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網紅經濟中的文化景觀

2020-12-22 人民網

原標題:網紅經濟中的文化景觀

  切割成相同大小隔間的寫字樓,吃住擠在6平方米的年輕人,月入過萬元要苦練720小時的工作流程——日前,媒體的一篇報導還原了「網紅工廠」的生態。

  如果把網紅比作商品,直播平臺就是商場,而經紀公司就是批量生產商品的流水線。通過新老主播連麥、互刷禮物、買熱門等推廣手段,經紀公司「製造」出千千萬萬個同質化的賺錢機器。但是,這種枯燥辛苦的生活並沒有阻擋更多人湧入行業的熱情。調查顯示,2017年「粉絲」規模在10萬人以上的中國網紅人數較2016年增長了50%,而超過一半的95後嚮往的新興職業是網紅、主播。

  十幾年前,人們用明星製造和造星工廠來形容龐大的明星產業鏈。現在,當媒介變得更為普及化,當媒介不僅僅局限於電視電影這些大小銀幕,網際網路孵化的網紅工廠應運而生。輿論對「工廠」這個詞彙的使用,看似不自覺,實際上內含著對文化趨勢的敏銳和隱性憂慮。

  對於現代商業所帶來的拜物教和文化景觀,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哲學家們最早使用了「文化工業」這樣的詞彙。文化工業的出現,使得文化產品按「標準化」「一律化」模式大批量製造,最終帶來了「偽個性化」的盛行。其中,社會學家馬爾庫塞走得更遠,他認為,標準化、批量化、模式化把統一行為方式和審美方式強加於人,使商業文化中的人變成了「單面人」。

  網紅的產生和迅速地批量複製,就是一個製造穩定套路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並不是單一的,還和其他行業聯繫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套路叢」。參考下面的信息:中國整形美容手術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整形美容已成為繼房地產、汽車銷售、旅遊之後的第四大服務行業;「修圖軟體」「自拍神器」「美顏相機」等自拍APP商機不斷、熱錢湧入,三星、華為、小米等手機品牌相繼推出自帶美顏和濾鏡功能的手機。「顏值經濟」已經結構化,其中的行業正互相論證著彼此的合理性。

  想想這帶來了什麼?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美」已經被符號化。美容院的批量改造和網紅主播的展示,共同完成了對當下審美的粗暴敘事:「美」等於削尖了的下巴、滿溢玻尿酸的蘋果肌、美瞳巨眼、從上而下45度角的鏡頭呈像。大概就是這兩三年以來,很多網絡論壇和公眾號都掀起了對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明星的懷舊風,反向說明了網紅潮所帶來的審美壓抑。

  更深層的影響還在於,網紅文化帶來一種雙向規訓,不僅是對「粉絲」的規訓,而且也是對網紅主播自身的規訓——人人展示個性,但同質化的展示成了最大的共性;人人設計「人設」,而將人單向化、純粹化的設計成為最庸常的套路;貌似提供了最坦然交流的直播,實際上卻披掛了層層偽飾。哲學學者指出的「偽個性化」,正由網紅工業集中呈現出來。

  在文化裡,任何的「單一」和「模式」都值得警惕。因為,人的潛能性一旦被統一規定到既定的文化形式中,就會造成對人的豐富本質的否定。在文化生活中,如果除了一種套路外沒得可選,那麼就到了拉開距離給予其文化審視的時候了。

