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前的孩子,家長做好這件事,才是早教的重中之重

2020-12-23 超級奶爸孫悟空

現在的家長比較注重早教,尤其是1~3歲的嬰幼兒教育,畢竟,誰也不想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朋友張銘做爸爸後,便火急火燎地買了一堆早教書籍,每天抽時間讀,恨不得把所有覺得好的育兒理念都實踐一番。孩子不倒1歲時便上了早教班,3歲更是找了私教幼師。如今快4歲了,基礎的英語短句說得很流利。

然而意外的是,孩子也變得越來越難教,不僅不聽話,還很驕橫,動不動就對打人發脾氣。張銘為此很苦惱,自己明明很注重早教,為何孩子會如此?

筆者作為旁人也看得明白。張銘夫婦倆經營著一家公司,兩口子雖然注重早教但卻也很少陪伴孩子。於是所謂的「注重早教」便如同教了知識,丟了素質。

有句話說得好,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尤其在孩子嬰幼兒時期,陪伴才是重中之重。

陪伴對嬰幼兒的重要性

都說3歲看大,1~3歲這個階段無非是在為孩子的綜合素質打一個基礎。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行為認知都需要父母大量的引導與示範。只有以陪伴為前提,才能將早教落實到孩子行為的細微之處。另外,給予足夠的陪伴有助於孩子健康心理的養成,比如不會感到孤單或者無助,這直接決定孩子的性格與心性。

足夠的陪伴,對早教的正面意義

1、陪伴孩子,家長才能發現其特質與問題。

筆者的女兒,幾個月大時就會下意識地隨著音樂律動,但這可能是嬰兒普遍對音樂的敏感表現。所以在往後,筆者經常陪女兒一起聽音樂,才發現她的律動能準確地踩點,而我們夫妻倆此前都未曾教過她。這就可能是孩子的天賦所在,為培養孩子提供了一個方向。

另外,因為有足夠的陪伴,家長才能第一時間發現孩子的問題,例如張銘的孩子,如果張銘夫婦經常陪伴孩子,便能及時糾正,不至於發展成壞習慣或者是性格缺陷。

因此,只有通過陪伴不斷調整教養策略,這樣的早教才更有效。

2、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會更聽話。

權威育兒專家威廉·西爾斯在他的《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一書中說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越親密,孩子管教起來就越容易。

在筆者看來,良好的親子關係包含關愛、信賴、認同這三種情感。首先,足夠的陪伴能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關愛。雖然幼兒無法理解愛的定義,但卻能感受到這種情感。其次,大量的互動與交流也會促使孩子對大人產生信賴感與認同感。

拿一些小事舉例,比如大人扶住即將摔倒的孩子,這會產生信賴。而孩子看到大人搬起自己搬不動的東西,則會產生認同感。如此一來,孩子也就會更樂意聽從大人的話。

3、最大化地發揮榜樣作用。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是因為父母是孩子最開始熟悉,且接觸時間最長的人。而孩子在1~3歲這個階段,擁有如海綿一般的吸收能力——不僅擁有非常自主的學習意願,還有非常出色的模範能力。而他們的學習對象往往就是父母。

所以,只有足夠的陪綁也意味著家長能給孩子更多的示範。要知道,以身作則的教育遠比照著書教來得有意義。

總結:

