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傳道人?

2021-02-22 窄門之光

加拉太書1:1「作使徒的保羅(不是由於人,也不是借著人,乃是借著耶穌基督,與叫他從死裡復活的父神)。

加拉太書1:15-16「然而,那把我從母腹裡分別出來、又施恩召我的神,既然樂意將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裡,叫我將他傳在外邦人中,我就沒有與屬血氣的人商量。」

羅10:15「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

關於傳道人的呼召,分享幾點:

1.這個呼召是從神來的,不是從人來的;換句話說,作傳道人的原因是因為神,不是因為人。不是因為沒有別的工作做,不是因為看見傳道的工作好,也不是因為看見沒有人牧養教會,也不是因為別人的鼓勵,等等;這些都是因著人來作傳道工作的。這樣的人是今天教會的禍害,因為他們在從事一份令人尊敬的宗教職業,卻沒有從神來的感動、亮光、負擔、道路、生活。他們以人的才幹、熱心、知識、方法來牧養神的教會,結果導致教會問題叢生,振興乏力。

相反,一個有神呼召的人,他自然會得著從神來的感動、話語、亮光、負擔、愛心、智慧、恩賜、道路,他也會有從神而來的生活,因為這樣的人如同施洗約翰一樣,是從神來的,雖然他也會有軟弱和起伏,但總體的生活是被神抓住了,是在被神帶領,為神而活。他的傳道向著神是被動的,因為是神在他的生命中發起的,不是他自選的;但他向著人是主動的,換句話說,不用人來催促,安排,他就對別人的靈魂有負擔,有熱心,如果不讓他對著這些人來傳講信息,對他來說比死還難。如耶利米一樣,「我若說,我不再提耶和華,也不再奉他的名講論,我便心裡覺得似乎有燒著的火,閉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耶20:9)。又像保羅所說,「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我若甘心作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9:16-17)

如果一個傳道人在神的工作上沒有緊迫感,始終松松垮垮,沒有負擔,那麼只有一個解釋,就是他沒有神的呼召,這樣的人應該趕快找一份別的工作去做,不然將來要面對神更大的審判。

2.有這份呼召的人有一些特徵使人能看得出來他們是從神來的:

(1)他們對救主的寶血大有感恩的心,他們覺得就算為主的名捨棄一切也是在所不惜的,即便是官府、牢房和為主殉道都無法阻擋他們把神在他們心中和口中放進去的這一份大好的信息傳揚出去。也因著這一點,世人會認為他們是宗教狂熱分子,不切實際的人,但在他們的心中,救恩卻無比真實寶貝,他們覺得世上的一切都相形見拙,黯然失色。

(2)他們對主的話語如饑似渴,他們深深地被主的話語所吸引。對他們來說,學習聖經不是一個負擔,而是一種喜樂和享受,比吃珍饈美味都要好得多。

(3)他們對人的靈魂有深深的負擔。他們願意人都能來認識神,並且在主的道上越來越成長。

(4)他們有神給予的恩賜,或是傳福音,或是講道,或是牧養,或是解經,在他們工作時別人能得到建立,在他們開口時別人能感到神的同在。這樣的恩賜能清晰的顯明神給予他們有哪方面的呼召。

(5)他們在行事為人上會非常的小心,生怕絆倒別人,也生怕主的道受到毀謗和褻瀆,不使自己愧對傳道人的尊貴名分。他們像保羅一樣,「寧可死也不叫人使我所誇的落了空。」(林前9:15)他們為著天上的事情小心地行走在地上的人中間,為要使更多的人能明白天上的事情。他們在生活方式、行為、話語、與人來往、態度、對待婚姻、財物、時間安排的每一件事情上都受著聖靈的約束,也為著他人的益處而受約束。

