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年建國潮,姜子牙5個月唐叔虞1年,周公之子卻用了3年,這是為什麼

2020-12-20 騰訊網

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歷史,了解歷史。

武王伐紂滅掉了殷商,為了控制東方的廣大領土,分封了第一波地方諸侯。這中間就有姜子牙的齊國,周公旦的魯國。到後來西周又陸續增加了晉國,衛國,宋國等諸侯國。

可以說西周初年,中原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建國的風潮。但是我們應該注意的是,西周諸侯的建立國家並不是簡單的到達封地就算了。當時中原各個地方的人口密度遠高於其他地區,且長期受到殷商極其附屬國的統治,想要讓這些人民服從新的諸侯國,這可不是簡單的事情。

【戰後局面】

牧野之戰的過程,我們都大致了解。紂王驅趕大量奴隸進入戰場,結果這些奴隸倒戈一擊,於是周人取得了勝利。

但是不得不說,這場勝利真的有很多的因素。而事實上,殷商的人口遠大於周人控制的人口,從一開始周人對殷商就沒有絕對的優勢。牧野之戰的成功,其一在於偷襲,其二是商人軍隊主力在東線,其三是有殷商貴族作為內應。

比如投靠周人的微子啟,和後來被周人解救出來的箕子等。這些貴族在奴隸倒戈的過程中可能起到了關鍵作用,在紂王身死後,政權也在他們的幫助下得到了較為平穩的過渡。

但是問題是,殷商的貴族們的目的不是為了消滅商朝,他們幫助周人只是為了殺死紂王。微子啟答應幫助周人的條件是成功後自己作為新的商王,統治殷商。

所以等到紂王死了,殷商的貴族們就不需要周人了。於是戰後的局面就非常複雜,一方面周人希望在中原徹底消滅殷商的統治力量,不給它復興的機會;一方面是殷商貴族尋求政治獨立,獲得更多自主權。可悲的是,在這個矛盾中,如果周人一味的採用高壓政策,那將要面對比自身多出數倍,甚至數十倍的殷商平民,這無疑是很危險的。

人口密度分布圖

【應急措施】

在商人貴族眼裡,岐周就是西羌的一支小部落。就算幾十年來發展迅猛,但是打敗商人更多的是依靠眾多的盟友,以及商人內鬥。周人是沒有絕對實力統治人口基數龐大的殷商的,這也是微子啟等人敢於幫助周人伐商的底氣。他們是希望白撿殺死紂王的勞動果實。但是周人能讓他們如願嗎?

為了對殷商平民和土地形成有效的統治,周人不可能答應微子啟等人的統治要求,一個完整的殷商對於周人的威脅太大。但是從商人的角度看,他們也不願意服從自認為是野蠻的周人,而更願意服從於原本的殷商貴族。

為了照顧商人的情緒,不要激起新的對抗,周人先是讓紂王的兒子武庚來統治殷商的遺民。讓微子啟等大貴族希望落空,也在政治上再次分化了殷商的統治階級。使他們內部依然不和。

為了防範武庚,以及他手下大量的殷商遺民。周人對殷商的土地和人口進行了大規模的分割,其實就是表現在分封一系列其他的諸侯。這在分割了殷商實力的同時,還監視了殷商的活動。所以分封制的實行,在當時實在是一種應對危機的應急措施。

【分封諸侯】

為了分化稀釋殷商的人口,武王姬發先是在朝歌東部設立衛國,以管叔鮮為國君;西南部為鄘國,使蔡叔為國君;北面為邶國,使霍叔為國君。用這三國分割殷商百姓,同時監視武庚。他們也被叫做三監。

然後又是在外圍繼續建國,如齊國,魯國等,作為第二梯度。另外周人還驅趕大量殷商百姓,在洛邑建立成周,也是為了分割殷商遺民,為宗周建立起東部屏障。

其實三監主要就是軍事功能,用殷商人組成的部隊監視殷商,這當然容易出現問題。而魯國則作為東方的政治中心,在周公旦的主導下傳播禮樂宗法等西周文化。而齊國則作為東方諸侯之長,起到軍事後盾以及鎮壓東夷的作用。

