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讀者愛上江湖 翻譯就不能太嚴肅

2020-12-12 中國經濟網

  5月26日,在英國最大連鎖書店Waterstone網站上,貼出了《A Bond Undone》的預售本,這是中國暢銷書《射鵰英雄傳》(以下簡稱《射鵰》)英譯本的第二卷。該書計劃明年初面向全球發行,即使還要等上半年,但已有讀者迫不及待地將其加入了購物車。

  近日,關於《射鵰》英譯本第一卷《英雄誕生》「走紅」歐美市場的討論不斷發酵,人們除了思考「海外金庸熱」出現的原因,也對中國文學在世界的地位抱以期盼。

  然而,一組數據較為客觀地反映了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的現實處境:中國作家協會有註冊會員作家7000多人,全國網絡作家超過10萬人,但有作品被譯介到國外的作家僅有200多人,作品在國外有影響力的不多。這次金庸作品《射鵰》打了個「翻身仗」,將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啟示1

  再創作需要靈活性

  「在《英雄誕生》面世之前,確實有不少言論是持懷疑態度的」,負責金庸武俠版權運營的廣州市朗聲圖書有限公司董事長歐陽群坦言,金庸作品無論是語言還是知識體系,都有著極其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要用英文原汁原味地翻譯出來,並讓西方讀者理解,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加上曾經有幾部金庸作品在海外遇冷,也讓不少譯者卻步。」

  譯者安娜·霍姆伍德認為,最重要的是譯文能否讓英文讀者被書中的情緒和人物所吸引、被超凡脫俗的武術所震撼,能否將書中的陰謀詭計翻譯得扣人心弦。「為了文字流暢、易懂,不一定非死摳字眼,逐字硬譯,一場惡鬥的描述最好一氣呵成。」安娜說,「最糟糕的是你把每個字都翻譯準確了,但讀起來卻毫無生趣,那就失去了文學翻譯的意義。」

  面對種種說辭,安娜回應,人們認為金庸的世界對於英文讀者來說,異域風味太濃了,不好翻譯。但這個故事裡的愛、忠誠、榮耀、對腐敗官府和入侵者的抗爭又是很容易產生情感共鳴的。不譯,才是最大的損失。

  事實上,不管是亞馬遜,還是美國版「知乎」Reddit的討論平臺,許多讀者都給該書打了高分。有讀者如此描述他們的閱讀體驗:「讀這本書時有一種超然的感覺,更像是在講述歷史,而不是講述一個故事。」「這裡有不可思議的戰鬥場面和各種武俠特技,人物兼具非凡的勇氣和神奇的魔法。《英雄誕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荒謬的,但不知為什麼,又如此令人著迷。」

  「從很多西方讀者的閱讀反饋來看,安娜的翻譯是成功的,許多人表示看完第一部意猶未盡,很期待《射鵰》的後續翻譯。」第二卷譯者張菁也認為,翻譯《射鵰》首先得明確它是一本小說,小說就該有小說的節奏,讓人讀得懂而且產生追看的欲望。

  「所以不能太嚴肅,不能一開始就築起高牆,不能讓讀者一看便喪失『食慾』。要先把他們引進門,讓他們沉迷其中,慢慢愛上金庸的武俠和江湖。」張菁舉例說,比如原著第一章說書人交代宋高宗昏庸、嶽飛遭秦檜陷害的大段歷史背景,在英譯本中就縮短了很多。之所以這樣鋪陳,是因為西方讀者並非現成的「金迷」,他們翻開書之前對中國歷史、武俠文化可能一無所知。假如一打開書就是大段的註解和歷史陳述,很難讓他們看下去的。「讀者不想看,就無法愛上這個江湖,更別說了解中國歷史了。所以,譯本得先吊起他們的胃口,讓他們有閱讀的快感。」