(6)在他們的各個方面都能看到基督。當人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會感受到神的同在;他們的思想、話語和行為都使人看到他們在學習基督,不是在效法世界;他們雖然不完全,卻是特別願意悔改的人,他們願意自己被破碎,讓基督的生命在自己的身上不斷地活出來。他們的生命有異象,不是松松垮垮,別人能從他們的身上看到神的帶領,也能看到他們不斷地在改變。同時他們也有不被環境挫折的愛心、信心和盼望,工作雖然艱難,但他們卻始終充滿喜樂,人雖然傷害他們,他們卻能保持愛心不變。他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林後4:8)。他們的呼召能經過時間的考驗。他們能恆久有熱心,能吃苦,有見證,能拚搏,使人看到他們的生活的確只有神帶領才能過,而且帶著從神來的印證,使靈魂歸主,教會建立,雖然經過風浪,卻同時也帶出了果效。使人因著他們而歸榮耀於神。

「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秘。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我在你們那裡,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2:1-5)

「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著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林前15:3—4)

「因為神的旨意,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徒20:27)

關於蒙主呼召的傳道人所傳的信息,分享如下幾點:

1.他所有的信息都是圍繞基督耶穌並他釘十字架。他不會因為討好世人的心而改變這個主題。他在講這個信息的時候明知會觸犯人,不得人心,甚至受到攻擊,招來麻煩,他仍然要講。因為他知道講其他的東西對人的問題來說只是隔靴搔癢,治標不治本。他不會去討好政治,講一些隨風倒的話語,他也不會去討好教會,使人來接納他,抬舉他,好奉養他的家庭,他寧可被趕出教會,在大街上忍飢受餓,也不願意使他所傳十字架的信息打上折扣。為此,他必須不厭其煩的去講罪,讓人悔改;講地獄,讓人逃避;講審判,使人懼怕;講律法,使人知罪。然而,最使他喜樂的信息是主耶穌的救贖,因為他知道這個信息是人唯一的盼望和出路。為著這個信息,石頭也願意跳起來讚美神,大地和宇宙的萬物都會為之動容,為之歡唱,並且天使也願意為著這個信息而四處奔波,傾力服事。他知道自己就是為著這個信息而蒙召來的,如果不傳這個信息,他立刻就成為了廢物。如果世界用百萬價銀來收買他,使他不傳這個信息,他寧可一頭碰死;如果教會不能接納他的信息,他寧可將教會對他生活的供養費用如數歸還,也不使自己忘記宇宙之王交給自己最重要的使命和信息。他會把哲學、心理學、科學這些人的學問統統放在一邊,因為他知道這些學問加起來也不能使一個罪人得救。他甚至不願意把這些學問用來點綴在救恩信息的周圍,免得把愚昧的世人的注意力轉移,以致他們的靈魂下入地獄。

2.他傳講信息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完全依照神的旨意和能力。他不會用人的高言大智和委婉的言語,因為他相信福音的能力在乎福音本身,如同種子本身有生命一樣。他不依靠人的哲理、修辭和藝術來傳揚神的真理,他乃是依靠聖靈和真理本身。他寧可被別人看為愚拙,沒有學問,也不願意別人尊重他,以致把他所愛的生命之主給冷落了。他會為著傳信息的緣故,將全部的生命投注在禱告裡面,因為他知道只有借著聖靈大有能力的運行,神的福音才能傳開。人能從他所傳的信息裡面感受到火、能力和生命。

3.他會講神全備的旨意,而不是自己所喜好的。為此,他努力地在神的真理上學習和裝備,以求能深入、全面、系統和準確的去講解主的真理。他會按卷講解聖經,也會按題講解聖經,他不隨己意來講解聖經,卻能從舊約到新約都將人帶向基督耶穌並他釘十字架。

4.他視傳道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呼召。這比他的生命本身還要重要。故此,他會花大量的時間去靈修,默想和查考神的話語。實際上他整個的生活都專注在這件事上。他好像一個神的信使,最重要的使命是將信息源源不斷地傳到人的心中。他也像一個當兵的人,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他不會把重心轉移在生活,甚至事工的忙碌上,他乃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為要使神的信息不受阻攔地傳給其他的人。


