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第一功臣長孫無忌,被誰從權勢的高位拉了下來?

2020-12-20 花花家的家常事很多

位列凌煙閣功臣之首的長孫無忌,卻在唐高宗時期被扳倒,扳倒他的人不是唐高宗,而是唐朝最博學的小人李敬宗。

長孫無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親舅舅,因為所獲的功勞和聲望被李世民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首位,還是李世明指定的「託孤」功臣。

據記載,唐太宗在臨終之前還告誡大臣們,長孫無忌對李唐極為忠心,他能得天下也是有長孫無忌在背後輔佐,所以不允許有人讒言陷害他。

有了唐太宗這一番話,長孫無忌可謂是獲得了一道護身符,在唐高宗時期同時掌管著尚書省、門下省和六部,還是太尉一職,可以見得,長孫無忌在朝中的地位和權勢有多高。

雖然長孫無忌的權勢很大,但他確實對李唐忠心耿耿,他聯合褚遂良輔佐唐高宗,延續唐太宗貞觀之治的德政,讓唐高宗也開創了一個盛世——「永徽之治」。

當然,長孫無忌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也做過一些以權謀私的事,比如假借謀逆的罪名殺了高陽公主,還陷害了吳王李恪、流放了能徵善戰的江夏王李道宗,都是為了排除異己、以絕後患。

或許是因為唐太宗的緣故,李治依舊相信這個將自己扶上皇位的舅舅,在很多治國問題上都會詢問他的建議,畢竟朝堂大權幾乎都掌握在自己這個親舅舅手中。

武氏家族的崛起威脅到了長孫無忌的權勢,所以長孫無忌一直反對武則天為皇后

隨著唐高宗李治對武則天的愛戀,武則天在後宮的地位不斷提升,再加上她接二連三地為高宗生下皇子,武則天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所以跟李治說她想被封為貴妃。

每個男人幾乎都逃不開枕邊風的影響,高宗也不例外,所以他在上朝的時候跟大臣們提出自己想要封武則天為宸妃的想法。

長孫無忌非常了解武則天的心思,如果武氏家族崛起的話,勢必會影響到長孫無忌這些朝臣的利益,所以長孫無忌讓中書令來濟上書,勸諫高宗不要冊封武則天。

原本想著是阻止冊封妃子,反而引起了高宗廢后新立的念頭,所以他又提出了廢除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為後的想法。

而這個想法卻被長孫無忌直接拒絕,除了不想威脅到自己利益之外,他也不想王皇后被廢除,因為王皇后是先帝也就是李世民冊立的,長孫無忌對太宗也是挺忠心的,所以不希望高宗做出如此忤逆太宗的行為。

武則天得知長孫無忌不接受自己被封皇后的事情之後,她想要用金銀財寶去賄賂長孫無忌,雖然送去的財寶長孫無忌都接受了,但卻絕口不提廢后的事。

長孫無忌確實有點不地道,收了兩大車的金銀財寶卻不給送禮人辦事,難道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嗎?就連高宗李治也對自己的舅舅失望透頂,畢竟舅舅都笑納了送去的財寶,但是根本沒有為自己的侄子著想,依舊不近人情的拒絕。

博學多才的李敬宗登場,為高宗、武后獻言獻,抗衡長孫無忌

因為得不到長孫無忌的支持,立後失敗的唐高宗即位煩悶,所以出外遊覽古長安城散心,在散步的時候,問自己身邊的大臣這長安城以前都有哪些朝代建都、昆明池是誰開鑿的之類的問題。

而李敬宗立刻就回答說,在大唐之前的秦朝建都鹹陽,而漢惠帝開始就修建了這座老長安城。而昆明池是漢武帝在西漢元狩三年為了練習水戰以便討伐昆明國兒修建。

許敬宗這番回答讓唐高宗甚是高興,他看出了李敬宗的博學多才,所以開始提拔他為心腹,很多問題都直接向他諮詢,而不是單一隻知道聽長孫無忌的了。

當時的許敬宗已是晚年,畢竟他在隋末打亂的時候就跟魏徵一起投奔大唐,在魏徵被重用之時,而他卻屢遭打壓。

直到唐太宗討伐高句麗時期,因為負責文書的岑文本在徵討途中去世,所以讓李敬宗臨時起草詔書,這才發現了李敬宗的文採,李敬宗也因此得到了提拔。

其實許敬宗非常有才華又學識,唐朝初年很多書籍典籍的編修工作都是他來主持的,所以對《晉書》、《五代史》、《東殿新書》等等古文典籍可謂是涉獵廣泛,對古代興亡之事可以說是無所不通、無所不曉。

