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教科書裡是怎麼寫中國歷史的?其中這六人必不可少

2020-12-13 歷史潮河

說起中國歷史,你會想起什麼?我想很多人都會想起四大發明,以及秦始皇、漢武帝這樣的千古一帝。那大家是否好奇,美國人的教科書中是怎麼描寫中國歷史的呢?

美國中學生都要念《世界歷史》課,課本是近1000頁的一大本彩色精裝書,講得大多數都是西方文明,關於中國歷史的內容比較簡潔,僅僅只有20頁,但是提到了這六位重要人物。

第一位就是孔子,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門檻上有三位人物,從左往右分別是孔子、摩西和梭倫,他們分別代表著教育、宗教和法律,孔子也因此成為唯一一個被美國人雕刻在最高公正單位上的中國人。

說起中國文化,那就必須提起孔子,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讓儒家思想成為了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而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就是孔子,可以這麼說儒家思想貫穿著整個封建時代,直到今天還影響著我們。

孔子被尊為儒教始祖,被西方人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如果說中國非得評選一個聖人,我想只有孔子一人入選。

除了孔子之外,《世界歷史》還提到了秦始皇和漢武帝,史學界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功莫大於秦皇漢武,也就是說至今還沒有哪位統治者在治國之功上能超越秦皇漢武。

秦始皇開創了封建制度,而漢武帝奠定了中國的版圖。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後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後定 ,二位帝王被後代偉人並稱秦皇漢武,也足可傲立中國帝王之林,閃耀歷史丹青之頁。

唐朝時期,《世界歷史》提到了一對夫妻,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女皇武則天。在國外,如果非要說什麼能象徵中國文化,我想唐人街是最具代表性的。

史學界一直有著強漢盛唐的說法,唐朝時期,長安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城市,也是世界文化的中心,而李世民和武則天就是開創盛唐的關鍵人物。

唐朝的開國皇帝雖然是李淵,但是李世民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他,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被周邊國家的國王稱作「天可汗」。

武則天是中國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間並沒有發動什麼戰爭,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也為開元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最後《世界歷史》還提到了一位特殊的人物,他就是三寶太監鄭和。他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1433年4月,鄭和在第七次下西洋返航途中,因勞累在印度西海岸古裡國去世,賜葬南京牛首山。

《世界歷史》提到的這六位人物,都是比較典型的,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歷史的發展。當然了,中國歷史絕不是20頁就能講完的,但是對於大部分美國中學生來說,他們對中國的基本概念就是從《世界歷史》課中來的。

