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0 20:09 |浙江新聞客戶端 上虞區融媒體中心 通訊員 樊彬 記者 萬均
近日,百官小學精心組織黨隊勞動實踐幫扶結對儀式。各支部黨員代表與學校勞動實踐基地——「開心農場」土地承包中隊的輔導員、學生代表籤訂幫扶結對協議書;接著,各支部黨員會同學生進入農場進行勞動實踐,犁地、除草、播種、收割,現場一片熱鬧景象。
不一會兒,「開心農場」一塊塊田地上雜亂的野草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株株嫩綠的菜苗,攔網上乾枯的藤蔓被清理一空,「開心農場」生機一片——
因校制宜 開闢勞動實踐基地
金秋時節,果實成熟,勞動正當時!近日,永和鎮中心幼兒園大二班的孩子們高高興興地走進小農場,參加挖番薯勞動實踐,親身感受拔、挖、洗等勞動技藝,培養了熱愛勞動、團隊合作、珍愛食物等好意識。
今年,永和鎮中心幼兒園在學校邊就近租賃6分田建起小農場,聘請勞動指導員,添置勞動工具,並安排各年段孩子每周兩次及以上的勞動實踐活動。由此,勞動實踐,成了孩子們成長的「必修課」,小農場成為了孩子們的「樂園」。
「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本就是『五育並舉』中的題中之義,也是提升學生素養的務實之舉。為此,全系統鼓勵各校因校制宜開闢實踐基地,並使之成為踐行『活教育』的重要抓手。」教體局相關負責人昨日如此表示。
多年來,教體局倡導並鼓勵各校創建勞動實踐活動基地,多形式開展勞動實踐教育。去年,教體局又下發《關於加強上虞區中小學生勞動實踐活動基地建設和管理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提出: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和管理,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課程改革要求、實現課內外有效銜接、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勞動實踐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品德,培養學生艱苦奮鬥、吃苦耐勞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與此同時,《意見》明確勞動實踐活動基地建設的四項原則要求:一是結合全區四季仙果旅遊特色,建設一批林業種植園實踐基地,開展林業果樹、水果的種植、栽培、施肥、採摘等專題勞動實踐活動;二是開闢小型農場,建設一批農業勞動實踐基地,開展農作物育苗、花卉種植及其養護等勞動實踐活動;三是利用紹興的水鄉特色,有條件建設幾個養殖實踐基地,開展水產養殖等勞動實踐活動;四是利用學校特色教育方面的人才優勢,建設一批學校特色實踐基地,開展如青瓷、剪紙等方面的勞動、創新實踐活動。勞動實踐基地要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步實施的總體要求,積極有序地推進;可獨立建設,也可校與校聯合共建等。
此外,《意見》還就實踐基地管理、項目開發、評估等工作作了規範。
經過倡導和實踐,各校建設和加強實踐基地蔚然成風。全系統已建成62個校內外勞動實踐基地,4所學校成為省級勞動實踐試點學校。
活動豐富 實踐基地成為「活課堂」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要求:探索建立勞動清單制度,明確學生參加勞動的具體內容和要求,讓學生在實踐中養成勞動習慣,學會勞動、學會勤儉。這就啟迪我們:要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和管理,創新引導學生勞動實踐,引扶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昨日,區教體局相關科室負責人如是說。
近年來,全區各級各類學校充分利用實踐基地,精設活動載體,勞動實踐基地日漸成為了學生們磨礪素質、增技強能的「活課堂」。
可以說,因學校和學生學段的特性,我區兩所職業學校在勞動實踐基地建設和管理上已形成了和而不同的特色:
——區職教中心加強校企產教融合,大手筆高規格建設實訓基地,並以此傳承青瓷非遺文化、探索電商任務驅動式教育、創新體驗式生命教育模式,其越窯青瓷基地被紹興市教育局命名為紹興市中小學職業體驗基地,今年被推薦為浙江省中小學生職業體驗基地。該校電商培訓特色明顯、設備先進,被命名為浙江省第六批電子商務培訓機構,青梧桐電商基地被命名為第六批浙江省電子商務實踐基地。青梧桐電商現代學徒制創建為紹興市現代學徒制示範項目、臥龍電氣驅動校外實踐基地創建為紹興市校外優秀實踐基地。
——區職業中專堅持「圍著產業轉,圍著就業辦」的辦學原則,投資新建和完善智能化實訓工場30餘個,創建紹興市教學實訓示範工場2個、創業基地3個、創新實驗室3個。同時通過引企入校,校中建廠,共建創客工廠;引資入校,資源共享等,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先後共建「興力消防創客工場」、「春暉教學車間」、「優職烘培蛋糕店」3個教學車間,「新星驗房工作室」、「舜泉烹飪實驗室」、「職誠會計代理記帳」創客工廠3個生產性實訓基地;引進成立烹飪、餐旅、機電、建築與財會5個企業專家駐校工作站。學校虞舜餐飲合作聯盟獲省級校企共同體。
