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茶心,方悟禪意,禪是茶,茶便是禪

2020-12-20 茶巷記

自入秋以來,高溫漸去,那種生發在空氣中即將成熟的味道,正一點點彌散開來。我知道,這依然燥熱的天氣背後,秋味在一點點的聚攏,直至我們每個人都能感知得到。思及世界局勢,美國對我們國家的圍追堵截,日韓生隙,香港暴亂,印巴局部摩擦等等,不免有多事之秋之感。

因而想起年初上山拜訪一位師父,他言說今年運勢紛雜不明。我問他該如何化解,他並未說話,只是飲了一口茶便罷。

隨秋日久,傷春感秋心緒日盛,便想起師父這麼一番禪機,如今細細想來,茶便是他告訴我的答案吧。縱使世事變遷,也當有一顆茶心以對。

心即茶,茶即心,一盞清茶,折射時間萬象。

一片茶葉,看起來是那樣細小、纖弱,那樣的無足輕重,卻又是那樣的妙不可言。

敫揚之態,一盞淺注,清氣馥鬱。品茶所品味到的感受,是那一杯淸茶中淡淡的味道。

回味甘甜!

世間功名利祿浮浮沉沉,滾紅塵榮辱炎涼,喜樂皆由心生、唯有淡泊,才能寧靜,才能對人生做最深入、最細緻、最獨到、最有價值的品味。這一切與品茶是何其相似。

人生在世,總想爭個高低之分,成敗得失,殊不知高與低,成與敗,都是人生的味道,酸甜苦辣盡在其中。

生命短暫猶若一片茶葉,又何必為功名利祿所累!擁一份淡泊,守一份寧靜,人生的底蘊也會愈發厚實、愈有意味!

品茶也折射出不一樣的人生態度:同是一杯茶,失意人嘗苦澀、得意人飲甘甜、滄桑者筧回味;同是茶,文人吟風月、誓人品人生;同是一杯茶,戀人鍾情、痴人嘆怨、佛家悟空,俗人聞市井,追名逐利。

古詩有云:「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又有一《茶詩》道:「雖是草木中人,樂為大眾獻身 。不惜赴湯蹈火,欲振萬民精神。」

智慧的古人早就在杯盞中以茶心觀照世相,由茶情推及人情,蘇軾《汲江煎茶》中云:「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情」。因此有人斷言:酒是詩,茶卻近乎哲學,不置一詞而心有靈犀,空杯在握卻如攬兵戈風雲。

茶禪一味,萬物如一,喝茶之人的茶心不正是如此嗎?

不需要紅塵尋遍,不需要佛語參透,只要一杯清茶在手,即使是風雨飄搖之時,即使是破舊的瓦屋紙窗之下,也能喝出一種悠然自得的心境,仿佛於小林幽院裡聽梧桐滴雨的天籟之音,這大概就是「趙州茶熟人人醉,臥聽空林木葉飛」的美妙境界罷。