相關焦點

  • 美國的歷史教科書中,中國歷史是被怎樣描述的?區別確實不同!
    在每個國家的課本之中也對他國的歷史或多或少有一些描述。 而涉及到歷史部分時,往往出現了五花八門的狀況,然而歷史對於一個國家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那麼美國的歷史教科書是怎麼寫中國的吧?是對中國歷史客觀描寫?還是會有意改動呢?
  • 美日韓三國歷史教科書都是怎麼寫中國的?可能有點出乎國人意料
    比如說,外國人看待中國歷史的角度也會帶著主觀意識。 那麼,美國日本韓國這三個國家的歷史教科書中,又是如何描寫中國的呢? 這一點,恐怕真的會出乎所有國人的預料了。 一、美國歷史教科書中的中國 在美國小學六年制的全部階段中,一到五年級是沒有提及中國歷史的。
  • 外國歷史教科書都是怎麼評價中國的?俄羅斯最客觀,美國讓人深思
    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他們的歷史課本上,對當年的侵華戰爭不斷美化,很多日本人被植入了中國和朝鮮是「對日本加害者」的潛意識,導致兩國年輕一代彼此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除此之外,他們還在教科書裡強行將我國的某些領土劃歸日本,如此枉顧爭議和歷史事實,著實讓人不齒。
  • 美國、日本、韓國的歷史教科書中如何寫中國?差距太大
    美國、日本、韓國的歷史教科書中如何寫中國?差距太大。無論是對於中國歷史,還是世界歷史,我國對於學生歷史知識的教育都是很看重的。如今,我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我國五千年的歷史,也被各個國家編寫到歷史書中。但每個國家對於中國歷史的描述都不同,其中以美國、日本和韓國的歷史教科書最具有代表性,而這幾個國家對中國歷史的描述卻是大相逕庭。在美國,對於學生的教育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所以,在美國的歷史書上對中國歷史部分的描寫是非常客觀的、中立的。美國的歷史書也曾參照過中國的歷史資料,所以和我國的歷史書上的描寫是相差無幾的。
  • 美國的歷史記載上,是怎麼描述中國的?只有六個人進入教材
    美國的歷史書有1000多頁,只記載了400年左右的美國歷史。這本歷史書裡,開篇從美洲原始居民講起,重點講述了1776年到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的過程,獨立戰爭的勝利,標誌了美國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從此走上了強國的發展道路。
  • 日本美國的歷史教科書中,是怎麼描寫中國的?和你想的有點不一樣
    我國擁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也是很多國家都沒有辦法比得上的,對於我們而言,歷史一直在我們身邊,畢竟從初中開始,我們就了解浩瀚璀璨的華夏文明發展史,無論是中國近代史,又或者是更久遠一點的古代史,我們都能從歷史書中翻閱到無數篇經典故事,相信很多小夥伴們也非常的好奇,其他的國家在歷史上怎樣來進行形容中國的歷史呢
  • 杜贊奇:美國政府對歷史教科書發言權極有限
    著有中國和東亞史專著《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曾獲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及亞洲研究學會列文森獎。杜贊奇每年都會來中國一兩次,這個習慣已經保持了25年,他到過北京、上海、成都、廈門、青島……「大半個中國已經逛了個遍」。
  • 美國教科書中的中國歷史地圖,到底有多少是客觀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編曾經介紹了日本、韓國畫的中國歷史地圖,以及各國畫的清朝地區。而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下一本美國歷史教科書中的中國歷史地圖。這本歷史地圖冊中的地圖大多數和中國中學歷史教材中的地圖有較大的偏差,大部分畫小了,小部分畫大了。
  • 解放前中國歷史教科書如何進行「歷史分期」?
    中國的學生們手裡是不存在「教科書」這種東西的,這是一個「舶來品」,也是近代西化的產物。其中,小學階段教育(初等小學、高等小學)9年,中學階段教育5年,共計14年,均需設置「歷史課」,初等小學為「歷史」,高等小學為「中國歷史」,中學為「歷史」,學習內容為先講中國史,次講亞洲各國史,再講歐洲、美洲史。
  • 韓國,美國,日本歷史教科書中的中國歷史,哪個更接近真相
    學習歷史不能僅從一方面考慮,要站得高一些,視野廣闊一些,歷史上各個國家的歷史課本上面,都會寫本民族如何強大,而韓國,美國,日本這三個國家在歷史上都與我國有些淵源,那麼這三個國家的歷史課本上是怎麼描述我國的呢?
  • 研討會︱外國歷史教科書中的中國形象
