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如同下棋,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在風雲莫測的商業競爭中,保持清醒才能長盛不衰。
鏈家如同雨中春筍不斷成長,有些城市裡相隔幾十米就有一個鏈家,拼店面數量能與之相比的就只有蘭州拉麵和沙縣小吃了。
鏈家的創始人左暉從流水線工人到中介皇帝,創造了自己的中介帝國。
1992年大學畢業的左暉被分配到北京的一家工廠做著流水線式的工作,日復一日的重複工作讓他對未來深感無望,作為一顆「螺絲釘」的他一旦被拋棄將會是致命打擊,所以他主動辭掉了這一工作。
後來去中關村的一家軟體公司做客服,一做就是3年。在這3年裡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打電話,每天耳朵裡面都是嗡嗡的聲音,腦子裡經常一片空白。
後來實在忍受不了了又去軟體公司做銷售,不知不覺又過了3年,雖然業績可觀,但是這些始終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然而後來左暉的一個念頭改變了他的一生。
他發現自己在北京工作了8年卻買不起房子,這讓他萌生了做房地產的想法。
2000年的時候他與《北京晚報》合作辦了一個鏈家房地產展覽會,結果展會非常成功,這也給了左暉極大的信心,一年後鏈家的第一個門店「甜水園店」開業。
當時的中介被稱為「黑中介」,行業亂象凸顯,人們對中介的印象很差。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大恒基」了。
當時的中大恒基風頭一時無兩,創始人劉益良曾經因過失殺人背叛入獄,出獄後創辦中大恒基,在他的領導下中大恒基經常發布虛假房源來吸引顧客,並且強行索要中介費,後來劉益良又被判有期徒刑8年,自此中大恒基轟然倒塌。在這個時候鏈家實現彎道超車取而代之。
2014年一線城市房地產中介業務達到瓶頸,市場一片哀嚎,眾多中介公司不得不通過裁員關店維持生計,鏈家也深陷其中。
這時候左暉富有遠見的眼光得以充分展現,他決定向下沉市場進發,投資40億攻克二三線城市。
當時的許多業內人士認為這樣做的風險太大,搞不好可能會滿盤皆輸。
然而市場驗證了這個決定是正確的,下沉市場雖然單價小但是體量大,就像批發和零售的關係相同,近些年某些巨頭的發展就證明了這一點,如拼多多、趣頭條、快手等就是抓住了下沉市場的紅利。
計算機專業出身的左暉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優勢,在鏈家漫長的發展歷程中構建了一本宏大的「樓盤字典」,上面記錄了這些年鏈家的各種房源數據,這些數據有1200T之多。
然而在去年「貝殼找房」宣布成立,這個全新的平臺脫胎於鏈家,不過與之不同的是「貝殼找房」想要做的是一個真正的「平臺」。
「貝殼找房」的願景是覆蓋中國超過300個城市,服務超過2億的社區家庭,連接100萬職業經紀人和10萬家門店,賦能超過100個品牌,作為基礎設施推動行業正循環。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吸引品牌商的入駐來達到「房源聚合」的目的,其定位與內容平臺差不多,他們不發布房源,他們只是通過吸引其他中介入駐來發布內容,而「貝殼找房」收取佣金。這是左暉的下一個重大戰略目標,他將繼續完善自己的「樓盤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