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牌匾居然暗藏錯字?還是故意寫的!

2020-12-22 珍惜明天

盆友們,你們去過孔府嗎?山東曲阜正宗的那個。

說到孔府,來頭就大了,是孔子嫡系長支世代居住的地方。孔府正門懸掛著的藍底金字「聖府」匾額是明朝宰相嚴嵩所寫。

而兩側的柱子上懸掛著一幅對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該聯書聯俱佳,與孔府大門正上方的一塊藍底金字的「聖府」匾額交相輝映,堪稱孔府一寶。

據史料考證,這幅讚揚孔子功德的作品,是清代大學士紀曉嵐所著。紀曉嵐的才華那是被捧上神壇的,按理來說無論是書法作品的氣勢還是文法、用典都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在後人的眼裡,這幅對聯卻出現了兩個明顯的錯別字:

「富」字少了一點,寫成了「冨」;下聯的「章」字,最後一豎破日而出。

堂堂的「河間才子」、《四庫全書》總纂官紀曉嵐會寫錯字嗎?更何況還是掛在「天下第一家」衍聖公府的門柱上。

於是便有人認為這是紀曉嵐有意寫錯字。

為什麼寫錯呢?

因為其中暗藏玄機。

下面是編故事時間:孔府這兩個「錯字」是神來之筆,系仙人指點。相傳在孔子第42代孫孔光嗣成親那一天,恰有神仙路過,看到孔府門前影壁有個「富」字,便把「富」字上的一點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了玄機:孔家不宜過富,要「去一點」。於是,這種說法便像留聲機一樣在導遊嘴裡被反覆播放,一些遊客深以為然,口口相傳。

但事實究竟為何?紀曉嵐究竟想通過這倆錯別字藉機表達些什麼呢?

古人製造「錯別字」,無非是兩個原因:一是避諱,二是玩玩文字遊戲,寓情於字。

避諱這事兒想必大夥也聽說很多了,主要是避開父母的字或者是君王的名字,換一種說法來代替,或者是故意在相同的字上減少筆畫。比如在清朝康熙年間及以後很長時間裡,「天地玄黃」一直都寫為「天地元黃」,因為康熙皇帝叫玄燁。雍正帝胤禎登基後,為了避其名諱,還把「女慕貞潔」寫為「女慕清潔」

但是觀察清朝歷史,「富」和「章」兩個字並沒有觸及到清朝某位君主的忌諱,所以排除這一條。

既然不是避諱,那應該就是玩文字遊戲了。

歷史上無數文人墨客,喜愛玩文字遊戲的並不少。西湖「花港觀魚」碑是康熙的御筆。碑上的繁體「魚」字下面的四點變成了三點。傳說這個字是康熙「有意錯」——康熙信佛,故意將代表「火」的四點變為代表「水」的三點,使魚能在水中暢遊,體現他的好生之德。

不過,很多人評說,這其實就是在給康熙爺寫錯別字這事編故事,有拍馬屁之嫌。

那麼,紀曉嵐是不是也是在拍馬屁呢?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所倡導的儒家思想是我國2000多年中的封建王朝的統治者所極力推崇的正統思想。歷代王朝的統治者在極力推崇孔子思想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抬高孔子的社會地位,給予其很高的身後追封,並且對其後世子孫也恩寵備至。

孔子聖像

漢元帝加封孔子的第十三代嫡長孫孔霸為關內候,食邑八百戶,並賞賜住宅一處,黃金兩百斤;

宋仁宗加封孔子的第四十六代嫡長孫孔宗願為衍聖公,後來宋徽宗又加封為世襲衍聖公。自此孔子的後世嫡長孫一直世襲衍聖公爵位;

孔府內景

明朝統治者又在世襲衍聖公的基礎上,加封衍聖公為當時的朝廷一品大員,位列文官之首,這時的孔氏家族進入了最為顯赫的極盛時期。

歷代孔氏衍聖公都在今山東曲阜市的衍聖公府居住和辦公,又簡稱孔府,位於孔廟的東側。初建於公元1377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多次重修,現在是我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府佔地面積有240畝,為明清時期建築風格,府內包括廳 、堂、樓、軒共463間,九進院落。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典型的官衙和內宅相結合的建築形式。孔府也被時人和後世稱讚為「天下第一人家」。

孔府內景

既然是孔家聖地,紀曉嵐拍拍馬屁也是正常行為。所以,紀曉嵐此舉比較受文人、學者認可的一種解釋是:「富」字少了頭,意思是富貴沒有頭,富貴無邊;「章」字一豎到頭,意思是文章通天。

妙妙秒!

試問,九泉之下的紀老師,您老人家是這意思嗎?

