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書1:1「作使徒的保羅(不是由於人,也不是借著人,乃是借著耶穌基督,與叫他從死裡復活的父神)。
加拉太書1:15-16「然而,那把我從母腹裡分別出來、又施恩召我的神,既然樂意將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裡,叫我將他傳在外邦人中,我就沒有與屬血氣的人商量。」
羅10:15「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
關於傳道人的呼召,分享幾點:
1.這個呼召是從神來的,不是從人來的;換句話說,作傳道人的原因是因為神,不是因為人。不是因為沒有別的工作做,不是因為看見傳道的工作好,也不是因為看見沒有人牧養教會,也不是因為別人的鼓勵,等等;這些都是因著人來作傳道工作的。這樣的人是今天教會的禍害,因為他們在從事一份令人尊敬的宗教職業,卻沒有從神來的感動、亮光、負擔、道路、生活。他們以人的才幹、熱心、知識、方法來牧養神的教會,結果導致教會問題叢生,振興乏力。
相反,一個有神呼召的人,他自然會得著從神來的感動、話語、亮光、負擔、愛心、智慧、恩賜、道路,他也會有從神而來的生活,因為這樣的人如同施洗約翰一樣,是從神來的,雖然他也會有軟弱和起伏,但總體的生活是被神抓住了,是在被神帶領,為神而活。他的傳道向著神是被動的,因為是神在他的生命中發起的,不是他自選的;但他向著人是主動的,換句話說,不用人來催促,安排,他就對別人的靈魂有負擔,有熱心,如果不讓他對著這些人來傳講信息,對他來說比死還難。如耶利米一樣,「我若說,我不再提耶和華,也不再奉他的名講論,我便心裡覺得似乎有燒著的火,閉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耶20:9)。又像保羅所說,「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我若甘心作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9:16-17)
如果一個傳道人在神的工作上沒有緊迫感,始終松松垮垮,沒有負擔,那麼只有一個解釋,就是他沒有神的呼召,這樣的人應該趕快找一份別的工作去做,不然將來要面對神更大的審判。
2.有這份呼召的人有一些特徵使人能看得出來他們是從神來的:
(1)他們對救主的寶血大有感恩的心,他們覺得就算為主的名捨棄一切也是在所不惜的,即便是官府、牢房和為主殉道都無法阻擋他們把神在他們心中和口中放進去的這一份大好的信息傳揚出去。也因著這一點,世人會認為他們是宗教狂熱分子,不切實際的人,但在他們的心中,救恩卻無比真實寶貝,他們覺得世上的一切都相形見拙,黯然失色。
(2)他們對主的話語如饑似渴,他們深深地被主的話語所吸引。對他們來說,學習聖經不是一個負擔,而是一種喜樂和享受,比吃珍饈美味都要好得多。
(3)他們對人的靈魂有深深的負擔。他們願意人都能來認識神,並且在主的道上越來越成長。
(4)他們有神給予的恩賜,或是傳福音,或是講道,或是牧養,或是解經,在他們工作時別人能得到建立,在他們開口時別人能感到神的同在。這樣的恩賜能清晰的顯明神給予他們有哪方面的呼召。
(5)他們在行事為人上會非常的小心,生怕絆倒別人,也生怕主的道受到毀謗和褻瀆,不使自己愧對傳道人的尊貴名分。他們像保羅一樣,「寧可死也不叫人使我所誇的落了空。」(林前9:15)他們為著天上的事情小心地行走在地上的人中間,為要使更多的人能明白天上的事情。他們在生活方式、行為、話語、與人來往、態度、對待婚姻、財物、時間安排的每一件事情上都受著聖靈的約束,也為著他人的益處而受約束。
(6)在他們的各個方面都能看到基督。當人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會感受到神的同在;他們的思想、話語和行為都使人看到他們在學習基督,不是在效法世界;他們雖然不完全,卻是特別願意悔改的人,他們願意自己被破碎,讓基督的生命在自己的身上不斷地活出來。他們的生命有異象,不是松松垮垮,別人能從他們的身上看到神的帶領,也能看到他們不斷地在改變。同時他們也有不被環境挫折的愛心、信心和盼望,工作雖然艱難,但他們卻始終充滿喜樂,人雖然傷害他們,他們卻能保持愛心不變。他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林後4:8)。他們的呼召能經過時間的考驗。他們能恆久有熱心,能吃苦,有見證,能拚搏,使人看到他們的生活的確只有神帶領才能過,而且帶著從神來的印證,使靈魂歸主,教會建立,雖然經過風浪,卻同時也帶出了果效。使人因著他們而歸榮耀於神。