  在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副教授、經典譯林第一版《小婦人》譯者劉春英看來,包括金庸作品在內的不少中國當代文學在華語世界暢銷,但在西方文學世界受冷的「文化逆差」現象,其中高質量翻譯的缺失是最大的原因。她評價,「《射鵰》英譯本不去『逐字硬譯』,而是更強調故事情節的推進和『傳神達意』,無疑是值得借鑑的做法。」

  中山大學原外語學院兼翻譯學院院長、翻譯學院學術顧問王賓教授也指出,金庸作品從主題、故事情節到語言都是地道中國貨,用另一種語言,尤其是與漢語完全不同的語言去翻譯時,要保留這些特性,需要靈活性的再創作。

  啟示2

  可以嘗試「中外合譯」

  當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敲定出版由安娜翻譯的《英雄誕生》時,有不少學者紛紛打聽這位「80後」師承何方。儘管安娜曾在牛津大學讀歷史學專業,但直到10餘年前才獨自到中國遊學。她從古典文學入手後,經朋友推薦,買下自己的第一本金庸作品——《鹿鼎記》,由此迷上武俠。金庸善於在虛構的武俠世界裡表達自己的價值觀,讓安娜感到有趣。也正是興趣使然,她萌生了把金庸作品帶到西方世界的想法。

  無獨有偶,風靡美國的中國科幻小說《三體》也是藉由民間力量主動翻譯並進行海外推廣的。

  記者在世界最大的讀者網站Goodreads上統計,自《三體》英文版2014年年底面世至今,各個國家、地區的讀者就一直在討論。至今,將近4年時間共有62817名讀者關注《三體》,給出5分的有22370人,佔比35%;給出4分的有24935人,佔比39%,這表明有74%的讀者喜歡這本書。其中有7750個讀者撰寫了書評,當中對《三體》的科幻想像力及翻譯給予了高分評級。

  「《三體》的英文譯者劉宇昆是長期生活在美國的華裔科幻小說作家,十分熟悉西方讀者的閱讀習慣,他的譯文為《三體》加分不少。」類似這樣的書評在歐美重要期刊上多有提到。

  中國文學早前主要以兩種不同的方式對外譯介:一是漢學家主動譯入,翻譯中國的文學作品;二是中國政府機構對外翻譯,推介中國文學。

  「由政府機構支持的翻譯項目在經濟層面上有著天然優勢,但是也存在異域讀者群數量少、叢書傳播渠道狹窄等問題。」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董曉波、胡波等學者建議,民間力量主動參與中國文學對外譯介和推廣,多是出於自我發展和相互交流的需要,並採取市場運作的模式。中國文學要「走出去」,在政府單方「自選、自譯、自推」的譯介模式基礎上,還可積極聯合國外廣大從事中譯外工作的漢學家、翻譯家,加強與他們的交流與合作。

  「能把中國文學作品翻譯得『信、達、雅』很難,中國譯者對外國文化氛圍、風土人情、文化背景的掌握大多不盡如人意,而國外譯者中能夠精確把握中文的人也很稀缺。」劉春英說,近年來國際上知名度比較高的英譯者要麼母語是譯入語,要麼是中外合作。中國文學走出去可以嘗試「中外合譯」的方法,即,先由中國的譯者翻譯達到「信」,在此基礎上由外國譯者來實現「達、雅」;或者中外譯者共同討論完成。

  除了翻譯人才外,近年來散落在全球各地的網文翻譯組也逐漸進入了公眾視野。

  以Wuxiaworld、Gravity Tales等網站為代表,目前翻譯中國網絡小說的網站已有上百家,譯者多為華裔或漢語學習者。「可讀性強又通俗易懂的網絡文學,成為他們閱讀興趣的起點、翻譯傳播的重點,而這些漢譯外的作品也是西方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的門窗。」華南理工大學傳播學副教授黃桂萍說。