1.因信心仰望主。真實蒙主呼召的傳道人,有兩種事奉:一是像彼得和其他使徒一樣,完全地離開世上的工作,全時間地來事奉主。二是像保羅與巴拿巴一樣,作帳篷和其他的事業,乃為著開拓新的工場而作兼職的服事。實際上他們都是全時間的事奉,只不過為著事奉而採取不同的途徑罷了。無論是哪一種,真正養活傳道人的是神。如戴德生所言:「按著神的旨意,去做神的工作,必不缺少神的供應。」如果將傳道當成養家餬口的職業,就不如早些回家賣紅薯算了。耶穌的使徒和以利亞,他們都是憑著信心傳道,沒有把生活放在眼裡,神不都是在看顧他們嗎?神的傳道法是:「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這一切都會加給你們了。」「腰帶裡不要帶金銀銅錢。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拐杖;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你將自己完全擺上,神會看顧你的,不管是借著什麼樣的方法。人的傳道法是:先將吃喝生活安排好,再去傳道。前一種信的是活神,後一種信的是死神,你信哪一個呢?

2.對人不要有要求。基哈西對乃縵這個有財物的慕道者有要求,後來神審判他長了大麻風。因為要求裡存著貪心。傳道人不僅不可有對人要求的話語,就連要求的動機都不可有。以掃因為對雅各有要求,就出賣了長子的名分。傳道人若對人有要求也是一件可恥的事情,使人輕看傳道的職分,也一同拒絕了你所傳的信息。

3.接受奉獻時要小心。保羅對於腓立比教會的奉獻能欣然接受,「當作極美的香氣,為神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因為這個教會靈裡成熟,並且和他同心同工。而對於哥林多教會則是要有兩個弟兄去,免得有人挑不是。因為這個教會不成熟,而且對他有很多的攻擊。所以他分別情況來對待。如果給教會的奉獻當帶給教會,如果給你個人的可以隨聖靈的帶領接受。如果教會已經給你足夠的費用,在接受這些奉獻時要小心,避免貪心,也避免留下人攻擊你的把柄。

4.樂意幫助他人。傳道人不可成為只進不出的死海。神的真僕人應該是一個暢通無阻的管道。傳道人在錢財方面很吝嗇,他的生命會有問題,他的事奉也會有問題。因為錢財流不出,說明愛心流不出。而且失去不斷經歷神豐富供應的機會。

5.要免去一切的貪心。錢財對於傳道人實在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因為傳道人本身有很多的難處,加上外面有很多的誘惑,國內的,國外的,教會內的,教會外的,所以傳道人要學會自守,保守良心始終清潔,也要接受監督,免得軟弱跌倒。

6.要從簡安排生活。一個傳道的人如果生活複雜,會耗掉很多的時間;如果在吃喝玩樂上活躍,會在靈性上很難進展;外在的生活安排得熱氣騰騰,裡面的生活會冰冰涼涼。所以生活要儘量從簡,能在學習,讀書,事奉上更加專注。要像一個隨時準備離開的人,而不像一個長久居住在這裡的人。

1.要內剛外柔。「求神按他豐盛的榮耀,借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弗3:16)「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後1:7)傳道人裡面要「剛」,是說裡面被動搖不了,像盤石一樣。這是說性格要堅固,能持定真理,不隨風倒,神的話語在自己的裡面有基礎,遇事的時候不搖擺。遇到難處的時候不會輕易灰心放棄,是一個能經得起風吹雨打的人。但在外面卻要柔,就是能和別人很好的相處,和環境有美好的接洽。和哀哭的人能同哭,和喜樂的人能同樂。能俯就卑微的人,能讓步,不據理力爭,能接受別人的愛,也能原諒別人的傷害(羅12:9—20)。能對什麼樣的人就做什麼樣的人,向軟弱的人,就作軟弱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9:22)。軟弱的傳道人會裡面弱外面硬,就是易受傷害,外面易要求人,易跟人有矛盾,有爭執,執著於一些較次要的道理和人起分歧。

2.內方外圓。內方,是指的裡面有準繩,有原則,有方寸;神的話語在裡面形成了系統和規模。外圓是指的在應用神的話語時靈活,能切合環境,不教條,不死板。對於神的真理學得明白,對於環境中的人和事也能讀得明白,不糊塗,不機械。軟弱的傳道人正好反過來,裡面是圓的,沒有真理的規範,糊裡糊塗,外面是方的,刻板教條,自命不凡。