全區各中小學結合各自校情,結合當地實情,積極探索,在勞動實踐基地建設和管理上形成了各美其美的特色。
百官小學、城東小學等城區學校依託校園資源,開闢了「開心農場」、「一米農場」等勞動實踐基地,加強對人員、設施、物資、經費的規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等相應規章制度,注意積累活動的檔案資料,從學校選派德才兼備、有特長的教師擔任實踐基地教師,各項實踐活動豐富多彩。土地稀缺,如何開展勞動實踐教育?鶴琴小學獨闢蹊徑,探索「植綠護綠」班本特色課程,開展種養「綠色」活動:低年級學生通過植綠護綠認識了各色花草;高年級學生自己做花盆、種秧苗、看變化、護花草,同時鼓勵孩子們走進菜場、走向田野,買來或採來植物,和家人一起動手種在自製的環保創意小花盆中,親自參與播種管理、收穫分享,不斷地發現「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的意義,並日漸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各地資源有異,習俗有別。為此,各鄉鎮學校順應各地實情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勞動實踐基地建設之路。地處虞南的上浦鎮中運用本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先後建立了「越窯青瓷燒制」、「春蕾種植」、「荷塘養殖」、「菁菁茶園」等四大勞動實踐基地,開設《花卉栽培》、《蔬菜種植》、《荷花種植》等勞動教育課程,聘請校內外多名勞動教育教師,定期引導學生勞動實踐,從而達成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教育願景。學校被命名為第一批上虞區中小學生勞動實踐教育項目試點學校、浙江省校內實踐活動試點學校,越窯青瓷教學基地被名為浙江省非遺教學傳承基地,《越窯青瓷與製作》被評為第二屆「浙江省義務教育精品課程」等。地處虞北的瀝海街道中心小學啟動實施勞動教育課程,將每周的勞技課列入基礎課表,並依託教學資源,開闢種植園、鸚鵡園、海族館、無土栽培區、教室走廊、花圃草坪等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同時啟用「小魯班木工坊」專用教室和「建築模型」創客教室,讓學生們在動手實操中提升勞動技能,培育職業理想。該校還完善了整個勞動實踐課程的體系架構,涉及整理、種植、烹飪、清潔、養護、打掃、DIY、STEM、創意日等多項內容,並按照類型、項目、年齡、學段開設勞動課,開闢「小農夫」開心農場,引導學生「做中學」「學中做」,不斷提升勞動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我區幼兒園創新開闢小農場,精心踐行活教育課程已頗具特色。丁宅鄉中心幼兒園順應孩子們能力培養、課程改革等需要,因地制宜拓展「校外課堂」,建起一個「實踐農場」,精心創設「一水四區」,經常性組織孩子們開展勞動實踐和社會體驗,踐行了「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的理念,「實踐農場」成為了山區孩子學習農事、增長技能的樂園!東關街道中心幼兒園發動家長和孩子票選後命名的「開心農村」,已成為了孩子們探究、遊戲的樂園。二畝「開心農村」精心創設功能區:設置操作區,引導幼兒用各種種子進行著剝、搗、夾等工作;數學區中,指導幼兒用種子進行數數、比較、分類、排序等;在科學區,引領幼兒及時記錄種子不同環境下的生長情況;食育坊中,幼兒們學習蒸、包等知識;在美工區,幼兒用自然物進行創作等,引領孩子們參與豐富多樣的創造性活動,實現主動發展,體驗到收穫的快樂。
面對全區各地各校勞動實踐基地建設的良好發展態勢,教體局因勢利導,加強鼓勵和引導,努力使之成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深入踐行「活教育」的有效抓手。2020年學年,教體局出臺《上虞區學校「虞少年悅勞動」主題實踐活動實施方案》,要求各校堅持教育引導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通過開展「虞少年悅勞動」主題實踐活動,動員廣大中小學生及其家庭共同營造普遍重視勞動實踐教育的良好氛圍,確立「勞動創造快樂,勞動促進成長」的觀念,培養他們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於創造的勞動情感,為學生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堅實的基礎。《方案》並就落實相關勞動課程、充分挖掘各類資源、豐富勞動課程體系、鼓勵開展家務勞動等提出要求,以後每學年將常態化開展開展家校勞動實踐優秀成果評選、校內勞動實踐教育基地示範評選等。
「全系統將進一步完善鼓勵、引導、管理、評估等機制,加大對勞動實踐基地的扶持和規範工作,努力使之納入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軌道。」昨日,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如是說。
16040597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