  啟示3

  不同文化平等交流

  在不少學者看來,金庸作品蘊含了大量的中國歷史、文化習俗等,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集合,而在西方國家,有不少讀者對中國的武術、功夫電影有濃厚興趣,這些都是譯本受青睞的重要原因。張菁由衷地說,很榮幸能參與翻譯《射鵰》英文版,希望能藉助充滿想像力的武俠小說,傳播中國古典文化。

  人們從近年莫言獲諾獎、閻連科獲卡夫卡文學獎、劉慈欣《三體》英文版入圍美國「星雲獎」,再到《英雄誕生》的叫好又叫座,對中國文學在世界中的地位抱以希望,期待越來越多優秀的中國小說得到世界關注。

  「翻譯作品能否被接納,與當地受眾的期待視野有密切關係,這樣的期待視野則受過去的歷史記憶所影響。」王賓說,他們所嚮往的「中國優秀文化」主要集中在「中國菜」和「中國功夫」上,與「功夫」有關的文學、影視作品是較為容易「走出去」的。「要把『走出去』的道路拓寬,就需要我們增加新的『歷史記憶』。」

  目前,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世界也越來越關注「中國講述」。不少學者均認為,不僅僅是文學或者文化圈,而是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在與中國發生著聯繫,使得各個領域都更重視中國文化。「比如,當前逆全球化浪潮興起,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文化中的俠義精神有可能讓其他國家充滿期待,也能促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黃桂萍說。

  「此外,有些觀念也需要改變。」劉春英也指出,「我們在面對世界時經常出現兩極:要麼過於自負,要麼過於自卑。要讓中國文化『走出去』,平等心態很重要,不能因為取得成績而膨脹,也不能因為還有差距而自卑,要讓不同文化平等友善地交流。」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林秀敏 )

