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一編第2章中關於習得性無助的試驗對應的減肥心理
習得性無助與自我決定
對具有控制感的好處的研究也同樣在動物研究中,被關入籠內而無法逃避電擊的狗,會習得一種無助感,之後這些狗就算處在其他可以逃避懲罰的條件下,也只會被的畏縮。狗如果學會了自我控制(成功地逃避開第一次電擊),會更容易適應新的情境。研究者馬丁.賽利格曼指出這種習得性無助在人類情境中也有類似之處,例如,抑鬱或苦惱的人變得被動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努力沒有任何作用。無助的狗和抑鬱的人都遭遇了意志癱瘓,被動順從,甚至死氣沉沉的冷漠。
對立志減肥的人來說,不管使用何種減肥方式,如果沒有堅持,且中長期都不見效果,在重複一次兩次以上的不成功減肥經歷後,會深受打擊,意志崩潰,然後就是順從,順從於身體的肥胖,順從於心理上的壓抑、不在乎,對減肥將會再也提不起熱情。除非生活上或者身體上出現因身體肥胖而引起的重大變故,才會再次激發減肥的意念。然而,往往此刻已經為時已晚。
引用第二編第6章從眾,行為和態度
拖延同樣是對自我傷害的無意識的放任。(sabini & silver,1982)。一位學生知道就要交期末論文了。可他每次做論文時都分散注意力——一會是視頻遊戲,一會是電視節目——看起來沒有什麼大危害。但是,漸漸地,這個學生根本就無法完成論文了,他甚至沒意識到自己實際上已經決定不做論文了。」
此範例同樣適用於運動減肥或增肌的人群,如果你每次都要找一些藉口,比如沒吃東西,或吃的太飽,或者心情不好,或者參加個難以推脫的聚會,以此來拖延你的訓練行程,三番五次以後,你會發現你的訓練成績停滯不前了,或許你還沒有意識到,實際上,你已經放棄訓練了。同時,你還可能獲得上面第一條的論斷。
偏見
第一編社會思維第2章實驗研究:探尋因果關係:鑑於實驗篇幅太長,不作引用。簡單講述一下實驗結果所證實的內容。
絕大部分人對肥胖人群有行動遲緩、懶散、馬虎、不善交流,自我封閉等等不良偏見與歧視,而偏見歧視會影響他人與肥胖者的行為態度。如年輕男性對首次見面的肥胖女性不是那麼熱情,愉悅度不高,表現的比較木訥冷淡,而對應的是,肥胖女性會對對方的冷淡做出回應(既然你對我不感興趣,那我也沒必要熱臉貼你的冷屁股),由此又反向證實了對方的偏見。偏見加深固化了。
困境
斯蒂文·高特麥克(Gortmaker others,1993) 對370名年齡在16~24歲之間的肥胖人士進行了研究。當7年之後再對這個人群進行回訪時,他們發現,與另一個近5000人的對照組女性人群相比,這一人群結婚的可能性與高薪收入的可能性都要更低。
第三編第9章偏見
在尋求愛情或工作時,肥胖者——尤其是超重的婦女—前途黯淡。在若干相關的研究當中,肥胖者結婚的更少、只能獲得初級的或不大好的工作,收入也更低。在實驗研究中(讓其中的一些人扮成肥胖者),他們被知覺為缺乏魅力、不太聰明、不太快樂、缺乏自我修養,不夠成功(Gort-maker & others,1993;Hebl&Heatherton.1998;Pingi-tore & others. 1994)。人們甚至會貶低那些僅僅是站在或者坐在肥胖者周圍的人(Hebl & Mannix,2003)。事實上,體重歧視明顯超過了種族或性別歧視,它表現在職業的每一個階段中—僱用、安置、晉升、薪酬、獎懲和解僱(Roehling.2000)。
這兩段引用完全不需要再過多置喙,自己思量吧。
所以,不管怎樣,胖北鼻們,請一定要熱情,積極。當然,最好還是把減肥計劃擺在你首要位置。
引用內容取自《社會心理學》,這個國慶無所事事看了一半多點,或許後面還有相關方面的內容,如果有到時候再發。
題目其實不怎麼搭,但是我就想往上套。[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