注重早教,是父母希望孩子更優秀的初衷。但在孩子1~3歲的幼兒時期,陪伴才是早教的重中之重。不以陪伴為基礎的早教,很容易空有學識,綜合素質卻差強人意。

從正面影響來說,陪伴更有利於早教的水到渠成。當然,陪伴不是說陪著孩子就好,而是需要大人參與進去,與孩子互動交流,這才是有質量的陪伴。

相關焦點

  • 3歲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高峰,父母做好這幾件事,讓孩子受用終身
    3歲前其實對每個孩子來說這段時間都是一個黃金的腦力發育高峰期,「3歲看大,七歲看老」也自然是有其中的道理。3歲前是孩子各項發育的起點,比如語言功能,性格的成型還有情緒的控制和調理都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所以這是一個爭分奪秒的腦力發育時期。這些事情,父母要在孩子3歲前做好,這是會讓孩子能夠受益終身的。
  • 小步在家早教:3歲前爸媽做對這件事,孩子智商比同齡人高17%
    著名的赫克曼曲線也早就告訴我們,對教育的投資越超前,回報率越高,3歲前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是1800%。而在美國NetFlix出品的紀錄片《The Beginning of Life人之初》,採訪了研究兒童發展的各領域專家和不同國家的家庭,也證實了這件事:0~3 歲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早期教育對孩子今後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
  • 李玫瑾:3歲前媽媽不陪孩子做好「這件事」,將「遺憾終生」
    有句古話說:3歲看老,七歲看大。3歲之前真的非常重要。李玫瑾是我國比較著名的教育專家,她就說一定要抓住孩子3歲之前的機會。三歲之前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了,那在三歲之前我們應該做什麼,又該怎麼做。李玫瑾教授說的這件事就是早期教育,她強調3歲之前一定要做好早期教育,這對孩子今後的發展至關重要。
  • 寶寶3歲前,家長一定要陪孩子做的三件事,你知道嗎?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到老」,意思就是孩子前三年的教育能夠一直影響到他年老的時候,所以在孩子三歲之前把孩子多方面的培養,將註定影響著他一生的成長。今天寶貝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在孩子三歲之前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陪伴孩子做好的三件事。
  • 3歲前媽媽不陪孩子做好這件事,將後悔終生!
    文 | 洛 奇都說「寶寶的智商,3分天註定,7分靠打拼...」但是那剩下的7分各位爸媽們卻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古話說,三歲看老。那麼寶寶出生的前三年到底有多重要?0到3歲是奠定孩子一生智力、性格、習慣和能力的關鍵期,神經學家發現,0-3歲是寶貝們腦部發育的關鍵時期,後天培養和先天遺傳應該相輔相成。
  • 3歲前媽媽不陪孩子做好這件事,將後悔終生!
    相信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也能養出一個聰明孩子,在想辦法提升智力前,我們一定要先明確兩個事兒:一是孩子智力開發越早越好。二是真正決定一個人智商和情商的,不是遺傳,而是成長環境。所以啊,孩子出生頭3年,父母高質量的教育是聰明寶寶養成的關鍵。
  • 孩子3歲前的大腦發育高峰期,這件事家長可別錯過了
    3歲左右是人一生中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這個階段非常重要!一項由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James Heckman領銜,由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參與,持續了35年的研究顯示:對教育的投資越超前,回報率越高,3歲前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是1800%。
  • 3歲前做好這3件事,給孩子最好的啟蒙教育,勝過上萬元早教課
    孩子3歲之前必須做好兩件事第一 語言能力 語言其實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可能有些人一輩子都沒有參透。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父母就會對著這個小小的還不會說話表達的孩子進行逗弄溝通,其實這就是在教孩子語言的一種方式。有可能一些孩子第一次開口說話是會有點晚的,這個時候家長可以不要由著孩子慢慢來。
  • 寶寶3歲之前,家長要「狠心」做好這3件事,孩子將來更有本事
    對於每一個家長來說,孩子都是上天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而家長對於這些孩子也都是充滿了無限的期望,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對此也是不斷努力著,但是由於絕大多數家長,都是第一次當爸爸媽媽,因此並沒有養育孩子的經驗,這導致很多幾張都會錯過培養孩子的最佳時期。
  • 孩子睡覺前1小時,家長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會更聰明
