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伶顧正秋:讓蔣經國大動幹戈的女子

2020-12-13 三湘都市報

    在海峽的那端,有一位名伶,她的名字叫顧正秋,現今已是八十多歲的老人。

    她的人生與戲曲合為一體,無法分出是戲內或戲外,戲曲中的忠孝節義算是對她最好的註腳。她是用心在演出,也是用心去體會人生,可以說一生都活在舞臺上。而在她的身後,至今有個難以解開的謎,只能在隻言片語中尋找這個謎底……

    壹 命運註定她成為藝人,拜在梅蘭芳門下

    1929年10月5日,顧正秋出生在南京,剛滿周歲,其父就離開人世。為生活所迫,她5歲隨母移居上海,在外婆家機緣巧合遇見了「坤伶才子」吳繼蘭。受吳影響,顧正秋開始模仿戲曲。10歲時,顧正秋以第一名成績考入上海戲劇學校,開始了她的戲劇人生。

    在上海戲劇學校,顧正秋得到很多戲劇界名流點撥,技藝大有長進。1944年,梅蘭芳從香港回到上海,顧正秋的老師帶著她去見梅蘭芳,那年她才十四歲,梅蘭芳閒時看過顧正秋的演出,誇她有副好嗓子,正式收她為徒。

    15歲時顧正秋從戲劇學校畢業,開始職業演出生涯,期間跟多位名角同臺演出。出於對戲曲的痴迷,1946年春,顧正秋拉起了一個班子,組成「顧劇團」。1948年,顧正秋的姐夫從臺灣出差回來,告訴她「臺灣是個海島,跟上海、南京不同,風景漂亮,最好玩的是牛還穿草鞋呢……」正巧,臺灣永樂戲院的劉經理邀請顧正秋去臺灣演出,她一時好奇心起,決定去臺灣演出兩個月。11月30日,顧正秋從上海飛到臺灣松山機場。那年她剛滿20歲。

    來到臺灣,開場的第一天照例先演開場鑼吉祥戲《天宮賜福》,壓軸則是顧正秋的《起解會審》,一連三天,場場爆滿。看見生意興旺,永樂的經理提出續約兩個月。顧正秋

    從家裡來信中了解到上海複雜的形勢,遂答應。就這樣,顧劇團聲名鵲起,慕名前來的達官貴人不計其數。

    貳 率真名伶迎接愛情

    到來,卻得罪「某要人」

    在這些觀眾裡,有兩個人特別引起大家的注意。一個是前杭州市長、時任「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臺灣辦事處」主任任顯群;另一個是「太子」,時任臺灣情治單位「革命行動委員會」(對外稱: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主任蔣經國。這個不起眼的機構統轄臺灣所有情報、保安、警務等部門。

    任顯群常來觀戲,只要顧正秋演《玉堂春》、《鎖麟囊》,他必定是最忠實的觀眾。一來二去,顧正秋覺得他親切、幽默,在一起很愉快。率真的她感受到愛情的春天來到,她就像戲中的人物一樣進入角色。

    當時,蔣經國也對顧正秋青睞有加,經常去戲院捧場,但因其身份特殊,無人敢大肆宣揚這事。直至2007年5月14日,《中國時報》大臺北萬象版報導《金山農場,名伶與廳長相愛處》,記者何醒邦提及蔣經國,「在演出期間,常來看戲的臺灣省財政廳長任顯群與蔣經國,同時被顧正秋吸引,衍生出一段權貴子弟、年輕廳長與京劇名伶的三角戀愛。最後顧正秋選擇任顯群,並急流勇退,嫁給任顯群,轟動當時的政壇與藝壇。」

    任顯群與顧正秋結婚的消息,很快被他幾個兄弟得知。在一次私下聚餐時,富商楊管北、陳儀的弟弟陳公亮勸任顯群三思而後行,任顯群故作瀟灑地說「這是感情的事」,楊管北厲聲說:這樣會影響你的家庭與你的政治前途。這句話說出來,實際含義很深,所謂的政治前途,是因為會得罪「某要人」。陷入愛情的任和顧毫不所動。

