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偉)欲求教好書,先做讀書人。閱讀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2020年12月9日下午,迎賓路小學高年級語文組進行了讀書交流活動,在交流會上每位教師都暢談了自己讀書的收穫。
何璞嬌老師和五年級的孩子們共讀《草房子》一書。《草房子》記錄了一個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的六年小學生活。她在引導學生交流時,先從主要內容入手,然後結合文中情節讓學生去談人物特點和自己閱讀的感受,學生每讀完一個故事都能感受到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田慧娟老師分享了《班主任兵法》一書,她讀了這本書觸動不勝枚舉。這本書的奇特之處在於萬瑋老師用看似平淡的敘述方式,把曲折的教育過程展示出來,讓讀者或輕鬆、或緊張地跟隨學生和老師經歷著很多心理波動和震撼,使人身臨其境,饒有趣味。萬老師講教育需要策略,教學中的方法和策略其實無處不在。例如,體育活動前要熱身,如果只是簡單地做做熱身運動當然也可以,高明的教師會設計一些小遊戲,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不知不覺地活動了身體。這種小的策略使得學生的參與變得興致盎然,其實這就是一種策略,就是萬老師所說的「兵法」吧,總而言之,是為了讓教師與學生更好地發展。
黃娜娜老師交流的是《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書中講的是小豆豆童年在巴學園學習和生活中發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小豆豆很幸運,因為她還遇到了小林校長和巴學園。小豆豆初次去巴學園,小林校長就耐心且饒有興趣地聽她說了四個小時的話,既沒有打呵欠,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這讓小豆豆很高興,因為在這之前,還是這以後,再也沒有一個大人這麼認真地聽自己說話了。校長先生的平易近人,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別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感到安心、溫暖,這細微之處體現的就是校長潤物細無聲的育人理念。黃老師認為這一個個關於成長、教育和愛的故事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慢慢回想,我們要不斷的去學習和實踐。
宋蕾老師分享了《簡愛》一書。她認為這部作品中大量運用心理描寫是一大特色,對於平時教學工作中的寫作技巧有很大的指引和幫助,並且全書構思精巧,情節波瀾起伏,給讀者製造一種氣氛。
孫香菊老師帶來了《尋找不一樣的教育》,書中王維審對教師們的成長進行一個追問:什麼是教師成長的常青藤?怎樣才能體現一個教師專業成長好與壞?孫老師認為教師們應該調整心態,放下身段,才能管理好學生,處理好種種問題。把自己想法過程寫下來,反思一下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為以後的工作積累經驗。甚至可以給青年教師們分享教育經驗,做一個有用的參考。
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一個益友。讀書交流會中不同類型和風格的書目豐富了我們的視野,點綴了我們的生活。讀書活動讓我們發現自己身上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在今後工作中努力提升自己。要持之以恆的養成讀書習慣,把自己從書籍中體會到的優良品質貫徹到工作和生活中。並且不斷提高我們的能力。
圖/文:宋蕾
責 編:鄭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