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季到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民間有句俗語「冬天進補,開春打虎」,意思是說冬季裡最適合滋補,多吃一些有營養有熱量的食物,才能順順利利過冬。冬天進補燉湯喝正適合不過,營養全面,味道鮮美不油膩。哪怕燉好了一鍋湯當下喝不完,也可以留著湯底下次煮麵條或者做別的湯羹的底料,用途多種多樣,就看自己的口味喜好。
很多人不知道有沒有發現,自己家裡面燉骨頭湯總是清湯寡水不好喝!其實,想要熬好一鍋奶白誘人的湯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選擇好原料之外,燉湯也有小技巧的。如果熬出來的湯底顏色不佳,使得原料當中的營養成分沒有能夠完全熬出來,這樣的湯底喝起來味道不好還得不到營養補充,就造成了浪費。怎麼做才能輕鬆煮出奶白湯?
要熬好一鍋奶白的湯底,首先燉湯材料要選對
最好選擇豬筒骨燉湯,一般情況下大家也會用沙骨或者排骨來熬湯。可沙骨和筒骨的骨質膠原以及鈣質含量不如筒骨。
煲骨頭湯加熱水還是涼水你弄對了嗎?
有句話說:「要想肉好吃,湯好喝,就要:冷水煲湯,熱水烀肉。」想要煲湯就加冷水,因為冷水做湯,隨著水溫慢慢升高,肉裡的蛋白質會慢慢地隨之分解釋放到湯裡!燉到一定時候,排骨就會輕鬆煮出奶白湯。再一個問題是煲湯時記得要用文火,否則煮出來的肉就不好吃,湯也不會出奶白色!
那麼奶白色鮮美骨頭湯裏白色的是什麼呢?
白色的骨頭湯裏白色的是脂肪、蛋白質和水的混合體。
骨頭湯之所以能夠燉成白色,是因為骨頭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膠原蛋白,而且燉湯一般還會加入食用油,大大火燉煮的過程中,其中的蛋白質、膠原蛋白和油脂在沸騰的水中被撞擊而集合形成奶白色懸浮液,令骨頭湯顯示出奶白色。
要想把骨頭湯熬成奶白色一定要保持鍋內高溫,把成團的脂肪打散變成小顆粒與水混合在一起。期間切忌老是揭開鍋蓋去看,不用擔心水會燒乾,骨頭湯熬成後基本是將一大鍋水熬成了半鍋奶白色味道濃鬱的湯。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熬骨頭湯的具體做法,燉出來的骨湯奶白色又好喝。熬湯過程要注意什麼?
1、大骨頭買回家之後清洗一下,緊接著準備一盆淡鹽水,將大骨頭放到淡鹽水當中浸泡半個小時左右,之後衝洗兩遍備用。
注意:大骨頭裡面的血水非常腥,大家一定要提前將骨頭裡面的血水浸泡出來才可以,用鹽水浸泡骨頭能起到殺菌作用。
2、骨頭清洗好了之後放到鍋裡面,緊接著向鍋裡面倒入適量的清水,開火給骨頭焯水。在筒骨焯水的過程當中可以將筒骨裡的雜質以及血沫清潔乾淨,同時還可以起到去異味的作用。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雜質沒有什麼營養價值,而且還會影響湯底的觀賞性,所以焯水的這個步驟是絕對不能少的。
注意:冷水給骨頭焯水才可以將骨頭裡面的肉腥味給逼出來,如果用熱水焯水的話骨頭表面的肉質會很快收縮,肉腥味就被鎖到骨頭裡面了。
3、筒骨焯水之後,就將它盛出來,把鍋裡的那部分水倒掉,第一次清洗筒骨的水沒有什麼價值,所以不用覺得可惜。起鍋加油,等到油熱了之後將大骨頭倒入鍋裡面煸炒出香味,盛出來備用。
注意:想要做出又白又好吃的骨頭湯這一步是一定不能少的哦,大家先將骨頭像這樣煸炒一下才可以將骨頭裡面的油和脂肪分解出來,做出來的骨頭湯也就成了奶白色的了。
4、骨頭炒好了之後放入砂鍋裡面,繼續向鍋裡面加入適量的熱水,開大火煮開之後不要馬上關小火,繼續用大火煮10分鐘之後再調到中火慢慢燉煮40分鐘。
注意:燉骨頭湯的時候大家一定要記住一次性將水加夠,不要中途加水,如果中途加水的話熬出來的骨頭湯既不好吃又不營養。只有讓筒骨保持高溫狀態持續加熱,大火煮一段時間骨頭可以將骨頭裡面的脂肪煮出來,脂肪漂浮上來被沸水不斷地衝散之後才會出現奶白色。
5、40分鐘之後加入適量的鹽,再繼續燉五分鐘之後就可以把骨頭湯盛出來了。
注意:在熬好湯底之後,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一些蔬菜搭配,常用的有蓮藕、淮山、玉米、山藥、冬瓜、胡蘿蔔等等,湯底最終的顏色會根據你所加入的蔬菜變化,比如加入胡蘿蔔的話,就會讓湯底微微泛紅,畢竟胡蘿蔔本身就具有一些顏色,想要保持奶白的湯底,最好就是加入淮山或者山藥這種本身就是白色的原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