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錯別字在各種情況下,都是十分令人討厭的,特別是在如今網際網路盛行的年代,人們已經用鍵盤代替筆來進行記錄和書寫工作,拿起筆來寫字的時候,經常忘記怎麼書寫,極其容易寫錯別字。但是在曲阜孔府門前對聯有兩個錯字,人們看到後不僅不指正,反而連連叫好,這是為何呢?
孔府位於中國山東省曲阜市,是孔子的後代居住的府第,與曲阜孔廟、孔林合稱「三孔」,是一處儒家聖地。在孔府的正門上有一個粉白色的大照壁,在門前左右兩側,各有一對2米多高的雌雄石獅子,是古典的大戶人家建築風格。在大門正上方掛著明向嚴嵩親自書寫的「聖府」匾額。在門兩旁的明柱上懸掛著一副對聯:
上聯:與國成休安富尊榮公府第下聯: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最有意思的是,這幅對聯的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下聯中的「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按照現在人的觀點來看,這兩個字明顯就是錯別字,並且錯得還十分明顯,但即使是這樣的問題,卻沒有被人們指正,反而被連連叫好,這讓人十分不解。
倘若你認真去探究這兩個錯字的話,會發現它其實是故意如此書寫的,其妙處在於:「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告誡人們,不要為了一時的錢財而做出對不起他人,也對不起自己的內心的事情,同時富貴是沒有盡頭的,沒有必要一心為了積累更多的財富而打拼,不如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之上,並將之做好;「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藉此希望所有的孔家學子可以刻苦學習,在文化上面有所突破,最終學有所成。
倘若有心之人,去對中國各大景點的錯別字進行統計的話,會發現其實在許多地方都有一些很有意思的錯別字。如著名的「明孝陵」上面的「明」寫錯了,最終成為了「眀孝陵」,有人認為其含義是「明君之明重在能識人、識勢」,所以重「目」。在杭州西湖,康熙所書寫的花港觀魚的繁體「魚」字四點變三點,聽說是因為當時的「四點」有火的含義,而康熙有好生之德,為了魚免受火烤之痛苦,故意寫錯的字。
且不論這些字的錯誤,是否是真的有特殊含義,但畢竟是一個重點景區,且這些題字又是名人所寫,這就使得人們會去千方百計對其進行辯解,這個道理就和中、高考的語文考試中對於文章的賞析的道理相似。
參考文獻:《漢書卷五十三·列傳第二十三·景十三王傳》、《文宣王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