所以西周初年的一切分封活動都是圍繞著武庚的政權展開的,最終也確實鎖死了武庚的出路,達到了以藩屏周的目的。而分封制事實上就是因為周人實力不足所採取的應對方案,是著眼當時情況作出的應對之策,只是後來發展成了周人的制度安排。

【建國困境】

在這種情況下,第一代諸侯們面臨的困境就很大了。他們首先要帶著少量的周人驅趕大量的奴隸進入封地,比如魯國管轄殷民六族,衛國管理殷民七族。

首先這些殷商遺民就很難安排,諸侯不可能一直用軍隊來監管這些平民。怎樣讓他們脫離原本隸屬的殷商貴族,或者說讓他們和他們從屬的殷商貴族服從諸侯本人的統治,這是當時每個初代諸侯國君都要面對的問題。

就算解決的殷人奴隸叛亂的問題,但是到了地方上,諸侯們也不能一帆風順。因為他們的封地在以前可不是無主野地,很多地方如果曾經不是殷商的地盤,那就是殷商附屬國的地盤。

比如古唐國,古齊國,古邢國等等。雖然他們的政權也都隨著殷商一道覆滅,但是當地的傳統勢力盤根錯節,文化傳統千奇百怪。怎樣讓他們從文化心理上認同這些空降的統治者,從政治上接受統治,這也是個難題。

對於當時的殷商百姓來說,周人就是一群落後的徵服者。他們雖然因為周人的武力不得不屈從,但是從思想,文化,等等方面都是看不起這些新來的統治者的,那麼這個隱患怎麼消除?這是當時所有新封諸侯們共同面對的問題。

【周禮盡在魯】

面對同樣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卻不一而足,不同的諸侯處理建國問題會採用不同的手段。典型的就有魯國和齊國這兩種。

由於周公旦需要坐鎮中央,所以建立魯國的任務由周公之子伯禽來完成。等伯禽建國完成,回朝報政的時候,已經過了三年了。

周公問:「為什麼這麼晚才來報政?」伯禽說:「我在改變當地的風俗,變革當地的禮儀。尋常百姓父母死後也要服喪三年,所以到這時候才來報政。」

伯禽就是用了三年的時間,硬是把當地人的文化風俗,禮儀習慣都給重新塑造了一遍,用以適應周人的傳統。這中間採用了什麼手段和方式我們可以想像一下。

不管怎麼說,魯國用了三年成為了成為了周人最相像的諸侯,故有「周之最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的說法。當時的人也說「周禮盡在魯矣」。

【順其風俗】

反觀齊國,姜子牙五個月就完成建國,回朝報政了。周公問「為什麼這麼快?」姜子牙說「我簡化其君臣之禮,順應原來的風俗去做。」

姜子牙一開始也遇到了反抗,他剛到封地就遇到了萊夷的進攻。可見當地人並不歡迎他,姜子牙打敗了萊夷。開始建國,卻又遇到當地貴族和官員司寇營湯的反抗,於是姜子牙殺了司寇營湯。

為了對當地百姓形成統治,姜子牙拜訪當地賢人狂矞、華士兄弟,結果也是不予理睬。這些當地名望很高的貴族,對於當地百姓行為的塑造力是很強的。在他們的帶領下,當地人可能會採取類似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所以姜子牙殺了狂矞、華士兄弟。