老紀一蹦三尺高,露出一張無辜臉:「還真不是!我這是正兒八經的中國字寫法!」

說罷,老紀把歷代「富」和「章」的寫法拿了出來。

其實在古代,「富」字和「章」字這兩種非主流寫法都是規範性書寫,它們都曾作為兩字的俗字或通字被廣泛使用著,只是後來在漢字簡化過程中被淘汰了而已。

我們先看不加點的「冨」字。

此字在唐代顏元孫《幹祿字書》中即有收錄,指明為正體「富」的俗字。但在實際書寫中,這種俗體寫法卻頗受古人青睞。從《宋四家書法字典》中的「富」字可以看出,在15個「富」字中,不加點的為8個,加點的為7個,不加點的多於加點的。

我們再看出頭的「章」字。在古代碑帖中,此種寫法廣泛出現在隸、楷、行諸體中。《幹祿字書》也錄有該字,註明為正體「章」的通字。如下面這些出頭的「章」字,均出自中國書法史上的一些著名碑帖。

所以,紀大學士這倆字,只是幾百年前的「標準」寫法,他循例書寫而已。時代在變遷,文書寫法亦是。後人在評判前人的一些行為時,一切貼金、編故事的行徑,背後或許都是商業利益使然,這或許會增添名人軼事的傳奇性,但也會犧牲歷史、文化的真實性,若是被有識之士揭穿,便會被戴上「無知」「沒文化」的帽子,場面就不太好看了……

