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秋以來,高溫漸去,那種生發在空氣中即將成熟的味道,正一點點彌散開來。我知道,這依然燥熱的天氣背後,秋味在一點點的聚攏,直至我們每個人都能感知得到。思及世界局勢,美國對我們國家的圍追堵截,日韓生隙,香港暴亂,印巴局部摩擦等等,不免有多事之秋之感。
因而想起年初上山拜訪一位師父,他言說今年運勢紛雜不明。我問他該如何化解,他並未說話,只是飲了一口茶便罷。
隨秋日久,傷春感秋心緒日盛,便想起師父這麼一番禪機,如今細細想來,茶便是他告訴我的答案吧。縱使世事變遷,也當有一顆茶心以對。
心即茶,茶即心,一盞清茶,折射時間萬象。
一片茶葉,看起來是那樣細小、纖弱,那樣的無足輕重,卻又是那樣的妙不可言。
敫揚之態,一盞淺注,清氣馥鬱。品茶所品味到的感受,是那一杯淸茶中淡淡的味道。
回味甘甜!
世間功名利祿浮浮沉沉,滾紅塵榮辱炎涼,喜樂皆由心生、唯有淡泊,才能寧靜,才能對人生做最深入、最細緻、最獨到、最有價值的品味。這一切與品茶是何其相似。
人生在世,總想爭個高低之分,成敗得失,殊不知高與低,成與敗,都是人生的味道,酸甜苦辣盡在其中。
生命短暫猶若一片茶葉,又何必為功名利祿所累!擁一份淡泊,守一份寧靜,人生的底蘊也會愈發厚實、愈有意味!
品茶也折射出不一樣的人生態度:同是一杯茶,失意人嘗苦澀、得意人飲甘甜、滄桑者筧回味;同是茶,文人吟風月、誓人品人生;同是一杯茶,戀人鍾情、痴人嘆怨、佛家悟空,俗人聞市井,追名逐利。
古詩有云:「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又有一《茶詩》道:「雖是草木中人,樂為大眾獻身 。不惜赴湯蹈火,欲振萬民精神。」
智慧的古人早就在杯盞中以茶心觀照世相,由茶情推及人情,蘇軾《汲江煎茶》中云:「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情」。因此有人斷言:酒是詩,茶卻近乎哲學,不置一詞而心有靈犀,空杯在握卻如攬兵戈風雲。
茶禪一味,萬物如一,喝茶之人的茶心不正是如此嗎?
不需要紅塵尋遍,不需要佛語參透,只要一杯清茶在手,即使是風雨飄搖之時,即使是破舊的瓦屋紙窗之下,也能喝出一種悠然自得的心境,仿佛於小林幽院裡聽梧桐滴雨的天籟之音,這大概就是「趙州茶熟人人醉,臥聽空林木葉飛」的美妙境界罷。
茶心修養功夫深的人,喝茶之間,自有一種通脫與豁達,為人平和、處世恭敬、品質清潔、身心寂靜,這是一種以茶心觀世相的通透。
但願君心似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