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有提筆忘字的時候,明明這個字很熟悉,呼之欲出,但是就是寫不出來,所以寫錯別字也在所難免,北大校長還把「鴻鵠之志」念成「鴻浩之志」,復旦大學網紅教授陳果因為把「耄耋」念成「毛至」也是備受批評,可見人畢竟不是字典,錯別字也是在所難免。
但是在一些著名景點的牌匾,題詞,對聯上出現錯別字,似乎就有點不應該了,畢竟牌匾的字數比較少,而且掛出來大家都能看到,一旦發現錯別字,及時改正過了就好了,不至於「貽笑千古」。然而,我們的著名景點的匾額,對聯中的確有一些「著名的錯別字」,而且一直懸掛至今,這當然不是筆誤,而是另有深意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有內涵的「錯別字」。
這塊牌匾是光緒年間的兩廣總督劉坤一所寫,寫的是「風流宛在」,但是仔細一看,怎麼「流」字少了一點 ,而「在」字卻多出一點呢?該不會是這位封疆大吏一時手抖吧,當然不是,這樣寫其實也是有說道的。牌匾是為了紀念唐代大文豪歐陽修的。歐陽修曾經也做過揚州太守,他的文學造詣自然是不必說,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位為官的時候也是頗有政績,但是歐陽修也有點文人的小毛病,那就是風流韻事不少。
劉坤一在寫對聯的時候,特意把「流」字少些一點,把「在」字多寫一點,意為告誡世人「風流少一點,實在多一點」。
這是掛孔府門前的對聯:上聯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下聯是「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此對聯是清代大學士紀曉嵐所寫。仔細一看,似乎有點不對,對聯之中的「富」字缺了上面一點,而文章的「章」字下面一豎直接通日。作為大學士,紀曉嵐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嗎?這副對聯掛在孔府已經一百多年,如果真是錯字,只怕早就取下來了。其實這樣寫是由原因的,「富」字缺了頭上一點,寓意為「富貴無頭」,文章中的「章」字一豎通日,寓意為「文章通天」。這樣一解釋,這副對聯立刻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這是在泰山的萬仙樓北側的一幅摩崖石刻,上面寫著「蟲二」兩個字,確實讓人有點琢磨不透,「蟲二「究竟是要表達什麼意思呢?而且這兩個字並非泰山獨有,在杭州的西湖邊上,也有」蟲二「二字,這當然不會是巧合,而是有意要表達一個信息,目前最為合理的解釋是,」蟲二「兩個字是」風月「兩個字把外面的邊框去掉,寓意為」風月無邊「,這樣一解釋,立刻覺得古人智慧確實非比尋常。
這塊「花港觀魚」的牌匾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御筆,仔細一看,似乎又有不對,」魚「字繁體字下面不是四點嗎?為何這裡只有三點呢?難道這是康熙的筆誤?當然不是,康熙皇帝是特意這樣寫的,因為在漢字裡,三點為水,四點為火。「魚」 遇水而生,所以特意減去一點,念上天好生之德。
這」報恩寺」的牌匾同樣是出自御筆,是鹹豐皇帝所寫,一看就能看出來,這「院」字少寫了一橫,本來是個「完」字,這下不完整了,那這「完」字少一筆又有什麼講究呢?「恩情是報不完」的,所以,「完」字不寫完整,象徵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當然,這些牌匾因為是名人所書,所以即便真的是寫了錯別字,也自然有文人墨客給他圓回來,搞出一番別具一格的寓意,普通人要是這樣寫,哪怕你是真的有特殊含義,別人也會覺得你是沒文化寫錯別字還要強詞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