雖然李敬宗非常的博學,但他在歷史上的名聲並不好,可以說是一個有文化的小人。許敬宗得到唐高宗的重用,他的一肚子壞水終於有了用武之地,開始指點李治去抗衡朝臣長孫無忌。

在李敬宗的指導下,唐高宗重新召集元老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和李勣等大臣討論新立武則天為後的事宜,而李勣知道這是爭鬥的場合,所以就沒去。

唐高宗看到前來的大臣臉上都非常的沉重,知道自己想立後的事肯定會遭到各種阻撓,但是他依舊說出想廢掉王皇后,畢竟她沒有皇子,而武則天卻生了很多皇子非常適合一國之母的地位。

上面也說了,褚遂良跟長孫無忌是一夥的,所以他們都害怕武氏家族會影響到自己的利益,所以都強烈勸諫唐高宗不要立武則天為後,還說出唐太宗臨終前託付他們要看好皇室、看好朝堂的意願。

不僅如此,褚遂良還直接拿武則天曾經侍奉過先帝李世民這事出來,說武則天嚴格意義上也算唐高宗的母后,怎麼能夠娶自己的媽媽呢,這會讓天下老百姓恥笑。

這話說出來徹底惹怒了唐高宗和武則天,所以唐高宗直接讓人把褚遂良拖出去,不讓他在朝堂上說出如此荒唐的話,畢竟褚遂良這番話確實有點幹涉皇室家事的意味,自然會被懲罰了。

這次討論依舊無果,正當李治鬱悶的時候,許敬宗非常聰明地安慰唐高宗說:一個老百姓多收了十斛麥子,都想換個老婆,何況貴為天子的您呢?這褚遂良太不懂皇上的心思了。

這番話確實說到了李治心坎裡,讓李治的心情緩和了許多。不僅如此,許敬宗還提點李治要去問沒來參加討論的重臣李勣的態度,畢竟李勣在軍中的威望很高,能夠跟長孫無忌相比,只要得到他的同意,自然能夠實現廢后的想法。

聽到許敬宗的建議之後,李治第二天立刻就找李勣詢問冊立武則天為後的事,他還裝了一下委屈,說他不能抗衡自己舅舅的建議,所以打算放棄了。

這原本站在中立的李勣看到一國之君居然被朝臣所挾制,而且還是在皇室家事中被幹擾,這確實不符合情理,所以立刻就站在唐高宗這邊,讓李治能安心立後。

可能有人會問,難道李勣不怕自己的利益被武氏家族所侵犯到嗎?其實李勣在朝中的立場一直是傾向於唐高宗李治的,因為李勣在唐太宗時期被貶,是高宗重新提拔他的,李勣對高宗充滿了知遇之恩,所以肯定會站在唐高宗這一邊。

唐高宗有了許敬宗的指點,再加上李勣的支持,根本不用擔憂長孫無忌等朝臣的反對,直接詔令天下冊裡武則天為新皇后。而長孫無忌看到唐高宗居然無視自己的反對,自己在此事想阻撓武氏家族崛起的計劃落空了。

這件事之後,李治和武后開始對長孫無忌的勢力進行打壓,比如在朝上直接起來反對高宗立後的褚遂良被貶黜為刺史;而韓瑗被貶刺史之後又被誣陷為謀反,所以被高宗派人斬了。

長孫無忌的羽翼在武后上位之後開始一步一步被翦除,長孫無忌的勢力也因此被不斷削弱。在顯慶四年,長孫無忌所掌握的權力已經非常的弱小,只保留了太尉、趙國公等幾個沒有實權的虛銜,羽翼被翦除之後,長孫無忌就像沒了鉗子的螃蟹根本不能對武氏家族造成影響。