相關焦點

  • 讓讀客愛上江湖 翻譯就不會嚴肅
    「要用英文原汁原味地翻譯出來,並讓西方讀客理解,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加上曾經有幾部金庸作品在海外遇冷,也讓不少譯者卻步。」  譯者安娜·霍姆伍德認為,最重要的是翻譯的書能否讓英文讀客被書中的情緒和人物所吸引、被超凡脫俗的武術所震撼,能否將書中的陰謀詭計翻譯得扣人心弦。「為了文字流暢、易懂,不一定非死摳字眼,逐字硬譯,一場惡鬥的描述最好一氣呵成。」
  • 一不小心讓你愛上的兔入江湖 絕對是回憶天堂
    一不小心讓你愛上的兔入江湖 是回憶天堂時間:2018-07-30 09:45   來源:中華網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一不小心讓你愛上的兔入江湖 是回憶天堂 有一首歌這樣唱著:你無聲無息出現在我心裡,就這樣一不小心愛上了你。
  • 韓媒因黃致列事件強行甩鍋給翻譯,翻譯嚴肅聲明:沒有任何問題!
    前不久,韓國歌手黃致列因為在某檔脫口秀節目中發表不當言論,吐槽中國空氣和水質有問題,引起了中國網民強烈不滿,並揚言要將其驅逐出境,以後堅決不能讓他再來中國沽名釣譽。言外之意,詞彙是固定的,但要分語境不同,所以才會導致誤解。雖說黃致列的致歉信來的比較及時,但依舊還是有不少網友不買他的帳,認為他道歉不夠真摯,活脫脫就是男版張娜拉,只要撈金的時候才會想起中國的好。可不管怎樣,黃致列已經道歉了,再過多去追究譴責的話,反倒會顯得咱們中國網民太小家子氣。
  • 翻譯家葛浩文:一年後西方讀者就忘記莫言了
    而選擇翻譯誰的書和不翻譯誰的書,葛浩文有一個最大的標準就是一定要在西方能找到出版方,「不能不考慮市場。」而梁曉聲的《一個紅衛兵的自白》,還有一個臺灣作家以蕭紅為主題寫的長篇小說,這兩本書他寄給了好幾家出版社,都沒有人願意在美國出版。
  • 江湖用英語咋說?《射鵰》英文版將在歐美上市,真是苦了翻譯
    ▎新聞來源:參考消息網近日,美國媒體報導,金庸小說《射鵰》三部曲的英譯版將分12卷陸續出版,擬以「中國指環王」的名號把「射鵰」三部曲介紹給歐美讀者。中國讀者熟悉的「江湖」一詞,字面意思為「江和湖」,但其蘊含很難翻譯成英文,因為它常用來表示和古代傳統社會平行存在的社會環境,其法律和道德自成一派。因此,很多中國粉絲都十分關心翻譯家會如何翻譯江湖以及小說裡錯綜複雜的武功名稱、招數和動作,比如:丐幫的「打狗棒法」、梅超風的「九陰白骨爪」、郭靖的「降龍十八掌」等等。
  • 愛上哥們兒 萌樂網《劍雨江湖》荒誕事件大盤點
    彎彎浪漫愛情劇《愛上哥們兒》,講述了黑道太子爺如何撩兄弟泡上哥們兒的奇葩戲碼,再次刷新了我們的三觀。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萌樂網《劍雨江湖》每日荒誕的事件發生,而哪些會讓你目瞪口呆,哪些會讓你驚叫連連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黃蓉翻譯成黃蓮?老外讀者無法接受英譯版《射鵰英雄傳》
    當我剛邁入這一行的時候,我翻譯得很爛,基本上是業餘水平,也沒有校對。而在這幾年的工作中我學到了很多,我已經學了十年的中文了,也在中國居住了七年多,我現在仍然在翻譯中國網絡小說。接下來我要說的也是這方面的話題。這次要說的小說,跟玄幻小說有點相像,但又不完全一樣。
  • 鄭克魯:要給中國讀者提供一些精美、豐盛的翻譯作品
    法語中有「翻譯即背叛」的說法,鄭克魯認為這種概括太籠統,但他也反對把翻譯看作是與原文競賽的觀點,「人家是最經典、最優秀的法國語言,你競賽得過它嗎?」近代著名翻譯家嚴復提出了「信達雅」的翻譯三原則,鄭克魯認為,「達」與「雅」應在「信」的基礎上實現,「翻譯長篇小說有一些錯誤是難免的,也可以原諒,但現在有的新出的重譯本裡面有幾百個錯,這是絕對不能原諒的。」
  • 圖書翻譯要設質量關卡
    還有更邪乎的,巴士公司被譯成了「靈車站」;打嗝竟然被譯作「放屁」;《論寫作》(OnWriting)被翻譯成中文書名竟變成了《撫摸恐怖》……難怪出版翻譯界的不少人士都禁不住慨嘆:「翻譯就是背叛!」  誠哉斯言。「出版物的翻譯質量差錯太普遍、太嚴重,到了觸目驚心,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翻譯質量的低下已經嚴重影響了發行,敗壞了讀者的胃口,助長了粗製濫造之風」!
  • 《神鵰》中,楊過雖愛上自己師傅,此人卻愛上自己女兒,很丟臉
    宋朝時期,社會禮法規矩甚嚴,在現代社會來看,師生相戀並無多大影響,也不是什麼見不得光的事情,然而在當時社會,師傅、徒弟相愛,無異於孩子喜歡母親,女兒愛上父親一般,這一點金庸小說裡也明確給出了解釋:這番話當真是語驚四座,駭人聽聞。當時宋人拘泥禮法,這般肆無忌憚的逆倫言語,人人聽了都說不出的難過,就如聽到有人公然說要娶母親為妻一般。