就這樣,姜子牙才能開始推行政令,然後他順應當地風俗,簡化禮儀。讓當地人感覺得到尊重的同時,沒有對生活和傳統做出太大的改變。

然後姜子牙鼓勵工商業,支持當地人煮鹽銷往內地。這改變了他們曾經被商人掠奪的處境,讓他們獲得了實在的好處。

就算是建國最快的姜子牙,也是經歷了這麼多的困境。可想而知,其他受到殷商文化影響更深的三監等諸侯,他們的建國之路會有多艱辛。

【唐衛建國】

事實上,對於建國的策略,模仿姜子牙的諸侯更多。比如唐叔虞的唐國,康叔的衛國都是如此。

姜子牙的女兒邑姜嫁給周武王,生下大兒子周成王,小兒子就是唐叔虞。唐叔虞也學習外公姜子牙的建國方略。執行「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方法,以夏戎之政治夏戎之地。結果一年之後見到成效,政績斐然。為後來的晉國打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衛康叔就封衛國的時候還很年輕,因為衛國建立在殷商故都朝歌,所以周公旦也很重視,把衛康叔叫來囑咐作《康誥》、《酒誥》、《梓材》,作為康叔治國法則。

康叔到衛國後,訪問當地的賢豪長者。與姜子牙受到的待遇不同,經過三監之亂,殷商百姓渴望穩定,於是對康叔以禮相待。

康叔向他們詢問治國安民之策,深入民間,體察民情。對殷商遺民七族,不歧視,不虐待,妥善安置殷商遺民。終於受到衛國百姓愛戴,順利的使衛國建立起來。

【總結】

分封制最初推行的時候,確實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周人是以少數人統治多數人,以落後文化改造先進文明。最後在殷商的廢墟上興起了一個幾乎是全新的文化傳承體系

魯國雖然建國用了三年時間,看起來比姜子牙的五個月長了很多,但是這並不是沒有意義的。在後來的歷史中也證明了,魯國是周人禮樂制度最長久的堅定支持者,這一點魯國比其他諸侯都要做的更好。

反觀順應民俗建立起的諸侯,在春秋初期的擴張運動中也才是真的毫不手軟,破壞禮樂迅速壯大。齊國和晉國就是典型,雖然後來齊桓公為了對抗蠻夷入侵主張「尊王攘夷」。但是在此之前,齊國也沒有把周王室放在眼裡。

