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朵財經
創業板註冊制,開閘放水。6月22日一天,就有21家企業向深交所提交創業板註冊制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一天,頂過去兩個月的申報量。
這代表自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之後,擬上市公司對註冊制改革的真實想法:用百米衝刺的勁頭進行IPO。
在這股上市浪潮中,有一家企業,不論從上市規模和背景來看,都顯得與眾不同。這家企業就是益海嘉裡。
這個名字也許您很陌生。但是他的產品你肯定聽說過——金龍魚。
2020年6月22日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益海嘉裡」)的擬登陸深交所創業板,預計募集資金達到138.7億元,位列同批報送企業第一。
「 1 」
行業龍頭營收規模過千億,背景強悍
之所以敢獅子大開口,原因在於兩個:背景和體量。
農業是我國的立國之本,2004年開始,歷年來所有中央一號文件的內容,全部是三農問題。因此,能夠在全國範圍內經營農業的企業,屈指可數。
根據招股說明書信息,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益海嘉裡的股權結構如下圖所示:
其控股股東,是豐益國際集團(以下簡稱「豐益國際」)。豐益國際的早期掌門人是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Robert Kuok)。隨後,媒體報導稱,豐益國際掌控權移交給他的侄子郭孔豐,另一家公司嘉裡糧油由其子郭孔丞掌管。
根據公開市場信息顯示,郭鶴年,生於1923年10月6日,祖籍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郭宅村,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畢業於新加坡萊佛士學院。2019年,郭鶴年以128億美元的身家,登上福布斯馬來西亞50富豪榜榜首位置。
在大馬,郭鶴年的名字不僅家喻戶曉,而且已成為財富和成功的代名詞。
上個世紀70年代,郭鶴年用自己的商業頭腦和影響力,為國家解決了30萬噸食糖的缺口。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無疑是雪中送炭。經此一役,郭鶴年順利表達了自己作為華人企業家的「愛國之心」。這為改革開放後,豐益國際在國內的順利投資埋下了伏筆。
除了特殊的背景外,到2020年,主營農產品上下遊產業鏈的益海嘉裡,是當之無愧的行業巨頭。根據尼爾森數據顯示,最近三年,益海嘉裡在小包裝食用植物油、包裝麵粉現代渠道、包裝米現代渠道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除了我們耳熟能詳,廣告做到國家級媒體上的金龍魚之外,益海嘉裡在旗下擁有「歐麗薇蘭」「胡姬花」「香滿園」「海皇」「豐苑」「金味」「銳龍」「潔勁100」等十餘個知名品牌。從大米、麵粉、食用油,再到橄欖油,盡數「配齊」!到2020年,益海嘉裡在大陸的總投資已超過300億元,在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成和在建生產基地共計70個,生產型實體企業110多家。
從財務基本面看,2017年至2019年,益海嘉裡營收分別為1507.66億,1607.73億和1707.43億,呈逐年遞增趨勢,但是其同期上繳的稅金,分別為4.61億,4.30億和4.09億,呈逐年下降趨勢。
與繳納的稅金及附加同步減少的,還有公司的淨利潤增速。2017年至2019年,益海嘉裡的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為7.36億,42.15億和44.77億,波動性較大。與之相對應的,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呈現下降趨勢,從2017年的10.03%,變為2019年的8.72%。
「 2 」
供應商和客戶混同
益海嘉裡已經多次謀求獨立上市。據相關媒體報導,公司曾計劃在2009年分拆中國業務的30%在中國香港上市。
2017年5月,豐益國際董事長郭孔豐再次對外提及,公司正在對中國業務進行內部重組,並有可能單獨上市。2018年2月,豐益國際發布的2017年四季報顯示,從可能分拆上市的基礎出發,已基本完成中國業務的內部重組。
去年六月,上海證監局網站上,出現益海嘉裡完成IPO輔導,並對外公布招股信息的說明。2019年7月3日,益海嘉裡公布的招股說明書中顯示,公司的前五大供應商和客戶出現混同情況。
陝西糧農油脂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陝西糧農」)在2019年1月至3月,既是公司主要供應商、又是公司主要客戶。2020年新的申報稿中,公司的近三年主要供應商名單中,已經沒有陝西糧農的名字。
一般來說,能夠滿足益海嘉裡採購體量的公司,在國內數量並不多。且益海嘉裡在選擇供應商時,也都以長期穩定合作模式為主。由此可以判定,陝西糧農對益海嘉裡的供應,應該是長期且穩定的。按照一個季度供應價值7.8億的原材料進行粗略分析,陝西糧農年供貨量,應該在31.2億左右。
翻看益海嘉裡的招股說明書,2019年,公司前五大供應商的最後一名,OLAM INTERNATIONAL LIMITED,年供貨額為51.88億元。
究竟益海嘉裡的主要供應商或客戶是否存在類似情況?恐怕只能是益海嘉裡進一步披露供應商和客戶的構成,我們才能一探究竟了。
「 3 」
企業所得稅費用持續波動
2016至2019年,益海嘉裡的所得稅費用佔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52.64%、10.59%、17.68%及20.04%。對於持續波動的所得稅費用,益海嘉裡給出的理由,是「公司境內外子公司適用不同稅率及境內外利潤貢獻佔比變化所致。」
但實際上,翻看益海嘉裡的招股說明書,不難發現,公司在境外的收入佔比持續小於4%,佔比較小,且絕對值波動不大。境內外利潤貢獻佔比的變化所產生的相關稅費,是如何產生持續波動,進而引起公司的企業所得稅巨幅波動?
益海國際的招股說明書中,除給出2016年旗下各海外子公司的利潤數據外,2017年之後的海外利潤波動情況和對公司整體淨利潤的貢獻率數據卻沒有一併披露。
需要指出的是,報告期內,益海嘉裡享受的國內所得稅稅收優惠額分別為2.84億元、3.99億萬元和3.27億元,佔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81%、5.95%和4.70%。
顯然,影響公司盈利能力的,不僅僅是上下遊產業鏈的變化,還有境內外稅收政策的變化。一旦公司面臨的稅收環境出現變化,就會導致公司所得稅費用上升,可能會對益海嘉裡的盈利能力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