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孩子不能催,不然會越來越慢,主要是這三個原因

2020-10-27 哼哈兒將


前言:若是針對孩子的性格做個問卷調查,想必所有的家長都會首選性格活潑,而且做事有條理不磨蹭的孩子。因為慢性子的孩子,生活中總是讓家長無比著急,而且還為此操碎了心。重要的是,天性慢性子的孩子性格多半都內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別人無數次的催促。

鄰居家催促兒子小東的聲音又傳出來了,歸結到底還是因為孩子做事太慢。生活中的小東是個比較沉穩的孩子,幾乎很少主動跟人說話,當然也沒有過犯錯的經驗。只是用他媽媽的話說,孩子做事總是讓人著急,就拿早晨起床上學這件事來說,光穿衣洗漱的時間就需要二十分鐘,跟別提吃飯了,所以遲到大王已經成了小東的標籤。

確實,家長很難喜歡做事磨蹭的孩子,因為教育他們太容易"上火"。為了改變孩子的慢性子,家長習慣性的去催促,甚至一件事情會催無數遍,結果導致孩子做事更加緩慢,簡直跟蝸牛有的一比。家長可能不知道,越是催促,越容易讓孩子內心變得著急,自然做事就會因慌亂變得更緩慢。

一、本身孩子就是慢性子的人

性格有一部分是天生的緣故,若孩子生來就是性格極其緩慢的人,那麼不管家長怎樣催促教育,也改變不了孩子的秉性,所以想要改善孩子的性格幾乎很難。對於孩子這樣的性格,家長要做到諒解和接納,因為"秉性難移"。採用催促或者強制的手段,其實對改變孩子性格絲毫沒有作用。

針對這樣的性格,其實家長不妨順氣自然,只要理性對待這樣的慢性格,其實就會發現慢性子也有很多好處。其實不同的性格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家長只要確保孩子做事不影響他人就好。當然想要改變這樣的性格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是家長要有耐心,同時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才行。

二、孩子做事情不夠認真專注

小孩的自控能力幾乎為零,他們的好奇心很強烈,所以經常被周圍的事情所吸引,然後思想神遊。對於正在做的事情,可能很快就被放置腦後,所以就出現了家長看到的那種"磨蹭"。顯然專注力對做事的效率影響很大,再加上自控力不強,就容易讓孩子變得更加消極。

所以說家長不能選擇催促,因為"藥不對症",既然核心原因在於孩子的智力以及專注度不夠,那麼家長培養的重心就應該放到這裡。只要孩子在做事時保持該有的專注力,那麼效率自然就提升不少,當然磨蹭的毛病也就會慢慢消失。

三、孩子的逆反心理作祟

其實家長在催促的時候,絲毫沒有顧慮過孩子的感受,雖然家長是好心,但這樣的行為孩子卻表示無法接受。很多時候聽到家長催促的聲音,孩子的情緒就會出現不耐煩,甚至是反感,所以自然就會變得焦躁。若是情緒不好的話,孩子做事的心情也會被影響,他就無法在安心的做事。

要是家長一直照顧不到孩子的情緒,還是選擇反覆的催促,那麼孩子遲早會爆發。最後的結果就是跟家長對著幹,越是催促越是慢,之後會形成一種惡性的循環。

總結:看來對待慢性子的孩子不能過於著急,家長得先接納他們身上所有的不足,並且表示理解之後,才有可能通過正確方式去引導孩子改正。對了,記得不要再催促孩子了,因為這樣的方式傷害值太大。