  (作者:劉文嘉)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

相關焦點

  • 符號化的「美」:網紅經濟中的文化景觀
    調查顯示,2017年「粉絲」規模在10萬人以上的中國網紅人數較2016年增長了50%,而超過一半的95後嚮往的新興職業是網紅、主播。十幾年前,人們用明星製造和造星工廠來形容龐大的明星產業鏈。現在,當媒介變得更為普及化,當媒介不僅僅局限於電視電影這些大小銀幕,網際網路孵化的網紅工廠應運而生。輿論對「工廠」這個詞彙的使用,看似不自覺,實際上內含著對文化趨勢的敏銳和隱性憂慮。
  • 光明日報:打卡還是看書?網紅書店靠什麼贏得讀者的心
    【文創視域】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曉書館」「鍾書閣」「言幾又」「三聯韜奮書店」……一段時間以來,一個個網紅書店進入人們視野,到網紅書店「打卡」成為一種潮流。
  • 《光明日報》:不起眼的畢業禮物為何成了「網紅」
    7月11日,《光明日報》第4版刊登專題新聞《不起眼的畢業禮物為何成了「網紅」》,文中對我校2020屆畢業生的畢業禮物專屬紫光檀木印章進行了報導,報導提到「印章側面雕刻有校徽和書法家衛俊秀題寫的『抱道不曲、擁書自雄』字樣,意在傳承陝師大優良學風;印章紅底金字的包裝盒內印著『薪火相傳、教育報國』寄語,飽含弘揚『西部紅燭精神』的諄諄囑託。」
  • 《光明日報》:不起眼的畢業禮物為何成了「網紅」
    《不起眼的畢業禮物為何成了「網紅」》
  • 光明網:做好傳統文化 在網民中豎起一面旗幟
    光明網 副總編輯張寧   非常高興能夠藉此機會介紹一下光明網近一年以來關於「淨化網絡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傳播網際網路正能量」等一系列的活動,以及我們與「子曰師說」訂閱號精誠合作、精心推出的弘揚傳統文化和國學知識的一些欄目。
  • 營口:構建網紅經濟 打造度假勝地
    在距離白沙灣40多公裡的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每逢落潮,海水退去,灘地上便會顯露出形態各異的海蝕地貌景觀。  在這裡歷經了18億年海蝕作用形成的自然奇觀,不僅是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古構造歷史的忠實「記錄者」,也是長江以北僅有、體量最大的地質景觀。  營口北海經濟開發區商務旅遊局工作人員表示,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景區也加大了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力度。
  • 「烘焙」網紅打卡新坐標,光明悠焙南京東路快閃店潮流開啟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9月12日,「中華商業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東拓段正式開街。百年老字號光明乳業打造的互動式全感官「烘焙世界」光明悠焙快閃店也正式登陸步行街東拓段,一舉化身刷爆朋友圈的打卡新地標。
  • 從網紅到長紅!專家匯聚佛山探討文旅和網紅經濟融合發展
    佛山日報訊 記者招鈺英報導:昨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佛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協辦的「2020中國文旅和網紅經濟融合發展峰會」在南海舉行,多名文旅專家與來自全國近百家城市、景區、鄉鎮、文旅企業、媒體和旅行社等相關機構代表探討文旅融合新業態。
  • 搶抓網紅經濟風口!金沙街這個創意園打造文化辦公標杆
    它是金沙洲ECAT文化創意園位於金沙街沙鳳三路!該園區全力打造金沙洲商務辦公標杆,搶抓當前直播電商新業態風口,催化實體經濟「爆款」工程,打造「金沙洲網紅示範基地」。不同於傳統的辦公場所,金沙洲小島上崛起了一座嶄新的文化創意園,這裡外觀大氣、內飾精細,低密度,綠植環繞,「一步一園林 一戶一景觀」,荷塘蓮花盛開,向日葵花開燦爛,紅楓葉和小麥稈精緻搭配成小景觀,寓意「紅紅火火,產品大賣」等……
  • 湖北經濟學院:一門思政課程的「網紅體質」
    光明日報記者 夏靜 光明日報通訊員 尹青山 謝婷婷  「終於搶到啦!」在湖北經濟學院,每逢開學選課時,「秒殺」到《當代中國》的學生都很興奮。這稱得上是一門必上的選修課,連續5個學期火爆校園,創下150個課堂名額被16秒搶光的記錄,課堂到課率100%,90%的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
