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山溝裡一所學校,一個老師,一個學生!令人心酸中帶有敬意!

2020-08-19 東方今報南陽新聞

這個學校是淅川縣荊紫關鎮金家溝小學。2004年由美國華僑陳楚雄先生出資5萬元建造的。金家溝村是個深山村,進村的唯一水泥路,沒法讓車,落差幾百米。一路上都是懸崖陡壁。晚上禁止行車。有一千五六百口人口,方圓40華裡,共12個自然組。

殷志軍老師今年59歲,在這個小學已經代課了四年。以前是三個教學班,有100多名學生。

今年秋季就收了一個學生,汪雨勤。

​汪雨勤,就是金家溝村的。姊妹四人,她最小,家裡條件不好,就選擇了就近就學。

雖然就一個學生。但課時是照時照點,上午八點上課,11點20放學。一天共六節課。

​自習的時間,有時在老師辦公室裡,老師看書,學生寫作業。

金家溝雖然是一個小山村,但殷老師教的學生。要心懷祖國了解世界,走出大山,回報家鄉。從小要教學生有這個思想意識。

上學了,首先要認識自己的名字,會寫自己的名字。

​這個鐘鈴是以前學生多的時候用的。殷老師要讓學生汪雨勤知道。敲四下一長三短是預備。敲三下是上課。敲兩下是下課的含義。

​尊師愛幼,要從小學起。禮貌知識都要從小開始。不能因只有一個學生而省略教學環節.