  • 文壇"大咖"聚焦翻譯立場:貼近原文還是靠近讀者
    原標題:文壇"大咖"聚焦翻譯立場:貼近原文還是靠近讀者   「翻譯對文學來說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通過翻譯,才能知道其他語言的作家在想什麼、寫什麼。」昨天下午,諾獎得主維·蘇·奈保爾的一席話拉開了2014年上海國際文學周的大幕。
  • 金庸武俠小說英譯版發行 「江湖」在西方拓土艱難
    韓倚松說,金庸小說翻譯成英文很少,主要涉及兩個原因。首先是翻譯本身的原因。金庸小說並不比其他中國小說更難理解,因此在這個意義上並非「難以翻譯」。但是,華語讀者的大部分樂趣在於金庸對中文的掌握上,金庸創作了一部現代文體,又借用了中國傳統小說的語言,以及他對江湖術語的使用涉及到中國文學與文化。「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用英文翻譯重現他的語言和他的風格是非常困難的。」
  • SUFE領讀者 | 張玉瑩:翻譯家村上春樹夫子敬啟
    SUFE領讀者 | 張玉瑩:翻譯家村上春樹夫子敬啟 2019-08-24 15: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射鵰英雄傳》英文版明年歐美上市:射鵰要怎麼翻譯?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熱門推薦>正文《射鵰英雄傳》英文版明年歐美上市:射鵰要怎麼翻譯?          ▲將於2018年2月出版的英文版《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雄誕生》(圖片來自亞馬遜網站)   《射鵰》首版60餘年後終於譯成英文   11月17日,美國Quartzy網站發表題為《中國的「指環王」三部曲終於要翻譯成英文了
  • 最難翻譯的不是「九陰白骨爪」!《射鵰英雄傳》要出英譯版啦
    金庸大俠自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創作武俠小說,他筆下「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故事早已傳遍中原,但是西域讀者大多只聞其名,未讀其書,因為翻譯金庸的武俠小說實在太難。該報導還給西方讀者介紹了金庸小說中極難翻譯的詞,比如「江湖」:「
  • 16.古文不好翻譯,古詩不能翻譯:時代需要傑出的古文翻譯人才
    對於較為艱深的文獻解讀,是中學語文教育所不能勝任的。更不用說關涉到從古文字入手探究古代思想社會的學術研究了。為了普及古代賢人聖哲的思想,弘揚優秀的中華文明,講求修身治國之學,培養為人處世的君子作風,有需要將那些艱深難解的古代語言翻譯為準確流暢的現代漢語。這個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 優秀的翻譯家能讓讀者多活幾次 | 陸大鵬
    我自己翻譯的書裡注釋算是比較多的。大概分成兩種情況,一是某個問題,我自己不是很清楚,那麼要研究透徹後儘量概括出來,有助於讀者理解;第二種情況,例如某個歷史典故,我自己是知道的,但據我判斷,對大部分讀者來說可能比較生僻,所以也會加上注釋。所以就注釋來講,我還是不太隱身的。
  • 日本動漫名的神翻譯,第五個翻譯得太貼切,萌新看不懂
    作為看日本動漫長大的人,相信對於很多動漫的名字大家都覺得非常好聽或者是讀上去朗朗上口,這都要歸功於翻譯的大神們,一個好的翻名可以影響一部動漫的人氣。不過看了這麼動漫,你又知道這些出名的動漫的日本原名叫什麼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五部神譯名的動畫,你是喜歡原名還是譯名?
  • 陸大鵬談翻譯:譯者個人風格太突出,會損害原作者表達
    為什麼需要翻譯?翻譯存在的理由是什麼?因為有的讀者不方便直接讀原文。沒有別的原因。翻譯不是為了讓譯者表現什麼、炫耀什麼。唯一原因就是,譯者有責任幫助不能讀原文的讀者。所以我覺得譯者唯一真正的責任,就是轉達原作者的意思,幫助讀者。在此之外,就是儘可能忠實、流暢、準確地轉達。沒了。如果譯者的個人風格太突出,會損害這個表達,那麼就違背了翻譯的初衷。
  • 神翻譯丨投資海南,先要掃一掃翻譯的雷
    有位讀者問一句官方宣傳語翻譯:要理解這句「我們為企業跑」,不妨先認識一下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