    這個「某要人」到底是誰?為何他會影響任顯群的政治前途?大家心知肚明卻無法出聲。

    叄 顧正秋丈夫以「通匪」

    罪被捕入獄

    兩人高調戀愛,接下來發生一連串稀奇古怪的事,讓顧和任措手不及。

    1950年9月,顧正秋母親在上海去世。為紀念母親,顧在臺灣劍潭的昭明寺立了個牌位。某刊物登出顧正秋在牌位下私藏發報機「通匪」,這個罪名足夠殺頭,顧正秋找到一個情治部門的高官。第二天,這個刊物在市面上消失,誰有這個權力?

    1953年夏,顧正秋告別鍾愛的舞臺,顧劇團解散,此時任顯群也辭去了省財政廳長職務。任顯群辭職,主要是因為其上司、臺灣省主席吳國楨與蔣經國失和。

    任顯群辭職後,與朋友開辦了「群友法律會計事務所」,生意慘澹,究其原因是被情治部門盯梢,甚至與任顯群往來的生意朋友,也被上門「查帳」,弄得人心惶惶。

    任顯群與顧正秋成親前不久,有人衝進任的辦公室行刺,當場被抓住,交給情治部門,結果號稱兇手「自殺」,案件不了了之。即便這樣,他們還是在1953年「偷偷」舉行了婚禮。

    1955年4月3日,顧正秋的舞臺搭檔張正芬結婚,顧正秋與任顯群前去祝賀,結果當天報紙大肆報導任、顧的消息。這次真正激怒了「某要人」。4月11日,任顯群被保安司令部以「通匪」罪被捕,1958年才出獄。任顯群出獄後,被「有關當局」告知不能在臺北市區做生意,他倆不能在西門町或電影院等人多的場合露面。

    所有的事都指向一個人,那就是蔣經國。因為能夠隨意調派情治部門、保安司令部等機要部門的只有蔣經國。

    肆 臺灣媒體炒作「緋聞」

    顧正秋回應:我還是不想說。

    後來,軍統頭目谷正文回憶:毛人鳳找到他,說「老頭子」(蔣介石)在報紙上看見顧正秋穿豹皮大衣很生氣,認為是任顯群貪汙,買這麼昂貴的衣服送人,要求法辦。毛人鳳的意思是給任加個「通匪」的罪名,谷正文說,這個不好辦,沒有依據,不如將此事交給彭孟緝去辦。其實毛人鳳是假傳「聖旨」。

    任顯群與前妻的女兒任治平回憶:陳雪屛(臺灣省教育廳長)對她說,有次國民黨召開軍政聯合作戰會時,宋美齡看見任顯群進門,就對蔣介石說:任顯群這麼荒唐,有空就陪戲子,還來開什麼會?旁邊的蔣經國立刻接著說:任顯群還替匪諜作保。

    吳國楨留下的手稿中的一段話,佐證了事情的真相:

    「任後來鬧婚外情,和名伶顧正秋來往,成了蔣經國的情敵。那時顧正秋住的地方,恰巧在我嶽父黃金濤房子的斜對面,在黃家樓上的窗戶可以看到顧家的大門,蔣經國經常去找顧正秋。說任包庇匪諜,這個匪諜最後被證實無罪,但任顯群仍然以這個罪名坐牢。」吳國楨非常憤慨:這是百分之百的冤獄,是公報私仇。

    大作家江南(劉宜良)因寫《蔣經國傳》慘遭殺害,當時的評論就直指:因為江南準備翻譯吳國楨的回憶錄,對蔣家十分不利。

    上世紀90年代,為顧正秋寫傳記的季季曾問顧:蔣經國是否追求過你?顧正秋說「蔣方良還在」。顧正秋的這句話,間接而含蓄。2004年,蔣方良逝世,臺灣媒體炒作這段「緋聞」。季季再次向顧正秋求證,年近八十的她仍淡淡的回道:我還是不想說。