    所以,這段時間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智力有很大的影響。孩子睡覺前1小時,家長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會更聰明。陪孩子閱讀(提升語言能力)心理學教授尼古拉斯曾在《大腦皮層》雜誌上發文稱:睡前看書可提高記憶力。睡眠期間,大腦並沒有停止活動,而是不斷「回放」。
  • 如何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孩子6歲前,家長帶孩子做好這3件事
    所以學習要花費的時間真的要比別的孩子多。但是記憶力並非天生決定的,其實培養孩子超強記憶力,遺傳是一部分,孩子3-6歲的時候其實也是一個關鍵期。孩子的大腦在6歲前基本上可以發育完85%,也就是說,孩子各項機能的發育在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馬雲馬雲說的這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當時還不太理解,為何要注重幼兒園階段的教育,直到我當媽之後才了解到,3~6歲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講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從孩子4歲開始,父母就要多花時間對孩子進行教育。
  • 孩子3歲前,家長要每天堅持做這幾件事,孩子未來更聰明
    文|文兒常言說3歲看大,7歲看老,所以3歲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而且單就孩子大腦發育這一塊來說,孩子3歲大腦的重量就已經接近成年人了,所以3歲之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在孩子3歲前,家長要每天堅持做這幾件事,孩子未來會更聰明。跟孩子玩一些益智歡樂的遊戲3歲前的孩子都是愛玩愛鬧的,家長每天都要和孩子互動,這樣孩子才會更活潑可愛。
  • 3歲前,千萬別逼孩子做這4件事
    可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也有適合自己的處事方式。如果父母逼得太急,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孩子3歲前,家長千萬不要逼孩子做這4件事。孩子3歲以前,家長要做的是:1、教給孩子面對具體情況可以採取的處理技巧,比如小朋友之間鬧矛盾,教孩子可以輪流玩玩具,或者交換玩具,又或者學會拒絕,學會表達自己的要求和不滿。
  • 早教專家:這3種類型的孩子更容易受欺負,家長需要注意
    現如今,很多家長教育子女,都會告訴孩子「要保護好自己。」特別是進入學校之後,面對不同的夥伴和環境,有的孩子由於性格和心理等方面的影響,會出現不適應和不合群的現象,導致被同齡人或者小夥伴欺負,從而社交能力受到影響。前段時間,一位3歲孩子的媽媽在後臺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歷。
  • 三歲之前的孩子上早教?真的沒必要!不要再去傷害孩子了
    在孩子要不要上早教班這件事上同樣如此。為了大家能夠了解到孩子上早教班的利與弊,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從我所了解到的早教班情況:1.目前早教市場混亂、早教效果無法考量現在早教市場發展混亂,很多都是私人看到早教這個龐大的市場,針對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召集幾個老師或者加盟某個機構,找好場地就開起了早教班。
  • 6歲前,父母教孩子做好這3件事,將來寫字不愁寫不好
    對於孩子的教育,相信每個當爸媽的都不想甘於人後。如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有些家長就比較心急想要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於是每天開始讓他寫字,還有些家長較為佛系,孩子上學後有老師教自然而然就會了。其實,教孩子寫字不是一件能急得來的事,尤其是當你在羨慕別人家孩子寫字漂亮、寫得好、寫得快時,正是因為他們提前做了功課。
  • 3歲孩子身高多少才算正常水平?關於身高家長必須知道這3件事!
    有些家長會覺得:我自己長得都不高,孩子身高也就這樣了;另一些家長認為:我長得這麼高,孩子肯定不會差到哪裡去;結果,這兩類家長的孩子,就完全錯過了生長發育敏感期。青春期我們都經歷過,也比較熟悉。在第二性徵發育過程中,男生在11-13歲、女生在9-11歲時,身高會有突飛猛進的情況。3歲前也是非常關鍵的發育機會。
  • 孩子有必要上早教嗎?這3方面家長要搞清楚,以免白花錢
    要說到早教這件事情,相信一定是很多家長都在著急的點了。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又不想讓孩子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尤其是現在的早教班良莠不齊,所以也怕自己花了大價錢,反而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其實給孩子做早教這件事情,家長想要不白花錢,不讓孩子白遭罪,那麼這3件事情家長也可以要搞清楚
  • 孩子3歲前,家長別逼著做這幾件事,當心適得其反
    孩子也有點不開心,委屈地說「這就是我的玩具,他想玩也讓他媽媽去買。」最後小朋友B的媽媽帶著它離開了,看著也有點不開心。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媽媽做得對,就是要從小教會孩子分享,不然以後會很自私的。可是淘媽卻真的很心疼這個孩子。他也不過是個3歲的孩子,那是他最愛的玩具,不想給其他的小朋友玩,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