相關焦點

  • 孩子天生"慢性子",家長越催反而越慢,這些原因在作祟
    孩子天生就具有不同的性格,有的活潑開朗而有的則比較內向。內向的孩子往往做事比較慢,這就會讓家長非常頭疼。每天早上催他們起床上學都需要好多遍,長此以往誰都會不耐煩。家長覺得孩子性子慢,多催催就好了,可是就算再怎麼催促孩子似乎也快不起來,甚至會因此變得越來越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家長需要了解這背後的真正原因。
  • 孩子天生「慢性子」,家長越催反而越慢,這些原因在作祟
    孩子天生就具有不同的性格,有的活潑開朗而有的則比較內向。內向的孩子往往做事比較慢,這就會讓家長非常頭疼。每天早上催他們起床上學都需要好多遍,長此以往誰都會不耐煩。家長覺得孩子性子慢,多催催就好了,可是就算再怎麼催促孩子似乎也快不起來,甚至會因此變得越來越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孩子做事動作慢,總喜歡拖拉,一般有這3個原因!
    孩子做什麼事都不緊不慢,拖拖拉拉,父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有時候甚至忍不住邊催邊罵,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需要從以下3個方面找原因。
  • 孩子做事動作慢,總喜歡拖拉,一般有這3個原因
    孩子做什麼事都不緊不慢,拖拖拉拉,父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有時候甚至忍不住邊催邊罵,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需要從以下3個方面找原因。,我們發現兩三歲的寶寶看見家裡的米、豆子,還有超市成列的一些五穀雜糧,都想上去抓一把,其實這就是寶寶有鍛鍊手指的需求,在家裡,我們可以準備兩個容器,一些豆子,讓寶寶把豆子從一個碗裡抓到另一個碗裡,掉落出來的也讓寶寶自己撿起來。
  • 催孩子:催吃飯、催學習、催運動...這未必是件好事情
    「走快點,不然就回家去別出門了。」有這些表現的家長都是「急性子」,面對的孩子自然是「慢性子」了,這「一急一慢」似乎天生就不合拍,家長總是在嫌棄自己的孩子拖拉試想一下,一個4周歲的孩子就能夠自己穿衣穿鞋了,只是很慢,家長就判定這個孩子是拖拉嗎?我覺得應該是表揚。所以「急性子」家長,不要片面地以為孩子拖拉,也不要一昧地去催孩子,因為這樣做不僅沒讓孩子順利加速,還很容易給孩子帶來不可逆的傷害哦。
  • 當急性子媽媽遇到慢性子寶寶
    第一,有的孩子天生自帶慢的特質,就像急性子的人的特質是一樣的,這種快和慢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在很多急性子媽媽眼裡,孩子幹什麼都慢成了最大的缺點,其實孩子只是和你不一樣而已,慢慢的做事情,慢慢的體會過程,慢慢的完善結果,這才是讓慢性子的孩子感受最舒服的節奏,而且慢性子的孩子做事雖然慢,但是完成的質量通常會比較高。
  • 家長關注丨孩子寫作業慢,從這5個方面找原因
    大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寫字慢的原因主要是貪玩,靜不下心來認真做,面對孩子這一問題家長只會一味的催促、責罵或者是懲罰其實孩子寫作業慢的主要歸咎於以下5個原因,家長們真的了解嗎?1、 注意力不集中  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很難保持專注,他們不能在較長時間的去從事某一活動,這些孩子寫作業最多專心5~10分鐘就堅持不下去了,其表現就是做題磨蹭、寫字慢等。
  • 毀掉一個孩子,你就催他、催他、不停地催他
    才發覺:每個慢性子孩子背後,都有個急家長。生活中,「愛磨蹭」的孩子和「急性子」家長似乎總是同時出現。相信家長們都有這種體會,早上起床後,總是不停的看時間。「 我的天!都七點了,這孩子怎麼還沒起 。」洗個臉刷個牙都半小時了還沒好?」繼續催孩子。「 我的天哪!距離上學時間就半個小時不到了!」這熊孩子怎麼還沒出門,此時此刻老母親們堪比熱鍋上的螞蟻。結果是,越看時間,我們家長越焦慮,孩子速度還是跟蝸牛一樣。
  • 每個慢性子的孩子,背後都有個急家長
    在這些密集催促的言語中,旁人尚且能感受到巨大壓力,孩子又會遭受怎樣的傷害?「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狠狠地催他。」這句話從來不是開玩笑。在急性子爸媽眼裡,孩子的一舉一動都透著「慢」。吃飯時的發呆是磨蹭,走路時突然的停頓是磨蹭,穿衣穿鞋的笨拙是磨蹭,時不時冒出的稀奇古怪的問題也是磨蹭。其實,與其說這「一快一慢」天生不合拍,不如說,急性子爸媽們不知不覺被自己的「傲慢」蒙蔽了雙眼。
  • 每個磨蹭的慢性子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急性子家長