「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秘。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我在你們那裡,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2:1-5)
「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著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林前15:3—4)
「因為神的旨意,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徒20:27)
關於蒙主呼召的傳道人所傳的信息,分享如下幾點:
1.他所有的信息都是圍繞基督耶穌並他釘十字架。他不會因為討好世人的心而改變這個主題。他在講這個信息的時候明知會觸犯人,不得人心,甚至受到攻擊,招來麻煩,他仍然要講。因為他知道講其他的東西對人的問題來說只是隔靴搔癢,治標不治本。他不會去討好政治,講一些隨風倒的話語,他也不會去討好教會,使人來接納他,抬舉他,好奉養他的家庭,他寧可被趕出教會,在大街上忍飢受餓,也不願意使他所傳十字架的信息打上折扣。為此,他必須不厭其煩的去講罪,讓人悔改;講地獄,讓人逃避;講審判,使人懼怕;講律法,使人知罪。然而,最使他喜樂的信息是主耶穌的救贖,因為他知道這個信息是人唯一的盼望和出路。為著這個信息,石頭也願意跳起來讚美神,大地和宇宙的萬物都會為之動容,為之歡唱,並且天使也願意為著這個信息而四處奔波,傾力服事。他知道自己就是為著這個信息而蒙召來的,如果不傳這個信息,他立刻就成為了廢物。如果世界用百萬價銀來收買他,使他不傳這個信息,他寧可一頭碰死;如果教會不能接納他的信息,他寧可將教會對他生活的供養費用如數歸還,也不使自己忘記宇宙之王交給自己最重要的使命和信息。他會把哲學、心理學、科學這些人的學問統統放在一邊,因為他知道這些學問加起來也不能使一個罪人得救。他甚至不願意把這些學問用來點綴在救恩信息的周圍,免得把愚昧的世人的注意力轉移,以致他們的靈魂下入地獄。
2.他傳講信息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完全依照神的旨意和能力。他不會用人的高言大智和委婉的言語,因為他相信福音的能力在乎福音本身,如同種子本身有生命一樣。他不依靠人的哲理、修辭和藝術來傳揚神的真理,他乃是依靠聖靈和真理本身。他寧可被別人看為愚拙,沒有學問,也不願意別人尊重他,以致把他所愛的生命之主給冷落了。他會為著傳信息的緣故,將全部的生命投注在禱告裡面,因為他知道只有借著聖靈大有能力的運行,神的福音才能傳開。人能從他所傳的信息裡面感受到火、能力和生命。
3.他會講神全備的旨意,而不是自己所喜好的。為此,他努力地在神的真理上學習和裝備,以求能深入、全面、系統和準確的去講解主的真理。他會按卷講解聖經,也會按題講解聖經,他不隨己意來講解聖經,卻能從舊約到新約都將人帶向基督耶穌並他釘十字架。
4.他視傳道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呼召。這比他的生命本身還要重要。故此,他會花大量的時間去靈修,默想和查考神的話語。實際上他整個的生活都專注在這件事上。他好像一個神的信使,最重要的使命是將信息源源不斷地傳到人的心中。他也像一個當兵的人,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他不會把重心轉移在生活,甚至事工的忙碌上,他乃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為要使神的信息不受阻攔地傳給其他的人。
1.因信心仰望主。真實蒙主呼召的傳道人,有兩種事奉:一是像彼得和其他使徒一樣,完全地離開世上的工作,全時間地來事奉主。二是像保羅與巴拿巴一樣,作帳篷和其他的事業,乃為著開拓新的工場而作兼職的服事。實際上他們都是全時間的事奉,只不過為著事奉而採取不同的途徑罷了。無論是哪一種,真正養活傳道人的是神。如戴德生所言:「按著神的旨意,去做神的工作,必不缺少神的供應。」如果將傳道當成養家餬口的職業,就不如早些回家賣紅薯算了。耶穌的使徒和以利亞,他們都是憑著信心傳道,沒有把生活放在眼裡,神不都是在看顧他們嗎?神的傳道法是:「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這一切都會加給你們了。」「腰帶裡不要帶金銀銅錢。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拐杖;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你將自己完全擺上,神會看顧你的,不管是借著什麼樣的方法。人的傳道法是:先將吃喝生活安排好,再去傳道。前一種信的是活神,後一種信的是死神,你信哪一個呢?