  • 網紅長沙,造就火爆夜經濟
    網紅長沙,造就火爆夜經濟 ——湖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速覽之五湖南日報記者 熊遠帆流量時代,沒有城市願意籍籍無名。網紅長沙,火爆夜經濟照亮了城市。近年,長沙獲評「東亞文化之都」,並成為全國唯一的世界「媒體藝術之都」,文化產業自帶的傳播和營銷屬性不可小覷。利用新媒體傳播手段,發揮「城市+媒體」協作優勢,長沙做足了文旅融合的城市營銷。今年7月發布的《中國潮經濟·2020網紅城市百強榜單》顯示,長沙「網紅指數」排名第六。
  • 從「豆腐」「玫瑰」發端的特色文化村-光明日報-光明網
    【社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報合辦】     北京市密雲區巨各莊鎮的蔡家窪村,身兼「北京最美鄉村」「中國最有魅力休閒鄉村」兩大美譽。2014年,北京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特色文化試點村活動,蔡家窪村又躋身首都特色文化村行列。     日前,記者在蔡家窪村採訪了解到,接連而來的榮譽竟全部發端於「做豆腐」「種玫瑰」等鄉土實踐。
  • 光明日報點讚昆明夜經濟:是玩場也是深厚的歷史文化
    掌上春城訊12月18日,《光明日報》發表《昆明之夜:天上街市落花都》的報導,聚焦昆明夜生活玩場與歷史文化相結合的深刻體驗,多面的報導了昆明的夜經濟,以下是報導全文:【聚焦都市夜經濟】 寒冬,一股夜經濟的暖流湧進昆明城
  • 光明日報:人文景觀,心若不在夢亦遙
    原標題:人文景觀:心若不在夢亦遙   人文景觀要活起來,既不能亂了陣法胡整瞎鬧,更不能圈地撈錢遮蔽民意。有大同情心、有文化魂魄的人文景觀,才是民族之幸,亦是民生之美。   東風送暖,旅遊趨旺。有關人文景觀的話題,也在輿論場泛起漣漪。
  • 光明日報· 光明網 曲阜師範大學2020年招生直播預告
    光明日報· 光明網 曲阜師範大學2020年招生直播將於7月17日上午10:00通過光明網抖音、知乎、虎牙正能量(ID:15287488)等平臺進行直播,歡迎廣大考生屆時觀看。
  • 《新華每日電訊》、《光明日報》頭版聚焦...
    《光明日報》頭版聚焦   展德清美景,激發愛國熱情   10月6日,   光明日報頭版刊登   《浙江德清:家鄉美景曬不夠》,   報導德清倡導國慶新民俗,   打造愛國活動周的新風尚。   ▲《德清印記》專題攝影展(蔡俊 攝)   從國慶前一天開始,這個百姓喜愛的網紅打卡點,又多了一處新景觀——《德清印記》專題攝影在這裡展出。
  • 華僑城光明小鎮·歡樂田園迎新春花卉展開幕
    市民可以在千畝油菜花海大地景觀中逛迎新春花卉展,看奇花、吃花宴、品花釀、賞花藝、玩手工,體驗別具一格的迎春花市。 ,在田園花香中幸福團圓。 解鎖三大核心玩法 逛花展看奇花網紅打卡過新年 本次迎新春花卉展力求滿足遊客在春節期間親子互動,網紅自拍,吃喝玩樂購等多樣化的遊玩需求。以雲彩孔雀花雕和6組新春主題景觀打造「網紅」打卡點。
  • 【聚焦】《光明日報》整版報導!探尋「西南聯大」教育救國的文化記憶
    鑑於西南聯大歷史展陳場館所承載的特殊意義,中央民族大學和光明日報組成聯合調研組,分別赴雲南、北京、湖南進行調研,並對有關展館負責人、研究員、參觀者及西南聯大校友開展深度訪談,在探尋西南聯大歷史展陳場館所承載的教育救國文化記憶基礎上,剖析了其面臨的挑戰,並提出了未來更好構建西南聯大記憶的文博創新之路。
  • 網紅城市:成也網紅,衰也網紅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都還稱得上是多方共贏,遊客、城市、平臺都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但隨著網紅經濟的不斷擴散,一些城市對其有了「上癮」一般的依賴,不斷打造一些網紅標籤,試圖在「舊網紅」式微後立刻能有「新網紅」頂上。想要通過網紅經濟在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卻又缺乏對「網紅標籤」的駕馭能力,反而被牽著鼻子走。
  • 九龍坡跳磴河濱河景觀步道成冬日網紅打卡地
    近些年來重慶經濟飛速發展,旅遊行業成績節節攀升,從世界來重慶旅遊的人一年多比一年,2019年重慶啟動主城區「山城步道」建設,在主城中心城區及兩江新區布局60條「山城步道」,總長度約1207公裡,重慶主城九龍坡區範圍內共規劃布局重點特色山城步道7條,總長129.9公裡,跳磴河沿線布設了總長度19.6公裡,精心打造沿河景觀,新增31萬平方米景觀綠化、5.15公裡生態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