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姐:「雞血」家長的三重境界,你修到了第幾層?

2021-03-04 多有木

(接著前一篇「幼升小關鍵時刻,公辦、民辦選哪個?」的話題繼續聊,文字內容比電話中的交談更完整和系統)

 

N媽:是不是孩子上了小學後,課外補習不可避免?

 

十四姐:我直接用時下流行詞「雞血」來代替課外「加餐」吧。其實,「雞」或「不雞」這道選擇題,跟結婚後到底生還是不生這個問題,答案一樣

 

不生肯定比生瀟灑,有本事能將丁克進行到底算你狠!但如果生娃是必然的結果,那早生就一定比晚生好。

 

最怕丁克到後來頂不住壓力中途變卦,精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速遞減,少壯不努力的悲哀絕對讓人無語問蒼天。

 

雞娃,亦復如是。

 

知道魔都小升初和中考血拼得最殘酷的是哪兩個區嗎?——浦東和閔行!

 

為什麼?

 

撇開人口因素,它們是新上海人口最密集的地區,那些大上海的新移民們,憑藉著自己優秀的學習基因和十年寒窗的努力,完成了自己階層進化的使命。

 

把「知識改變命運」奉為圭皋的他們,怎麼可能會相信學習是「輕鬆快樂」的?

 

除了少部分完美逆襲的精英們,有充足的底氣讓孩子自由成長,剩下的大部隊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沒有最「雞血」,只會更「雞血」!

 

而這些人的孩子因為遺傳了爹媽優良的智商,本身就具備了成為牛娃的硬體配置,再加上不斷升級的「雞娃」軟體,競爭門檻自然是水漲船高。

 

那麼,在這個外來兔子全都磕了興奮劑拼命奔跑的時代,本土烏龜怎麼辦?(三選一)


-         將頭縮在「減負」的殼裡,幸福快樂地睡大覺

-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鍛鍊肌肉,只要保證小短腿能贏過隔壁老王家的小烏龜

-         放棄長跑比賽,苦練潛水技能,換個賽場笑傲江湖

 

有些本地的兔子,本想仗著熟悉地形的優勢先打個小盹,當他們伸著懶腰醒來,想著是否該先做套整理運動再開跑的時候,才發現對手已遙遙領先。

(十四姐自畫像)

 

怎麼辦?咬著牙、迎著風、卯足勁兒拼命追唄!

 

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我會選擇早些開始,至少現在可以「雞」的更從容些。

 

N媽:明白,根據我們的情況,雞血是必須的了。

 

十四姐:我將目前的雞血家長分成了三種類型,希望你能成為「三有」家長

 

第一種:有想法

 

這類家長空有美好願景,卻沒有切合實際的戰略規劃,更別提貫徹落實更詳盡的戰術計劃。

 

而且因為缺乏對自己和孩子的客觀評估,他們的教育期望值往往高於自家娃的學習生產力,人云亦云、盲目跟風,成為機構的最愛。

 

他們通常會因為缺乏提升自我的要求,除了將日益增長的焦慮傳遞給孩子,對孩子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於是,家裡一地雞毛, 娃也被虐成渣。

 

第二種:有想法,也有方法

 

這類家長能夠根據自己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孩子的教育有著系統和長遠的規劃。

 

只可惜平時忙於工作或其它各種原因,無法實時陪伴,選擇將孩子的學習直接外包,最有名的機構、最精品的課程、最貴的名師。

他們以為花錢就能搞定一切,卻忽略了陪伴才是教育的核心競爭力,最終的結果往往差強人意。

 

第三種:有想法,有方法,更有辦法

 

這是「雞血」家長的最高境界,他們深刻認同「教育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而其中最昂貴的付出就是——陪伴」。

 

有精力的擼起袖子親自上陣,就算沒時間選擇將學習項目外包給合適的機構和老師,也會隨時跟進和調整孩子的學習進度,密切觀察並引導孩子的心理狀況,保證整個項目實施過程的動態平衡,以確保獲得最終的勝利。

 

最最重要的一點,這樣的家長本身就是孩子「終身學習」的榜樣,他們對任何事物保持好奇心,有著足夠的耐心和毅力,願意和孩子一起成長。

 

如果長跑的時候有個人陪著你一起跑,還一直為你鼓勁加油,是不是會輕鬆許多?