3.內虛外實。內虛指的是裡面「空」,裡面要虛己,對人對事沒有成見,不主觀,虛懷若谷,虛心受教,這樣的心才能聆聽人,感受人,也能和人能同哭同樂,沒有偏見。外面「實」是實實在在的,腳踏實地的,能對症下藥地給與別人幫助。這樣的人在和別人的溝通上沒有難處,所以神能充滿他,使他去幫助別人。相反,一個裡面「實」的人他很難聆聽人,感受人,在他的裡面好像管道堵了一樣,外面的東西進不去,裡面的東西出不來,神無法通過這樣的人去幫助其他的人。

4.內智外愚。主說,「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上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路16:8)「因為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林前1:25)神的真僕人裡面是大有智慧的,這個智慧是神的智慧,是十字架的智慧,外人看卻是最傻的,最愚拙的。像人看保羅一樣,是世界上的汙穢,萬物中的渣滓。一個神的僕人不可在世事上精明,也就是說,不可有那種利益的精明,一丁點也不可有。「死蒼蠅使作香的膏油發出臭氣;這樣,一點愚昧,也能敗壞智慧和尊榮。」(傳10:1)

5.內熱外勤。「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羅12:11)殷勤的禱告和讀經會使裡面火熱,裡面的火熱又能帶動外面殷勤的服事主。在主的道上,懶人肯定是個冷人,冷人也肯定是個懶人。傳道人如果冷淡懶惰,又豈能指望教會殷勤火熱呢?

6.內真外熱。「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羅12:9—10)裡面待人要真誠,傳道人接觸的人多,不可因此變成交際花,對所有的人都點頭哈腰,但卻不能誠實的對任何一個人。要對每一個人都能真誠。外面待人要親熱,就是說,不可冷冰冰的,拒人於千裡之外。在人際交往中,傳道人是第一束光和第一份熱。然而親熱中卻不失對人的恭敬有禮。對待長輩在稱呼上和態度上都要有晚輩的樣式,不可沒大沒小;對待異性要有距離,不可有輕浮失禮的舉動。不可因著自己是傳道人,就居高臨下,傲慢無禮。

7.內舍外福。「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的款待。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羅12:13—14)傳道人要能從內心捨棄錢財,去幫助缺乏的聖徒,也要從心裡甘心樂意招待來往的聖徒和神的僕人。要願意開放家庭,不嫌麻煩地款待別人。在生命上,要捨棄自己的恩怨,為那些逼迫的人祝福。要像一口噴泉一樣,垃圾進不來,反而有祝福的泉水源源不斷流出來。