​殷老師的家離學校有十多華裡,每天中午都要在學校吃飯。農忙時,學生汪雨勤就和老師一塊兒在學校吃飯。

學校外邊的紅薯葉,中午下麵條時放鍋裡非常好吃。中午汪雨勤放學回家。殷老師要親自送到家裡才放心。

​學校離金家村有2華裡路,小編正好順路,想順便把汪雨勤送回家裡。無論如何汪玉琴也不同意,殷老師說,這就是我上安全課的結果。

殷老師和汪雨勤的父親汪保軍合影。汪寶軍一家七口,四個兒女,大兒子在鎮上上初中。還有70多歲的老母親。

來源:健康南陽

相關焦點

  • 玉林地區竟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全校只有一個學生、一個老師·····
    7時30分,北流市大裡鎮冠塘小學教師盧文飛像往常一樣,站在校門口迎接全校唯一一名學生——五年級學生梁曉彤。一個老師、一個學生、一所學校,這樣的情景已持續一個學年。而在這一所鄉村「單人校」的背後,有著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冠塘村地處大容山腹地,山陡路崎,人煙稀少。
  • 淅川一高: 網課高質量跑出加速度
    而這只是淅川縣一高在疫情期間開展高質量網課的一個縮影。淅川縣曾是河南省深度貧困縣,也是山區縣,淅川一高全校學生8146名,家庭困難學生就有1648人。處在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將傳統課堂轉變成網絡課堂對城市而言也許並非難事,可對山區來說卻是難上加難。如何為山區的學子架起雲課堂之橋,推送高質量網課,成為擺在淅川一高教師面前的一道高難度考題。
  • 北流竟有這樣的一所學校!全校只有一個學生、一個老師·····
    7時30分,北流市大裡鎮冠塘小學教師盧文飛像往常一樣,站在校門口迎接全校唯一一名學生——五年級學生梁曉彤。一個老師、一個學生、一所學校,這樣的情景已持續一個學年。而在這一所鄉村「單人校」的背後,有著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冠塘村地處大容山腹地,山陡路崎,人煙稀少。
  • 山溝溝裡的教育追夢人:記祁東縣糧市鎮中心小學教師蔣炳成
    當年,蔣炳成在這方熱土上辛勤耕耘,至今已贏得桃李成蔭、滿園芬芳,被譽為山溝溝裡的教育追夢人。情系山區2004年6月,蔣炳成以優異的成績從衡陽師院畢業,來到了條件最艱苦的糧市鎮東安小學。眼前的學校只有三幢破舊的校舍,教室積滿灰塵的課桌,還有那一間漏風漏雨的辦公室。
  • 淅川一高高考前10名和600分以上學生名單公布
    其實作為一個外界人,真心了解不多,但是看了「2016年淅川一高王建剛校長致家長和學生的一封信」,在這封信裡,王校長原話說:努力,唯有努力,才是所有同學的唯一出路。進入一高,學生的目標就是考一本,三年不行四年,四年不行五年。
  • 幼師發現學生口袋鼓鼓的,翻出來的東西令人心酸,學校:退學吧
    幼師發現學生口袋鼓鼓的,翻出來的東西令人心酸,學校:退學吧!結果在學校上課的時候,老師發現孩子口袋裡鼓鼓的,然後就在孩子口袋裡發現了錄音筆,隨後學校也直接給孩子做出了退學處理。可以邀請老師一個月來家裡做次家訪的方式來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及在學校的表現情況,做父母的還是儘量要跟老師打好關係。通過微信群。現在有很多學校基本上都實行通過微信群來實現家長們跟老師的溝通,在群裡實時的匯報孩子的學習以及在學校的表現情況,然而孩子有什麼問題也能在群裡實時的交流和溝通。
  • 心酸催淚,學校開學後學生未報導,老師在深山找到,抱頭痛哭
    終於在深山裡找到了被失常父親帶走的小君……老師:你怎麼不來學校?開學當天,學校為保障入學安全,將6個年級分批分時段入學報到,而小君所讀的三年級是當天下午2點至3點時段入學報到,待整個三年級學生報到完後,作為班主任的段樹芹發現小君未按時到校,隨即與小君的姑父、鄰居聯繫,但都沒有孩子的消息。天色漸晚,無奈之下,段樹芹老師將這一情況及時反饋給了學校領導。
  • 淅川一高:競秀渠首畔 名校初長成
    近日,淅川一高被中國科學院大學授牌為「優質生源基地」,這是這所山區中學繼清華、南開、海軍工程大學、鄭大等國內知名高校授予「優質生源基地」之後獲得的又一殊榮。「我們秉承『明德博學,追求卓越』的校訓,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治學理念和發現並解決問題的意識,將『以完整的教育塑造高素質的人』融入特色德育、校園文化、高效課堂和精細管理中,為學生鍛造承載夢想的拼搏雙翼。」淅川一高校長姚銀秀說。
  • 【校長論壇】老師要像一個老師,學校要像一所學校,家長要像一個家長
    剛才,各班已經和家長們互通情報,進行了友好的溝通,剛才的政教主任和副園長已經就教書育人和保教工作同大家進行了深情的交流,兩位家長代表作了熱情洋溢的發言,特別是鎮中心學校校長發表了語重心長的講話。根據會議的安排,我很珍惜這次難得的機遇,講三句話:老師要像一個老師,學校要像一所學校,家長要像一個家長。
  • 一所學校一個老師兩個娃:從小夥到大叔,深山37年的堅守
    他們給孩子帶來知識、希望和未來,卻無悔地在堅守在最邊遠、最貧困、最艱苦的地區……在大別山深處的霍山縣磨子潭鎮,有這樣一所所學校,他只有一個老師兩個娃,這位老師從帥小夥到大叔,堅守大山深處37年。1983年,高中畢業的項發權被分到大別山深處的金巖小學,當時,學校裡有6名老師,120多名學生。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孩子跟隨父母遷出大山,學校的學生和老師數量逐年減少,到2010年只剩下15名學生和項發權1位老師。
  • 一個學生一個老師的學校,學生說:老師我畢業了,你一個人咋辦?
