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專欄】冀少峰:是什麼讓行為藝術失去了活力?

2020-12-15 雅昌藝術網20201029

2016年5月,《品圖:冀少峰藝術批評文集》正式與讀者見面。此書於2014年立項,經過作者兩年時間反覆推敲、修改而成書,內容分為「立場」、「品圖」、「品書」三個部分。採取多學科的立場,運用不同的方法,並把問題置於歷史的進程中,從藝術史上下文關係中發現問題,對當代藝術不同門類,不同方面的問題進行思考。本文為「立場」部分的第三十七篇文章。

更多內容盡在[雅昌冀少峰專欄]

是什麼讓今天的行為藝術日漸失去了活力?又是哪些行為藝術給今天的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可見,行為藝術的高峰時刻已成明日黃花。

《為無名山增高一米》

世紀之初,關於行為藝術的討論,比如「對傷害的迷戀」展所帶來的討論,《為無名山增高一米》的風波,川音藝術學院的針對網際網路所組成的裸體,東村藝術群落現象……行為藝術作為當代藝術的重要因素,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段呈現出自我對當代社會和藝術人生的一種立場。行為藝術家通過行為來表達出自我對當代社會和藝術人生的真誠思考和洞察性表達。

但伴隨著都市文化的生存,觀念形態的更新,大眾文化的興起,圖像時代的來臨,特別是全球化的衝擊,使得行為藝術不可能孤立於社會結構的變遷和文化思潮的更替之外。而行為藝術也由村落、地下室、使館區逐漸向私人藝術機構、畫廊、藝術區群落,並有的走向國際。行為藝術家由自發的組合,帶有原創精神的訴求曾經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它在和意識形態抗爭的過程中,也有逐漸淪為國際策展人的遊戲。特別是權力與資本的共謀,也使行為藝術在強大的資本市場面前變得既失去了往昔的原創活力,又鮮有對當下社會的批判立場,引起不了學術界關注也是自然。

但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行為藝術也如中國社會結構的急劇變化那樣發生了質的變化。這正如福斯所說,當代藝術的「自由」和「新」在於它的異質性,而行為藝術之所以另類,也在於它的異質性。如果就社會形態而言,我們正經歷從工業社會向後工業社會的轉變;就藝術形態而言,觀念藝術、多媒體藝術日益興盛;而從藝術史語言來說,現代藝術已宣告終結,當代藝術進入了全方位的後現代主義階段。

新的藝術形式的不斷出現,也使藝術家在獲得更多自由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性。這導致行為藝術家也必須以最直接的方式表達自我。但事實卻是另一種景觀,昔日的那種直接和「狠」及「鮮活」與「生猛」,逐漸被「優雅」和「金錢」所蠶食。失去活力的行為藝術究其原因:

一、美術館時代的來臨

由於行為藝術能不能在美術館展出,一直是個問題,特別是國內美術館時代帶來的不僅僅是場館建設的繁榮和展覽的增多,但對行為藝術而言,卻並不是一個福音,因大多美術館都是體制內的產物,而體制對行為藝術而言,接納或什麼時候接納行為藝術的確是個不爭自明的問題,既沒有明確拒絕,但也不接納,使得行為藝術很難進入美術館。這導致行為藝術始終是個圈子裡的藝術,而走向不了廣闊的公共空間,始終是個圈子裡遊戲。公眾對行為藝術亦是很難走近,很難理解,即使碰上了也是湊熱鬧的多,看門道的少。美術館熱了行為藝術卻愈發冷了下來。這和在美術館和展覽稀缺年代行為藝術家火爆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當行為藝術成為不了一個社會話題時,自然就引起不了討論,走向沉寂也是自然。

二、繁榮的當代藝術表象與沉寂的行為藝術

各類藝術區、民營機構的層出不窮,雙年展或三年展的重複與雷同,跨國商業畫廊的深度介入,境外美術機構的購藏,國際策展人的推波助瀾,國際展示與交流的頻繁,畫冊及各類出版物的無限流通,特別是市場與拍賣所共謀的種種騙局,虛假的拍賣紀錄,不僅為當代藝術蒙上層虛假的面紗,也重創了行為藝術家和行為藝術。焦慮的社會現實,焦慮的生存處境,導致行為藝術家開始另闢蹊徑,尋求行為藝術之外的藝術策略和生存策略。

