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天元區白鶴小學英語老師陳旺鋒。
編者按:培根築魂,好學校離不開好老師。2019年,紅網株洲站將挖掘「我們身邊的好學校好老師」,為株洲教育事業提振信心,為株洲好學校鼓勁加油,為株洲好老師增加獲得感。
紅網時刻記者 龍琦 株洲報導
「教師確實是一份良心職業,你的付出與收穫可能在物質上得不到平等,但精神上的富足卻是從事其他的行業不能體會的。」端莊的面龐,溫柔的笑聲,自有一份沉著幹練,初見陳旺鋒即令人印象深刻。
作為株洲地區小學英語教學能手,來自白鶴小學的陳旺鋒到底有什麼秘訣贏得學生喜歡?包攬了哪些賽課獎項?
遇見成長,從螺絲釘成為專業領域獲獎「大戶」
陳旺鋒正在上課。
一見到記者,陳旺鋒便秀了一段地道的英語。當了21年的英語老師,每堂課對她來說都和當年上第一堂英語課時一樣,充滿熱情和活力。「我熱愛這個職業。」站在三尺講臺上,陳旺鋒用自己的專業精神和熱情贏得了學生的喜歡和家長的尊重。
「畢業後,在老家湘潭的一所鄉村學校當老師,後歷經培訓機構、英語學校,也一路輾轉來到了株洲。」陳旺鋒坦言,早年自己畢業於師範院校,工作之初,由於鄉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缺少英語教師,她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當地緊張教學工作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為能更好地夠勝任往後的工作,陳旺鋒報名參加了本科自考。「那時自己每天只能在上下課的路上休息,到了教室就全神貫注地上課,回到家再鞏固知識,甚至連夢裡都在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陳旺鋒拿到了自學考試的畢業證書。不過她知道,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2005年,通過考試,陳旺鋒最終來到白鶴小學。這裡有張蓓、李斌、魯力、龔道東這些株洲小學英語教學界的名師,這些亦師亦友的同事,互幫互學的氛圍,讓她迅速成長起來。2006年,陳旺鋒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國家、省、市、區級英語展示課、說課比賽,獲得過全國英語特色學校優質課競賽二等獎,省、市、區說課大賽一等獎,還參加了全國英語教師技能大賽,榮獲一等獎。多篇論文在國家級期刊上發表,多次在省、市、區級論文徵評中獲一等獎。
「榮譽,掌聲,不過是過眼雲煙。唯有信念,是一種精神食糧,為我們指明方向,讓我們遇見更可愛的自己。其實,我只是白鶴小學教師隊伍中的普通一員,我們學校的老師大家有目共睹,教學都十分嚴謹。學校領導也很重視教學研究,經常組織開展教師授課比賽和教學研討活動。正是在這樣的教研氛圍下,我的教學技能與教研水平才得到了提高。」陳旺鋒認為,教師講課就是不斷地把已有的沉澱輸出,但輸出的前提是輸入,是平時水滴石穿的積累。只有不斷地在教學方法上完善提高,積累經驗,常與同事之間進行切磋研討,總結提煉,才能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為有源頭活水來,在情境中激發興趣
畢業的學生們來看望陳旺鋒。
「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激活英語課堂教學的起點。」陳旺鋒表示,在平常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知識水平、興趣、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特徵,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課堂教學才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同時,老師還應該努力營造英語學習氛圍,善於創造師生英語交流的平臺。如給每位學生起英文名,教室裡剪貼著各種物品的英譯詞語,布置有特色的英語角,「英語角的內容是根據各階段英語學習內容的變化而變化的,有時是可愛的小動物,有時是美觀可口的水果,有時是各式新穎的玩具等等。」陳旺鋒說,還可以根據英語教學的內容,把課堂裝扮成一間「肯德基」,或一家「超市」,或一次「生日聚會」。教師變成了孩子們的學習夥伴或生活導師,學生與教師之間處於一種靈活的、面對面的交流環境,這樣,英語教學才會變得非常輕鬆、充滿活力。對於一些性格內向、不喜歡英語的學生,陳旺鋒就利用下課時間領著他們讀、鼓勵他們說。只要是對學生有利的事情,她都願意嘗試,哪怕會佔用自己休息的時間。
行走在她「教育理想」的路上,她覺得特別幸福。師愛無塵,在教育學中,在愛與被愛中,師生共同煥發出勃勃的教育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