因此,許敬宗開始對長孫無忌下手,直接派人誣告長孫無忌準備謀反,讓唐高宗將許敬宗這個老臣抓起來審查。

唐高宗對長孫無忌想要謀反的消息非常的震驚,畢竟他自己的皇位都是來自自己的舅舅,如果長孫無忌真的想謀反的話,又何必把自己扶上皇位呢?所以他一直不忍心將長孫無忌給抓起來。

而許敬宗為了徹底將長孫無忌這個能夠影響朝堂的重臣給斬草除根,所以直接誤導李治,說以前的高陽公主的謀反只是小打小鬧,而長孫無忌的謀反才是最有威脅的。他一個三十年的宰相,隨便動動身子都能讓朝堂震動,讓高宗趕緊做好決心。

唐高宗無法拒絕許敬宗,畢竟許敬宗用漢文帝處決犯錯的舅舅這類歷史來勸諫許敬宗,「以史為鑑」的方式讓唐高宗下定了決心,沒有親自去審問長孫無忌就直接將他流放黔州,但是依然給予宰相級別的待遇,也沒有向天下公布。

唐高宗原本只以為能夠保住長孫無忌,畢竟他是先帝李世民的託孤大臣,卻沒想到被武氏家族與李敬宗背地裡下手。

許敬宗派了使者前往黔州逼迫長孫無忌自殺,然後對高宗匯報說是長孫無忌自己覺得羞愧而自縊。原本唐高宗還對長孫無忌是否謀反有所懷疑,而「自縊」這事傳回皇宮,讓李治認定了舅舅的罪名,長孫無忌被誣陷的罪名也就這樣「坐實」了。

大唐王朝的第一大佬長孫無忌,至高無上的權勢和地位居然敗給了一個以學識為自己謀利的李敬宗,或許是長孫無忌被權勢帶來的巨大利益所迷惑,不然憑他的智謀,李敬宗這麼可能對付的了他呢?恐怕,九泉之下的李世民肯定會對長孫無忌大失所望吧。

