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裡「暖流」湧

2020-12-13 網易政務

四川省美姑縣牛牛壩鄉,一位彝族姑娘正在學習廣式刺繡。本報記者 王俊嶺攝

西昌民族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生們製作的手工藝術品。本報記者 王俊嶺攝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群峰嵯峨,四時多寒」是古人對這片土地的描述,亦是「涼山」名稱的由來。涼山風景秀美、資源豐富,但因群山環繞,交通不便,是脫貧攻堅戰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在全國52個未摘帽貧困縣中,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就佔到了7個。

涼山脫貧攻堅現狀如何?有哪些最新變化?近日,記者深入涼山腹地採訪時發現,在開發性金融的帶動下,涼山貧困地區易地搬遷安置、教育助學貸款、特色產業扶持等都呈現出加速衝刺態勢,貧困群眾在奔小康的路上正感受到強大的「暖流」。

培育產業,調動一切資源要素

真扶貧、扶真貧,就要充分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

別看窮,涼山並非沒有資源,在清潔能源、生態旅遊、綠色農業、稀有礦產等方面,潛力不小。

安寧河綿延300多公裡,被稱為涼山的「母親河」。沿河谷內的108國道行駛,一臺臺迎風而立的巨大風電機組迅速進入視野,提示過往行人已經進入中國首個山谷風力發電場——德昌風電場。

「安寧河谷的風速能達到6米/秒以上,開發好這筆寶貴的資源,對於拉動當地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德昌風電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志雄對本報記者說,為了開發低速風區的電力資源,企業反覆實驗,最終採取加長風機葉片、優化機組布局、研發全新機型等舉措,成功實現了河谷風能的利用,目前發電已經接入四川省電網。

設備製造、進場施工、電場巡檢、後勤保障……風電場的建設和運營,不僅給當地農戶帶來了租金收入,也產生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在東方電氣風電(涼山)有限公司的廠區內,工人們正在緊張地進行風力發電機葉片加工定型作業。車間走廊的展板上,「2020年1—6月出售機組100臺套」「預計全年產值達10億元以上」等信息,讓每個路過的人眼前一亮。

據該公司綜合管理部總經理胡星介紹,公司目前在崗員工中有500多本地人,佔到了絕大多數。本地員工中還有近兩成屬於彝族、藏族、傈僳族、白族等少數民族。如果滿工滿產的話,在崗職工每月收入能到六七千元,即使生產任務不重,職工每月收入也能達到四千多元。「下遊投資需求穩定,我們這邊就不愁沒活兒幹!」胡星對記者說。

風電從無到有,開發性金融功不可沒。在涼山的風電開發中,國家開發銀行是首家承諾並發放貸款的銀行,累計向中國電建德昌風電、國電投喜得風電、華能昭覺風電等16個風電項目發放貸款65億元,支持裝機達151萬千瓦,有力帶動了涼山「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建設,吹響了「風電扶貧」的衝鋒號。

國家開發銀行四川省分行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對開發性金融來說,支持安寧河谷開發風電並非易事,貸款審批前後大家著實下了一番功夫。經過對本項目預期現金流的反覆推演測算,以及與項目開發企業密切溝通後,才最終確定了穩妥的貸款方案。

易地搬遷,下山上樓「一步千年」

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生產方式原始、要素流通不暢……長期以來,這些問題都是制約涼山發展的「攔路虎」。「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解決辦法就在於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走進昭覺縣南坪社區,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智能電錶可以自動掃碼繳費、進出樓棟可以人臉識別、周邊商鋪配套齊全、公共綠地擺放著各種健身器材……這個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很「宜居」。今年8月,66歲的彝族阿婆子者哈曲帶著孫子孫女搬到了這裡,寬敞的客廳,明亮的臥室,與曾經的居住條件可謂「天壤之別」。「這就是咱期盼已久的好日子!」子者哈曲笑著說。

除了居住環境「一步躍千年」,「下山上樓」帶來的生產生活方式變化,更為貧困家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在美姑縣牛牛壩鄉,吉克依果、吉克阿呷莫、吉克拉果、吉克吉洛四兄妹是當地的「小名人」。前幾年四兄妹全家年收入僅1萬元出頭,是典型的貧困戶,但四兄妹聰穎好學,2016—2019年間,四人先後考上了大學,並獲得了國家開發銀行的助學貸款。

有了知識,還要有用武之地。「『下山上樓』帶來了人員居住的集中,國家大力支持扶貧安置點發展各種產業,因此我最終選擇去當地一家銀行從事金融工作,爭取為加快本地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吉克依果對本報記者說。