相關焦點

  • 孔府大門旁的對聯是紀曉嵐所寫卻有兩個「錯字」,這是怎麼回事?
    然而,萬不可想到的是,就在孔府的大門兩旁,清朝最負盛名的大學士才子紀曉嵐所題的一副對聯中,卻竟然出現了今天看來是完全寫錯的兩個「錯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您相信嗎?清朝著名的文學家大學士大才子紀曉嵐所題寫的這副對聯,就在孔府大門兩旁的明柱上,藍底金字,非常顯眼。上聯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下聯為: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 應縣木塔部分牌匾的「錯別字」初探
    三、《天下奇觀》牌匾中的「觀」字繁體字,右半部分上部應為寫二橫後封口,牌匾上寫成三橫後封口。 從這一點分析推測,木塔牌匾中的「錯別字」,從理論上講是不大可能的,因此這些「錯別字」都可以說大多數看表面是錯的但實際上正確。 六、《壯觀》牌匾中多寫的那個大點,或許是作者另有隱含之意,這也是中國漢字深奧藝術的表現之一。如國內有名的「 二、蟲二」題字(泰山、孔府和杭州西湖等多處景點都有)就暗含「風月無邊」之意,所以多寫一點很有可能是作者匠心所在。
  • 曲阜孔府門前對聯有2個錯別字,專家:這2個錯別字寫得實在太妙了
    但是在曲阜孔府門前對聯有兩個錯字,人們看到後不僅不指正,反而連連叫好,這是為何呢?孔府位於中國山東省曲阜市,是孔子的後代居住的府第,與曲阜孔廟、孔林合稱「三孔」,是一處儒家聖地。在孔府的正門上有一個粉白色的大照壁,在門前左右兩側,各有一對2米多高的雌雄石獅子,是古典的大戶人家建築風格。在大門正上方掛著明向嚴嵩親自書寫的「聖府」匾額。
  • 曾國藩在南京寫牌匾,不小心寫錯2字,是諷刺朱元璋缺德嗎?
    公元1866年,清朝著名大臣曾國藩將江寧府學遷至朝天宮,並且在朝天宮兩側的拱門之上寫下了「德配天地」和「道貫古今」兩塊牌匾。 是他不小心寫錯了呢,還是說有意而為之呢?
  • 青史留名的九個錯字:背後有歷史典故 錯得恰到好處
    在我國許多著名景區的牌匾上都看到過「錯別字」。但是這樣的字背後都有它的歷史典故,錯得恰到好處,所以至今也無人說三道四,反成一段佳話。「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此錯字是康熙親筆御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康熙多寫一橫,臣僚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誰也不敢提醒皇帝寫錯了,結果就造就了這天下第一錯字。在清代,承德避暑山莊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場所,皇家接待各少數民族的首領,如蒙古、西藏、新疆等,都是在避暑山莊,不知那些首領們看到這個錯字會作何感想。
  • 有人說魯迅所寫的廈門大學牌匾,4個字好像錯了兩個,這可能嗎?
    而留給人們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是廈門大學大門上的那塊校名牌匾了,據說還是魯迅先生的手筆。讓人犯嘀咕的是,魯迅先生「題寫」的「廈門大學」4個字,居然似乎錯了兩個,「門」字少了一點,還沒有鉤,「學」字少了一個禿寶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果真是寫錯了嗎?
  • 孔府對聯驚現錯別字?竟是紀曉嵐所寫,寓意何在?
    來到孔府門前,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門前的一副對聯,這副對聯是由清朝乾隆年間第一大學士紀昀所寫,有人可能會說紀曉嵐身為文壇大家,他筆下的對聯怎會成為整個孔府最讓人詬病的地方呢?其實,遊客們只要細看,就會發現這裡面有兩個錯別字,但這並不是紀學士水平不行,而是他故意為之。那為什麼紀曉嵐要故意寫錯這兩個字呢?
  • 中國八大著名錯字,竟有兩個在濟南,四個出自山東……
    可是一眼看去就會發現,「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此錯字是康熙親筆御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康熙多寫一橫,臣僚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誰也不敢提醒皇帝寫錯了,結果就造就了這天下第一錯字。第二個錯字是花港觀魚的「魚」。「花港觀魚」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塊「花港觀魚」碑,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筆。碑上的繁體「魚」字下的四點變成了三點,少了一點。
  • 「這」是錯字:系抄寫人把「遮」就簡筆成「這」
    絕無「此個」意 古為「遮個」 抄寫人變「遮」為「這」成正字  法制晚報訊(文/肖瑩) 寫錯別字,在印象中好像是學生的專利,其實,不論年齡、學歷,都會時不時地寫出幾個錯別字,甚至還有故意寫錯就為了表達深層含義的呢。
  • 康熙寫的天下第一錯字
    網上有一個帖子,《盤點那些明目張胆的錯別字》,主要是風景名勝的牌匾,有些我們今天看來的錯別字。這個帖子很好,對於普及漢字知識很有幫助。所以咱們也從解字的角度,來看看這些「明目張胆的錯別字。」避暑山莊——「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此錯字是康熙親筆御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康熙多寫一橫,臣僚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誰也不敢提醒皇帝寫錯了,結果就造就了這天下第一錯字。
  • 門頭牌匾不是想咋寫就咋寫
    在順河路沈莊附近,一家火鍋店不僅在門頭牌匾上留了加盟電話,而且還在兩側設置了兩個小牌匾。在順河路與紫荊山路交叉口附近,一家包子鋪的門頭牌匾上留了網址和訂餐電話等。一家美容店的門頭牌匾上,寫著「一天減多少斤」等類似經營用語。    記者通過走訪發現,商家在門頭牌匾上留電話,宣傳主營項目,或打出廣告性質語言的情況非常普遍。
  • 孔廟、孔府、孔林遊覽詳記(4):孔府記
    二門再往前走就是聖人之門,「聖人之門」幾個字是明代吏部尚書李東陽所寫,這門是三間一門的格式,有東西二房,掖門,連東西兩廂。重光二字就是紀念這一次孔府的劫後重生。現在的重光門上新貼了對子,不知道是誰寫的,字寫得好爛,怎麼也好意思貼出來,他們如今沒有人練毛筆字了。大堂從重光門繞過去,前面就是一方磚砌的空地,再往前就是孔府的大堂。兩邊是孔府的知印、掌書、典籍、司樂、管勾、百戶六廳,負責管理孔府日常事物。
  • 山東孔府大門對聯有兩個「錯字」,後人想像力豐富,紀曉嵐背黑鍋
    學習正門掛著明朝宰相嚴松寫的藍底金字「城府」牌匾,下面兩邊的柿子上掛著清朝大學史、大才子紀曉蘭寫的對聯。上聯:國艦休安婦存學,下聯:同日文章道德集。紀曉蘭大家不會陌生的。光是最近幾年的電影作品就已經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說到這個大連,絕對是難得一見的好年景,與學習的宏偉建築完美融合。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個大連,很多人會發現兩個「錯別字」。
  • 老字號孔府文化行9月27日在曲阜舉辦,50家老字號企業參展
    9月20日,記者從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獲悉,9月27日至10月4日,「老字號孔府文化行」活動將在曲阜孔府共同舉辦。「老字號孔府文化行」活動由山東省商務廳、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寧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濟寧市商務廳、濟寧市文化和旅遊局、曲阜市人民政府、山東省老字號企業協會具體承辦,地點在孔府後花園,時間是9月27日至10月4日。
  • 求教大神,為何廣告商品圖有錯字,暗藏玄機還是疏忽大意
    到底是商家疏忽大意了,還是有什麼貓膩呢?下面小編來舉幾個例子,希望哪位大神能幫忙解答下。一、瘦身or廋身在減肥產品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人把「瘦」寫成「廋」,不是小編文化低,這個字本來就應該是「瘦」吧,商家應該也是想讓消費者把它當做「瘦」這個字理解,可為什麼寫成「廋」呢?
  • 蘭州站中有錯字?甘肅人都不一定知道,原來這字是書法家寫的
    但是蘭州火車站,卻有一個令人十分詬病的「錯字」,幾十年來的時間,儘管這個字為後人所詬病,但是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仍然沒有對這個所謂的「錯字」進行訂正,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個人民眼中的錯字,根本就不是什麼錯字,所以也就無需更改了。
  • 錯別字"將軍" 幾十個部門管不了一個"錯字"嗎?
    錯別字"將軍" 幾十個部門管不了一個"錯字"嗎?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05日 23:07 來源: 來源:法制網家樂福進入中國12年,在中國一共開有78家連鎖店,居然直到今年5月才有人發現招牌上的錯字。  這期間,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稱嘉賓的父親為「家父」(應為「令尊」或「令堂」),讓許多人吃驚。至於體育節目主持人解說出錯更是多得已經被編成一段精彩的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