所以說,並不能因為建立國家時間的長短,就判斷哪個諸侯國君更高明。魯國建立用了三年,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優勢。姜子牙用了五個月,唐叔虞用了一年。雖然時間較短,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局限。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伯禽管理魯國3年才述職,姜子牙管理齊國5個月就述職,為什麼?
    周公旦和姜太公作為周武王的左膀右臂,周公旦被分封在魯國,姜子牙被分封在齊國。然而,周公旦在周朝建立後,因工作需要,繼續輔佐周武王、周成王,封地交給了兒子伯禽管理;而姜子牙親自去齊國管理。那麼,魯國的伯禽到魯國3年後才返回周王室述職,而齊國的姜子牙管理齊國僅5個月就能向周王室匯報了齊國的國務,這是為什麼?是水平問題還是方法問題?
  • 史料考: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少年?
    姜子牙被周文王慧眼識珠,後盡心輔佐周武王討伐商紂,在牧野大戰中致商紂大敗從而開啟了周朝時代,姜子牙也因為建國有功被封齊王,於今山東淄博的臨淄創建了泱泱大國,遺風猶存,累世相續,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
  • 姜子牙72歲遇周文王?別讓《史記》等書給騙了,那時他才三十出頭
    姜子牙七十二歲遇周文王的說法,主要來源於《荀子君道》和《韓詩外傳四》的記載。《荀子君道》中是這樣寫的:「夫文王非無貴戚也,非無子弟也……倜然乃舉太公,州人而用之,……行年七十有二……」《韓詩外傳四》則這樣寫:「太公七十二而用之者,文王。」
  • 如果姜子牙在72歲遇上周文王,那他享年就有一百七十九歲,您信嗎
    姜子牙七十二歲遇周文王的說法,主要來源於《荀子君道》和《韓詩外傳四》的記載。《荀子君道》中是這樣寫的:「夫文王非無貴戚也,非無子弟也……倜然乃舉太公,州人而用之,……行年七十有二……」《韓詩外傳四》則這樣寫:「太公七十二而用之者,文王。」
  • 周王朝到底分封了多少個諸侯國?
    上一篇,周武王在姜子牙、弟弟周公的輔佐下,聯合其他部落,輕鬆滅了商紂王,開啟了800年周王朝的歷史。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階段,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東周:前770年——前22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這是咪哥比較贊同的一種說法)戰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
  • 每日閱讀 | 王者榮耀人物歷史背景簡介 姜子牙 (2月20日語文閱讀)
    姜子牙「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句俗語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吧!那麼這裡面的姜太公是指的誰呢?
  • 紂王問建造摘星樓需多少年,姜子牙為何回答35年?這數字大有講究
    且聽筆者悔昔繼續道來:姜子牙,奉命下山,初到朝歌便施展神威除掉了玉石琵琶精(打回原形),並撈了個下大夫的官職做做。這讓狐狸精妲己恨得牙咬切齒,時時惦記尋找機會要找姜子牙報仇。 後來,妲己終於想到辦法,她讓紂王建造摘星樓,假說她認識仙人,建摘星樓,日後好讓紂王與仙交流,並點名讓姜子牙來監造摘星樓,想藉此妄圖加害姜子牙,因為她知曉這種勞民傷財的事情,姜子牙是不會做的,必然會違抗紂王的旨意,故而可借題發揮將姜子牙治罪,已報殺姐妹之仇。列位這摘星樓有多大,並且是個什麼樣子,為什麼會勞民傷財呢?
  • 山東為什麼簡稱魯原因是什麼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省份
    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實行封邦建國、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即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給親屬、功臣或前朝遺貴,這些人在封地上成立諸侯國,要履行服從周天子的命令、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以及繳納貢賦、定期朝覲等義務。
  • 文言閱讀練習:《周公誡子》和諸葛亮《誡子書》
    (甲)周公誡子成王封伯禽於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於天下亦不輕矣( ) 往矣,子勿以魯國驕士( )夫君子之行( ) 險躁則不能冶性( )3.這兩篇短文都是告誡子孫的文章,但中心內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誡兒子伯禽的中心內容是: ;乙文諸葛亮告誡兒子的中心內容是: 。
  • 山東的簡稱為什麼是魯而不是齊?