三、外部因素與視覺轉向

外部因素來源於在資本與市場面前的潰退。2007年藝術市場的空前繁榮,對於行為藝術家而言卻無疑是災難才剛剛開始。由於行為藝術的表演特質和瞬間性,且行為藝術本身並無市場,它是對社會發問,強調立場意識和批判精神。但在強大的市場面前,行為藝術家再難忍受寂寞,紛紛向市場諂媚,或改行做油畫、雕塑、裝置、圖片,其在行為藝術領域的先鋒性和批判鋒芒消失殆盡。相反卻以不很到位的架上風格符號去和架上藝術家爭鋒。行為藝術家在資本面前的清醒不抵抗態度,也使得他們逐漸走上了優雅的架上表達,得到的是資本的腐蝕,喪失的是獨立的品格,和自由的精神。

四、抱團取暖與各奔東西

行為藝術的黃金時段還是在東村的那段時間。行為藝術家們的生存處境、生存現實使他們和社會間、當代藝術家之間都有著一種張力,或抵抗,或堅守,其頑強的鬥志,伴隨著《為無名山增高一米》而走向了巔峰,但也埋下了各奔東西的禍種。由於參與和記錄的行為藝術家都不會想到,這一「脫」會帶來如此巨大的名聲,特別是這幅作品在美國的上拍和成交,關於作品的原創和署名權及市場利益,讓這批行為藝術家由先前的互擁支持,共同奮鬥到目前的各奔東西,單打獨鬥,集群意識和群體力量已不再。零星的、零散的行為表達再也吸引不了媒體的關注和批評家的批評,並最終形成惡性循環,成功的行為藝術家越來越市場化、標籤化,不成功的行為藝術家夢想成功,但又抵制不了面前的種種誘惑,導致行為藝術的質量和深度已遠遠落後之前的行為表達。

當然,在我們新世紀的十四年中,歷史也會翻開新的一頁,社會眾多的矛盾與差異也將隨之而來。但平和、理性與秩序的發展將是我們的社會走向成熟的標誌。行為藝術家敏於時代的變遷,又能把握社會,而迅速發展的社會和更加開放的制度也讓我們對行為藝術有一個好的期待。

