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2017年11月,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李昌菊的最新著作《中國油畫本土化百年(1900—2000)》在人民出版社出版。20世紀初,油畫作為改良中國畫的重要畫種引進中國,參與到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經過幾代油畫家的努力,油畫已成為本土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油畫本土化百年(1900—2000)》中,李昌菊大致依循20世紀前期(1900—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1949—1978年)和新時期以來到世紀末(1978—2000年)三大部分,探討中國不同時段的油畫本土化現象。本篇文章為第三篇《開放、多樣的格局》(1978—2000)的第一章節《走向開放》的第三節內容,詳細介紹了文革之後,畫家、理論家對於現代派的接納與提倡。
第三節 借鑑現代藝術
現代派是被禁忌已久的詞彙,不過,在思想開放初期,對西方現代派的介紹與其他討論就同時啟動了。在1979年中央美術學院創刊的《世界美術》上(圖3-1-3),邵大箴發表了《西方現代美術流派簡介》的系列文章,對新印象派、後期印象派、象徵主義、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表現主義進行介紹,並在第2期介紹了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藝術、波普藝術、光效應藝術、活動派藝術和超現實主義藝術等。其文章後來印成小冊子,在美術家與美院學生間廣為流傳,為人們了解、認識、研究和學習西方現代派藝術提供了方便。
圖3–1–3 1979年 《世界美術》雜誌創刊號封面
不僅如此,在現實主義大討論中,人們也不斷流露出對現代派的包容與肯定。通過現實主義召喚現代派,為接受現代派開闢道路,是理論家採用的一個重要策略。1980年第11期《美術》發表了邵大箴《現實主義精神與現代派藝術》一文。該文更為準確地表述了:「現實主義是一種創作方法,也是一種表現手法。作為創作手法,它的基本要求是要反映現實生活,用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給人們以精神上的鼓舞和美的享受;作為表現手法,它和寫實同一概念,只是一種藝術的寫實,不排斥憑藉想像的誇張,其基本要求是明白易懂。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和寫實表現手法是不能等同的兩個概念,不能混為一談。」[1]文中,作者強調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和藝術主體認識世界的方法之間的內在聯繫,並強調「不排斥憑藉想像的誇張」。在此基礎上他繼續指出,過去我們對現代派的藝術研究得不夠,簡單的否定多,具體的分析少,不讓人們接觸它,其結果是限制和束縛了我們自己,使我們目閉耳塞,孤陋寡聞,把一些本來可以作為參考借鑑的東西拒之門外,也使我們對另一些假惡醜的東西失去接觸的機會,從而使我們的辯別能力遲鈍了,不敏銳了。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必須改變,現在已在改變。我們應該有氣魄,有膽識,肯定現代派藝術中一切從內容到形式有價值的東西,包括有現實主義精神的東西,……。他強調,「現代派的一些藝術家在這方面的探索對我們不無啟發,我們可以借鑑他們形式探索的某些方面為發展新的社會主義文藝服務;他們當中的某些作品確有現實主義精神的,我們也應該予以肯定。」[2]
對於現代派,當時的一些油畫家不乏高度認識,並表現出肯定的態度。「黃山會議」中,在如何借鑑西方現代派和中國傳統藝術方面,詹建俊的觀點比較有代表性,他認為:「我們的確非常需要吸收新的營養,以便更迅速地發展現有水平,但是,這新的營養,不僅要從現代藝術中吸取,而且也應該包括我們還沒有學好的傳統的精華」[3]在《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思考》一文中,詹建俊指出,「長期以來,對現代藝術在哲學上、思想上、情感上、以及藝術表現等重要問題上都有過不少的批判。因而在這一前提下如何認識它的可以肯定之處,是個觀點很不一致的問題。」對於現代藝術,他在文末強調:哪怕可能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合理內核,也是可資借鑑的。陳醉則在《形式的解放》一文中,非常樂觀的說,「形式的解放,會不會「解放」到出現現代派?回答是「會」!」[4]事實上,不限於現代藝術,鄭勝天的《現代主義之後》已經開始對後現代主義藝術進行了介紹,這些正式發表與專業學術會議提交的論文均體現了畫家、理論家對於現代派的接納與提倡。
從1979年到1985年,中國油畫發展最緊迫的問題是觀念更新,美術理論界在批判「題材決定論」,打破單一表現模式,提倡藝術表現形式的多樣化,強調藝術家個人表現的自由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推波助瀾作用,為新時期油畫創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1] 邵大箴:《現實主義精神與現代派藝術.印象派的評價問題》,《美術》1980年第11期,第3頁。
[2] 邵大箴:《現實主義精神與現代派藝術·印象派的評價問題》,《美術》1980年第11期,第6頁。
[3] 詹建俊:《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思考》,轉引自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油畫藝術的春天》,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年版,第204頁。
[4] 陳醉:《形式的解放》,轉引自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油畫藝術的春天》,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年版,第149頁。
李昌菊簡介
湖北荊州人。1994年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2000年獲該院美術學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大學文理學院美術史系訪問學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近年在《美術》《美術觀察》《中國文藝評論》等專業刊物上獨立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民族化再探索——1949至1966年中國油畫的重要實踐》(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年),《中國油畫本土化百年(1900—2000)(人民出版社,2017年)。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藝術學青年項目1項,2篇文章分別入選第十一屆(2009)、第十二屆全國美展(2014)「當代美術創作論壇」。曾獲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優秀博士論文獎(2008年),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二等獎(2014年),2016中國文藝評論年度優秀評論作品,「歷史與現狀」首屆青年藝術成果優秀論文獎(2017年)。
薦號,下載藝術頭條
訂閱,入駐藝術號
歡迎各位藝術家、藝術機構、自媒體等
入駐藝術號
註冊基本步驟如下:
1、登陸藝術號官網(http://write.artron.net),提交相關資料,通過審核後即可開通藝術號;
2、雅昌會員可以直接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