 

N媽:我懂。那根據N的情況,小學期間有什麼具體建議呢,奧數需要開始學嗎?

 

十四姐:任何時候請一定牢記,規劃一定比努力重要,方向永遠比速度優先

 

1-2年級最重要的是做好三件事,按重要性依次排序

-         培養學習習慣:包括書寫工整、學習計劃的制定和執行、自主學習的能力等

-         保護學習興趣:引導「我要學」的學習動力

-         建立學習自信:保持校內學習成績優良

 

這個階段課外拓展的重點:

-         語文:海量閱讀開拓視野

-         英語:詞彙量積累和語感培養

-         體育、繪畫、音樂等:根據孩子特長選1-2樣,在精不在多。

 

關於特長培養多說幾句,貴在堅持,使它成為能陪伴孩子一生的興趣,而非負擔。

 

十四姐有兩個朋友的孩子童年開始學鋼琴:

 

-         一個女孩,當初進的是上海中學,中考那年暑假考出鋼琴十級。高中期間每逢繁重的課業壓力,都會用黑白鍵盤釋放和舒緩情緒。

鋼琴之於她,是密友。

 

-         另一個男孩,考進的是復旦附中,也是中考那年拿到鋼琴十級的證書。他把證書往媽媽手裡一塞,說了句「這是你讓我考的,現在我的任務完成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摸過鋼琴一下。

鋼琴之於他,是夢魘。

 

至於奧數,3年級再開始吧還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及時調整:

 

-         有天賦的重點培養,奔著牛娃去;杯賽多拿點獎,其它方面也別閒,爭取一專多能

 

-         智商中等偏上的普娃適當雞血,學些基本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爭取成為青蛙

 

-         智商中等及偏下的普娃千萬不要勉強,幹嗎要去做分母、當炮灰呢?集中精力搞好大語文和英語,野百合也會有春天

 

總之,請先看清手裡的牌——父母的錢、權、人脈資源和自身素質、孩子的心智程度等等,再想清楚怎樣將它們打好。

 

N媽:謝謝,今天的談話讓我豁然開朗。

 

十四姐:不客氣,以後歡迎多多交流雞娃心得。

 

PS. 有個今年幼升小的媽媽看了十四姐前一篇「幼升小關鍵時刻,公辦、民辦選哪個?」留言表示,對文中五種孩子未來高中的選擇,她不知道選哪個好。

 

十四姐回覆:沒想好,是因為你什麼都想要。

請結合孩子目前的情況,定一個合理的目標,而不是光有高大上的想法,卻拿不出系統的方法,和落實到位的辦法。

目標可以隨著孩子今後學習生產力的提高而調整,但請務必保持淡定、從容的心態,和做好努力爭取的所有準備。

 

讓我們一起,為「三有」家長而努力!

 

 

【靜待花開】

 

這盆石斛蘭今年七歲,來到家裡的第一年沒有開花,第二年春天零零星星開了十幾朵,從第三年開始,每年春天的盛花期,又是什麼讓它變得如此的美好?

 

——用心,而已!

 

十四姐有話說:為了早日開通「原創」功能,請大家多多轉發支持,我也努力多寫幾篇乾貨,爭取讓尚在實習期的公號儘早轉正。

 

下期預告:細數我曾經喝過的那些教育「毒雞湯」


往期回顧:(實習期的公號不能直接放連結,只能辛苦大家自己進去找歷史文章了)

--小升初畫風突變,我們能做的,只有以不變應萬變

--魔都後減負時代的三個預言

--十年的快樂散養後,我為什麼突然選擇了雞血?

