍根的主因之一。不管哪種原因,顧正秋是導致蔣經國出黑手的因素,當不會是陰謀論。 兩年九個月後,任顯群被釋放,但條件是不許待在臺北市。任顯群一家來到了金山,一個金融家、一個大明星,從此過上了躬耕山野的生活。日子清苦,但兩個人的愛情更堅貞了,今天的女明星還能做到嗎?
  • 顧正秋,從京劇名角到鄉下婦人,一張照片引起蔣經國注意惹禍上身
    只能說是因為愛情吧,任顯群很喜歡顧正秋,顧正秋也覺得他風趣智慧,和他在一起很開心。但是兩個人一直因為蔣經國的原因從來沒有公開過戀情,地下戀兩年也沒有幾個人知道,就連結婚也只是宴請了任顯群的母親等人,兩人對於這段戀情很是低調,生怕蔣經國知道後對任顯群不利,其實除了任顯群,還有很多人想追求顧正秋,後來都因為蔣經國的原因不敢去追求這位名女人,只有任顯群敢,但也只能一直很低調。
  • 顧正秋:蔣經國的夢中情人
    當時,臺北人有笑談,顧正秋的演出幾乎是國民黨的中常會。喜愛京劇的前臺灣行政院長郝柏村曾回憶道:顧正秋那句拐了三個彎的「蘇三」,過了一甲子仍縈繞在他心中。正所謂:一句蘇三驚四座。他稱讚顧正秋為「舞臺上的一級上將」!
  • 顧正秋:臺灣「梅蘭芳」,拒當蔣經國外室,苦等坐牢丈夫,甘當15年農婦
    顧正秋看到報紙上的誹謗文章,擔心受怕,向蔣經國求告,蔣經國乾脆利落地處理了此事,很快,那家小報就關門停業了。蔣經國對顧正秋情意綿綿,但顧正秋並不打算傍上這位太子,像章亞若那樣,當他無名無份的外室,為此,蔣經國想要和妻子蔣方良離婚,還讓宋美齡幫自己勸說父親同意,卻受到蔣介石的嚴厲阻止。
  • 京劇名伶顧正秋在臺灣辭世 曾一度迷倒蔣經國
    解散後,劇團各名角如張正芬四散各地演出教學,「顧正秋等於是臺灣京劇的播種者」。拐三個小彎的「蘇~三」,郝柏村心中長縈繞顧正秋曾經拜梅蘭芳等名角為師。王安祈指出,顧正秋習得各家之長,創造出千迴百轉、獨具特色的「顧腔」。
  • 名伶顧正秋為愛當農民,放棄一切陪愛人,結果生無名分死不能同穴
    每一個相信愛情,勇敢追求的人,最後都會得到命運的眷顧。顧正秋就是這樣一個勇敢的女子。她無懼世俗的眼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愛了便用盡一生,愛了便付出一切。我不想評判他們愛情的對錯,但是我敬佩她勇敢去愛的勇氣。
  • 顧正秋的骨氣
    1984年首次拜訪她時,她說1929年生於南京,1953年10月10日與任顯群在臺北結婚;並強調「那天是我的生日」。我因此記得她的生日。1996年替她寫回憶錄,她提供許多個人資料,其中一份發黃的《顧正秋女士略歷》是從某本書影印來的。這份資料讓我頗為驚訝和困惑,因為它的第一行是這樣的:    顧正秋女士,南京市人,民國十九年九月三日生於上海。
  • 顧正秋:蔣經國苦追不到的女人
    1948年11月,應邀請,顧正秋劇團在臺北的永樂戲院演出,一亮相,即大火起來。本來顧正秋打算在臺北一試身手便打道回上海,哪知傳聞局勢動蕩,一時間,劇團上下,人心混亂,不知該怎麼辦。反而是年少的顧正秋先冷靜下來,安穩住大家,在永樂戲院繼續演出。  那年,蔣經國與父親蔣介石在臺灣。顧正秋的京戲成了蔣經國關注的一個目標。
  • 顧正秋:她是梅蘭芳的女弟子,胸口寫勇的女人
    任顯群,畢業於東吳大學。這點兒,與百歲老人的楊絳先生,可謂校友。任顯群,也是一方才子。在吳國楨接替陳誠,擔任臺灣省主席後,任顯群則是財政廳廳長兼臺灣銀行董事長。據說,這位任廳長任大人,在寶島財務狀況一片混亂的時候,以其出色的理財能力令其面目一新。
  • 要愛情不要名分,她與愛人相守一生,晚年想合葬,被其原配拒絕
    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有諸多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如梁祝雙雙化蝶飛、董永和七仙女、羅密歐朱麗葉以及情定日落橋、喪鐘為誰而鳴,這些故事留給世人史詩般的驚嘆和榜樣。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也有不少令人感動的愛情故事,這些真實發生的故事甚至比劇本裡還感人肺腑。
  • 秋光已逝--顧正秋先生
    提起顧正秋,喜歡京劇的老觀眾,沒有不知道的。扮相美,唱腔美,身段美,人生經歷富有傳奇色彩。顧正秋(1928-2016)生於南京。她本名顧祚華,原名丁蘭葆,小名蘭寶。學生時期顧正秋、孫正陽《女起解》劇照1940年在黃金大戲院首次公演,她改名顧正秋,演出《五花洞》。以後又演出《兒女英雄傳》、《白蛇傳》、《得意緣》、《棋盤山》、《樊江關》、《紅樓夢》等戲,她初登氍毹就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 顧正秋:拒絕蔣經國,苦等大17歲已婚囚犯,甘願當20年農婦
    一位弱小的顧正秋看到外面的報導後,整日擔驚受怕,蔣經國得知後,立即出面為顧正秋解圍,而且這家雜誌也很快倒閉了。但是饒是這樣,顧正秋還是沒有被蔣經國感動,反而愛上了任顯群,這是她長久以來所喜愛的。顧正秋自述她起初並不是有意對任顯群,而是經過長時間相處後,才決定和這個比自己大17歲的人打成一片。
  • 她為愛情舍事業,洗手做羹只求和愛人相伴,為何一輩子也沒有名分
    民國時期是個非常混亂的時代,但卻滋生了一大批的名伶,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有著青衣祭酒之美譽的顧正秋。實事求是地講,顧正秋的事業已經達到了人生頂峰,但在愛情方面,是美滿還是遺憾呢?這恐怕真不那麼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