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市新區小學學生在課後學習拉丁舞 郝源 攝
半月談記者李文哲馮碧簫
孩子放學早,家長沒時間接;校外機構收費高,質量還沒保證……近年來,「四點半難題」困擾著不少家庭。對此,河南多地積極探索開展課後服務工作,受到各方點讚。不過,受訪政府、教育界人士反映,當前組織與實施考驗大、人員與資金保障難、校外機構的準入與監管不清等制約課後服務開展的難點依然存在,亟須配套政策保駕護航。
課後教學相長,多方共贏
為輔導孩子學習,新鄉市新區小學學生家長董文靜前些年辭去了工作,成為一名全職媽媽。「一說寫作業家裡就雞飛狗跳。太難的題我也不會,簡單的題講的思路跟老師不一樣,孩子會頂嘴。」
董文靜的苦惱並非個例。近年來,中小學下午四點半放學,讓不少家長當起了校外輔導員、作業監督員。在雙職工家庭,孩子放學時間與家長下班時間衝突,「誰去接孩子」是老大難問題。
半月談記者採訪了解到,部分同在一個單位的家長會三五組隊,輪流翹班,把孩子先接到一個家裡看管;落了單、老人還幫不上忙的家長,只能讓孩子放學後先去學校旁邊的託班,中間不忘打幾次電話確保孩子安全。
為了讓「四點半難題」不再難,河南多地積極開展課後服務工作,將放學時間順延90分鐘左右,基本與家長下班時間一致。在服務內容上,除作業輔導以外,還開展各類社團活動,學生可自願參加。
「現在孩子一回來就會很高興地跟我說,『媽媽,我的作業在學校就寫完了』。」董文靜說,「孩子在家可以讀讀課外讀物,我們也可以陪孩子做些親子遊戲,家庭氛圍明顯改善。」
截至2019年10月底,在3322所學校的11萬餘教師參與下,課後服務讓河南全省194萬餘名學生受益。新鄉市不久前發放的21.2萬張調查問卷顯示,家長對課後服務工作的滿意率高達98%。
「課後服務工作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鄭州市鄭東新區昆麗河小學校長孟曉莉介紹,該校將社團資源融入課後服務中,目前設有軟式壘球、航模等各類社團36個供孩子選擇,「社團活動調動起了孩子們的聰明智慧,特別是讓一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孩子找回了自信」。
能否長久開展存疑
儘管不少地方已將課後服務工作列為民生實事來抓,但政策不清晰、投入成本大讓不少學校領導發愁,部分在校教師超負荷工作「壓力山大」。大家普遍表示,這項工作應該好好抓,可是對怎麼抓、能不能長久抓下去感到迷茫。
一名小學校長給半月談記者算了一筆帳,開展課後服務工作,僅水電費一項,學校一年就要增加10萬元的投入。「從開展課後服務工作以來,學校領導班子每天都在學校連軸轉,至於教師津貼怎麼發、管理成本怎麼補,目前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備課的時間都被課後服務擠佔了。白天還要看班上課,現在只能想辦法再擠時間了。」一名小學老師說,還好孩子跟自己在一所學校,不然自家孩子就沒法兒管了。
據了解,鄭州、許昌等地對參與課後服務的教職工、社會團體等給予了補助,而許多地方財政無力拿出更多的錢。在新鄉,參加課後服務的學生一個月需交100至200元不等的費用用於補貼老師的課時費,由家長委員會負責費用的收管支。
家長們表示,這個費用比校外機構便宜得多,把孩子放在學校省心也放心,交點錢也願意。也有家長擔心,自己家孩子不參加會不會得罪老師。「我們反覆跟家長強調自願參加,也嚴禁學校將課後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新鄉市教育局副局長劉建學說。
多位受訪學校領導表示,如何根據學生和家長需求統籌安排服務形式和內容,如何保障學生在課後服務過程中的安全……這些問題是否能妥善處理,考驗著學校的管理水平。
「受場地、師資、設備資源的限制,學校很難完全滿足家長們的多樣化需求。部分學校開展課後服務形式較單一,如果引進校外機構,其準入及監管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河南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與學校開展合作的過程中,新鄉市能力風暴機器人活動中心負責人李玉娟前前後後跑了很多趟,「機器人耗材昂貴,有的機器一臺就得1萬多,目前都是無償提供給學校。機構也需要賺錢餬口,僅靠公益心無法持續」。
亟須配套政策保駕護航
早在2017年初,教育部就出臺了《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廣大中小學校結合實際積極作為,充分利用學校在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主動承擔起學生課後服務責任。
半月談記者發現,由於宏觀指導的政策多、微觀落地的政策相對少,不少地方處於「摸石頭過河」階段,存在著課後服務沒有開展、服務行為不規範等現象。受訪教育界人士呼籲,政府應加強對課後服務工作的服務,明晰政策邊界,儘快出臺相關配套措施。
「學校承擔起更多的公共服務職責,中小學公用經費標準應該進行重新核算調整,在學校人員編制上也需要有所增加。」一名小學校長建議,政府應在人力、財力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對於有服務性收費予以補充的,應依據成本補償和非營利性原則出臺合理的收費標準。還可探索課後服務市場化機制,開展校企合作,調動社會資源。
多位受訪教育界人士反映,我國公立中小學和社會教育資源脫節的問題長期存在,比如對於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與校外機構能否合作、如何監管,各地政策就不一致。「可採取優秀社團評選等激勵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課後服務工作。」一名校外機構負責人建議。
「課後服務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教育部門一個部門的事情,必須建立常態化、可持續的工作推進機制。」新鄉市委書記張國偉介紹,新鄉市2019年專門成立了由市政府領導牽頭,市紀檢監察、教育、發改、公安、財政、人社、市場監管等多部門參與的全市中小學課後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課後服務工作得以全面推進。
此外,在考評體系建設方面,專家指出,應進一步明確中小學校在課後服務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細化考評指標。河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李醒東認為,課後服務能力應上升到專業技能層面,成為衡量教師職業能力的一個指標,進而提升工作專業性和積極性。(刊於《半月談》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