哥哥樹立了榜樣,弟弟妹妹也跟著學。吉克阿呷莫在西昌學院讀數學專業,她尋思著如何讓自己的專業知識發揮最大的作用。「搬遷到安置點後,大家的居住環境改善了,生產生活方式也快速向城裡看齊。在這個過程中,教育、金融、農業等產業應該有不少新的發展機會。」

吉克阿呷莫的判斷很準確,不少產業正因安置點的落成悄然興起。在吉克依果四兄妹家不遠處的牛牛壩刺繡廠,幾十位彝族婦女正在認真地將精美的花紋繡到底布上。這些刺繡作品,有些會供給當地民眾日常需求,還有一些將會加工成藝術品銷往沿海地區。「我們把貧困戶家的主婦們組織起來,對她們進行刺繡培訓,然後製作精美的彝繡以及其他地區的刺繡,從而實現靈活就業增收。」牛牛壩鄉北辰社區黨支部書記吉莫張龍說,根據所繡圖案的難易,每位彝族「繡娘」在這裡每天能獲得80—200元不等的收入。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涼山彝族自治州有超過35萬人實現了易地扶貧搬遷,數量居四川省首位。其中,國家開發銀行四川省分行支持了涼山扶貧任務最重的昭覺、普格、布拖等縣,目前已累計發放中長期貸款24.3億元。

發力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通過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是徹底擺脫貧困的有力武器。

自從擔任西昌民族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校長之後,趙波忙得不可開交:從教師招聘,到參與招生,再到向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介紹學校特色……趙波一門心思想把這所大山深處的學校辦好。「現有我們在校學生2539名,等到了10月份,新的一批學生來了,那時學生人數就會突破5000了!」趙波每想到即將到來的學生們,就幹勁兒十足。

趙波告訴本報記者,西昌民族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成立於2018年,總投資12.7億元。其中,國家開發銀行累計提供了項目中長期貸款8.0663億元。在他看來,儘管學校成立還不到三年,卻有著非凡的意義。

「我們學校主要開設學前教育、小學教育、藝術教育、美術教育等專業。目前的學生中,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佔到1/3,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382名,佔比達15.05%。這些孩子畢業後,無論是回鄉做小學教師,還是做幼兒教師,其自身都會有一份比較穩定的收入,實現『下得去、用得上、幹得好、留得住、有發展』。當他們走向講臺之後,還會把先進的思想理念傳播出去,幫助更多貧困家庭改變命運。」趙波說。

教育扶貧,不僅要讓孩子們有地方上學,更要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在涼山州民族中學,「春暉班」成了不少貧困家庭子弟改變命運的搖籃。據了解,這個班面向全州建檔立卡戶或農村低保戶的品學兼優初中畢業生,由國家開發銀行四川省分行按照每人每年8000元的標準,資助他們完成3年的高中階段學業。幾年來,孩子們不負眾望,不僅班平均成績在全校名列前茅,還有多位學生考上了中山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

彝族小夥石一史且的家鄉金陽縣屬於國家級貧困縣。儘管石一史且成績不錯,但因為家裡窮,初中畢業後的他曾經一度想走前輩們的老路——輟學打工貼補家用。「這麼個好苗子,不能耽誤了!」在老師們的幫助下,石一史且通過公開報考,成功入選了「春暉班」計劃。石一史且對本報記者說,自己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立志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在國家開發銀行四川省分行高級專家馬長有看來,涼山地區脫貧攻堅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不僅面臨著基礎設施、產業結構等經濟發展問題,還面臨毒品犯罪、思想觀念引導等社會治理問題,因此,以開發性金融夯實脫貧攻堅基礎,還要全方位入手、多角度發力,激發當地奔小康的內生動力。

在全國其他深度貧困地區,開發性金融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截至今年8月底,國家開發銀行已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發放扶貧貸款7189億元,有效緩解了這些地區發展面臨的資金瓶頸制約。「我們將全力支持『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掛牌督戰縣村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國家開發銀行扶貧金融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說。