    不難看出,所有的變故,只因顧正秋惹翻了蔣經國這個「醋罈子」。

    參考資料:《休戀逝水—顧正秋回憶錄》《青衣祭酒顧正秋》《吳國楨傳》  《吳國楨手稿》《江南文選》《白色恐怖秘密檔案》《谷正文口述》 汪士淳《忠與過》

    ■文/迭戈

相關焦點

  • 京劇名伶顧正秋在臺灣辭世 曾一度迷倒蔣經國
    一代京劇名伶顧正秋前天下午因敗血性休克辭世,享壽87歲。臺當局為她申請褒揚令,感念其奉獻。解散後,劇團各名角如張正芬四散各地演出教學,「顧正秋等於是臺灣京劇的播種者」。拐三個小彎的「蘇~三」,郝柏村心中長縈繞顧正秋曾經拜梅蘭芳等名角為師。王安祈指出,顧正秋習得各家之長,創造出千迴百轉、獨具特色的「顧腔」。
  • 名伶顧正秋:蔣經國苦追不到的女人
    名伶顧正秋:蔣經國苦追不到的女人 她生活的轉變應該是改名為顧正秋之後。那時她已經就讀上海戲劇學校,首次公演改為顧正秋這個名字,她唱京劇的青衣,也學崑曲,扮的都是絕代佳人,因唱腔華美,很受戲迷喜愛。從戲校畢業,為了把京劇發揚光大,顧正秋自組劇團,外出公演。她演《白蛇傳》、《貴妃醉酒》、《霸王別姬》,幾乎每出戲都贏來喝彩與好評。1948年11月,應邀請,顧正秋劇團在臺北的永樂戲院演出,一亮相,即大火起來。
  • 顧正秋:蔣經國的夢中情人
    ↑ 點擊上方「微塵閒話」關注我        2016年8月21日,有「臺灣梅蘭芳」之稱的一代名伶顧正秋女士在臺北病逝
  • 顧正秋,從京劇名角到鄉下婦人,一張照片引起蔣經國注意惹禍上身
    一代京劇名伶顧正秋和蔣經國是在臺灣認識的,但是顧正秋並不是臺灣人,她出生於南京,在上海長大 ,並且在上海的戲劇學院上學,由於外形條件極好再加上多年的專業訓練,顧正秋很快就登臺演出了,並且在上海灘一炮走紅,演藝事業順風順水,名聲在外,後來組建自己的劇團,後來帶著自己的劇團到臺灣演出,
  • 「臺灣梅蘭芳」顧正秋辭世 蔣經國曾是頭號粉絲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一代京劇名伶、被譽為「臺灣梅蘭芳」的顧正秋,21日下午因敗血性休克在臺辭世,享年87歲。島內媒體23日紛紛追憶顧正秋的傳奇一生。據臺灣《中國時報》23日報導,顧正秋1929年出生於南京,本名丁祚華,1933年隨母親遷至上海,10歲開始學戲,是上海戲曲學校創校首屆學生,並以第一名畢業,師承京劇大師梅蘭芳、程硯秋、張君秋等人。1946年顧正秋創「顧劇團」,於1948年受永樂戲院之邀赴臺演出,票房極佳,最後因內戰無法返鄉,在臺灣生根,也寫下許多傳奇。
  • 她是京劇名伶,因為這兩個女人的關係沒有接受蔣經國的追求
    民國時期,除了那些政壇人物、社交名媛,最出彩頭的要屬那些梨園子弟了,他們的觀眾大多是上流社會的人,把他們捧紅的也是這些人,跟這些人打交道,也勢必會在歷史上留下多多少少的痕跡,況且這些人自身還自帶舞臺光環,在民國時期,想不出名都難,我們熟悉的比如京劇大師梅蘭芳、還有孟小冬、程硯秋等等,今天要說的這個人是他們的晚輩,曾經也師從梅蘭芳、程硯秋等人,她就是一代京劇名伶顧正秋
  • 京劇名伶顧正秋的青島往事
    幼年喪父,拜師梅蘭芳  顧正秋,原名丁祚(音同「作」)華,又名丁蘭葆,1928年生人。她自幼喪父,在上海讀小學時就常隨她乾媽顧劍秋去看戲,由此愛上京劇,並向乾媽的好友坤旦吳繼蘭學戲。1939年,改名顧小秋,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上海戲劇學校「正」字班,1940年她首次登臺公演,並正式改名為顧正秋。  顧正秋嗓音清脆洪亮,善於博採眾長。