2014年7月24日下午5:30於東湖三官殿

相關焦點

  • 雅昌專欄 | 王華祥:藝術是啥東西?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繪畫的歷史很長 ,有幾十萬年了。藝術的歷史很短,只有一百年。杜尚用一個小便器開啟了什麼都是藝術的歷史。博伊斯用自己的身體宣告:人人都是藝術家。
  • 第十二屆文博會雅昌藝術中心分會場開幕 舉辦青年藝術家聯展
    人民網深圳5月13日電(呂紹剛 夏凡)5月12日,第十二屆文博會雅昌藝術中心分會場,暨「時間·翻頁」——AAC青年藝術家聯展開幕。 今年是雅昌藝術中心第二次成為文博會分會場。2015年文博會期間,世界最大的藝術書牆——雅昌藝術書牆Artron Wall首次面世,吸引了廣泛關注。
  • 雅昌文化集團與Artprice聯手打造藝術「絲綢之路」
    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2018年10月12日,兩大國際藝術機構雅昌文化集團(Artron)和Artprice在法國裡昂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這是中西方乃至全球藝術界的裡程碑。
  • 雅昌將在上海開辦實體藝術書店
    雅昌文化集團在重點打造了北京、深圳兩大藝術中心之後,日前正式啟用雅昌(上海)藝術中心。該集團同時啟動「傳藝術之美」系列活動。活動由「新造書運動」書籍藝術展、「雅昌多元化藝術產品與服務展」、「點亮孩子藝術夢想」三大部分組成。
  • 「國際藝術家手制書聯盟」專家參觀雅昌藝術中心 共推藝術家手制書...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10月20日,剛成立的「國際藝術家手制書聯盟」以及參加了「2019藝術家手制書國際研討會」的各國手制書專家到訪北京雅昌藝術中心參觀交流。
  • 海岸城攜手WAVELENGTH和雅昌,帶來一場關於「製造之外」藝術盛宴
    在深圳這座飛速發展的現代城市中,消費狂潮不斷上演,消費場景引領著消費行為對生活的建構。購物中心是當代城市消費場景的核心組成部分,正面臨飽和嚴重、同質競爭等挑戰。面對挑戰,更是需要對消費行為進行更為理性的解讀及剖析。作為深圳南山後海商業標杆,海岸城一直保持對消費行為的洞察。
  • 高校聯盟畢業季 · 青年藝術活力一夏
    2020年藝術畢業季,雅昌文化集團於5月開啟「藝術一夏-高校聯盟畢業季」聯展項目,項目結合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雅昌交藝等平臺資源,聯合全國各大藝術院校、藝術獎項、展覽項目、各界媒體以及品牌機構。此次聯展我們能看到包含魯迅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首都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北方高校特有的穩重和深厚,也能看到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等中部地區藝術的多元與融合,同時又能在四川美術學院、四川大學、深圳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等南部院校的畢業作品中,看到如同其所在城市一樣的創新和開放。畢業生的另一個身份就是青春,無論在什麼時代底色下,永遠生長著活力,遍地花開!
  • 【雅昌專稿】在「複合」展覽上,他們看到的不只是傅中望的藝術
    「複合——傅中望的藝術」嘉賓合影本次展覽系「第四屆武漢設計雙年展」組委會特別展,由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武漢設計之都促進中心承辦,並邀請湖北美術館館長冀少峰擔任策展人,集中展出了傅中望雕塑作品、裝置藝術、鋁箔拓型以及手稿等作品百餘件,呈現了一個多元表達的傅中望,形成了近一階段的傅中望研究。
  • 【雅昌專稿】桂耀華:作為文創產業發展平臺的藝術園區未來還能做什麼
    而這一地區的藝術機構、藝術家工作室、文創企業,在草場地、黑橋、費家村、索家村、馬泉營、何各莊等地區聚集,從品質到數量在全國範圍無出其右者。這一地區的文化現象所蘊藏的藝術資源及文化創新的內在動力蔚為大觀。
  • 藝術品門戶網站雅昌藝術網上海站改版
    藝術品門戶網站雅昌藝術網獨家打造上海——世博特別版,並於五月初改版上線。此次上海站改版,旨在對世博會舉辦期間長三角地區舉辦的藝術活動、展覽等進行資訊報導,打造世博期間的藝術網絡平臺。
  • 藝術號·專欄|李昌菊:借鑑現代藝術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2017年11月,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李昌菊的最新著作《中國油畫本土化百年(1900—2000)》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在1979年中央美術學院創刊的《世界美術》上(圖3-1-3),邵大箴發表了《西方現代美術流派簡介》的系列文章,對新印象派、後期印象派、象徵主義、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表現主義進行介紹,並在第2期介紹了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藝術、波普藝術、光效應藝術、活動派藝術和超現實主義藝術等。其文章後來印成小冊子,在美術家與美院學生間廣為流傳,為人們了解、認識、研究和學習西方現代派藝術提供了方便。