--幼升小關鍵時刻,公辦、民辦選哪個?

 

我是軒轅十四(十四姐),一個正在為孩子獲得良好的教育資源而努力爭取的媽媽。

 

如果你有著和我同樣的目標,歡迎加我個人微信,讓我們共同探討,一起前行。

  

 

特別聲明:

- 此公眾號所有文章皆為十四姐原創,歡迎大家轉發到朋友圈;

- 同樣歡迎其它公眾號用微信的轉載功能,標明出處後原樣轉載;

- 謝絕一切形式的免費編輯後,再行轉載。

相關焦點

  • 做學問的三重境界
    三、規律的性質規律如來,無所從來,無所從去,不可名狀,不可思議四、金剛心和規律的聯繫和區別二者是一,性質相同,本就是一一體兩用,唯心唯物,是為方便究竟是一,天人合一五、如何見到金剛心從而掌握規律見到即非見,可悟不可修,可感不可說,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六、金剛心的三重境界第一層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層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 學佛修行的三大境界——看看你修到哪裡了
    學佛的最高境界就是修出大慈悲心!「修行」這一個詞,現在變得越來越生活化、大眾化、世俗化了,不是僅僅局限於出家修行學佛的人。我也時常聽到,作家這麼說,寫作是一種修行,美術家說,畫畫是一種修行;書法家說,書法是一種修行。對於塵世間中的每一個人來說,生活本質又何嘗不是一種修行呢?
  • 課程銜接的三重境界
    原標題:課程銜接的三重境界作為深化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務,課程銜接應展現出層蘊疊進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我們喻之為「物理」的,旨在「接合」,側重學科知能,即學科知識和學生認知水平以及兩者之間的匹配。「教基二[2010]3號」文件提出「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各學段、各學科課程內容的有機銜接」。
  • 喝精釀啤酒的三重境界,你到了第幾重?
    下面我來說說喝精釀啤酒的三重境界,你可以看看自己到了第幾重。精釀啤酒第一重境界——壓抑後的放縱。對於一個剛接觸精釀啤酒的人,因為過去長期沉浸於口感寡淡、十八碗不醉的綠瓶工業啤酒,突然有一天從這種壓抑性寡淡中解放出來,他往往會投奔生活的對立面——比利時啤酒。
  • 練拳的「三重境界」,快來看看你在哪一重?
    我的師爺趙斌宗師曾經引用王國維的「三種境界」來比喻練拳的「三重境界」,我覺得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所以忍不住來多嘮叨幾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這樣寫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老母親對待孩子成績的五種境界,看看你在第幾層?
    回家開車路上,不由想,所求一切,皆為虛幻,我又何必那麼在乎成績,成績怎樣是你自己的事,以後的路,是你自己走的。參考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我總結了以下五個層次,看看你們到達哪一層了呢? 第一,完全以成績為喜,以成績為優。
  • 學佛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重?
    一,見山是山,是執著的境界。在沒有參禪學佛時,我們一切都是靠感官認識這個世界,還不能破除世俗的見解。這個時候的我們,很單純,很執著,就好像幼兒園的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什麼,我們都覺得是正確的,我們只會接受,不會思考,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
  • 「格物」有三重境界,掌握這3個訣竅,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傳承,最早出自《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做事的三重境界
    做事的三重境界 2020-12-14 1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生有三重境界,你處在哪一重?
    大家可能都聽過王國維「讀書的三重境界」,其實人生在世也有三重境界,那麼到底是哪三重境界呢?所以這時候你得就事論事,知道如何分辨對錯是非,才不會怒火中燒,或者引火燒身,將各種關係看得透徹,知道這件事該不該做,才不會淌一身渾水出來。可見,人想要不被人事紛擾,只有一顆睿智的心才能幫助你安然無恙!那麼如何才能變得睿智呢?子曰覺得讀書必不可少。