相關焦點

  • 傳道開講 何為「人生一大事」?
    ( 200913) 傳道開講 何為「人生一大事」?( 廿三 )問:人到底「生從何來」?經云:「苾芻或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金,信受非唯敬。」【老子義疏】:人類到底是從何而來?其來源有兩項:第二就是來自《十二因緣》亦俗雲之 《三世因果》之說。縱觀現今之人,不識「經典」之難得,不思「聖語」之真諦,不信「因果」之輪迴。終日為追逐「名利」而奔波勞動,因「起心動念」而忙碌不休。殊不曾思考「人」到底生從何來,死又將從何去?
  • 傳道人難以只單單傳道的三個原因
    傳道人也是一樣,我們應該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自己是什麼——「傳道人就是傳道人」。這句話看似簡單,但卻是一個很難實現的目標,說它難以實現,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管理者的認識誤區一個教會的管理者,如果不能認識到「傳道人就是傳道人」這個道理,就會把傳道人當成萬金油,隨意地安排傳道人的事工,有時把很多瑣碎的事工壓在一個人的身上,消耗太多精力與時間的傳道人,便無法靜下心來讀經、學習、預備講章。
  • 傳道授業解惑為師矣,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老師
    韓愈的師說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與主動學習的可貴品質。傳道授業解惑為師矣」。黃老師、何老師,好多明星大咖都會被稱作老師,他們真的是老師嗎?還真是,黃磊,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教授。何炅,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教授。他們都是真正的老師,出於對他們尊重,所以都親切的稱他們為老師。
  • 何歡歡|紀念沼田先生:實業傳道與學術弘法
    在加州求學時,惠範經常感到美國人強烈的「排日」情緒,被同學叫「Jap」而受欺凌。惠範認為,只有佛法可以改變美國人的這種心性。1925年,在加州日裔和親日美國人的資金支持下,惠範創辦了面向美國人傳播佛教的英文雙月刊《太平洋世界》(The Pacific World),表面上是介紹茶道、劍道等東方文化,實際則是宣揚佛教思想。
  •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教師的第一責任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教師的第一責任。何為道?聖賢學說為知之道,人品道德為行之道,治學方法為學之道。大家知道能力比知識更重要,卻不清楚能力蘊藏在具體的方法中。師者傳道有八論:把明白的常識告訴大家是一種責任,把了解的事實告訴大家是一種道德,把知道的真相告訴大家是一種正義,把聽到的謊言告訴大家是一種博愛,把親歷的不幸告訴大家是一種告誡,把目睹的罪惡告訴大家是一種良知,把面臨的風險告訴大家是一種善念,把感悟的真理告訴大家是一種大愛。肺炎疫情可以驗證我的話。
  • 傳道人或想成為傳道人的人如何選擇另一半
    先睡下,再被開刀,再失去一條肋骨,然後才發現上帝已經為你預備了另一半。今天有的人好像你要馬上得到她,否則就感覺世界末日了。我告訴你,如果你馬上得著,可能馬上災難開始。因為你看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好的。美國人曾經懊悔他們曾經選歐巴馬。當時選的時候不是因為他們認識他,而是發現布希不好。但美國人發現布希不好已經遲了四年,因為之前是他們選擇了布希。所以,時間在進展中間,只有有永恆智慧的人才不會被欺騙。
  • 「傳道人」三字的真正意義
    總體來說,我們的傳道人隊伍還是非常不錯的,大多數人都是神所重用的僕人 ,為傳講真道捨棄了世界很多的誘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精力,竭盡全力為主做工,真正配得神的榮耀。但是,也有少數的傳道人的言行舉止與神的要求是有差距的,不配「傳道人」三個字所蘊含的責任和擔當。「傳道人」,這三個字的組合細思之下,很有意思。可以說這是傳道與人的組合,這組合有太大的張力了。
  • 張遠來:如何看待「跑江湖」的傳道人?
    但他們依舊在以傳道人的名義到處遊走在不同的教會之間「傳道」,出入在各種教會活動中。漸漸就有了這個約定俗成的稱呼:「跑江湖」的傳道人!如何看待這一特殊的教會現象?我們該如何對待「跑江湖」的傳道人?本文嘗試和大家一起探討。一、為何會有跑江湖的傳道人之所以有跑江湖的傳道人,應該說它還有一定的市場。
  • 不服權柄、自我中心傳道人,你讓誰悔改?
    教會是上帝的軍隊,現在如果每個教會的士兵都說「只要基督,不要教會的傳道人、牧師;與基督建立個人關係」,這樣的情況和上面的例子有何不同?為何憑常識就能解決的問題,卻在基督教橫行?順服權柄的人說話才帶著屬靈的權柄。久而久之,教會基督徒得不到深度牧養,靈性生病的基督徒大批大批,有時基督徒的生命狀態還不如努力遵循普遍真理的外邦人健康,何談影響這個社會?這種神學生的培養方式需要反思。
  • 傳道授業解惑,正心正己再正人
