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中那些有內涵的「錯別字」,聽了理由之後,讚嘆:古人真會玩

2020-12-20 周老師教育談

每個人都會有提筆忘字的時候,明明這個字很熟悉,呼之欲出,但是就是寫不出來,所以寫錯別字也在所難免,北大校長還把「鴻鵠之志」念成「鴻浩之志」,復旦大學網紅教授陳果因為把「耄耋」念成「毛至」也是備受批評,可見人畢竟不是字典,錯別字也是在所難免。

但是在一些著名景點的牌匾,題詞,對聯上出現錯別字,似乎就有點不應該了,畢竟牌匾的字數比較少,而且掛出來大家都能看到,一旦發現錯別字,及時改正過了就好了,不至於「貽笑千古」。然而,我們的著名景點的匾額,對聯中的確有一些「著名的錯別字」,而且一直懸掛至今,這當然不是筆誤,而是另有深意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有內涵的「錯別字」。

這塊牌匾是光緒年間的兩廣總督劉坤一所寫,寫的是「風流宛在」,但是仔細一看,怎麼「流」字少了一點 ,而「在」字卻多出一點呢?該不會是這位封疆大吏一時手抖吧,當然不是,這樣寫其實也是有說道的。牌匾是為了紀念唐代大文豪歐陽修的。歐陽修曾經也做過揚州太守,他的文學造詣自然是不必說,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位為官的時候也是頗有政績,但是歐陽修也有點文人的小毛病,那就是風流韻事不少。

劉坤一在寫對聯的時候,特意把「流」字少些一點,把「在」字多寫一點,意為告誡世人「風流少一點,實在多一點」。

這是掛孔府門前的對聯:上聯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下聯是「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此對聯是清代大學士紀曉嵐所寫。仔細一看,似乎有點不對,對聯之中的「富」字缺了上面一點,而文章的「章」字下面一豎直接通日。作為大學士,紀曉嵐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嗎?這副對聯掛在孔府已經一百多年,如果真是錯字,只怕早就取下來了。其實這樣寫是由原因的,「富」字缺了頭上一點,寓意為「富貴無頭」,文章中的「章」字一豎通日,寓意為「文章通天」。這樣一解釋,這副對聯立刻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這是在泰山的萬仙樓北側的一幅摩崖石刻,上面寫著「蟲二」兩個字,確實讓人有點琢磨不透,「蟲二「究竟是要表達什麼意思呢?而且這兩個字並非泰山獨有,在杭州的西湖邊上,也有」蟲二「二字,這當然不會是巧合,而是有意要表達一個信息,目前最為合理的解釋是,」蟲二「兩個字是」風月「兩個字把外面的邊框去掉,寓意為」風月無邊「,這樣一解釋,立刻覺得古人智慧確實非比尋常。

這塊「花港觀魚」的牌匾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御筆,仔細一看,似乎又有不對,」魚「字繁體字下面不是四點嗎?為何這裡只有三點呢?難道這是康熙的筆誤?當然不是,康熙皇帝是特意這樣寫的,因為在漢字裡,三點為水,四點為火。「魚」 遇水而生,所以特意減去一點,念上天好生之德。

