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慢性子做事磨嘰不能吼不能罵,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2020-09-07 草木晴兮


開學一個星期了,本想著兒子上六年了各方面會積極主動很多了,可還是沒讓我少發脾氣。主要原因就是兒子做事比較磨蹭,不珍惜時間,不是起床慢就是寫作業拖拉,每天放學五點到家,除開吃飯時間他能寫作業到晚上十點,作業也並不是很多,可人家是個慢性子,就是喜歡拖拖拉拉,關鍵還非要追求完美。雖然也曾經採取過措施,規定時間或者乾脆守著,但是效果不明顯,甚至因為屢次不改都動手打了,可是就不見兒子改變,甚至還帶有情緒。

也看過很多有關怎麼解決孩子拖拉問題的文章,我最後發現兒子就是屬於氣質類型導致的磨蹭。每一點都符合他的特徵。

天生的慢性子

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有些孩子做啥都很慢,可能是因為他們的神經天生就屬於比較安靜和緩慢的類型,所以不管是多強烈的外界刺激,他們的行動都會是慢條斯理的。這種先天的氣質可能不太容易改變。

時間概念比較差

和成年人對時間概念的有效把控不同,很多孩子的時間概念都是比較模糊的。他們總是只看眼前的事情,而並不在意如果沒有在某個時間點以前做成某件事會有什麼後果。

注意力無法集中

家長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正吃飯呢,旁邊一個小皮球滾過,孩子就立刻跑去撿球了,正在畫畫呢,家裡某個人打開電視了,孩子就會立刻丟下畫筆跑去看電視,因為這一類孩子的注意力太容易被轉移了,所以他們集中精力快速完成一件事情也就比較困難了。

缺乏自信,瞻前顧後

如果孩子自信心不足,就容易經常擔心自己這個做不好,那個會出錯,所以做起事情來肯定也會瞻前顧後,畏手畏腳。這樣一來,他們做事的速度肯定會有所下降了。如果父母還時不時在一旁催促、責備,那就更是火上澆油,讓孩子更沒有自信,做事更慢了。


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醫生,他把人的氣質根據體液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前兩種是外向型的氣質類型,遇到事情容易衝動、話多動作快,做作業速度快,但正確率不高;後兩種氣質類型是內向的氣質類型,他們做事情比較仔細,認真,做事追求完美,沒有把握的事情絕對不主動去做,其中抑鬱質的孩子做事情優柔寡斷,相對而言動作會更慢。

  • 有些孩子磨蹭是因為本身屬於內向氣質型,他們行動遲緩,慢條斯理,緊張不起來,任憑人怎麼著急催促,依然故我!
  • 孩子的氣質類型取決於父母,如果媽媽性子急爸爸性子慢,孩子有可能會慢,如果爸爸做事追求完美,媽媽要求比較嚴格,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會形成做事追求完美的行為,由於追求完美反覆確認,所以用的時間就會比較長。


對於這一類孩子的磨蹭,我們要想著提高孩子的能力,改變周圍環境,給孩子製造緊迫感,讓孩子清楚完成比完美重要,情況會有所好轉。多鼓勵、多誇讚,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當然,本體覺是自信心和創造力的根,只有通過感統訓練提升孩子的整體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相關焦點