    韓愈有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幾乎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老師,當然也並不僅僅是在學校的。在韓愈這裡,傳道授業解惑,跟如今老師有差別嗎?自是有的,傳道為先,授業次之,再有解惑。道為先,就是說,先教授的是道理,為人的道理,處世的道理,然後在通過書上的知識一一舉例,以解釋之前的道理,再接著問:你們懂了嗎?
  • 何為教育?
    餘秋雨先生在查閱了兩百多個定義之後,概括為「文化是一種養成習慣的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它最終成果是集體人格。」中國文化應該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人格底色。是一個中國人是必須了解和學習的。作為中國父母,這樣才能培養真正的中國未來棟梁!「長大成人」是父母對孩子最基本的期望,何為堂堂正正的一個成人?西漢典籍《素書》開篇:「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 師門、傳道及其他
    孔子曾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韓氏命題」似乎直指這樣一個要害,道不能傳而弘,不在師而在弟子,弟子不傳或傳不以方圓,由是輟而衰。  古人講究,重師門,崇師承,嚴師尊。唯物如王充者,猶師事班彪,博覽百家,以期「能精思著文連結篇章」而為鴻儒。在《論衡·量知》中,王充指出:「不入師門,無經傳之教。」
  • 教師節 師者 傳道授業解惑也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明恩也。今之學者亦有師矣。三尺高臺桃李芬流,名達信木通天下也。使其專業專心專能,為家人爭光,為社會搭瓦,為國家抹彩。古今之道,續而不斷,真假難傳,糟糠取精。師道之法,自老孔以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賢子如濤,師者如流,道法綿綿。濤濤綿綿,食古不化。嘈嘈切切,錯亂重置。變古動文,循規蹈矩。承西洋風起,師道變革,師者摸石自悟,借西風之氣,成己之苗,重練其道。
  • 家庭教會領袖談: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傳道人?
    若心中有感動、被主呼召、決志奉獻成為全職傳道人,是非常神聖的。但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奉獻自己做傳道人?是否意味著只要好好讀經、好好講道,就是合格的傳道人了?是否做傳道人帶領和牧養信徒只要給他們教導有關信仰的知識就可以了呢?日前,一位牧養教會多年的家庭教會領袖以利亞牧師在一次各地教牧同工的聚會中,分享了他自己對此的反省與洞見。
  • 一首讓人沉重的詩歌:傳道者的選擇
    文中配圖來源:攝圖網 編者按:成為傳道人然而,做傳道人也有許多的重擔和艱難。本詩歌是一位傳道人發來的他的心聲。拖著疲憊的身子 走在彷徨的路口 路口深邃而又孤獨
  • 偉大的英國傳道人西緬•查理:安靜,平穩,兢兢業業傳道結出的碩果
    在沒人指點情況下,他主動查閱了聖經和有關基督教的書籍,想了解如何才能讓自己與上帝和好。最終他高興地意識到,在十字架上,基督為他做了自己力所不能及之事。在靈性的黑暗時期,西緬的信仰在成長,並感覺自己被呼召成為福音的傳道者,他的念頭轉向了劍橋市中心的一個當地教會,聖三一教堂(Holy Trinity Church。
  • 關於釋經講道(傳道人必學課程)實踐篇‖孫宏廣
    而今,許多傳道人無道可傳,又或者在傳道時不得要領。這使得他們的服侍儼然遭遇瓶頸,以至於教會都深受其害。這個系列課程將有助於一般傳道人認知釋經講道的重要與原理,同時學會如何按照釋經講道的要求預備講章。課程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部主要講解釋經講道的一些原則,下部將探究釋經講道的具體實踐。全部內容歷時七個多鐘頭。課程採用的教材是桂丹諾博士的《從釋經到講道》一書。
  • 傳道人的「身教」
    因為年輕的傳道人,他要管理比他年紀大很多的長老,這實在是有他的難處,所以,保羅囑咐他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怎麼能夠叫人不小看呢?這並不是如何在人面前為自己宣傳自己的成就和長處,乃是要在人的面前活出基督徒應有的品德、應有的生活樣式,以在靈性生活上作信徒的榜樣。這樣,別人自然就不能小看你年輕了。
  • 家庭也是禾場:傳道人當肩負起照顧妻兒的責任
    這是一個傳道人的原話,也是很多傳道人的感慨。我接觸過很多傳道人,他們的的確確是在忠心愛神、奮勇的傳福音,教會的各個角落中都能看見他們的身影,但唯獨在家庭中看不到他們盡職盡責的樣子。我記得一個小故事中談到:一個牧師在教會中講道,然後師母將被子扔上了講臺,說『願意你一直都活在講臺上不要下來』,什麼原因呢?因為在講臺上講的太好,但實際的生活中卻沒有任何的行動。
  • 平天下 |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不能想像一個沒有正確理想信念的人能夠成為好老師。唐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第一位的。一個老師,如果只知道「授業」、「解惑」而不「傳道」,不能說這個老師是完全稱職的,充其量只能是「經師」、「句讀之師」,而非「人師」了。古人云:「經師易求,人師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