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一個星期了,本想著兒子上六年了各方面會積極主動很多了,可還是沒讓我少發脾氣。主要原因就是兒子做事比較磨蹭,不珍惜時間,不是起床慢就是寫作業拖拉,每天放學五點到家,除開吃飯時間他能寫作業到晚上十點,作業也並不是很多,可人家是個慢性子,就是喜歡拖拖拉拉,關鍵還非要追求完美。雖然也曾經採取過措施,規定時間或者乾脆守著,但是效果不明顯,甚至因為屢次不改都動手打了,可是就不見兒子改變,甚至還帶有情緒。
也看過很多有關怎麼解決孩子拖拉問題的文章,我最後發現兒子就是屬於氣質類型導致的磨蹭。每一點都符合他的特徵。
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有些孩子做啥都很慢,可能是因為他們的神經天生就屬於比較安靜和緩慢的類型,所以不管是多強烈的外界刺激,他們的行動都會是慢條斯理的。這種先天的氣質可能不太容易改變。
和成年人對時間概念的有效把控不同,很多孩子的時間概念都是比較模糊的。他們總是只看眼前的事情,而並不在意如果沒有在某個時間點以前做成某件事會有什麼後果。
家長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正吃飯呢,旁邊一個小皮球滾過,孩子就立刻跑去撿球了,正在畫畫呢,家裡某個人打開電視了,孩子就會立刻丟下畫筆跑去看電視,因為這一類孩子的注意力太容易被轉移了,所以他們集中精力快速完成一件事情也就比較困難了。
如果孩子自信心不足,就容易經常擔心自己這個做不好,那個會出錯,所以做起事情來肯定也會瞻前顧後,畏手畏腳。這樣一來,他們做事的速度肯定會有所下降了。如果父母還時不時在一旁催促、責備,那就更是火上澆油,讓孩子更沒有自信,做事更慢了。
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醫生,他把人的氣質根據體液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前兩種是外向型的氣質類型,遇到事情容易衝動、話多動作快,做作業速度快,但正確率不高;後兩種氣質類型是內向的氣質類型,他們做事情比較仔細,認真,做事追求完美,沒有把握的事情絕對不主動去做,其中抑鬱質的孩子做事情優柔寡斷,相對而言動作會更慢。
對於這一類孩子的磨蹭,我們要想著提高孩子的能力,改變周圍環境,給孩子製造緊迫感,讓孩子清楚完成比完美重要,情況會有所好轉。多鼓勵、多誇讚,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當然,本體覺是自信心和創造力的根,只有通過感統訓練提升孩子的整體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