這」報恩寺」的牌匾同樣是出自御筆,是鹹豐皇帝所寫,一看就能看出來,這「院」字少寫了一橫,本來是個「完」字,這下不完整了,那這「完」字少一筆又有什麼講究呢?「恩情是報不完」的,所以,「完」字不寫完整,象徵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當然,這些牌匾因為是名人所書,所以即便真的是寫了錯別字,也自然有文人墨客給他圓回來,搞出一番別具一格的寓意,普通人要是這樣寫,哪怕你是真的有特殊含義,別人也會覺得你是沒文化寫錯別字還要強詞奪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古人寫了「錯別字」就可以被解釋為「通假字」呢?
    相信大部分人在學生時代都會對語文課本上的「通假字」產生迷惑——為什麼古人寫的就是通假字,而我們自己寫的就成了「錯別字」呢?其實,錯別字就是錯別字,通假字就是通假字,寫出通假字的古人也是很無奈的。先來看一下錯別字吧:清代有兩位著名學者對錯別字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位是王念孫先生,他表示:「訓詁之要,在聲音不再文字」,意思是文字就是表達思想的一個工具,其主要用途還是用來表達語言,所以只要念出來大家都能聽懂就行了,不管是不是錯別字。但是著名史學家趙翼先生就表示,丁是丁,卯是卯,別給錯別字找藉口。
  • 為什麼古人寫錯了字叫「通假字」,而我們寫錯字叫「錯別字」呢?
    相信大家在上學的時候,都有了解過「通假字」,尤其是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而對於「通假字」又不免會有疑惑,為什麼古人寫的就是通假字,而我們自己這樣寫就成了「錯別字」了呢?對此大家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疑問呢?但是在古代的話,「假」的含義,還有一層「借用」的意思,就比如假公濟私這樣的詞彙,所以說,所謂的「通假字」就是指「通用、借用的字」,而要判斷通假字是否是古人寫錯的錯別字,那麼還是要說一下「通假字」的來歷。
  • 古人取名大有內涵
    中國的古人如何取名?名字又有什麼內涵?本文從文化分析的角度 ,揭示了古人取名時的好尚、願望、期許等心理以及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社會價值取向。本版文字摘選自《姓名與中國文化》,以饗讀者。  鶴是與龜並稱的長壽動物,晉代葛洪《抱樸子》中即說:「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道引以增年。」金代有完顏鶴壽,明代有回族人丁鶴年,還有張鶴齡、楊鶴字修齡(修亦長之意),清代有沈鶴齡、朱鶴齡、耶鶴壽,等等。   白居易詩有「松柏與龜鶴,其壽皆千年」,古人以松柏二種植物命名,寓意長壽者很多,尤以松為常見。南朝劉宋時的史學家裴松之字世期;宋代有吳松年、宋松年、孫蔭字遠堂等。
  • 「白字先生」康熙帝硃批上的那些錯別字
    「奏摺(折)」亦是康熙帝硃批的常用字,但有兩次寫成了「奏習」。這也是筆誤嗎?康熙帝康熙帝硃批上的錯別字曬曬硃批上的「筆誤」仔細翻看康熙帝的硃批,會發現有不少錯別字。康熙帝硃批中的這種錯別字,主要有兩種情況(劃分不是絕對的):一是同聲而錯。
  • 古人寫錯字如何修改?
    古人在寫字著書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錯別字,而且沒有發現它們並進行糾正,這些錯別字就流傳下來了。這就是我們現在學習古文的時候,常常會遇到「通假字」。那麼如果古人發現了自己寫錯了字,他們怎麼來修改呢?最後才得出了一個比較令人信服的說法,這種刀型青銅片應該叫做「削」,實際上就是古人用的「橡皮擦」。紙出現之後,刀就沒辦法派上用場了。薄薄的紙,一撕就爛,何況是用刀來刮。這個時候,出現的一些修改錯別字的方法就和現在使用的差不多了。直接用毛筆塗掉是最簡單的辦法,這是在剛寫完一個錯別字就發現了的情況下採取的補救措施。
  • 到名勝古蹟去找茬:那些堂而皇之的錯別字
    沒料到這些年走南闖北去了不少景點,倒見識到了太多明目張胆的錯別字,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名山大川。讓我服氣的是,好像人們也將錯就錯,把它當作有內涵的歷史文化繼承了下來。一、天下第一錯字在清代,承德避暑山莊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場所,皇家接待各少數民族的首領,如蒙古、西藏、新疆等,都是在避暑山莊,不知那些首領們看到這個錯字會作何感想。反正這大概就是中國版本的《皇帝的新衣》吧。二、最有說法的錯字
  • 古人為什麼不能好好寫字?通假字是古人寫下錯別字後找的藉口嗎
    當我們翻閱古籍或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有一個問題總是困擾著我們,為什麼古人經常不好好寫字,一篇文章中總有一些通假字,讓我們讀起來很不流暢。 這些通假字會不會是古人寫下錯別字之後找的藉口呢?
  • 應縣木塔部分牌匾的「錯別字」初探