  • 雅昌月度策展人影響力榜單
    「雅昌月度策展人影響力榜單」是雅昌藝術網從媒體角度對當代藝術領域的策展與展覽呈現進行全面搜集、記錄與跟蹤,從專業角度解讀「策展人」每月所策劃的展覽在學術性、策劃執行、公眾認知及影響力、國際化推廣、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與創新。
  • 【雅昌專稿】國內藝術機構的非營利之路(下):非營利的理想與矛盾
    【雅昌專稿】國內藝術機構的非營利之路(上):在中國的非營利法則廣州時代美術館  理想與「民非」  在昨天的《國內藝術機構的非營利之路(上)》裡,我們大篇幅引用現行的法律法規明圓美術館內景  2004年,上海市中心新增一家美術館:明圓文化藝術中心。這是上海明圓美術館的前身。  「當時美術館沒有辦法註冊『民非』,我們是以藝術中心註冊的。」同為地產行業出身的凌菲菲告訴雅昌藝術網。
  • 【雅昌專稿】並非水墨的十種可能之馮斌、蔡廣斌: 以自身經驗出發...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展覽海報上個月,「麓山美術館當代水墨10:並非水墨的十種可能」將中國當代水墨領域中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仇德樹、谷文達、李津、張羽、王天德、劉慶和、
  • 雅昌專欄 | 高嶺:不斷地犧牲自己——宋永平藝術實踐的意義
    宋永平,一個有著近三十年藝術創作實踐經歷的藝術家,他的名字與最早的行為藝術作品之一《一個場景的體驗》、大型藝術事件《鄉村計劃1993》、《我的父母》系列攝影作品是不可分割的。或許是因為長期以來藝術太多地失去了自己本應擁有的領地,所以當時的藝術界許許多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生活經驗和生存狀態可以成為藝術的本體問題之一。但是,宋永平,卻不認為藝術問題只是要在語言形式和題材類型方面做革新,他希望藝術與生活之間能夠發生強有力的關係,因為以往的藝術對於他而言並沒有與他所經歷和生活的環境發生關係,而他這時的社會環境正處於百廢待興、思想空前活躍的時期。
  • 【雅昌專稿】周斌:一場持續365天的「自我改造」計劃
    ▲《 矛盾》 行為+裝置,2016年8月12日,中國青海共和鎮監獄 過程:在青海共和鎮監獄內的牆上有三行寫給犯人的警示語: 你是什麼人? 這是什麼地方? 你到這裡來做什麼? 周斌用監獄裡找到的十七個警用盾牌將警示標語遮蓋。雅昌藝術網:對,您之前也說《365天創作計劃》是一個「自我改造」的過程。那這次改造的收穫如何?
  • 2018「楊梅紅杯」環球藝術創意大賽頒獎典禮將於雅昌藝術館舉辦
    2018「楊梅紅杯」環球藝術創意大賽頒獎典禮將於雅昌藝術館舉辦2018-12-14 15:57:3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2018「楊梅紅杯」環球藝術創意大賽是由楊梅紅藝術教育集團舉辦的國際性大賽,旨在為2-18歲的少年兒童提供一個大膽自由發揮創意的平臺,提倡原創精神,鼓勵孩子們表達獨特的個人聲音。
  • 【雅昌專稿】凌菲菲:滬上雙館的運營之道
    但在2003年的時候,在國內註冊真正意義上的美術館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們最早是以「明圓文化藝術中心」的名字去申請的。後來,民政局社團管理處通知我們可以做美術館了,我們就正式更名為「上海明圓美術館」了。  雅昌藝術網:更名前後,藝術中心和美術館的運營情況有什麼變化?
  • 雅昌得藏在線拍旨在構建一個新的拍賣生態
    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對話尹暉Q: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A:雅昌文化集團副總裁、首席技術官尹暉尹暉_雅昌文化集團副總裁、雅昌文化集團首席技術官今年2月份中旬,雅昌迅速聯合中拍協藝委會、BOE畫屏聯合發起「我們加油吧」慈善義拍,得到40多家機構支持,希望為此次疫情提供來自藝術行業的一份厚重支持。另外,很多畫廊和藝術家非常關注雅昌在線拍平臺,紛紛主動與我們接洽上拍事宜,未來將推出系列線上春拍專題、雅昌鑑證備案作品專題、文物局備案專題、日本文化藝術專題、珠寶玉石專題等。
  • 【雅昌專欄】羅怡:「講人話」——美術館敘事的基石
    不久前的展覽開幕晚宴,我曾很激動的對方力鈞先生說:「當代藝術的展覽終於開始『講人話』(『講人話』是方開始藝術即遵循的對當代藝術的認識和對自我創作的要求),因為由你開始,以後這樣的策展思路必將會被更多地採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的藝術史——方力鈞個展」上的大多數展品都曾經被多次展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