  • 人生的三重境界,你到達了第幾個層次?
    一直以來對這三句話不是很理解,腦海中存在很多的思考和疑問,直到一位導師再次提起這則短篇,我又重新通讀文章,終於有了一些新的感悟。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 從《西遊記》中,看透人生的三重境界
    《西遊記》裡,唐僧有三個徒弟:悟淨、悟能、悟空。三個徒弟跟隨師傅,一路降妖除魔,悟透了「能、淨、空」三種道,戒掉了「貪、嗔、痴」三種念,才到達靈山,修得正果。三種心境,三份修為,其實,更道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 學英語的七重境界,你到哪一個了?
    其實,英語學習的修為是分等級的,修為進程不同,則你的境界不同。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一位英語學者@王志傑 的博文,他通過自己英語學習的經歷感受,將英語學習過程歸納總結出了七重境界。好了,後退!馬上來跟著小編一起揭秘這七重境界是啥么子?
  • 三歲寶寶愛提問,回答孩子問題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重?
    「為什麼綠燈才能過馬路」「為什麼這個車要停在這裡」「為什麼這個螞蟻要這樣爬」一開始覺得孩子好奇心強,好學上進是個好事兒,耐著性子回答幾輪,孩子總會問到你啞口無言,開始思考人生真諦。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和我們有一樣的經歷,自家寶寶從某刻開始特別喜歡問「為什麼」。那麼面對家裡的好奇寶寶,家長們該如何應對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修行的三重境界,看看你在哪一層?
    修行就是心靈的跋山涉水,每個人都應該時時省察自己所處的境界,立志,發願,精進,解脫。
  • 學習的四重境界,你在哪一重?
    馮友蘭先生曾經把不同的人生分為四重境界,分別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每一種境界的人生價值追求不同,最終的人生歸宿各異。借用老先生的分析範式,我們可以嘗試對不同的學習狀態進行劃分,同樣是劃分為四重境界,分別是負擔境界、任務境界、樂趣境界和責任境界。
  • 高手做事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層?
    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在做事的三重境界裡乘風破浪,逐級而上。 第一重境界 做得到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
  • 律師的三重境界
    雖然這10撥律師各不相同,但是面對同樣的問題,他們卻反映出三類很明顯的傾向—— 我把它總結成『律師的三重境界』。>一大部分律師所處的,是我理解的第一重境界在付完錢,做完整套方案之後,有一次和我喝酒時聊起,說了這麼一句—— 我本來以為XX律師會結合我自己現在的情況,給我的方案一些具體點建議,但其實到最後,方案還是我自己弄出來的——問了不少行裡的人,再加上自己琢磨才定下來。最後我感覺,這位律師就是把我的方案落到了紙面上而已。
  • 提攜年輕人的三重境界
    其實,科技界提攜後輩的事例比比皆是,但仔細分析,境界各有不同,大抵可有三重。  一重境界是培植幹將壯大隊伍。要在現代科學研究中登封造頂僅靠個人之力顯然是不夠的,所以有一定成就的科技工作者往往要建立一支隊伍,集多人之力把研究做大做深。把有才能、善合作的年輕人招募到麾下,既能共同幹大事,也能實現學術傳承、互補互長。
  • 電影《英雄》秦始皇關於劍的三重境界論,亦是教育境界論
    電影《英雄》秦始皇關於劍的三重境界論,亦是教育境界論!電影《英雄》中秦始皇曾說劍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手中有劍,心中亦有劍;>第二重境界,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第三重境界,手中無劍,心中亦無劍。作為教師,剛走上工作崗位、踏上三尺講臺的時候,我們總是藉助先進的教育技術裝備,藉助色彩絢爛、動畫豐富的多媒體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興趣,總是藉助讓人眼花繚亂的教具來進行教育。這就是用「利劍」來演練功夫第一重境界,「手中有劍,心中亦有劍。」但看上去精美華麗,卻浮於表面。慢慢地,我知道了底蘊很重要,從容地上課,學生能有所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