    因為觀察細緻,又本著一種對文字「苛求」的態度,慢慢地發現木塔有部分牌匾上的文字似乎有些「錯別字」。但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妄斷,僅在本文中具體描述一下,並提出一些個人粗淺看法,與文化界同仁探討交流。 一、《中立不倚》牌匾中的「倚」字,右半部分上部應為「大」字,牌匾上寫成朝裡收點的「六」字。
  • 通假字真的是古人的錯別字嗎?如果你真的這麼認為就大錯特錯了!
    在我們學習中學的文言文階段,有個問題一個在困擾著我們,為何一篇文言文裡面總有一些通假字,讓我們讀起來很不流暢?語文老師在教我們文言文的時候,似乎給我們強調的第一個概念就是通假字。讓我們在讀古文時一定要注意,通哪個字,這樣讀音就不會錯。
  • 哭笑不得,這些書法「錯別字」,今天如何向古人學習寫字
    錯謬問題的層出不窮,不僅會對書法愛好者造成錯誤的引導,破壞學習書法的良好氛圍和環境,還會制約書法藝術的發展。 一、為啥會寫「錯別字」? 最容易產生錯別字的一個原因,是書寫人的隨意性。
  • 古人在科舉之後如何慶祝?現在的花樣全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從考試結束到「發皇榜」,現在是查詢成績,時間「寬鬆」又「緊張」,人們會選擇旅遊、辦酒席之類的活動,考得好的,當地政府還會給給予獎勵以激勵後來學子。其實,這都是古人玩剩下的,相比之下,古人的更官方、更正式、更宏大,也更有意義和花樣。
  • 古人為人處世之道!令人讚嘆
    古人為人處世之道!令人讚嘆!人活一世,有一種方式一定要學會,那就是為人處世。有些人工作生活中因為處事不夠圓滑導致諸事不順,遇到困難也極少有人幫助,可以說這樣的人為人處事做的不夠好。其實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種是說面對年長的人,無論男女都非常害怕年齡增長,上了年歲之後,容顏身體都會變得衰老。如果這個時候遇到老人,可以把對方年齡說的小一點,五十歲可以說成三四十歲,八十歲的可以說成六十歲,或者說一些討喜的話。比如遇到老爺爺,可以說成師傅您看上去年歲不大,身體還這麼硬朗,真看不出來,和您的年齡一點都不相符,那麼老爺爺聽著肯定很舒心。
  • 你去過北京玩嗎?北京的哪一些景點值得打卡一去呢?
    你去過北京玩嗎?北京的哪一些景點值得大卡一去呢?你去過北京玩嗎?我第一次去北京玩,是對去北海公園離美食街大柵欄很近的印象中,八達嶺長城的班車安德門坐票價12元,13年去的不知道現在有沒有變。現在京張高鐵通了,高鐵也能做的吧。
  • 我國4大「恐怖」景點,懸空寺上榜,最後一個有「第一鬼村」之稱
    在我國這個龐大的國土面積上,隨著旅遊業的興起,很多地方都已經成為了旅遊景點,相信大家應該都已經去過不少地方,但在下次想要出去的時候總不知道去哪兒比較好,總感覺那些景點的景色都差不多,都是一樣的,感覺很是平淡,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個刺激的旅遊景點,也被稱之為是我國最恐怖的幾個景點
  • 手機殼還能這麼玩 別光顧著讚嘆快加入購物車
    手機殼還能這麼玩 別光顧著讚嘆快加入購物車 聊到手機殼,很多人都會說那只不過是個裝飾而已,充其量有人會說必要時可以防摔,但你瞧瞧人家歪果仁的手機殼,真不是單單的裝飾那麼簡單。OMG!看過了編輯為你搜羅的這些實用手機殼之後,你會法宣原來手機還能這麼玩。打住,先別光顧著讚嘆了,趕快加入購物車才是正事。
  • 如何避免英語中錯別字的出現
    英語的學習需要大量的讀、寫來支持,大量閱讀可以提高英語口語及聽力能力,而說到寫英語,最近經常有學生諮詢:如何減少英語中錯別字的出現。英語寫作在英語總分中也佔有大的比例,減少錯別字對我們提高分數幫助是有很大的。關於錯別字,我想講兩個真實的小故事。
  • 吉林某高中老師監考玩直播收禮物,困是理由嗎
    11月30日,吉林松原某位老師在監考時在某平臺玩直播,理由是怕困!這是怎麼了?老鄰居瀋陽的金老師還沒平息。又有這位老師監考玩直播。你知道你是幹嘛的?你知道你的職責是什麼?這位老師斜躺著身子悠閒的在講臺上玩直播,而學生呢?
  • 猜猜古人都在玩什麼
    你以為的古人只有之乎者也,其實真實的古人真的很會玩。現代娛樂方式五花八門,手機、ipad不離手,沒了手機仿佛丟了命。但是在古代,古人沒有手機,也沒有網,那麼他們玩什麼呢?他們在放風箏的時候,會在風箏上面寫上自己或者家人的名字,放飛風箏之後,剪斷風箏線,讓風箏飛走,以祈求放走晦氣,天賜好運。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 《故宮日歴》的「歴」是不是錯別字?書法中有哪些常見錯字
    這也是沿用1935年版《故宮日曆》封面上的漢隸碑拓集字,並非錯別字。事實上,在2016年版的《故宮日曆》,書末的編纂說明也特別解釋了「歴」字的由來:封面、書脊沿用1935年和1937年版《故宮日曆》用《史晨碑》漢隸集字。秦漢時期通用「歴」字,《史晨碑》中便有「歴」而無「曆」。後分化出「曆」字專表「曆法」之意,但仍可以本字「歴」代引申字「曆」。
  • 錯別字、拼音英文混搭 海南公共信息標識牌問題真不少
    我省公共信息標識牌問題真不少錯別字、翻譯混亂、拼音英文混搭……路牌啊路牌走點心行不行?連日來,記者走訪海口、三亞、瓊中等市縣發現,海南公共信息標識牌存在的問題真不少,對此,專家建議,海南應與國際接軌,結合本地文化內涵,統一、規範設置中英文標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