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凌煙閣功臣之首的長孫無忌,卻在唐高宗時期被扳倒,扳倒他的人不是唐高宗,而是唐朝最博學的小人李敬宗。
長孫無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親舅舅,因為所獲的功勞和聲望被李世民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首位,還是李世明指定的「託孤」功臣。
據記載,唐太宗在臨終之前還告誡大臣們,長孫無忌對李唐極為忠心,他能得天下也是有長孫無忌在背後輔佐,所以不允許有人讒言陷害他。
有了唐太宗這一番話,長孫無忌可謂是獲得了一道護身符,在唐高宗時期同時掌管著尚書省、門下省和六部,還是太尉一職,可以見得,長孫無忌在朝中的地位和權勢有多高。
雖然長孫無忌的權勢很大,但他確實對李唐忠心耿耿,他聯合褚遂良輔佐唐高宗,延續唐太宗貞觀之治的德政,讓唐高宗也開創了一個盛世——「永徽之治」。
當然,長孫無忌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也做過一些以權謀私的事,比如假借謀逆的罪名殺了高陽公主,還陷害了吳王李恪、流放了能徵善戰的江夏王李道宗,都是為了排除異己、以絕後患。
或許是因為唐太宗的緣故,李治依舊相信這個將自己扶上皇位的舅舅,在很多治國問題上都會詢問他的建議,畢竟朝堂大權幾乎都掌握在自己這個親舅舅手中。
武氏家族的崛起威脅到了長孫無忌的權勢,所以長孫無忌一直反對武則天為皇后
隨著唐高宗李治對武則天的愛戀,武則天在後宮的地位不斷提升,再加上她接二連三地為高宗生下皇子,武則天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所以跟李治說她想被封為貴妃。
每個男人幾乎都逃不開枕邊風的影響,高宗也不例外,所以他在上朝的時候跟大臣們提出自己想要封武則天為宸妃的想法。
長孫無忌非常了解武則天的心思,如果武氏家族崛起的話,勢必會影響到長孫無忌這些朝臣的利益,所以長孫無忌讓中書令來濟上書,勸諫高宗不要冊封武則天。
原本想著是阻止冊封妃子,反而引起了高宗廢后新立的念頭,所以他又提出了廢除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為後的想法。
而這個想法卻被長孫無忌直接拒絕,除了不想威脅到自己利益之外,他也不想王皇后被廢除,因為王皇后是先帝也就是李世民冊立的,長孫無忌對太宗也是挺忠心的,所以不希望高宗做出如此忤逆太宗的行為。
武則天得知長孫無忌不接受自己被封皇后的事情之後,她想要用金銀財寶去賄賂長孫無忌,雖然送去的財寶長孫無忌都接受了,但卻絕口不提廢后的事。
長孫無忌確實有點不地道,收了兩大車的金銀財寶卻不給送禮人辦事,難道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嗎?就連高宗李治也對自己的舅舅失望透頂,畢竟舅舅都笑納了送去的財寶,但是根本沒有為自己的侄子著想,依舊不近人情的拒絕。
博學多才的李敬宗登場,為高宗、武后獻言獻,抗衡長孫無忌
因為得不到長孫無忌的支持,立後失敗的唐高宗即位煩悶,所以出外遊覽古長安城散心,在散步的時候,問自己身邊的大臣這長安城以前都有哪些朝代建都、昆明池是誰開鑿的之類的問題。
而李敬宗立刻就回答說,在大唐之前的秦朝建都鹹陽,而漢惠帝開始就修建了這座老長安城。而昆明池是漢武帝在西漢元狩三年為了練習水戰以便討伐昆明國兒修建。
許敬宗這番回答讓唐高宗甚是高興,他看出了李敬宗的博學多才,所以開始提拔他為心腹,很多問題都直接向他諮詢,而不是單一隻知道聽長孫無忌的了。
當時的許敬宗已是晚年,畢竟他在隋末打亂的時候就跟魏徵一起投奔大唐,在魏徵被重用之時,而他卻屢遭打壓。
直到唐太宗討伐高句麗時期,因為負責文書的岑文本在徵討途中去世,所以讓李敬宗臨時起草詔書,這才發現了李敬宗的文採,李敬宗也因此得到了提拔。
其實許敬宗非常有才華又學識,唐朝初年很多書籍典籍的編修工作都是他來主持的,所以對《晉書》、《五代史》、《東殿新書》等等古文典籍可謂是涉獵廣泛,對古代興亡之事可以說是無所不通、無所不曉。
雖然李敬宗非常的博學,但他在歷史上的名聲並不好,可以說是一個有文化的小人。許敬宗得到唐高宗的重用,他的一肚子壞水終於有了用武之地,開始指點李治去抗衡朝臣長孫無忌。
