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為何不再憤怒了?這首歌給出了答案

2020-12-11 金羊網

羅大佑為何不再憤怒了?這首歌給出了答案

羊城晚報綜合  作者:姜雪媛  2018-05-16

  《家III》則是羅大佑現在的狀態:活成一個幸福的普通人,用音樂將這樣的人生狀態記錄下來

  主播/羊城派記者 姜雪媛

  「羅大佑這已經不是中年危機,而是要頤養天年了吧。」一位朋友聽完《家III》之後,給我發來這麼一句話。

  這是羅大佑第三次以「家」為歌名了——前兩次是1984年的《家I》和《家II》。三首歌,代表了家的三種形態:《家I》唱的是年輕時與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家II》唱的是成年後對獨立成家的渴望,《家III》則是羅大佑現在的狀態了:有一個簡單的三口之家,提起5歲的女兒就一臉寵溺。

  家對人的改變有多大?它直接讓羅大佑從教父變成慈父。

  一開始聽《家III》的時候是不適應的。前半張專輯聽起來就像一個老大爺跟你在飯桌上嘮嗑話當年。在旋律上,《同學會》的校園民謠味道、《致觀音山》的三拍子、同名歌曲《家III》的童聲合唱以及臺味十足的《人生愛繼續》,分分鐘讓你夢回上世紀80年代。

  在歌曲的主題上,羅大佑也早已不再憤怒。

  《致觀音山》裡,他悠悠地唱著「尋找在西門町的遊客,招牌身上隱匿去閒蕩」,你很難想像這跟幾十年前唱「臺北不是我的家」的是同一個人;同名歌曲《家III》則是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給我個溫暖的,滿懷著溫暖的,彼此關照的家庭」;聽《同學會》的時候,你甚至能想像到,一群30年不見的老同學在聚會上肩搭著肩合唱這首歌眼眶溼潤的場景。

  但我們印象中的羅大佑不是這樣子的。他可是寫出了《亞細亞的孤兒》的人啊,黑衣加墨鏡,用犀利的歌詞刺破現實。馬世芳曾經評價羅大佑「以一人之力,把臺灣流行音樂從天真帶向世故」。而多年之後,羅大佑脫下黑衣,成為別人的父親。

  羅大佑老了?是的。他63歲了,換成其他普通男人,已經是在家喝早茶帶孫子的年紀了。但對於像他這種以人文關懷見長的音樂人,一定會遭遇質疑:當你不再青春也不再憤怒,你已經沒有辦法做出聽者期待的音樂了,那為什麼還要繼續做音樂呢?

  羅大佑用《家III》給出了他的答案:音樂的意義在於誠實地記錄自己的生活。現在的羅大佑不再憤世嫉俗,寫詞也沒那麼積極了——專輯10首歌中,他只寫了5首詞。

  但《家III》依然是一張不錯的專輯。藝術不就是生活的反映嗎?當羅大佑活成了一個幸福的普通人,他用音樂將這樣的人生狀態記錄下來,又有何不可?

  來源|羊城晚報綜合

  責編|樊美玲

編輯:

相關焦點

  • 羅大佑的十首歌和十位天后
    羅大佑與張艾嘉的關係,從這張唱片便可見一斑,不過那時羅大佑還是個新人,剛從一個醫學生轉行進入唱片業,而張艾嘉已成名多年,但彼此因才華而惺惺相惜,合作無間。《童年》這首歌在華語歌壇的意義無需多講,他們共同創造了屬於那個時代的經典記憶,這首歌也見證了他們之間的神仙友誼。
  • 初戀羅大佑,每首歌背後,都有一個《光陰的故事》!
    《家III》的問世給他們那一代人的漂泊迷茫畫上了句號,他們終於不再尖銳,不再與世界為敵。他們帶著一顆漂泊已久蒙塵的心回歸家庭。1984年,羅大佑曾請著名攝影師杜達雄為專輯《家》拍攝封面,封面上,羅大佑在覆雪的京都踽踽獨行。
  • 在羅大佑的歌裡,讀懂一個時代
    在不了解他的人眼裡,他不過是一個有著一副破嗓音的老男人,每首歌還總有那麼一兩處音不準。但在懂他的人眼裡,這個男人的名字仿佛燈塔一般。他讓李志迷戀了40年,是高曉松心中「神一樣的存在」,是李宗盛崇拜了一生的「大大大哥」。他就是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
  • 羅大佑第一張專輯裡的第一首歌傳唱至今 每個城市人都在「鹿港小鎮...
    三十四年前,也就是1982年,羅大佑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問世,這是羅大佑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也是他把從事歌曲創作六七年以來累積的一切反覆咀嚼之後,貫注全力提煉出來的嘔心瀝血之作。《之乎者也》在那個時代它震動了整個臺灣,這張專輯也讓羅大佑真正成為了橫掃世代的標記。那時候他就是一頭捲髮、帶著墨鏡、一襲黑衣的時髦憤怒青年。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鹿港小鎮》是羅大佑這張專輯裡的第一首歌,也是我印象極為深刻的一首。
  • 羅大佑給「OK哥」張昌盛寫信,這首歌唱哭了網友
    除了寫信羅大佑還重錄歌曲《伴侶》獻給所有奮戰一線的醫護人員演唱會上羅大佑唱《伴侶》《明天會更好》《伴侶》並不是一首新歌卻是一首非常合適的歌2003年非典肆虐羅大佑創作了這首歌「你看那序幕戰火的開場突變了世紀,飛沫裡存亡」歌詞裡還有當年的痕跡如今聽來,如此恰切歌詞中也有共同的希望
  • 羅大佑憑什麼被稱為「臺灣流行音樂教父」看下這幾首歌你就知道了
    本期就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羅大佑的幾首經典歌曲,看看你最喜歡哪首?《明天會更好》這是一首由臺灣群星演唱的一首歌曲,發布於1985年,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所以羅大佑為了呼籲當年的主題,所以寫下的這首歌曲,這首歌召集了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等地共60位華人歌手共同演唱。
  • 羅大佑的歌 知識分子的樣子
    1982年,羅大佑以近似鮑勃·迪倫的扮相,推出了改變了整個華語音樂歷史進程的《之乎者也》——民歌時代的小情小調、詩和遠方,被《鹿港小鎮》中怒濤般的失真吉他砸了個粉碎。這張融合了搖滾、雷鬼、爵士和民謠的專輯,最終位列華語百大唱片之首。
  • 集齊再多明星,這首歌的奇蹟也無法超越
    這首歌的年紀,比很多聽眾都大,但並不妨礙跨越年齡的共鳴。34年間,這首歌從未消失在公眾耳畔,不管是在賑災募款現場,還是在學校歌唱比賽,《明天會更好》都擁有難以忽視的高出場率。「明天」是永恆的,《明天會更好》,是一種不會過時的懷舊。無數網友站在今天,懷念這首唱明天的昨日歌曲,也懷念那個諸神同框的年代。
  • 公認「零差評」的4首歌,羅大佑佔了1首,最後一首百聽不厭
    《童年》是電視劇《走過夏季》的片尾曲,由羅大佑作詞作曲,羅大佑演唱的歌曲,《童年》朗朗上口的旋律,沒心沒肺的歌詞,曲中的酸楚絲毫不見,年長些許,聽到這首歌到是不禁讓人有點酸楚,有些感觸,更是懷念那時青澀的時光,流逝的歲月以及懵懂的童年時期。
  • 聽《鹿港小鎮》,尋羅大佑歌中的那座美麗的小鎮
    《鹿港小鎮》的創作背景《鹿港小鎮》是樂壇教父羅大佑1982年發行的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中的第一首歌曲,又名《臺北不是我的家》也是羅大佑最早的、最深刻的政治歌曲之一。以至於有些飯店都以它命名,可見其傳唱度之一斑。
  • 就是這首被寫進了大學教材的歌,奠定了羅大佑在華語音樂的地位!