2.對人不要有要求。基哈西對乃縵這個有財物的慕道者有要求,後來神審判他長了大麻風。因為要求裡存著貪心。傳道人不僅不可有對人要求的話語,就連要求的動機都不可有。以掃因為對雅各有要求,就出賣了長子的名分。傳道人若對人有要求也是一件可恥的事情,使人輕看傳道的職分,也一同拒絕了你所傳的信息。
3.接受奉獻時要小心。保羅對於腓立比教會的奉獻能欣然接受,「當作極美的香氣,為神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因為這個教會靈裡成熟,並且和他同心同工。而對於哥林多教會則是要有兩個弟兄去,免得有人挑不是。因為這個教會不成熟,而且對他有很多的攻擊。所以他分別情況來對待。如果給教會的奉獻當帶給教會,如果給你個人的可以隨聖靈的帶領接受。如果教會已經給你足夠的費用,在接受這些奉獻時要小心,避免貪心,也避免留下人攻擊你的把柄。
4.樂意幫助他人。傳道人不可成為只進不出的死海。神的真僕人應該是一個暢通無阻的管道。傳道人在錢財方面很吝嗇,他的生命會有問題,他的事奉也會有問題。因為錢財流不出,說明愛心流不出。而且失去不斷經歷神豐富供應的機會。
5.要免去一切的貪心。錢財對於傳道人實在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因為傳道人本身有很多的難處,加上外面有很多的誘惑,國內的,國外的,教會內的,教會外的,所以傳道人要學會自守,保守良心始終清潔,也要接受監督,免得軟弱跌倒。
6.要從簡安排生活。一個傳道的人如果生活複雜,會耗掉很多的時間;如果在吃喝玩樂上活躍,會在靈性上很難進展;外在的生活安排得熱氣騰騰,裡面的生活會冰冰涼涼。所以生活要儘量從簡,能在學習,讀書,事奉上更加專注。要像一個隨時準備離開的人,而不像一個長久居住在這裡的人。
1.要內剛外柔。「求神按他豐盛的榮耀,借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弗3:16)「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後1:7)傳道人裡面要「剛」,是說裡面被動搖不了,像盤石一樣。這是說性格要堅固,能持定真理,不隨風倒,神的話語在自己的裡面有基礎,遇事的時候不搖擺。遇到難處的時候不會輕易灰心放棄,是一個能經得起風吹雨打的人。但在外面卻要柔,就是能和別人很好的相處,和環境有美好的接洽。和哀哭的人能同哭,和喜樂的人能同樂。能俯就卑微的人,能讓步,不據理力爭,能接受別人的愛,也能原諒別人的傷害(羅12:9—20)。能對什麼樣的人就做什麼樣的人,向軟弱的人,就作軟弱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9:22)。軟弱的傳道人會裡面弱外面硬,就是易受傷害,外面易要求人,易跟人有矛盾,有爭執,執著於一些較次要的道理和人起分歧。
2.內方外圓。內方,是指的裡面有準繩,有原則,有方寸;神的話語在裡面形成了系統和規模。外圓是指的在應用神的話語時靈活,能切合環境,不教條,不死板。對於神的真理學得明白,對於環境中的人和事也能讀得明白,不糊塗,不機械。軟弱的傳道人正好反過來,裡面是圓的,沒有真理的規範,糊裡糊塗,外面是方的,刻板教條,自命不凡。
3.內虛外實。內虛指的是裡面「空」,裡面要虛己,對人對事沒有成見,不主觀,虛懷若谷,虛心受教,這樣的心才能聆聽人,感受人,也能和人能同哭同樂,沒有偏見。外面「實」是實實在在的,腳踏實地的,能對症下藥地給與別人幫助。這樣的人在和別人的溝通上沒有難處,所以神能充滿他,使他去幫助別人。相反,一個裡面「實」的人他很難聆聽人,感受人,在他的裡面好像管道堵了一樣,外面的東西進不去,裡面的東西出不來,神無法通過這樣的人去幫助其他的人。
4.內智外愚。主說,「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上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路16:8)「因為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林前1:25)神的真僕人裡面是大有智慧的,這個智慧是神的智慧,是十字架的智慧,外人看卻是最傻的,最愚拙的。像人看保羅一樣,是世界上的汙穢,萬物中的渣滓。一個神的僕人不可在世事上精明,也就是說,不可有那種利益的精明,一丁點也不可有。「死蒼蠅使作香的膏油發出臭氣;這樣,一點愚昧,也能敗壞智慧和尊榮。」(傳10:1)
5.內熱外勤。「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羅12:11)殷勤的禱告和讀經會使裡面火熱,裡面的火熱又能帶動外面殷勤的服事主。在主的道上,懶人肯定是個冷人,冷人也肯定是個懶人。傳道人如果冷淡懶惰,又豈能指望教會殷勤火熱呢?
6.內真外熱。「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羅12:9—10)裡面待人要真誠,傳道人接觸的人多,不可因此變成交際花,對所有的人都點頭哈腰,但卻不能誠實的對任何一個人。要對每一個人都能真誠。外面待人要親熱,就是說,不可冷冰冰的,拒人於千裡之外。在人際交往中,傳道人是第一束光和第一份熱。然而親熱中卻不失對人的恭敬有禮。對待長輩在稱呼上和態度上都要有晚輩的樣式,不可沒大沒小;對待異性要有距離,不可有輕浮失禮的舉動。不可因著自己是傳道人,就居高臨下,傲慢無禮。
7.內舍外福。「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的款待。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羅12:13—14)傳道人要能從內心捨棄錢財,去幫助缺乏的聖徒,也要從心裡甘心樂意招待來往的聖徒和神的僕人。要願意開放家庭,不嫌麻煩地款待別人。在生命上,要捨棄自己的恩怨,為那些逼迫的人祝福。要像一口噴泉一樣,垃圾進不來,反而有祝福的泉水源源不斷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