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顧正秋,喜歡京劇的老觀眾,沒有不知道的。扮相美,唱腔美,身段美,人生經歷富有傳奇色彩。
顧正秋(1928-2016)生於南京。她本名顧祚華,原名丁蘭葆,小名蘭寶。
顧正秋先生
她自幼喪父,1934年拜顧劍秋為義母,時常隨顧劍秋去看戲,並向乾媽的好友坤旦吳繼蘭學了《金玉奴》、《刺湯》等戲。1939年,她改名顧小秋。恰逢上海戲劇學校招生,700餘人報考,她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與關正明、張正芳等正字輩為同學。因為入校前她有基礎,所以成績優異。入校後她又向鄭傳鑑、朱傳茗學崑曲,井向校外老師芙蓉草學《樊江關》,向魏蓮芳學《霸王別姬》,向張君秋學《漢明妃》,向黃桂秋學《春秋配》、《雙官誥》、《朱痕記》、《祭江》等,博採眾長,為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她成為黃桂秋的弟子。
學生時期顧正秋、孫正陽《女起解》劇照
1940年在黃金大戲院首次公演,她改名顧正秋,演出《五花洞》。以後又演出《兒女英雄傳》、《白蛇傳》、《得意緣》、《棋盤山》、《樊江關》、《紅樓夢》等戲,她初登氍毹就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1941年,她與關正明合演全本《王寶釧》,由民莘影片公司拍成電影,即《古中國之歌》,導演費穆。影片中加入很多實景,錄影、錄音技術不佳,所以《古中國之歌》觀感不是很理想。
後來顧正秋又向宋德珠學了《戰金山》、《金山寺》、《楊排風》、《扈家莊》等戲,向吳富琴學了《棋盤山》等戲,她不斷地鑽研,打下了武旦、刀馬旦的基礎。
宋德珠先生
顧正秋能演四大名旦的劇目,如梅派《生死恨》、《宇宙鋒》、《貴妃醉酒》、尚派《昭君出塞》、程派《鎖麟囊》、荀派《釵頭鳳》等。她也有蹺功,能演《翠屏山》、《烏龍院》、《拾玉鐲》等花旦戲。
顧正秋《漢明妃》劇照
顧正秋《荀灌娘》劇照
顧正秋《鳳還巢》劇照
顧正秋《西施》劇照
顧正秋、劉玉麟《生死恨》劇照
因為梅蘭芳先生當時在上海,顧正秋也向梅先生問藝,終於在1944年拜梅蘭芳為師,得到梅大師的悉心指點。
顧正秋與梅蘭芳先生
顧正秋1944年在梅宅與梅蘭芳先生、福芝芳、梅葆玖等
1945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上海戲劇學校。抗戰勝利,梅蘭芳先生復出公演 ,顧正秋受梅蘭芳先生提攜,合作演出了《金山寺》(顧)、《斷橋》(梅)、《昭君出塞》(顧)、《費貞娥刺虎》(梅)。
顧正秋《白蛇傳》劇照
1946年,她自組顧正秋戲團,赴南京、蚌埠、徐州等地公演,與譚富英、馬連良、紀玉良、胡少安、周正榮、程正泰等同臺演出外,經常演出的戲有《御碑亭》、《四郎探母》、《寶蓮燈》、《紅鬃烈馬》等。
顧正秋《會審》劇照
1948年,她率團赴臺演出,達5年之久,這是她的命運使然,也是她命運的轉折,此後便留在了臺灣。隨團的有:胡少安、李金棠、張正芬、於玉蘭、於金驊等。這期間她還排演了《董小宛》、《香妃恨》、《銀屏公主》等新戲, 被譽為「臺灣梅蘭芳」。
顧正秋《香妃恨》劇照
顧正秋《董小宛》劇照
顧正秋《拾玉鐲》劇照
顧正秋《女起解》劇照
1953年她把劇團解散,隨後息影劇壇,因為她與任顯群結婚了。還要提一下,她的同學張正芬1955年與庾家麟結婚了,生的兒子就是庾澄慶(哈林)。
顧正秋、任顯群
顧正秋婚後,丈夫入獄(據說是蔣經國也喜歡顧正秋,所以遷怒於任顯群),她除了有時探望丈夫外,一直深居簡出,謹言慎行。1960年,任顯群假釋出獄後,她們一家移居金山農場。顧正秋遠離了京劇舞臺,任顯群遠離了政治舞臺。無論丈夫是高官還是平民,甚至囚犯,她都不離不棄。
1963年,顧正秋婚後首次應邀義演《鎖麟囊》。
顧正秋《鎖麟囊》劇照
之後,她開始不斷地參加演出,直到晚年。後來,由劉枋執筆,她開始寫回憶錄,1967年《顧正秋舞臺回顧》出版了。
顧正秋《貴妃醉酒》劇照
顧正秋《坐宮》劇照
顧正秋《汾河灣》劇照
1977年孟小冬先生去世,顧正秋與章遏雲、張正芬、李桐春、胡少安、哈元章、李金棠等人參加了葬禮。
青年孟小冬
晚年孟小冬
1978年顧正秋赴美,演出並教學傳藝。
1989年顧正秋錄製了一些劇目的演出錄像,有《漢明妃》《玉堂春》《硃痕記》《鎖麟囊》《白蛇傳》《文姬歸漢》《四郎探母》《韓玉娘》《王寶釧與薛平貴》(大登殿)《汾河灣》《寶蓮燈》《青霜劍》,共計12出戲。1995年顧正秋錄製了起解》、《王昭君》、《賀後罵殿》、《坐宮》、《祭塔》、《鎖麟囊》六片CD。這些音像,雖然一些戲她做了改編,但都是研究她藝術的寶貴資料。
1990年初,她與張君秋在美國接受了美國美華藝術學會和紐約林肯中心授予的「終生藝術成就獎」。在紐約第五大道的「紅樓」餐廳,張君秋與顧正秋師徒在分隔四十七年後重逢,傳為佳話。
青年張君秋先生
晚年張君秋先生
1997年,《休戀逝水——顧正秋回憶錄》出版了,我們可以從此書中了解她的傳奇一生。
顧正秋《女起解》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