在李敬宗的指導下,唐高宗重新召集元老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和李勣等大臣討論新立武則天為後的事宜,而李勣知道這是爭鬥的場合,所以就沒去。
唐高宗看到前來的大臣臉上都非常的沉重,知道自己想立後的事肯定會遭到各種阻撓,但是他依舊說出想廢掉王皇后,畢竟她沒有皇子,而武則天卻生了很多皇子非常適合一國之母的地位。
上面也說了,褚遂良跟長孫無忌是一夥的,所以他們都害怕武氏家族會影響到自己的利益,所以都強烈勸諫唐高宗不要立武則天為後,還說出唐太宗臨終前託付他們要看好皇室、看好朝堂的意願。
不僅如此,褚遂良還直接拿武則天曾經侍奉過先帝李世民這事出來,說武則天嚴格意義上也算唐高宗的母后,怎麼能夠娶自己的媽媽呢,這會讓天下老百姓恥笑。
這話說出來徹底惹怒了唐高宗和武則天,所以唐高宗直接讓人把褚遂良拖出去,不讓他在朝堂上說出如此荒唐的話,畢竟褚遂良這番話確實有點幹涉皇室家事的意味,自然會被懲罰了。
這次討論依舊無果,正當李治鬱悶的時候,許敬宗非常聰明地安慰唐高宗說:一個老百姓多收了十斛麥子,都想換個老婆,何況貴為天子的您呢?這褚遂良太不懂皇上的心思了。
這番話確實說到了李治心坎裡,讓李治的心情緩和了許多。不僅如此,許敬宗還提點李治要去問沒來參加討論的重臣李勣的態度,畢竟李勣在軍中的威望很高,能夠跟長孫無忌相比,只要得到他的同意,自然能夠實現廢后的想法。
聽到許敬宗的建議之後,李治第二天立刻就找李勣詢問冊立武則天為後的事,他還裝了一下委屈,說他不能抗衡自己舅舅的建議,所以打算放棄了。
這原本站在中立的李勣看到一國之君居然被朝臣所挾制,而且還是在皇室家事中被幹擾,這確實不符合情理,所以立刻就站在唐高宗這邊,讓李治能安心立後。
可能有人會問,難道李勣不怕自己的利益被武氏家族所侵犯到嗎?其實李勣在朝中的立場一直是傾向於唐高宗李治的,因為李勣在唐太宗時期被貶,是高宗重新提拔他的,李勣對高宗充滿了知遇之恩,所以肯定會站在唐高宗這一邊。
唐高宗有了許敬宗的指點,再加上李勣的支持,根本不用擔憂長孫無忌等朝臣的反對,直接詔令天下冊裡武則天為新皇后。而長孫無忌看到唐高宗居然無視自己的反對,自己在此事想阻撓武氏家族崛起的計劃落空了。
這件事之後,李治和武后開始對長孫無忌的勢力進行打壓,比如在朝上直接起來反對高宗立後的褚遂良被貶黜為刺史;而韓瑗被貶刺史之後又被誣陷為謀反,所以被高宗派人斬了。
長孫無忌的羽翼在武后上位之後開始一步一步被翦除,長孫無忌的勢力也因此被不斷削弱。在顯慶四年,長孫無忌所掌握的權力已經非常的弱小,只保留了太尉、趙國公等幾個沒有實權的虛銜,羽翼被翦除之後,長孫無忌就像沒了鉗子的螃蟹根本不能對武氏家族造成影響。
因此,許敬宗開始對長孫無忌下手,直接派人誣告長孫無忌準備謀反,讓唐高宗將許敬宗這個老臣抓起來審查。
唐高宗對長孫無忌想要謀反的消息非常的震驚,畢竟他自己的皇位都是來自自己的舅舅,如果長孫無忌真的想謀反的話,又何必把自己扶上皇位呢?所以他一直不忍心將長孫無忌給抓起來。
而許敬宗為了徹底將長孫無忌這個能夠影響朝堂的重臣給斬草除根,所以直接誤導李治,說以前的高陽公主的謀反只是小打小鬧,而長孫無忌的謀反才是最有威脅的。他一個三十年的宰相,隨便動動身子都能讓朝堂震動,讓高宗趕緊做好決心。
唐高宗無法拒絕許敬宗,畢竟許敬宗用漢文帝處決犯錯的舅舅這類歷史來勸諫許敬宗,「以史為鑑」的方式讓唐高宗下定了決心,沒有親自去審問長孫無忌就直接將他流放黔州,但是依然給予宰相級別的待遇,也沒有向天下公布。
唐高宗原本只以為能夠保住長孫無忌,畢竟他是先帝李世民的託孤大臣,卻沒想到被武氏家族與李敬宗背地裡下手。
許敬宗派了使者前往黔州逼迫長孫無忌自殺,然後對高宗匯報說是長孫無忌自己覺得羞愧而自縊。原本唐高宗還對長孫無忌是否謀反有所懷疑,而「自縊」這事傳回皇宮,讓李治認定了舅舅的罪名,長孫無忌被誣陷的罪名也就這樣「坐實」了。
大唐王朝的第一大佬長孫無忌,至高無上的權勢和地位居然敗給了一個以學識為自己謀利的李敬宗,或許是長孫無忌被權勢帶來的巨大利益所迷惑,不然憑他的智謀,李敬宗這麼可能對付的了他呢?恐怕,九泉之下的李世民肯定會對長孫無忌大失所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