相關焦點

  • 凌煙閣功臣長孫無忌,他算忠臣還是權臣?看他最後下場就知道了
    而李世民的大舅子長孫無忌,則排在了凌煙閣首位,他在太宗一朝可謂是恩寵已極。隱太子李建成與李世民後期成水火之勢,正是長孫無忌第一個向李世民提出先發制人。鼓動親王與太子兵戈相見,這是要冒極大風險的,可是長孫無忌賭贏了。靠著玄武門之變的功績,長孫無忌排到了凌煙閣第一的位置。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第一,秦瓊最末,唐太宗到底怎麼想的
    秦瓊能夠排進入二十四功臣的行列,即便是排在最後,已經算是唐太宗仁厚了!唐太宗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類似由國家授予的榮譽稱號。能夠進入這個名單,把畫像掛在凌煙閣上,不僅僅是莫大的榮耀,更是一種「保證」。只要不謀反、不犯十惡不赦的大罪,這個家族的數十代富貴是完全有保證的。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有兩人姓長孫,一個是長孫無忌,另一個是?
    唐朝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為了表彰昔日打天下的功臣閣老,特意下詔令畫師繪出二十四功臣畫像,置於太極宮三清殿旁的凌霄閣內。這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由來。
  • 凌煙閣功臣第一位:長孫無忌,勞苦功高,為何下場悽慘?
    凌煙閣是唐朝用來表彰功臣的,許多有名的功臣都能從中找到。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唐代權臣長孫無忌,有人可能就要問了,說長孫無忌,憑什麼排在第一位呢?他的功勞真的有那麼高嗎?其實不一定,一方面很有可能是長孫無忌對唐朝的貢獻確實大,另外一方面,將他排在第一位,變相的來說也是一種獎賞。在李世民還沒有上位的時候,就個長孫無忌認識,關鍵的是李世民還娶了長孫無忌的妹妹,也就是後來的長孫皇后。長孫無忌最大的貢獻就是在李世民上位這件事情上他的無條件支持,玄武門之變,他支持李世民,站在李世民的這邊與李建成對抗,最終的結果就是李世民成功走上王位,成為了皇帝。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第一的是長孫無忌,排第二的是誰?
    唐代長安城皇宮內的三清殿旁有一個不怎麼高大巍峨的建築,雖然「其貌不揚」,但它的意義非常重大,這座小小的閣樓就是大名鼎鼎的凌煙閣。貞觀十七年(643),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表彰跟隨他一起徵戰四方,治理國家的功臣,便修建了凌煙閣來陳列由大畫家閻立本所繪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即《二十四功臣圖》,畫像為真人比例,面北懸掛,以示尊皇,並時常前往懷舊。
  • 秦瓊這麼有名氣,為什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被排在了倒數第一
    而事實上秦瓊排了個倒數第一,至於第一是誰,當然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長孫無忌啦!具體排名: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徐茂公)、秦瓊。
  • 一代權臣長孫無忌,他輔佐了三位皇帝,晚年為何被賜死?
    一代權臣長孫無忌,他輔佐了三位皇帝,晚年卻為何被賜死?隋末,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當長孫無忌聽到這個消息後,當即前來投奔,幫助李家打天下,輔佐李世民,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位列凌煙閣功臣第一位。626年參與策劃玄武門兵變,是李世民登基的最大功臣。隨後長孫無忌任宰相,李世民將別人誣告的奏章直接拿給他看,表示對他的信任,可長孫無忌知道權勢過大總會惹來殺身之禍,多次請求,太宗無奈降了官職。後來太宗又讓他做司空,為他寫了威風賦。634年太宗李世民將二十四位功臣畫像掛入凌煙閣,長孫無忌排第一。
  • 長孫皇后家族婚史:長孫無忌死後,汾陽王給了長孫家族最後的榮耀
    李世民後來位尊九五,長孫觀音婢作為李世民的結髮妻子,自然是母儀天下。李世民為了給妻族臉上貼金,強行把洛陽長孫氏推上天下第二姓的位置。 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外加凌煙閣功臣長孫順德聯手,把洛陽長孫氏推上了巔峰。貞觀年間跟長孫家族聯姻的人,個個都是頂級豪門。長孫無忌的嫡長子長孫衝,娶了李世民嫡長女長樂公主李麗質為妻。
  • 依託長孫無忌墓 武隆將建大唐宰相城
    無雙國士 最後亡故地在武隆說起唐朝的長孫無忌,大家都不陌生,這個被無數次寫進史書和各種小說中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出生在河南洛陽,入仕在長安城內,他的人生看似絕不會和遠在西南的重慶有絲毫關係,可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唐朝風雲人物最後的亡故之地卻在我市武隆區。
  • 長孫無忌作詩諷刺歐陽詢似猴 被反諷脖粗肚圓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長孫無忌首先拿歐陽詢開涮:「聳膊成山字,埋肩不出頭。誰家麟閣上,畫此一獼猴?」作為唐貞觀年間的名臣、中國楷書四大家之一的歐陽詢,字寫得特別漂亮,但人長得非常寒磣,活像一隻大猴子。因而,他的相貌被長孫無忌嘲諷為猴子。  歐陽詢長得不認真,但反應能力快、口才特別棒,看著長孫無忌矮胖身材和一張大圓臉,就犀利毒舌了一把:「索頭連背暖,漫襠畏肚寒。