    這不是對中國歷史的令人滿意的介紹,而是從德國的角度出發的歷史敘事框架內的結論性方法。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人們對中國其他主題的興趣有所下降,教科書上關於中國的內容很少,並沒有將悠久的中國史完全呈現出來,中國現代史的內容也在不斷調整。目前教科書中的關於中國的內容聚焦於經濟全球化、經濟增長的極限以及經濟增長帶來的生態問題等。但選擇如何呈現歷史和使用何種教輔,仍然取決於老師自身。
  • 外國教科書裡的中國
    那麼,外國歷史教科書中怎麼寫中國?會不會顛覆我們過去所學?對這樣的疑問,《環球》雜誌記者求諸書本,一是為了解外國教育界灌輸給學生的是怎麼一個中國,二來也可尋找外國人對中國的各種看法由來的答案。美國歷史教科書,另一面鏡子《環球》雜誌駐紐約記者/李博美國歷史書中的臺灣、貿易、人權美國許多中學都採用一本題為《世界歷史與當今世界的關聯》的教材,供10~12年級(相當於我國的高中一、二、三年級)的學生閱讀。課本是彩色精裝書,洋洋灑灑1000頁內容裡有60頁是有關中國的,中國歷史穿插在不同時期的世界歷史發展中敘述。
  • 美國歷史課本是怎麼描述中國的?看了裡面的內容,值得讓人深思
    值得一說的是,《歷史》也是不少國家學業中的一門學科,但不少國家在編寫歷史教材的過程中,幾乎就有著不少選擇性略過的東西,比如說日本的歷史教科書在評價中國的時候,就讓人比較摸不著頭腦的解釋了,直白一點來說,《歷史》這種偏向於嚴謹的教材,日本也做不到客觀,帶著一副模稜兩可的態度,對於讀者而言就是一種「教科書」上的誤導。
  • 新中國歷史教科書曾一度不寫「羅斯福新政」
    然而,當我們細緻梳理百年歷史教科書中的羅斯福新政時,卻看到教科書對羅斯福新政的描述與評價經歷了三個截然不同的發展階段。  民國期間對新政的質疑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的羅斯福新政進行得如火如荼。對大洋彼岸這一改革,中國的歷史教科書將會如何呈現?
  • 王凱:《老師的謊言——美國歷史教科書中的錯誤》讀書筆記
    從一個歷史老師的角度闡述了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這應該是一本諷刺歷史老師和歷史教育的書,我自己就是一名中學歷史老師,這本書對歷史應該怎麼教,怎麼去面對歷史的真實與歷史教育的現實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考。今天首先和大家分享第一章。在這一章中洛溫闡述了兩位美國歷史上的英雄——海倫·凱勒、伍德羅·威爾遜的塑造歷程。
  • 編寫歷史教科書不能睜眼說瞎話
    1986年我參加了美國的亞洲學會年會,會上一些臺灣的學者跟大陸學者發生了爭執,灣學者質問:如果這是中國的土地,為何還派人去擄掠人口?當時的大陸學者一臉茫然。所以某些我們自以為正確的概念,有時並沒有起到積極作用。
  • 李劍鳴評《美國史》︱學術與時代:美國歷史教科書的寫法
    美國大學的歷史教學固然沒有強制性的統一標準,教科書的編寫也多屬學者的個人行為,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完全不受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影響。布林克利對這一點當然有著清醒的意識,因為他在開篇即交代,對美國歷史的不同講法,往往同歷史觀、方法論、意識形態和時代變遷有著複雜的關係。實際上,他的這本《美國史》就完全可以作為這方面的一個例證。
  • 教科書 ‖ 香港高中歷史教科書(電子版)
    一樣的歷史,不一樣的《香港高中歷史教科書》    香港教科書有出版自由,但從殖民時期到今天,都有微妙自我審查。  很多人想知道,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歷史教科書是否存在尷尬之處,香港書本是怎樣去寫鴉片戰爭和南京大屠殺的?
  • 美國版中國5000年歷史教科書,濃縮為20頁,只選擇了6個關鍵人物
    美國在整理教科書的時候卻將中國的5000年的歷史文化濃縮為20頁,只選了其中6個關鍵人物貫穿整個中國歷史,主要有孔子、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武則天以及鄭和。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這六個人物中首要代表人物是孔子,我們在歷史課本上都學過這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集中國文化於一身的偉大學者。他一直堅持仁者愛人,在教育領域也創造了不少理論,更是值得我們現代教學的模仿和借鑑。
  • 歷史教科書,在多國引發爭議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一本好的歷史教科書應該由誰來編寫,誰來審定,寫哪些事件,又該如何回應爭議?《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調查韓國、印度、俄羅斯、英國、美國、土耳其等國發現,這個問題其實困擾著很多國家。韓國教科書收歸「國定」韓國教育部12月3日表示,「國定歷史」教科書2017年開始在初、高中使用,編委會已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