    這個社會中總有一些人,他們不為別的,只為別人能夠比自己更優秀,只為能為社會貢獻更大的價值,而他們自己卻閃著正能量的光,下面這所學校裡面就只有一個老師和一個學生。這不是影視劇中的情節,這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件。這一個老師一個學生的學校就是重慶綦江區趕水鎮太公村小學。
  • 他說:重返十三中三個月,他對這所學校充滿敬意
    重返十三中三個月他對這所學校充滿敬意01 向深厚的文化底蘊致敬!初到學校,他就遇到了學校每年都會開展的讀書周活動。他第一次作為十三中校長為讀書周致辭,和師生們分享了自己有關讀書的感悟。張校長認為,一所學校的讀書文化,就是這所學校的精神內涵和辦學角度。正是基於這一點共識,疫情並沒有澆滅十三中人讀書的熱情。曹勇軍老師,這位「全國十大推動讀書人物「一直帶領著學生在課餘閱讀經典,已經堅持了很多年。
  • 2020年淅川五高高考喜報
    淅川五高披荊斬棘,不負眾望,實現高考成績重大突破:  高分突破:理科最高分646分;文科最高分623分,佔全省1563名;高分層逆勢而上,再創新高。  一本突破:今年文理科一本上線86人,與2019年高考相比,淨增53人,增長率161%,再創校史新高。  二本突破:文化課二本上線605人,與2019年高考相比,淨增303人,增長率101%。
  • 淅川教育的春天來了
    把縣一高校長王建剛推薦提拔為縣政協副主席,提拔重用了11名優秀教師和校長。由於成績突出,一高教師孫均可、二高教師黃佩均被提拔為學校副校長,毛堂鄉中心學校校長桂書岐被提拔為淅川縣招辦主任,荊紫關初中校長劉建忠被提拔為五高副校長,一高副書記徐俊峰、二高副校長王庚均重用為教體局副局長……提拔重用力度之大,在淅川教育發展史上前所未有。
  • 2020年淅川一高高考喜報
    2020年高考淅川一高一本進線  近年來,淅川一高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圍繞「德育、效率、服務」三個方面,認真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立德樹人」的要求和淅川縣委、政府實施德育的舉措,以「三大步勵志教育」為抓手,教育學生樹立遠大志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素質;以「為實現祖國全面崛起、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大力推行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師業務能力,強化學校各項管理;加強後勤服務,改善辦學條件
  • 【淅川五小·藝術節·培根鑄魂】
    12月27日,淅川縣第五小學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根鑄魂--淅川五小第六屆「走進經典」校園文化藝術節之「培根鑄魂」在《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歌聲中隆重舉行。 首先是一年級少先隊入隊儀式,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自豪地走上臺。
  • 2020年淅川一高高考成績喜報
    四年四飛躍,名校初長成2020年高考淅川一高一本進線1793人,為四年前四倍。近年來,淅川一高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圍繞「德育、效率、服務」三個方面,認真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立德樹人」的要求和淅川縣委、政府實施德育的舉措,以「三大步勵志教育」為抓手,教育學生樹立遠大志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素質;以「為實現祖國全面崛起、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大力推行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師業務能力,強化學校各項管理;加強後勤服務,改善辦學條件,提升學校實力
  • 淅川五高:苦練「內功」鳳凰涅槃
    □歸欣李雪山李富川「謝謝老師,謝謝五高,圓了我的大學夢。」日前,淅川五高畢業生楊洋懷揣大學錄取通知書,來學校表達謝意。曾是一名學困生的他,在學校的精心培育下,今年高考以586分的成績被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錄取。「學生不願上、教師不願教」,這是過去的五高;生源近6000名,本科上線數遠超過兄弟縣同類高中,這是現在的五高。
  • 讀完單田芳的語錄,令人心酸!
    那麼窮人都會說什麼令人心酸的話呢?很多人會說,「我窮的飯都吃不起,早上買一個饅頭,吃一半,中午不吃,晚上再吃一半。」也有人會說,「這算什麼,我最窮的時候,都喝十幾天的水。」相信我們很多人沒有真正窮過,是無法說出很深刻感人的話。
  • 4個學生1個老師!雲南深山裡有這樣一所學校……
    教育的意義,除了教授知識,還有傳承:信仰、精神、人格……無需用華麗的辭藻去讚美,一個人民教師,如果他的學生願意在長大以後成為他,那他縱然平凡,也必定偉大。一所學校,4個學生。一位老師,4種身份。經過了幾個小時彎彎繞繞的山路,記者到達了雲南省大理市唯一的一師一校教學點——挖色鎮的花椒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