茶心修養功夫深的人,喝茶之間,自有一種通脫與豁達,為人平和、處世恭敬、品質清潔、身心寂靜,這是一種以茶心觀世相的通透。

但願君心似茶心。

相關焦點

  • 一茶一禪 天下至清本色
    中國茶禪文化傳入日本,於是而有日本之「茶道」;傳入英國,於是而有倫敦「午後茶」;傳至歐美,竟有所謂「基督禪」者。茶禪文化影響世界文明,實深廣遠。禪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要求人們立足現實,在生活的當下完成覺悟解脫。一千多年前,趙州從論和尚的「吃菜茶」三字禪,開示人們禪修要在生活的每時每刻。就像喝茶、洗缽、吃飯、睡覺一樣平常,通過實踐親身體驗,甘苦自知。
  • 禪風深處,處處禪,新中式風格的禪雅之韻
    伴禪風,邀禪意,如此淡然淡泊的禪意空間,可能正是現代人的生活所求。本案業主,是一對極為幽默的中年夫婦,夫婦兩皆對傳統中式的優雅和樸實抱有推崇。工作之餘,喜好收藏文玩古玩。所以,在裝修伊始,就將整套設計,定位為新中式禪意之風。禪風古樸,恰好契合業主所好。
  • 「水中君子」,於茶味中品味禪意
    茶闡一味,於茶味中品味人生 古人說「茶是水中君子,酒是水中小人」,古時的文人騷客仕途不順就喜歡隱逸,隱居到山裡可以採茶、制茶,以茶養性,以茶怡情,茶中尋趣。意境如茶,濃時不驕,淡時而有餘味;心境如禪,般若清蘭,自若自清。禪在茶的餘味裡得道,茶在禪意裡衍生。禪茶一味,亦是人生滋味,淡久生香。茶,一片片吸日月之精華,含山川之神韻的青翠,融水之潤、木之萃、土之靈、金之性、火之光,有著一種平心靜氣、清曠自若的淡泊,永遠保持著一種與世無爭的境界。
  • 茶言茶語:茶禪相融 一物一心不相離
    茶禪相融,一物一心不相離。(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茶文化,禪文化,融成茶禪文化,是我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相傳神農嘗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藥效。 茶滲透於文化生活而產生茶具、茶廠、茶行、茶室、茶館、茶經、茶書、茶詩、茶畫、茶歌以至茶道,不一而足。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定親,以茶饋禮,以茶貿易,民情風俗,均與茶不可分離。茶文化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釋迦牟尼佛拈花示眾,迦葉微笑,遂有以心傳心之教外別傳,南北朝時由達摩傳來中國。
  •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下)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下)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茶馬古道》《禪茶一味》,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陸羽《茶經》,周重林、太俊林《茶葉戰爭》,林清玄《平常茶非常道》,比爾波特《禪的行囊》。
  • 禪即茶,人在草木中
    陸羽自小與茶結緣,但生平不詳,傳說「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叫智積和尚,智積禪師路過西郊一座小石橋,忽聞橋下群雁哀鳴之聲,走近一看,只見一群大雁正用翅膀護衛著一個男嬰,男嬰讓嚴霜凍得瑟瑟發抖,智積把他抱回寺中收養。因為是在路邊上撿到的,所以姓陸。又因大雁保護著這個孩子,所以名為羽。
  • 禪與茶,清真一味洗滌本心,一念覺悟雅俗同歸
    一念迷失,禪是禪,茶是茶;清者清,濁者濁;雅是雅,俗是俗。一念覺悟,茶即禪,禪即茶;清化濁,濁變清;雅化俗,俗化雅。酒氣醉詩情,茶香催禪心。茶葉的清淡之性與禪林的疏朗之風有相近之處。《五燈會元》卷九說有一僧人間如寶禪師:「如何是和尚家風?」禪師答曰:「飯後三碗茶。」
  • 禪文化造就了日本,探討日本國民文化中的禪意
    禪深入到國民文化生活的所有層次中。--鈴木大拙在日本,禪已經遠遠的超出了佛學範疇,而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我們常所說的禪是日本的靈魂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日本國民文化中的禪意。
  • 隨緣適性 茶禪平常心
    鈴木大拙說:「馬祖道一是唐代最大的禪師之一,事實上我們可以說,禪確實通過他而有了一個飛躍。他對待發問者的方式最具革命性和原創力。」6當水潦和尚向馬祖追問禪的真理時,被馬祖踢了一腳;另一次一個和尚追問馬祖「如何是佛祖西來意」時,亦遭遇與問題似不沾邊的「懲罰」。後來的臨濟喝德山棒恐淵源於此。然而我們不要忘記的是對於倡導頓悟的南禪來說以臨機而動的日常手段阻斷那種形式邏輯思維,確有其殊勝之處。