  • 孩子磨嘰拖拉家長應該怎麼辦?6點改善方法幫你解決
    「還有10分鐘就要遲到了」 ,「你能不能快點,真磨嘰」「煩死了,能不能快些,要遲到了」......作為家長,你是不是經常這樣呢?當你碰到孩子每天磨嘰,是不是一時衝動,很是煩惱呢,恨不得把她拖著走。孩子磨嘰拖拉家長應該怎麼辦?怎麼辦?相信這是很多家長想知道的。
  • 孩子「天生」慢性子,家長應該怎麼辦?
    活動結束,老師請孩子們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展示出來,貝貝做的迎春花數量比其他小朋友少很多。可見,粘液質和抑鬱質的孩子是「天生」的慢性子,神經類型屬於相對安靜而緩慢型。這一類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慢吞吞的,老是跟不上別人的速度,哪怕大人發脾氣也快不起來。案例中的貝貝小朋友並不是因為外界幹擾導致的磨嘰,也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專心而磨嘰,他只是性子慢,生活節奏就這樣,快不起來。
  • 慢性子孩子不能催,不然會越來越慢,主要是這三個原因
    前言:若是針對孩子的性格做個問卷調查,想必所有的家長都會首選性格活潑,而且做事有條理不磨蹭的孩子。因為慢性子的孩子,生活中總是讓家長無比著急,而且還為此操碎了心。重要的是,天性慢性子的孩子性格多半都內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別人無數次的催促。
  • 孩子做事磨嘰還越催越慢,該如何是好?
    說到兒子的磨嘰,朋友氣不打一處來,幾乎天天罵,但孩子就是越催越慢,越罵越沒用,磨嘰的問題天天照舊,甚至還會越來越嚴重。為何孩子都普遍存在磨嘰的問題呢?主要原因有四:1.孩子的節奏本來就慢。孩子不管做任何事,他都會有自己的節奏,一般都比較緩慢。
  • 如何糾正孩子的「急脾氣」或「慢性子」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新老問題總是會不斷的出現在我們面前,從學習到性格,每一個點都會在我們家長眼裡被放大,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孩子的「性子」,你家孩子是個「急脾氣」還是個「慢性子」呢?孩子是個「急脾氣」可能做事就特別急,家長會希望孩子能放慢一點腳步,因為有些東西畢竟需要想清楚再去做;孩子是個「慢性子」就特別磨嘰,家長會希望孩子能快一點,畢竟時間觀念很重要,需要去培養。
  • 不給孩子買玩具就打滾哭鬧?比起吼罵妥協,家長這樣做效果更好
    雖說彤彤家境尚可,但是這樣縱容下去也不利於培養彤彤的金錢觀。於是媽媽想盡了各種辦法:威脅、吼罵、冷處理等,最狠的一次彤彤為了一個500塊的玩具硬生生躺在地上哭鬧了2小時,最後還是以媽媽的妥協收場。相信很多家長都曾遇到過彤彤這樣的孩子,家長該如何處理更有效呢?比起吼罵妥協,這樣做效果更好。
  • 孩子做事太慢,不能放任自流,家長該想辦法改變了!
    做事情慢不是大事,不過對孩子以後的發展影響不小,如果不在小時候糾正過來,這會使她形成一種習慣,以後都是這種模式了。在我們的研究下,首先採取的是獎勵法。在姑娘放學的時候,我會和她講好,做事不能這麼慢,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小孩子的執行能力要差一些,所以我實行了獎勵的制度。
  • 不能「吼孩子」,那該怎麼辦?聰明的父母用5句話代替吼罵
    導讀:不能「吼孩子」,那該怎麼辦?聰明的父母用5句話代替吼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能「吼孩子」,那該怎麼辦?聰明的父母用5句話代替吼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吼孩子會影響孩子的智力,這樣做比吼100次都有效!
    每次輔導作業後都會這樣想,明天我一定耐心輔導孩子作業,不吼不罵,可是……這樣的場景熟悉嗎?很多家長都有吼孩子的經歷。許多人認為,吼兩句嘛很正常嘛,誰小時候沒有被家長和老師吼過呢,日子不是照樣過嗎?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常被父母吼、被父母罵的孩子的大腦會真的受傷害,而且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記憶會受到影響,你還會再吼孩子嗎?
  • 孩子做事磨嘰,家長該如何應對?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有答案
    孩子做事磨磨唧唧,總是讓父母著急不已。但是家長們常常以成人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問題,責怪孩子的不緊不慢、磨磨唧唧。家長過度焦急的催促,極有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通過更加消極的方式來「報復」家長的催促行為。
  • 孩子犯錯,家長忍不住罵了又後悔怎麼辦?可以用這三個辦法補救
    不同的家庭每天都上演著吼孩子、罵孩子、甚至打孩子,往往家長打罵完就開始後悔,然後跟孩子道歉,而孩子也保證不再犯錯誤。可結果常常是孩子又繼續犯事兒、家長繼續吼的一個死循環。可「罵」完孩子了家長後悔了想補救該怎麼辦呢?
