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0M
摘 要
作為傳道人,始終把「傳道人就是傳道人」這句話放在心上,是非常必要的,以此來時刻提醒自己該做什麼、自己到底是什麼。
文 | 中雲
鍾南山這個名字現在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如今已經是耄耋之年的鐘院士,能夠不顧自己安危,逆流而行,帶頭奔赴抗疫前線,我們用「英雄」這個稱號來稱呼他,一點不為過。
當然,鍾院士的事跡能夠報導出來,產生積極效應,鼓舞更多人參與到抗疫戰線上,這與媒體的傳播有著密切關係。一般人能夠成為公眾的焦點,能夠成為「名人」,一定會很高興,甚至會有點「飄」,然而鍾院士卻在一次採訪中提到:「想來想去,只不過還是個醫生。」他表示,過多的公益活動以及媒體採訪給他帶來一些困擾,因為他知道自己是一個醫生,他更願意把時間花在自己的專業上。
傳道人也是一樣,我們應該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自己是什麼——「傳道人就是傳道人」。這句話看似簡單,但卻是一個很難實現的目標,說它難以實現,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管理者的認識誤區
一個教會的管理者,如果不能認識到「傳道人就是傳道人」這個道理,就會把傳道人當成萬金油,隨意地安排傳道人的事工,有時把很多瑣碎的事工壓在一個人的身上,消耗太多精力與時間的傳道人,便無法靜下心來讀經、學習、預備講章。
有些迂腐的管理者甚至會站在屬靈的至高點,勸誡同工說:「傳道人就要什麼都幹,不然怎麼能講好道呢?」其實,這樣的話有一定的道理,但要注意,傳道人可以會很多,但不能什麼都幹。對於一些規模很小,比如幾十人的教會,傳道人什麼都幹,工作量也有限,尚且還能應付,但如果信徒人數已經到上百上千人,還讓傳道人什麼都做,那就是對講臺不負責任。
使徒行傳6章1至7節記載使徒們提議並揀選執事的事情,使徒們要求揀選執事,就是因為信徒人數的加增,使得他們忙於各項事工,無法專心傳道。「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徒6:4),說的就是「傳道人就是傳道人」這個道理。
所以,作為教會的管理者,應當為傳道人提供更多的便利,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去祈禱、傳道。當然,必要時可以讓傳道人參與其他事工,但不可讓他們陷在其他事工中。
二、信徒的盲目追捧
一些有講道恩賜的傳道人會被信徒盲目地追捧,無論有什麼困難都會找他們傾訴、禱告。當然,傳道人大多願意服侍弟兄姊妹,一般不會拒絕大家的要求。但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教會,如果多數信徒都找一個傳道人傾訴、禱告,那麼將會佔用傳道人很多時間。
其實,信徒遇到問題,尋求信仰上的幫助,有很多途徑,比如,可以自己安靜下來向神禱告,這不僅可以拉近自己與神之間的關係,更能增加自己的信心;或者尋求身邊弟兄姊妹的幫助,與所信任的肢體交通,並一起禱告,也可以使肢體間更加信任、相愛。
三、傳道人的自我膨脹
傳道人也是人,很多時候因為講道講得好,得到別人的誇讚、追捧,甚至因為講道的恩賜而得了「一官半職」的時候,往往會產生驕傲,忘了自己的身份。
這是一個很可惜卻也很普遍的現象,有些傳道人得到一些認可和職位(包括聖職和行政管理職位)後,便開始忘乎所以,想著如何得到更多的認可和更高的職位,於是腦子裡已經不是神的話語,而是陰謀詭計、奉承馬屁,這樣的傳道人還能講出有生命的信息嗎?他的「道」還能牧養神的子民嗎?如果法利賽人是能說不能行,那麼這樣的傳道人是既不能說也不能行。
法利賽人雖然行得不好,起碼腦袋裡裝的還是神的話,而整天想著往上「爬」的傳道人,不僅行偏了,而且腦袋裡已經沒有了神的話。
所以,作為傳道人,始終把「傳道人就是傳道人」這句話放在心上,是非常必要的,以此來時刻提醒自己該做什麼、自己到底是什麼。
雖然「讓傳道人成為傳道人」有著這些困難,但我相信,只要我們能認識到這些困難,並願意靠主克服,就一定能夠越來越接近這一目標。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