  • 為何一禪×往事若茶、喜茶的包裝袋都捨不得扔?顏值與便利是重點
    有一天去朋友家裡,發現在一個角落裡,整整齊齊地堆著一疊包裝袋,走近一看,有喜茶咖啡、豆豆帆布袋、奈雪的靈感之茶、一禪小和尚×往事若茶……「為什麼收集了那麼包裝袋?」「你不覺得這些包裝袋特別好看嗎?拎出去感覺特棒!而且用起來很方便。」
  • 「天心月圓」大紅袍:吸茶解禪,空杯盛明月
    大紅袍,是茶,也是禪。吃茶去! 吸茶解禪 茶的分享者曾煒輕輕地剪開袋口,將茶置入蓋碗,目光寸步不離,注水行茶,始終帶著虔敬。
  • 禪•茶│不如歸去
    有時候我覺得很有趣,鳥兒若有知,知道它在世人的眼中竟是憂傷一詞的代表,會做何想?可是在禪師們的眼裡,子規的啼鳴,卻別具涵義。宋代的白雲守端禪師在《子規》一詩中寫道:「聲聲解道不如歸,往往人心會者稀。滿目春山春水綠,更求何地可忘機?」是的,當人們以「子規」稱呼一隻本是平常的鳥兒的時候,眼中所看到的,只有內心的鄉愁,而真正的有著生命力的鳥兒,已經看不到了。
  • 茶文化與禪文化,都興於唐代,融成茶禪文化,流傳千載,長興不衰
    一茶一禪,兩種文化,有同有別,非一非異。一物一心,兩種法數,有相無相,不即不離。農、禪並重為佛教優良傳統。禪僧務農,大都植樹造林,種地栽茶。制茶飲茶,相沿成習。許多名茶,最初皆出於禪僧之手。如佛茶、鐵觀音,即禪僧所命名。其於茶之種植、採擷、焙制、煎泡、品酌之法,多有創造。
  • 茶味禪味,味味一味:茶趣與禪思的美好姻緣及影響
    故而禪宗與茶的結合,它的功能已不僅僅是早期的去困解乏,而是創造了飲茶文化的一種新的精神意境。並由此逐步形成了我國特有的佛教茶文化。最為後世所稱道的便是所謂的「茶禪一味」。其意是說茶道精神與禪學相通,但並非說茶理即禪理。從哲學觀點看,禪宗強調自身頓悟,即所謂「明心見性」,主張心性本來清淨,人人具有佛性。而茶能使人心靜,不亂不煩,有樂趣,同時又有節制,這與禪宗變通佛教清規正好相互適應。
  • 一禪小和尚傾力助陣,抖音大V輪番打call,往事若茶究竟什麼來頭?
    卻不曾想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有一家奶茶店反而成為了年輕人心中的打卡聖地。即使外面炎炎烈日,也要前來體驗一番!其中不少網友紛紛在個人的社交平臺上,還曬出了與這一家店的合照,紛紛喊話一禪小和尚:「能不能開一家往事若茶店在他們的附近。」除了普通的消費者外,抖音大V也為往事若茶輪番打call,花式視頻頻出。這個往事若茶究竟什麼來頭?緣何獲得消費者如此青睞?CP是一禪小和尚?兩者有何關係?
  • 一場熱烈沸騰的中國式茶飲相逢,往事若茶X一禪小和尚火了!
    備小吃、甜品,又是熱鬧的一餐一禪小和尚主題茶飲店超強IP「一禪小和尚」力挽狂瀾,品牌與回憶並存新鮮食材,經典茶湯烏龍茶,經典新創五彩甘露8000W粉絲喜愛其中,眾多市民也非常的喜歡Ta是往事若茶與「一禪小和尚」強強聯手知名品牌分店不僅遍布廣州,全國各地,上海、深圳等城市都設有分店,以直營店為主往事若茶的靈魂是茶底、甘露,新創小料往事若茶是五彩甘露創作者
  • 極簡中式風,大雅禪式韻,中式別墅的禪意之美
    大道至簡,古代文人墨客,向來崇尚簡之情懷,捨去過多繁重的修飾之物,以禪式之風,來迎來更多的自由之韻。所謂禪風,大概就是自由自在,不被繁瑣所拘束,心之所向,則萬物皆往。設計師,在客廳設計上,無論是牆壁還是家具選用上,皆以木色為主,原木色的空間色澤,更能凸顯開闊的禪意之風。清歡之韻,是將所有的繁重,進行過濾,以達到簡約的境界,所謂返璞歸真,便是如此,無所求,但又有所求,純粹而自然之美。
  • 一禪一茶 一坐 一味 一人生
    師弟:拿捏一杯茶,打坐一席地師父曰:本無禪亦無席 唯幾片葉又問:喝的什麼茶?師兄:山中綠茶 巖茶為最師父曰:巖之最 大圓滿大樂師 · 終極智慧道家云:茶是仙草,是健康之液,靈魂之飲,解津益氣;佛家言:茶為修養與美學,喝進大自然之精華,觀色品味,體悟佛性;
  • 治癒系網紅,一禪小和尚攜手往事若茶進軍茶飲界,打造治癒系奶茶
    生活中,無論過得如何順遂,總有那麼一些讓自己感覺喪的事比如明明比別人付出了很多很多努力,結果卻遠遠及不上人家努力一小時的結果又或者,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中意的人卻攜手了遠不及自己的人或許,人生就像一禪小和尚說的那樣,「喜歡的,總是得不到,就不再輕易表露喜歡,擁有的,總是會失去,就不再輕易奢望擁有。」
  • 閒觀葉落地,靜坐一杯茶
    當然喝茶要喝純正的茶,現在社會上假茶太多了,喝野生茶對身體有益,喝假茶有害身體,喝茶要識別真假很重要。品茶就是感悟人生,享受生活。有詩說:「閒觀葉落地,靜坐一杯茶」這是人生的享受和感悟。在休閒時刻,一壺清茶,幾縷書香,這便是獨處時的至上幸福,更是禪意人生的美妙享受了。在這個浮躁喧鬧的時代裡,現代人有著太多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