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劇名伶顧正秋在臺灣辭世 曾一度迷倒蔣經國
一代京劇名伶顧正秋前天下午因敗血性休克辭世,享壽87歲。臺當局為她申請褒揚令,感念其奉獻。也曾拜戲曲大師梅蘭芳為師,後來自組劇團。1948年應邀赴臺演出,原只打算演三個月,卻留在了臺灣一輩子。戲曲學者王安祈指出,顧劇團是第一個把京戲的唱念做打完整帶到臺灣的劇團。顧劇團在永樂戲院一駐五年,演出沒一天間斷,創造京劇史上輝煌的「永樂五年」。解散後,劇團各名角如張正芬四散各地演出教學,「顧正秋等於是臺灣京劇的播種者」。
-
顧正秋:臺灣「梅蘭芳」,拒當蔣經國外室,苦等坐牢丈夫,甘當15年農婦
臺灣名伶顧正秋,素有「臺灣梅蘭芳」之稱。她本是內地人,畢業於上海戲劇學校,1944年拜在梅蘭芳名下,1946年挑班成立了「顧正秋京劇團」,在全國進行巡演。顧正秋京劇團主要在南京、上海等江南城市演出,也曾前往青島、徐州獻藝,1948年冬天,應臺灣永樂戲院邀請,京劇團赴臺演出三個月,沒想到這一去,這些年輕京劇演員再也沒能回來,成了臺灣京劇的奠基人
-
顧正秋:蔣經國的夢中情人
↑ 點擊上方「微塵閒話」關注我 2016年8月21日,有「臺灣梅蘭芳」之稱的一代名伶顧正秋女士在臺北病逝
-
一代名伶顧正秋:讓蔣經國大動幹戈的女子
在上海戲劇學校,顧正秋得到很多戲劇界名流點撥,技藝大有長進。1944年,梅蘭芳從香港回到上海,顧正秋的老師帶著她去見梅蘭芳,那年她才十四歲,梅蘭芳閒時看過顧正秋的演出,誇她有副好嗓子,正式收她為徒。 15歲時顧正秋從戲劇學校畢業,開始職業演出生涯,期間跟多位名角同臺演出。出於對戲曲的痴迷,1946年春,顧正秋拉起了一個班子,組成「顧劇團」。
-
她是梅蘭芳的徒弟,也是蔣經國一生都得不到的女人
蔣經國的名聲大家都知道,同時也知道他的妻子是蔣方良,原本是一個俄羅斯人,其實蔣經國的一生還深愛過另一個女子,但是這個女子卻沒有絲毫提及他的故事,說起來也是一個很有氣節,並且忠貞的女子,這個女子額一生也算是傳奇,她就是顧正秋。
-
名伶顧正秋辭世
(原標題:名伶顧正秋辭世)
-
顧正秋,蔣經國追求過的女人,嫁人後因一張照片丈夫遭蔣經國報復
顧正秋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上海灘出名的京劇名伶,長相甜美,早年間受到喜好戲曲的家人的薰陶,很早就接觸到了戲曲這個行當,後來也順利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師從梅蘭芳,在大師的栽培下,顧正秋成長很快,颱風極穩,扮相嬌美,唱功也沒得說,畢業之後就開始正式登臺唱戲,很快就在上海灘走紅了,之後也組建了自己的劇團
-
此人是梅蘭芳的親傳弟子,蔣經國一輩子得不到的女人,獨愛一囚犯
此人是梅蘭芳的親傳弟子,蔣經國一輩子得不到的女人,獨愛一囚犯梅蘭芳,民國時期一代傳奇,在50餘年的舞臺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的演唱表演藝術,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派系,所以,對於那時候的百姓們來說,能聽一場梅蘭芳先生的戲,絕對是一生最難得的事情,
-
京劇名伶顧正秋的青島往事
被稱為「臺灣梅蘭芳」的京劇名旦顧正秋,現年85歲。1939年,開始在科班學戲。出科後,於1944年正式拜京劇大師梅蘭芳為師。1947年,她自行組團來青島演出 ,在永安大戲院登臺表演,不僅轟動了青島,而且從此成為了聞名全國的京劇旦角。因此她始終認為青島是她的福地,晚年的她還曾回憶:青島的觀眾們都是懂得聽戲的主。
-
顧正秋:她是梅蘭芳的女弟子,胸口寫勇的女人
因為在1948年,她就到了臺灣,整個生活軌跡,都在海的那一邊。不過,在上海戲校學藝時,顧正秋有個特別出名的同窗,名叫錢浩梁,就是京劇樣板戲《紅燈記》中,李玉和的扮演者。這麼一提,您多少有些概念了。再往深裡說一下,顧正秋還有個女同窗張正芬。而張正芬,就是臺灣歌手庾澄慶的母親,即伊能靜的前婆婆。
-
顧正秋:拒絕蔣經國,苦等大17歲已婚囚犯,甘願當20年農婦
十二歲成名,可望而不可及,甚至超過梅蘭芳,成為新一代戲劇大師,但因一次意外而留居臺灣,再因一個比她年長17歲的有婦之夫,毅然放棄30歲的正義觀,不但如此,她捨棄了榮華富貴,甚至每天帶著年幼的孩子到監獄裡送飯,後來甘願做一個普通的農民,這一切都源於「愛」二字。但直到最後,這個人還是和他的主人葬在一起。