本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史文慧_NN9445

相關焦點

  • 「江海」暖流湧瑤寨南通民警廣西結對幫扶播撒愛心
    原標題:「江海」暖流湧瑤寨南通民警廣西結對幫扶播撒愛心   車進東蘭,已是子夜時分。無邊夜色和群山包圍中的桂西北小縣城,格外靜謐。  暑假前,由30多個民警、教師和文藝工作者組成的南通公安愛心使者團帶著節日禮物、獎學金和新的幫扶項目來到這裡。
  • 信也科技大涼山愛心幼兒園正式落成 用愛心點燃希望
    李鐵錚在落成儀式上表示,「大涼山愛心幼兒園自去年9月啟動,直至今日正式落成殊為不易。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有了我們看到的愛心幼兒園。希望愛心幼兒園能讓美姑縣的孩子們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普通話,為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現場,吳賢順對信也科技積極響應大涼山「一村一幼,學前學會普通話」的號召表示認可與感謝。
  • 大涼山裡來了「熊貓牙醫」
    在村幼教點,記者將口腔健康繪本《熊貓牙醫》遞到小朋友手中時,這些大山裡的孩子們既好奇又開心。 根據2016年完成的第四次全國口腔流行病調查顯示,在我國兒童齲齒的患病率仍然很高,平均每10個5歲小朋友,就有接近8人有齲齒,而生活在大涼山的兒童對於口腔健康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四川省國際醫學交流促進會也特別委託四川觀察記者將這份特別的禮物帶進了大涼山
  • 全民健身:大涼山裡的女拳手
    如今,依靠「控輟保學」「一村一幼」「學前學普」等教育扶貧工作,大涼山有效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大涼山女孩們,將不再重複先輩們的生活。多年來,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瀘沽中學除了大力發展文化教育外,還以拳擊為龍頭帶動體育運動發展。該校每個年級都設有一個拳擊班,每個拳擊班裡都有一定數量的女生。孩子們在課餘時間參加拳擊訓練和比賽。
  • 大涼山裡最美的「鄂爾多斯姑娘」!
    演講比賽第一名、健身操比賽三等獎……這許多「第一次」讓大涼山的孩子們對世界和自己都有了新的認識,潛移默化中提升了他們的自信心。張益嘉在支教日記裡曾這樣寫到。>孩子們把對支教老師的感謝寫進了一張張卡片裡。
  • 大涼山裡最美的「鄂爾多斯姑娘」
    演講比賽第一名、健身操比賽三等獎……這許多「第一次」讓大涼山的孩子們對世界和自己都有了新的認識,潛移默化中提升了他們的自信心。張益嘉在支教日記裡曾這樣寫到。孩子們把對支教老師的感謝寫進了一張張卡片裡。(攝影:李揚)付出真心,收穫真情。
  • 拉拉話,搭把手,一股股暖流湧心頭
    郝玉蓮是包頭市固陽縣金山鎮馬路壕村村民,老伴20多年前去世,5個子女都在外地打工,自己一個人生活在這處100多平方米的院落裡,著實有點冷清。   「我不愁吃,不愁穿,就是一個人太孤單了,要不是銀蘭她們經常來陪我拉拉話,我不知道能不能活到現在。」郝玉蓮說,「她們擔心我跌倒,又怕我吃不上,順手還幫我洗個衣服。唉,比親閨女也管用。」
  • 1300裡的牽掛!畢節兩位教師支教大涼山
    西昌不算遠從導航上看650公裡開車10小時左右從畢節到西昌有點遠烏蒙山到大涼山張芸支教日記摘選——感動總讓人猝不及防放學後走在校園操場上幾個孩子一看見我就飛奔過來,想要抱住我卻又有些靦腆、有些膽怯那清澈的眼神讓我在冥冥中感到這分明是在哪見過他們……或許這就是跨越1300裡的相遇
  • 鏡頭下的大涼山:走進戲劇節 發現大涼山
    11月7日,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在暖暖的冬日西昌盛裝開幕。這是今年全球唯一的一個戲劇節,由濮存昕、吉狄馬加、廖昌永、阿來、李亭、王曉鷹、黃定山等24位中外藝術家和文化學者共同發起。在近1個月的時間內,將為觀眾呈現超過35部優秀劇目、近300場演出。
  • 一封感謝信—大涼山助學班的孩子給予海銀黨員志願者的濃濃情誼
    近日,海銀黨員志願者們每人都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來自四川大涼山海銀助學班的孩子們的感謝信。孩子們寄來這些感謝信,還要從當海銀黨委和海銀公益基金會得知的一條消息說起,原來大涼山助學班的孩子因現實條件所限,口罩緊缺,開學至今每個孩子只發過兩個口罩,因此不得不反覆使用,在疫情尚未完全消除的情況下,這給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隱患。
  • 金陽暖流 高寒貧困縣「入春」記
    這是一股跨越2000公裡的暖流。金陽因位於「金沙江之陽(北岸)」而得名,許多村鎮海拔超過2000米,到處山脈延綿、陡峭險峻,彝族群眾佔81%。從2017年6月起,金陽成為順德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縣之一。從捐款捐物到改變「靠天吃飯」的產業形態,順德源源不斷地把自己的光和熱,傳向大涼山深處。雖高不再寒。
  • 四川有個大涼山!走進大涼山深處的彝族人家,古老而貧窮的地方