    雖然如今年輕人們已經很少有人會聽羅大佑的歌,但年輕人們卻很難想像羅大佑在上世紀80年代對人們深入骨髓的影響。可以說這世上沒有第二個比羅大佑寫詞寫歌的音樂創作者。在那時候湧現出了一大批真正懂音樂的人,羅大佑便是其中之一。在當時,羅大佑在大陸的名氣遠不及鄧麗君、費翔、張薔等。但這個時代太需要柔情似水的撫慰,更需要尖銳深刻的精神引領,羅大佑正是那個人。
  • 羅大佑:我是一條魚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羅大佑是一個「憤怒的青年」,他瘦削冷峻,永遠戴著一副墨鏡,他會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因為不合作,他的歌常常被禁,慢慢地,他「不再憤怒了」,開始「越來越憂傷」,一如《戀曲2000》的悲涼清愴。然而,在發布會現場,你仿佛看不到聽不到一絲這樣的情緒。
  • 在時光-羅大佑遇到
    因為在學校裡我們很難聽到這些歌,老教學主任經常教我們說:「港臺流行音樂沒有什麼藝術含量,那些靡靡之音不要去聽!聽多會使人變壞的。」但是當我們聽到這些歌曲時,卻感覺非常好,其中有一首歌叫《童年》,雖然那時我們已不再是童年,但那首歌真的在我們心中歌唱。
  • 這是羅大佑為三毛寫的一首歌,一半紅塵的懷念,一半天才的相惜
    這是羅大佑為三毛寫的一首歌,一半紅塵的懷念,一半天才的相惜 華語樂壇的巔峰時期在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個時期出現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歌手。比如李宗盛、崔健、羅大佑等等。羅大佑人稱「教父」羅大佑在當今華語樂壇。他的影響力絕對都是第一的。
  • 羅大佑:你們還在唱《童年》,可我已經65歲了
    對於羅大佑來說,這是他與世界交手的第65年。他曾經叛逆、憤怒,也曾青春、肆意,《童年》、《光陰的故事》、《戀曲1990》、《你的樣子》……一首又一首歌曲,不經意間影響了60後、70後、80後、90後……今天的最人物,致敬音樂教父羅大佑。
  • 對現代文明的反思,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和黃家駒的大廈
    今天要分享的兩首歌,分別來自羅大佑和Beyond樂隊,兩首作品都對工業文明的野蠻發展表達了擔憂,彰顯著音樂人對時代的思考。鹿港小鎮鹿港小鎮,1982年,專輯《之乎者也》。羅大佑於1980年就寫完了這首歌,到之乎者也發行時,他把這首歌放在了該專輯的第一位,以顯重視。曲風是羅大佑一貫的民謠搖滾,旋律依舊是朗朗上口百聽不厭。編曲由日本搖滾音樂人山崎稔完成,羅大佑親自給山崎稔寫信促成了合作。羅大佑創作音樂有兩大特點,一是必須先把曲子寫好,確定旋律夠好之後才繼續完善歌詞及編曲。
  • 羅大佑坦言:我心中的偶像是姚敏,我最喜歡的是這首歌曲
    羅大佑坦言:我心中的偶像是姚敏,我最喜歡的歌是《情人的眼淚》只要說起羅大佑,我們就會不由得想到《光陰的故事》。這首由羅大佑作詞作曲、1980年發行的歌曲,30年過去了,至今還是不可或缺的校園民謠,還是許多人去KTV必唱的歌曲。廣東衛視大型原創音樂節目《流淌的歌聲2》第二期將在本周五(7月3日)晚上播出,由羅大佑擔任經典傳唱團團長。第二期節目將以「似水年華」為主題,7月3日晚上大家將看到羅大佑領銜王錚亮、葉蓓、許飛演唱一些耳熟能詳的金曲,諸如《光陰的故事》、《白衣飄飄的年代》、《同桌的你》等等。
  • 一代音樂教父羅大佑,他的經典,到今天依然能深深打動人心
    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大陸有個女歌手,提著一把吉它,一路翻唱著這首《童年》到了春晚。這樣,《童年》也經由那個年代的翻唱,紅遍了大街小巷。後來,這首《童年》,也成了成方圓的同一首歌的曲目之一。在羅大佑這張《之乎者也》專輯中,還出現了一首歌叫《光陰的故事》。陳可辛在《中國合伙人》中,用了這首歌。
  • 羅大佑好聽的歌曲全在這裡了,快來看看你聽過幾首
    有網友做過統計,截至目前為止,羅大佑共計創作歌曲349首,其中包括為他人創作的歌曲51首;出專輯36張,開過80餘場演唱會,無愧於音樂教父之稱,下面就為大家梳理一下羅大佑最好聽的幾首歌曲。由於歌曲節奏明快,皇后大道東這條街道已經成為一條重要的旅遊景點。大導演周星馳也因為看中作曲將這首歌應用為插曲,可見這首歌的作曲之成功。這首歌曲的作曲雖然無可挑剔,但由於歌詞過於敏感,近期這首歌曲已經被下架處理。你的樣子這首歌是電影《阿郎的故事》的片尾曲,大家對這首歌曲的評價是最經典的電影搭配了最經典的歌曲。
  • 羅大佑爭「心肝寶貝」 好友翻臉
    音樂人羅大佑昨天被昔日創作歌詞的夥伴李坤城控告違反著作權法;李坤城表示,去年他發現羅把他填詞的「心肝寶貝」、「火車」等多首歌重製,交不知情的廠商收版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