  • 顧正秋,蔣經國追求過的女人,嫁人後因一張照片丈夫遭蔣經國報復
    顧正秋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上海灘出名的京劇名伶,長相甜美,早年間受到喜好戲曲的家人的薰陶,很早就接觸到了戲曲這個行當,後來也順利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師從梅蘭芳,在大師的栽培下,顧正秋成長很快,颱風極穩,扮相嬌美,唱功也沒得說,畢業之後就開始正式登臺唱戲,很快就在上海灘走紅了,之後也組建了自己的劇團
  • 顧正秋:蔣經國苦追不到的女人
    顧正秋  從戲校畢業,為了把京劇發揚光大,顧正秋自組劇團,外出公演。她演《白蛇傳》、《貴妃醉酒》、《霸王別姬》,幾乎每出戲都贏來喝彩與好評。  1948年11月,應邀請,顧正秋劇團在臺北的永樂戲院演出,一亮相,即大火起來。本來顧正秋打算在臺北一試身手便打道回上海,哪知傳聞局勢動蕩,一時間,劇團上下,人心混亂,不知該怎麼辦。反而是年少的顧正秋先冷靜下來,安穩住大家,在永樂戲院繼續演出。  那年,蔣經國與父親蔣介石在臺灣。顧正秋的京戲成了蔣經國關注的一個目標。
  • 名伶顧正秋辭世
    (原標題:名伶顧正秋辭世)
  • 蔣經國追求一生,都未得到過的女人
    「休戀逝水,苦海回身,早悟蘭因」,命運總是這樣錯綜複雜,情感的漣漪伴著愛的漩渦,一切結局都是未知,「休戀逝水」不僅是一句人情之感的真切箴言,也是一位窈窕女子內心對愛情最柔情深邃的思考。她用如水似月的眼眸,清亮精湛的唱腔,在舞臺上盡情綻放自己獨特的魅力,在歲月裡安靜溫柔的感悟生命的點滴,她是顧正秋,一代京劇名伶,與蔣經國之間的故事,也是其一生重要的生命插曲。京劇名伶 一代佳人少女時代的顧正秋,洋溢著自信青春的微笑,穿著考究,談吐大方,當時已經是小有名氣的京劇青衣演員。
  • 一代名伶為愛甘願變成農婦,晚年卻被拒絕合葬,還被剔除家屬行列
    她就是一代名伶,顧正秋。顧正秋從小就在京劇上頗有造詣,以第一名考上上海戲劇學校正字班,又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拜梅蘭芳為師,之後還自組了顧正秋劇團,在全國各地公演。1948年顧正秋劇團赴臺灣義演,本來想義演完就返回上海的顧正秋因為上海遭到日軍空襲,有家難回,只能留在臺灣加入永樂戲院,繼續她的京劇演出。
  • 顧正秋:拒絕蔣經國,苦等大17歲已婚囚犯,甘願當20年農婦
    十二歲成名,可望而不可及,甚至超過梅蘭芳,成為新一代戲劇大師,但因一次意外而留居臺灣,再因一個比她年長17歲的有婦之夫,毅然放棄30歲的正義觀,不但如此,她捨棄了榮華富貴,甚至每天帶著年幼的孩子到監獄裡送飯,後來甘願做一個普通的農民,這一切都源於「愛」二字。但直到最後,這個人還是和他的主人葬在一起。
  • 蔣經國費盡心機也得不到的女人,卻把一生都交給了一名犯人