  • 唐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五位齊魯籍人士都是誰?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表彰和紀念當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修建了一座凌煙閣,請當時的大畫家閻立本繪畫,書法家褚遂良題詞,將為唐帝國建功最大的二十四名臣子的等身畫像置於凌煙閣,據說太宗晚年經常獨自前往凌煙閣,追憶當年與兄弟們金戈鐵馬一起打天下的崢嶸歲月,久久不願離去。
  • 一手遮天的代價:忠臣與能臣長孫無忌之死給我們的沉思是什麼?
    作者:李大奎一、長孫無忌其人在唐朝牛人大咖中,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長孫無忌無疑榜上有名,且首屈一指。只因幼時父親早早去世,其異母兄長長孫安業當家,長孫無忌不受待見,母親便領著他及其妹妹長孫氏到渤海舅父高士廉(時任隋朝治禮郎,後為大唐的申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家中撫養長大。長孫無忌自小勤奮好學,生性聰慧。在舅父高士廉的悉心培養下,博通文史,頗有計謀。與李世民乃布衣之交,關係甚好。
  • 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長孫無忌-皇權也容不下的親舅舅
    今天要說的這位唐朝宰相就是死在了自己外甥的手上,他就是長孫無忌。對於長孫無忌有些人可能不是特別熟悉,但是他的妹夫很多人肯定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長孫無忌的親妹妹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賢后之首-長孫皇后。在中國,只要家庭大了,各房之間的爭奪就肯定少不了。長孫無忌肯定對此深有體會,因為少年喪父後,他連同母親和妹妹便被趕出了家門,無奈之下只好投奔舅舅高士廉。
  • 長孫無忌為何鬥不過武則天?犯了個致命錯誤,自縊算是好的
    在唐朝功臣之中,長孫無忌是排在第一位的,也就是凌煙閣24功臣之首,是唐太宗李世民最為信任的心腹,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君臣二人關係好的恨不得穿一條褲子。從李世民騎兵之初,長孫無忌就一直跟隨在身邊,屬於創業元老級的人物,外加大舅子這層關係,登基後的李世民對長孫無忌委以重任,絲毫不擔心什麼功高震主。
  • 長孫無忌炮製的驚天大案
    柴令武是唐高祖李淵的駙馬柴紹(凌煙閣功臣榜上列14位)的兒子,他娶了李世民的女兒巴陵公主;執失思力原是東突厥執失部酋長,東突厥滅亡後,歸降唐朝,娶了李淵之女、李世民之妹九江公主為妻,他們同房遺愛的關係也很好,經常往來。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駙馬」團夥了。這些人聚在一起,本來也是人之常情;但高陽公主的不安分,將這些人包括自己在內都送上了絕路。
  • 長孫無忌:李世民在位時謙遜公正,為何李世民死後卻秒變嘴臉
    他任尚書右僕射時,有人上本誣告他,李世民卻將奏摺拿給長孫無忌看,以示對他的信任,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封「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位列第一!可以說長孫無忌是李世民一生最信任的人,二人不僅有君臣之義,還有兄弟之情,李世民駕崩時還留下遺詔,命長孫無忌輔政!
  • 兩面派長孫無忌,李世民在位時謙遜公正,李世民死後卻秒變嘴臉
    他任尚書右僕射時,有人上本誣告他,李世民卻將奏摺拿給長孫無忌看,以示對他的信任,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封「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位列第一! 可以說長孫無忌是李世民一生最信任的人,二人不僅有君臣之義,還有兄弟之情,李世民駕崩時還留下遺詔,命長孫無忌輔政!
  • 李恪死前,留了遺囑,預言長孫無忌和全族慘死的結局,句句應驗
    要說長孫家族中最厲害的人莫過於長孫無忌了,許多熟悉唐朝歷史的人都不會對這個人陌生,在人才濟濟的唐初,為何長孫無忌會被列為凌煙閣第一功臣呢?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從那件事說起。雖然說在李世民打天下的時候,比長孫無忌出彩的人不少,但是長孫無忌卻是將李世民扶上皇位的那一個,此後更是得到了李世民的信任,貞觀年間長孫無忌獲封禮部尚書,加封齊國公,能出入太宗寢室,當時曾經有人告密長孫無忌存在二心,李世民當眾宣讀密告,以示君臣無猜。
  • 唐朝初期有功臣三十多位,為什麼近一半人都不得善終?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唐代大詩人李賀用這首詩致敬了凌煙閣的二十四功臣,也表達了自己想棄筆從戎,建功立業的心態。 但是,要我說。做功臣千萬別做唐代的開國功臣,因為,往往不得善終,即使善終,也不得善後——子孫後代下場也不太好! 這是真的麼?
  • 同為王佐之才,東漢的雲臺28將,為何沒唐朝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
    同為王佐之才,東漢的雲臺28將,為何沒唐朝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劉秀的雲臺28將,為何沒李世民的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 會取安西將報國,凌煙閣上大書名。 詩贈的趙將軍是誰已無關緊要,詩人的祝福卻流傳下來,奮戰沙場的將軍們,最高的榮譽就是「凌煙閣上大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