    西周初建時,東部沿海地區的殷人和東夷人勢力強大,屢次發生叛亂。周公東徵,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亂之後,周王便將兩個最得力的人物——周公和姜子牙分別封於商奄和薄姑舊地,建立魯國和齊國,以鎮撫東方殷人和夷人。魯國是周公的封地,由於當時周公要留在鎬京輔佐周成王,由其子伯禽代為赴任,建立魯國,定都曲阜。伯禽是周武王的侄子,是同姓分封之地,這麼看,魯國和周王室是有血親關係的。齊國是姜子牙的封地,位於山東北部。
  • 獨家專訪|《姜子牙》杭州導演王昕:為什麼這是一個不一樣的姜子牙
    《哪吒之魔童降世》50億票房的光環,讓在10月1日上映的《姜子牙》面臨著巨大的期待和壓力。這部歷時四年、團隊超過一千人製作的國漫巨製,上映三天票房猛超8億。後他進入世界著名的遊戲公司美國「暴雪」公司,呆了14年,一直到2017年辭職回國,到北京投入《姜子牙》的創作。王昕在「暴雪」參與作品包括《魔獸世界》、《暗黑破壞神3》、《守望先鋒》、《星際爭霸2》、《爐石傳說》等遊戲界頂級IP。
  • 為什麼說《姜子牙》輸給了《哪吒之魔童降世》?
    就此引發了一陣觀影熱潮,對於半年多都沒能去電影院看電影的影迷來說這無疑是個好消息,他們可都憋壞了。而其中觀眾期待的度比較高的就是號稱《哪吒2》的國產動漫電影《姜子牙》。當初春節時期的宣傳可謂是釣足了觀眾胃口,小編當時也是訂了票的,只可惜還沒去看,疫情就全城戒嚴了。
  • 民間流傳甚廣的《周公解夢》,竟是孔子繆傳,人家才沒空搭理你
    「周公解夢」也是這種說法的主要依據,而且據傳說最早提到「周公解夢」的正是孔子。其實「周公」這個稱號是一種敬稱,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周朝或周姓的老先生」,所以歷史上很多人都被稱為「周公」。現在民間傳說中解夢的周公和入孔子夢中與他暢談的周公,完全是兩碼事。
  • 考研狗追「劇」筆記:唐叔《美國歷史背景》第六講——辯證看待美國民主的弊端
    聽到這真的很佩服唐叔,講了12年的考研英語也不煩悶,要是我的話估計早就放棄了,這又是我佩服唐叔的地方,關鍵是唐叔還越講越興奮,越講越捨不得離開。這也是我們作為考研人應該學習唐叔的地方,12年都不放棄,何況我們再堅持10個月呢?加油,唐叔還陪咱們一起呢。這一講唐叔主要講了黑人問題和美國民主的弊端。
  • 「成語一則」平易近人:原來是形容姜子牙怎樣治理國家的
    平易近人【出處】:《史記·魯周公世家》【故事】:姜子牙被稱為「兵家鼻祖」,他的軍事才能為我們所熟知,先是輔佐武王伐紂,然後再輔佐周公平定三監之亂,進而東徵東夷將周朝版圖延伸到沿海一帶。姜太公就任齊國後,很快就把齊國治理的井井有條,見《史記·魯周公世家》: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遲也?」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後除之,故遲。」太公亦封於齊,五月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及後聞伯禽報政遲,乃嘆曰:「嗚呼,魯後世其北面事齊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 周文王背姜子牙走了800步,姜子牙:我將保周朝江山800年!
    姜子牙在歷史上,是一個具有大智慧的人,其經典故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雖然在當時,普通人很不理解,殊不知,姜子牙卻是在等一位千古明君的到來,之後,便有了「文王拉車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的歷史故事。周文王背姜子牙走了800步,姜子牙:我將保周朝江山800年!大家也都知道幾個周代的人物,比如說妲己,商紂王等,圍繞他們也發生了很多故事。
  • 姜子牙開國領銜起跑,中原警察惡名昭彰
    換言之,齊國開國君主姜子牙是晉國開國君主唐叔虞的外公。就這種身份地位,齊國從西周開國之初就能成為大國,似乎沒什麼值得意外的。隨之而來的一個新問題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為何如此看重姜子牙,給他無上殊榮呢?」
  • 「起底」姜子牙:走自己的路,下一盤滅商大棋
    周人用寶馬美女賄賂紂王,姬昌才得以獲釋返回國內。姬昌回國後,一日準備到渭水邊打獵,就先卜了一卦,卦象顯示這次打獵「所獲非熊非羆,非虎非豹,兆得伯王之師」,會遇到能幫助姬昌成就霸業的國師級別人物。姬昌大喜,就沐浴薰香,齋戒三日方才去打獵,以示鄭重其事。姬昌到渭水北岸,見姜尚「坐茅而漁」,就前去寒暄,問姜尚「子樂漁邪」,我看先生興致不錯,應該是個喜歡釣魚的人。
  • 歷史上智商最高的5人,袁天罡只能排倒數第2,第1名無人不知
    劉阿鬥如何的扶不起,也在他的輔佐下保住江山穩定,種種事跡,他的智慧可見一斑,可在這五人之中,他卻只能排個倒數。 ,為擺脫困境,千方百計地尋覓智人,最後在渭水河畔見到了直鉤釣魚的姜子牙,為他拉車,姜子牙八周王拉車三百步,周朝江山八百年,後來姜子牙一路輔佐周王,奪取了殷商江山,建立了西周,功成名就,為後人千古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