    (圖)一代名伶顧正秋活在這熙攘的人世間,每時每刻都能遇見擦肩而過的人。而能為之駐足和停留的,卻是少之又少。一代名伶顧正秋,雖芳華絕世,卻命運多舛。她的名字曾和蔣經國糾葛在一起,她也曾在新婚不久便面對無妄之災——摯愛的丈夫沉冤落獄。為了守候這份愛情,她褪去華美戲服,索性訣別梨園。一代「青衣祭酒」,自此全然清心寡欲。她只著粗衣布裙,淡然隱逸于田園。顧正秋曾說過:「一生抄寫過那麼多戲詞,只有『情』和『緣』兩字最是耐人尋味……走過六十餘年的生命之路,唱過三四十齣戲,一直珍惜的也只有人與人之間的情分和緣分。」
  • 一代名伶曾拒蔣經國追求:為愛散盡家財不求名分,晚年被掃地出門
    顧正秋 這個人就是就是顧正秋,一位出生於南京,成長於上海的民國名伶。顧正秋也越來越優秀,唱念做打上漸漸有了梅蘭芳的影子。
  • 蔣經國苦追不得的名伶,因一張照片丈夫入獄,她卸下青衣晚年悽苦
    這就是後來戲劇學院的頭牌,從大陸一直紅到臺灣,被稱為「臺灣梅蘭芳」的名伶顧正秋。顧正秋原名為丁蘭葆,出生於南京。她的父親在她三歲時意外逝世,她只得隨著母親來到上海投奔外婆。在上海,小小的丁蘭葆經常被乾媽顧減秋帶到天蟾舞臺去聽戲,戲臺子上的悲歡離合讓丁蘭葆痴迷,6歲時,她被天蟾舞臺的京劇演員收為徒弟,8歲時,她已經會常好幾段旦角戲。
  • 顧正秋:臺灣「梅蘭芳」,拒當蔣經國外室,苦等坐牢丈夫,甘當15年農婦
    臺灣名伶顧正秋,素有「臺灣梅蘭芳」之稱。她本是內地人,畢業於上海戲劇學校,1944年拜在梅蘭芳名下,1946年挑班成立了「顧正秋京劇團」,在全國進行巡演。蔣經國追求者中,地位最高的是蔣介石的太子蔣經國,1952年,他向蔣方良提出離婚,想與顧正秋結合,但被蔣介石嚴厲制止。
  • 她拒絕蔣經國,反做他下屬的情人,無名分拋事業死後卻不得同葬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正是這樣一位忠於愛情而敗於愛情的女子。愛京劇的漂亮女人南方的女子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精緻與韻味,南京作為我國的六朝古都之一更是有著與眾不同的底蘊。顧正秋就是出生在這個浪漫多情的城市。逐漸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伶。京劇名家的感情生活京劇演員向來對身段和氣質的要求極高,而顧正秋作為一代名伶,自然不僅是戲唱得好,長的必然也是極為漂亮的。所以顧正秋當時深受社會名流、上層權貴的喜愛,追求者自然也不在少數。其中便有大名鼎鼎的蔣家「太子」蔣經國。
  • 京劇名伶顧正秋過世 蔡英文:讓人不舍
    京劇名伶顧正秋21日過世,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黃重諺22日表示,顧正秋對於傳統藝術的貢獻有目共睹,是瑰寶級的藝術家,她的辭世,讓人感到不舍,也是文藝界的損失。     顧正秋本名丁祚華,1929年出生,5歲開始學京劇、15歲拜梅蘭芳為師,主演旦角,後嫁給臺灣省政府財政廳長任顯群,淡出京劇圈。
  • 名伶顧正秋為愛當農民,放棄一切陪愛人,結果生無名分死不能同穴
    顧正秋就是這樣一個勇敢的女子。她無懼世俗的眼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愛了便用盡一生,愛了便付出一切。我不想評判他們愛情的對錯,但是我敬佩她勇敢去愛的勇氣。一、幼年學戲,天賦極高顧正秋生於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