    四川有個大涼山!走進大涼山深處的彝族人家,古老而貧窮的地方在四川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彝族居住地:大涼山。在川滇交界處,六萬多平方公裡的面積,幾乎都是山區。這裡居住著230萬的彝族同胞,他們多數人常年生活在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上。
  • 回到大涼山的女教師:最大願望是鼓勵更多孩子走出大涼山
    沙馬五作,彝族人,出生於1994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申普鄉裡覺村人,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現任普格中學地理老師。她是村裡第一個考上本科的大學生,畢業時,沙馬五作選擇從繁華的成都回到大涼山當一名鄉村老師,「成都有那麼多優秀的老師,不缺我一個,大涼山的孩子們需要我去鼓勵他們走出大山。」村裡第一個考上本科的大學生和班上的孩子們一樣,沙馬五作的家就在大涼山。申普鄉地處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東南部,下轄的裡覺村就是沙馬五作的老家。
  • 「人民至上 造福人民·內蒙古故事」拉拉話 搭把手一股股暖流湧心頭
    【人民至上 造福人民·內蒙古故事】拉拉話,搭把手,一股股暖流湧心頭——包頭市固陽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紀實編者按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是一項具有政治性、教育性、群眾性的重要工作。如何做實、做深、做成?郝玉蓮是包頭市固陽縣金山鎮馬路壕村村民,老伴20多年前去世,5個子女都在外地打工,自己一個人生活在這處100多平方米的院落裡,著實有點冷清。「我不愁吃,不愁穿,就是一個人太孤單了,要不是銀蘭她們經常來陪我拉拉話,我不知道能不能活到現在。」郝玉蓮說,「她們擔心我跌倒,又怕我吃不上,順手還幫我洗個衣服。
  • 大涼山為什麼這麼窮?四川大涼山貧困原因分析
    大涼山貧困,但為什麼貧困?為什麼這麼多年仍然貧困?問題並不簡單。》》推薦閱讀:為什麼大涼山不需要捐款  種地還用木製農具  大涼山的彝族母親  據有關資料顯示,涼山彝族地區的農業生產基本上是以廣種薄收、粗放經營的方式進行的。  以旱地耕作為主,山地墾殖採取休耕輪歇的方式,實耕地一般一年只種一季,土地輪歇時間長、利用率低。  農業生產工具也很簡陋,普遍使用木製農具。
  • 北來新作講述大涼山
    龍雙豐四川作家北來耗時二十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大涼山往事》,表現一個北方來的商人於1934年至1950年的15年中,隻身走進大涼山做布匹生意的艱苦卓絕經歷,展現了涼山風起雲湧的時代變革,呈現出大涼山奇特的地貌、風俗、人文多維度的空間,
  • 大涼山在四川哪裡
    自古以來,大涼山就是通往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1982年,在大涼山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西昌縣建成的衛星發射中心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發射中國第一顆通信衛星以來,到2013年底已發射中國國內外衛星82次,為祖國爭得了榮譽。作為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涼山更是全國彝族文化保持最為完整、內容最為豐富的地區。
  • 大涼山孩子寒冬裡用水瓢喝涼水 趴地上寫作業希望走出大山
    近日,筆者路過大涼山昭覺縣四開鄉時看到,這裡的孩子在寒冬裡口渴了就用大水瓢接涼水大口喝,同行的人員看到此情此景,不由得的感到,這一幕實在讓人心疼。一些孩子們排著隊,在一個大塑料桶裡用水漂舀水喝,後面還有一些孩子排隊等著喝水。
  • 走出大涼山走進「趣口才」支教老師劉金歌攜大涼山孩子進京上直播
    2020年9月10日上午,時值第36個教師節之際,「趣口才」創始人王赫先生、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公益支教老師劉金歌、高考語文滿分北大堯堯學姐,攜金歌老師支教所在地大涼山的彝族孩子們與張振生校長一起走進北京趣口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直播公開課。
  • 走出大涼山 走進「趣口才」 支教老師劉金歌攜大涼山孩子進京上直播
    2020年9月10日上午,時值第36個教師節之際,「趣口才」創始人王赫先生、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公益支教老師劉金歌、高考語文滿分北大堯堯學姐,攜金歌老師支教所在地大涼山的彝族孩子們與張振生校長一起走進北京趣口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直播公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