    在心理諮詢師周周的預約門診裡,遇到最多的關於孩子的問題,就是「孩子做事太磨蹭了」「孩子是個慢性子」「孩子越催越慢」,時間大把大把地浪費,看著孩子像蝸牛一樣優哉遊哉,不緊不慢,家長們的心,就像在鐵板上炙烤一樣。
  • 孩子慢性子做事磨嘰不能吼不能罵,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主要原因就是兒子做事比較磨蹭,不珍惜時間,不是起床慢就是寫作業拖拉,每天放學五點到家,除開吃飯時間他能寫作業到晚上十點,作業也並不是很多,可人家是個慢性子,就是喜歡拖拖拉拉,關鍵還非要追求完美。雖然也曾經採取過措施,規定時間或者乾脆守著,但是效果不明顯,甚至因為屢次不改都動手打了,可是就不見兒子改變,甚至還帶有情緒。
  • 為啥孩子越催越慢?別總是怪孩子,這2個原因父母得知道
    而孩子面對家長的催促、斥責,也是十分的不耐煩。其實,孩子做事慢家長也不必過於著急上火,正確的疏導和帶動才能讓孩子有所進步。前幾天閨蜜瘋狂吐槽自家女兒,做事總是慢慢悠悠,這可把他急壞了,每天都搞的一肚子火,但閨蜜嗓子都喊得冒煙了,但是自家女兒還是磨磨唧唧。
  • 孩子做事磨嘰還越催越慢,該如何是好?
    說到兒子的磨嘰,朋友氣不打一處來,幾乎天天罵,但孩子就是越催越慢,越罵越沒用,磨嘰的問題天天照舊,甚至還會越來越嚴重。為何孩子都普遍存在磨嘰的問題呢?主要原因有四:1.孩子的節奏本來就慢。孩子不管做任何事,他都會有自己的節奏,一般都比較緩慢。
  • 孩子做事越催越慢?家長試試這3個方法,不用催,也能快起來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磨洋工」三個字原來,小朱的孩子這個月已經遲到一個禮拜了,也就是這幾天小朱親自送孩子上學才好了一些。說到這裡,小朱情緒略有些激動,聲音也稍稍大了些:「班主任讓我平時多催催孩子,我能不催嗎?可是越催越慢啊,穿個鞋,他能穿個10分鐘!」
  • 孩子磨蹭不是慢性子,從根本上分析找對糾正策略
    聽到很多媽媽抱怨:「我家孩子太磨蹭了,都氣死人。」還有的說:「我是個急性子,偏偏我的孩子就慢性子,『肉』加『磨』(肉夾饃)」當然,這個『肉』加『磨』不是陝西小吃「肉夾饃」,是說孩子磨蹭不著急的意思,有人認為是孩子慢性子,長大了就好了,也不盡然,要區分磨蹭和慢性子。
  • 反應慢,慢性子是智商低嗎?
    有時候大腦還會卡機比如打算去幹一件事,轉個身就忘了自己剛剛打算幹嘛了。一件事發生了,我有時候可能還要停頓幾秒鐘才能反應過來。[/困][/困][/困][/淚奔][/淚奔][/淚奔]哇的,一下我哭了[/淚奔]有時候身邊的同事看見了對我說,你幸好不是個女孩子。
  • 別再催孩子了,越催越慢!看看催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大家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求真教育別催孩子了,越催越慢,那今天呢,讓咱們倆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催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一位媽媽給我留言說孩子,二年級了,做什麼事情都是特別的磨蹭,比如說早晨起床穿衣服,都是慢慢騰騰,讓她急的抓心撓肺,她就把孩子從早催促道晚,但是不管他怎麼催,這個孩子呢,整天還是磨磨蹭蹭的,這到底該怎麼辦呢?
  • 教育孩子,別當「催媽媽」,因為越催,越慢
    她說:「每次你都是不停地催我,就像是一個催媽媽,我也想快,可是我快不起來。」她的話,並沒有讓我的氣消下來,相反象是給我又打了氣一般,一時間,我被她氣得眼發花,頭髮暈。明明半個小時可以做完的作業,她偏要用一個小時。洗個臉也慢,穿個衣服也慢,在她這種不緊不慢的狀態下,我簡直是要抓狂了。
  • 孩子越催越慢,心理學:拖延症有原因,催促不是解決之道
    但是同時我也提醒她:面對磨蹭、拖拉的小孩,你這樣只會越催越慢,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意識不到自己該不該起床,以大人催促的次數和發火的程度來判斷該不該起床。孩子意識不到自己該不該做作業,以大人催促的音量和犀利的眼神來判斷該不該做作業。
  • 是不是所有寶寶都是超級慢性子啊
    原因不明的哭鬧,讓人焦慮崩潰的生病,各種生長發育方面的問題,各種焦頭爛額的突發狀況……這也就罷了,因為上述所說是基本每個老母親都會碰到的。但是!碰到一個無比慢悠悠的崽,就真的令人髮指了!為什麼可以這麼慢啊?接著往下看↓↓家有慢性子寶寶的老父母,如果想要徹底改變寶寶這種慢悠悠的狀態,首先要搞清楚寶寶到底是方法沒掌握、不得要領,還是沒養成良好的習慣,區分好這兩點基本就可以「對症下藥」了。另外,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慢性子不是一種病,更不是寶寶笨的表現!為什麼說慢性子的寶寶並不是笨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