  • 覺得孩子做事太磨嘰?實則是家長的錯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不少父母都吐槽自己的孩子太磨嘰,特別是到出門的時候,你火急火燎恨不得已經到點了,他還在慢悠悠的收拾書包。不少父母都非常好奇自己這麼急躁的性格,怎麼會養出這麼磨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孩子是父母行為的縮影。想知道為什麼自己的孩子這麼磨嘰,關鍵還是要從父母身上找原因。
  • 孩子天生"慢性子",家長越催反而越慢,這些原因在作祟
    可每次別的孩子在補習班都能把作業快速寫完,只有我兒子總是做的很慢,導致他只能最後一個回家,有時候寫不完還要帶回家做。後來我便開始重視起他做事磨蹭的問題,並且有意識的督促其改正。我能預感到,再這樣下去孩子與我的關係也會受到影響。孩子天生做事慢家長自然會很心急,不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能過於急躁,否則反而會起反作用。就像當時的我一樣,不斷的催促也沒有換來孩子的進步,而是給他增加了無形的壓力。父母想幫助到孩子,就應該先知道孩子做事慢的原因,這樣才好對症下藥。
  • 孩子天生「慢性子」,家長越催反而越慢,這些原因在作祟
    之所以想要幫他改變,主要是因為孩子做事慢吞吞嚴重影響了學習的效率。 在他三年級的時候我給兒子報了課後補習班,目的就是輔導他的家庭作業,這能給我省不少事,也可以讓他接受專業的指導。可每次別的孩子在補習班都能把作業快速寫完,只有我兒子總是做的很慢,導致他只能最後一個回家,有時候寫不完還要帶回家做。
  • 孩子拖拉,磨嘰怎麼辦?如何培養自律的孩子,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通過觀察發現,「好學生」學習成績好會獲得老師的表揚,其他同學的羨慕,就會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讓孩子更願意展現自己,也更自信。體會過這種好處從而對待學習更加有動力,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反之亦然,差生進入了惡性循環。一旦這種惡性循環持續的時間持久,對待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傷害很難修復。並且也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性格。
  • 吼罵式教育亡羊補牢
    吼罵教育的危害1、容易造成孩子身心受損吼罵式教育源於,現代人,節奏緊湊,工作生活壓力大,時常遇到不順心的事,碰巧這個時候孩子調皮不聽話或者學業不佳、帶情緒地與孩子溝通吼罵僅僅起到了臨時效果,孩子表面上服從了,但是心裡往往不屈服。吼罵本質上是對孩子的精神虐待。科學研究發現,長期吼罵甚至會導致孩子大腦受損。
  • 吼孩子並不能解決問題,做「智慧家長」,要學會停止喋喋不休
    母親第一件事不是確認花花有沒有受傷,而是劈頭蓋臉的上來就是要一頓罵,罵孩子怎麼這麼不注意,為什麼不能讓父母省點心。 1、情緒發洩 父母喜歡吼叫孩子,是情緒上的發洩。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或者是教育孩子時,孩子不願意聽父母的話,故意不搭理父母。當看到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時,這些父母心裡就會惱火,覺得孩子不尊重自己,情緒一下子就上來了,就會對孩子發洩起來。
  • 家長如何示範引領,幫助孩子改掉磨嘰習慣?
    在家她也總是習慣把事情拖拉著做,對孩子的要求也是時緊時松,計劃好的事情時常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拖到明天。胡女士的女兒是某幼兒園的小朋友。六歲的她身上已然有了媽媽的影子,她的小世界裡,「慢」是一成不變的。這類磨嘰的出現,主要是家長起了個壞榜樣,孩子好模仿,潛移默化,導致孩子養成磨嘰的習慣。外界錯誤引領,容易導致孩子愛磨嘰。孩子是具有社會性和自覺能動性的人。愛模仿,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突出特徵,他們喜歡模仿老師、家長和夥伴。當孩子周圍的人做事情拖拖拉拉、不講效率,孩子每天與其接觸,久而久之,近墨者黑,他們也會學會磨嘰、拖拉。
  • 孩子磨嘰,家長催促埋怨,結果越催越慢,家長該如何做?
    對孩子來說,自己的進步沒有得到認可,卻遭到了不斷的數落和批評,這種落差使他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傷害,這時候,反感、厭惡等負面情緒就會伴隨而生,導致孩子做事故意拖延、磨嘰,以此來對抗家長!家長數落孩子分析:不停催促埋怨,有可能強化孩子的愛磨嘰。
  • 一頓飯吃了倆小時,孩子做事太磨嘰怎麼辦?專家:多半是家長的錯
    文\好孕姐「我就沒見過比他更磨嘰的孩子!」眼看嫂子都要拍桌子了,我忙攔下了問到底怎麼了,原是一頓飯吃了倆小時,吃到電影都快開場了,小侄子還在慢條斯理地擦嘴,嫂子看到氣不打一處來,原本歡樂的親子時光就這麼以暴躁掀桌而告終,小傢伙也哭哭啼啼委屈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