-
顧正秋:蔣經國苦追不到的女人
顧正秋 從戲校畢業,為了把京劇發揚光大,顧正秋自組劇團,外出公演。她演《白蛇傳》、《貴妃醉酒》、《霸王別姬》,幾乎每出戲都贏來喝彩與好評。 1948年11月,應邀請,顧正秋劇團在臺北的永樂戲院演出,一亮相,即大火起來。本來顧正秋打算在臺北一試身手便打道回上海,哪知傳聞局勢動蕩,一時間,劇團上下,人心混亂,不知該怎麼辦。反而是年少的顧正秋先冷靜下來,安穩住大家,在永樂戲院繼續演出。 那年,蔣經國與父親蔣介石在臺灣。顧正秋的京戲成了蔣經國關注的一個目標。
-
名伶顧正秋:蔣經國苦追不到的女人
名伶顧正秋:蔣經國苦追不到的女人 梅蘭芳與左二梅葆玖、左三福芝芳、左五顧正秋、左六梅葆玥她原名叫丁蘭葆,小小的女孩子,嗓子出奇的好,人也很靚,是個唱戲的好苗子。她生活的轉變應該是改名為顧正秋之後。那時她已經就讀上海戲劇學校,首次公演改為顧正秋這個名字,她唱京劇的青衣,也學崑曲,扮的都是絕代佳人,因唱腔華美,很受戲迷喜愛。從戲校畢業,為了把京劇發揚光大,顧正秋自組劇團,外出公演。她演《白蛇傳》、《貴妃醉酒》、《霸王別姬》,幾乎每出戲都贏來喝彩與好評。1948年11月,應邀請,顧正秋劇團在臺北的永樂戲院演出,一亮相,即大火起來。
-
一代名伶曾拒蔣經國追求:為愛散盡家財不求名分,晚年被掃地出門
她的身世也比較悽慘,在年幼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所以雖然出生在南京,但是她卻一直寄住在上海的一位親戚家,幸而她從小十分聰慧,長大後就讀於上海戲劇學院,在上學期間還得到了著名戲曲家梅蘭芳的賞識和器重,並將她收為了自己的親傳弟子。顧正秋也越來越優秀,唱念做打上漸漸有了梅蘭芳的影子。
-
蔣經國苦追不得的名伶,因一張照片丈夫入獄,她卸下青衣晚年悽苦
這就是後來戲劇學院的頭牌,從大陸一直紅到臺灣,被稱為「臺灣梅蘭芳」的名伶顧正秋。顧正秋原名為丁蘭葆,出生於南京。她的父親在她三歲時意外逝世,她只得隨著母親來到上海投奔外婆。在上海,小小的丁蘭葆經常被乾媽顧減秋帶到天蟾舞臺去聽戲,戲臺子上的悲歡離合讓丁蘭葆痴迷,6歲時,她被天蟾舞臺的京劇演員收為徒弟,8歲時,她已經會常好幾段旦角戲。
-
她是京劇名伶,因為這兩個女人的關係沒有接受蔣經國的追求
,今天要說的這個人是他們的晚輩,曾經也師從梅蘭芳、程硯秋等人,她就是一代京劇名伶顧正秋。蔣經國1948年她剛剛20歲,顧正秋所在的上海劇院和臺灣永樂劇院籤了兩個月的合同,要求顧正秋的團隊赴臺表演兩個月,去了臺灣表演的顧正秋和在上海一樣,演出場場爆滿,很快就在臺灣走紅,
-
顧正秋,從京劇名角到鄉下婦人,一張照片引起蔣經國注意惹禍上身
一代京劇名伶顧正秋和蔣經國是在臺灣認識的,但是顧正秋並不是臺灣人,她出生於南京,在上海長大 ,並且在上海的戲劇學院上學,由於外形條件極好再加上多年的專業訓練,顧正秋很快就登臺演出了,並且在上海灘一炮走紅,演藝事業順風順水,名聲在外,後來組建自己的劇團,後來帶著自己的劇團到臺灣演出,
-
顧正秋的骨氣
1944年,顧正秋(中)在拜師後,與梅蘭芳、梅夫人合影。 □ 季季 顧正秋是天生的京劇藝術家,有眾人難以企及的人格特質。 顧正秋曾公開說,她最愛的京劇人物是《白蛇傳》裡的白素貞,因為她自己屬蛇。但《顧正秋女士略歷》裡的生年「民國十九年」是馬年,則她的生年應可確定為「民國十八年」(蛇年)。那麼生日呢?是不是「陽曆十月十日」恰為「陰曆九月三日」? 「對不起,」她說:「陽曆是哪天我不知道,我從小就都記得陰曆生日是九月三日。」我於是換一個角度,請教她身份證上登記的生日。
-
蔣經國追求一生的女人,卻沒有追到,「小梅蘭芳」回答引人思考
提起蔣介石,就不能不說蔣經國,正是因為是蔣介石之子的身份,備受人們的關注,我們都知道蔣經國的老婆是一個俄羅斯人,叫蔣方正,有人問,為什麼俄羅斯人叫蔣中正呢?蔣中正的原名是芬娜·伊巴提娃·瓦哈瑞娃,地地道道的俄羅斯人,後來嫁給蔣經國的時候才改名的。
-
秋光已逝--顧正秋先生
、劉玉麟《生死恨》劇照因為梅蘭芳先生當時在上海,顧正秋也向梅先生問藝,終於在1944年拜梅蘭芳為師,得到梅大師的悉心指點。顧正秋與梅蘭芳先生顧正秋1944年在梅宅與梅蘭芳先生、福芝芳、梅葆玖等1945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上海戲劇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