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佛系成了年輕人的標配心態之一,一旦遇到奇葩的甲方、固執的爸媽、無理取鬧的對象,都能用一句話勸慰自己:
——算了,可以,好的吧。
然而,很多人嘴上說著算了,內心卻在默默流淚,或者狂怒無能。他們只是行動佛系,心情可並不佛系。
然而,還有一些超然拔群的人,號稱斯多葛主義者,不管遇到什麼倒黴事,基本都能心如止水。
這也太令人羨慕了吧?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我也想入教啊!(不是)
而下面3個場景,或許就是一份成為斯多葛主義者的初級指南。
面對這樣的情景,普通佛系選手可能會說,那我就追追看,追不成就算了。然而,誰說這句「算了」背後,沒藏著N個夜晚的默默流淚、抓心撓肺呢?
而斯多葛主義者會用一個重要的方法——控制二分法,來理順自己的心情。
這裡是成為斯多葛主義者的第一個Point,知道並學會控制二分法:一些事我們能夠決定,另一些事我們無能為力。
在你單方面準備展開一段戀情時,你可以控制的事情,是儘量讓自己變得更有魅力,有足夠多優秀的品質,提高對方喜歡你的可能。
而你不能控制的事情,則是表白後TA會不會拒絕你。
一旦接受了「拒絕」是一件你再抓心撓肺、哭天喊地,也無法控制的事情後,就能減少一些表白前的焦慮。
下次哪怕你想追的人,需要到法國排隊領號,也可以告訴自己,我已經把自己能掌控的事情——排隊——做得足夠好了。
當這樣的意外發生時,很多人都會佛系地安慰自己,破財消災,算了算了。
然而肯定會在腦海裡N次重複上演被偷時的小劇場,設想自己如何如何就能保住錢包。
而斯多葛主義者則會用「重述」的方法,再來回顧一次被偷的經歷:
我坐在地鐵裡,被一個人莫名擠著,我為此生氣,而沒注意到另一人已經拉開了我的背包,偷走了我的錢包。現在除了辦理新的銀行卡,我還需要買一個新的錢包。
重新回顧的過程中,斯多葛主義者發現了幾個實用的結論:
我丟的東西可以替代(新的銀行卡和錢包);我下次可以多多抓緊自己的背包,但小偷警覺性比我高,我並不能完全避免遭竊;但小偷也付出了代價:他得到了區區一個錢包,失去了更珍貴的東西——正直。
這不是一種消極主義觀點,相反,這是建議我們後退一步,重新更理性地分析狀況,永遠切記運用控制二分法來區分力所能及和力所不及之事。
我們沒法讓小偷全部消失,但如果我們認為值得付出努力和時間,我們就能夠跟他們展開一場警覺之戰。我們無法改變竊賊的判斷——他們覺得用正直來換錢包是筆划算的買賣,但我們能自己進行相反的判斷。
可能看了上面的兩個例子,你已經產生了對斯多葛主義者的不屑:不就是消極地對待一切意外嗎?通通劃分為「不可控制」,不就內心peace了?
那再來看一位真實的斯多葛主義者的經歷,他面對的困境可比單戀和丟錢包嚴重多了:殘疾。
拉裡 · 貝克是威廉瑪麗學院的一位哲學教授,年邁後,脊髓灰質炎的後遺症讓他不得不坐在輪椅上,費力地上下樓梯、出入教室。他常常就坐在辦公桌旁虛度時光,為外出和晚上回家憂心忡忡。
他甚至覺得自己有了恐懼症,於是找到了一位精神科醫生。而從停車場到醫生的辦公室,拉裡要先走上五級不平整的臺階,進入走廊前還有四級臺階,而且一路都沒有扶手。
拉裡簡單地介紹了自己的情況後,醫生問他,在那一刻困擾他的是什麼,拉裡有點不耐煩地回答:「我的煩心事就是待會兒怎麼從你這棟樓走出去。」
精神科醫生平靜地拿起電話,打電話給秘書,問大樓背後是否有通往停車場的斜坡,秘書回答有。
「你現在感覺怎麼樣?」
「這件事沒問題了。」
之後,醫生又問了幾個問題:「你能換個辦公室嗎?」「不能。」
「學校能為你建一個斜坡嗎?」「也許能。」
拉裡那一瞬間覺得自己有點蠢,但他覺得這件事很好地驗證了理論之外、實踐之中的斯多葛派學說。
殘疾是不可掌控的,但它並不會永久地剝奪你的主動力,與其說「我做不到」,不如說「我是否能換個方法來做」。
「上下樓梯」是拉裡原本認為不可逾越的「高牆」,但他想明白了,面對困難的高牆,我們不僅需要考慮自己的能力,也要確定面前的,是真實的高牆還是幻象。
如果「完全不靠輪椅生活」是拉裡的人生目標,那「不能自如地上下樓梯」,確實是「不可掌控」的事情。然而,拉裡的人生目標是繼續教學、和妻子共度餘生,所以上下樓梯就是一個可以用主動力去穿越的「假牆」。
這樣一個嚴肅的學者,堅定的斯多葛信徒,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中將自己的哲學理念付諸實踐,我想,他內心獲得了真正的平靜。
斯多葛主義者們信奉的生活哲學,其實是一種古老的哲學流派。它最出名的信徒,大概就是羅馬帝國的皇帝馬可 · 奧勒留,就是寫出《沉思錄》的那位。
生活中總有壞事怎麼辦?那就提前預想到比壞事更壞的事,這樣當壞事真正來臨的時刻,你早已做好心理預期,就不會感到太過糟糕。以及在壞事發生時,提醒自己分辨哪些是「無法掌控的」事情,或許就能減少一些不必的憤怒與焦慮。
但斯多葛主義者並不消極,人們也要儘可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聽天由命,更要盡力生活,享受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事物。
這種心態大概就像奧勒留所說的:「我必然會遭受背信棄義、無禮、惡意和自私自利之人,我已提醒自己這句話,開始每一天。」對於他們來說,與其追悔,不如珍惜當下。
斯多葛哲學或許是一種最實用、最容易入門的哲學思想,你不一定要成為「信徒」,但也可以偶爾借用這種生活哲學,澆滅自己心頭不必要的怒火和焦慮。
如何控制自身的欲望?
如何應對職場關係?
抑鬱、憤怒時應該怎麼做?
今天這篇文章裡的方法
都來自這本《哲學的指引》
像奧勒留、蒙田、叔本華一樣
用古羅馬哲學,指引現代生活
學習斯多葛處世之道
書後包含【實用主義12守則】
馬上動手,自我提升
當你遇到倒黴事時,會怎麼讓自己「peace」下來?
評論區一起來平息今天的煩心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