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徐州美術館(藝術館)又將見證一次極具歷史意義的時刻,中國(徐州)首屆古籍文獻交流展將在這裡開幕。故紙中,你能看到祖先們跨越時間的智慧,能尋到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源頭。
這將是一場盛會,是古人洋洋萬卷書和今人迢迢萬裡路的風雲際會;這將是一場饕餮盛宴,歷宋元明清和民國五代,集20000餘卷古籍之大成,盡孤本善本之所有,只為赴此千年之約。在榮獲「聯合國人居獎」殊榮後,此項文化盛舉,又將全國古籍文獻專家學者和收藏家的目光引向徐州,可謂中國古籍文獻展覽的標誌性事件。
作為兩漢文化的發祥地,徐州不僅是龍吟虎嘯的帝王之鄉,也是人文薈萃的書香之城。劉向、劉歆、劉安、劉義慶、劉知幾,李煜、張竹坡、張伯、蕭一山等歷代鄉賢名士著書立說,開宗立派,領異標新,各領風騷。尤其劉向、劉歆父子以《別錄》《七略》奠定了中國目錄學、中國圖書館學的根基。當代徐州籍著名學者,原山東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董治安,著有力作《兩漢文獻與兩漢文學》,又歷時13年主編出版了煌煌36冊的《兩漢全書》,堪稱集「漢書」之大成。
古籍文獻是記錄歷史,傳承文明最重要的載體。徐州先賢演繹了著書、刻書、藏書汗牛充棟的人文佳話。雖因兵災水患頻仍,古籍文獻損失巨大,但彭城文脈薪火相傳,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等公藏機構和民間人士依然保存了許多珍貴古籍。如徐州圖書館的宋版《四書章句集注》和清雍正年間的銅活字版《古今圖書集成》,當數一絕。與魯迅「時節問答」的時有恆先生所藏古籍文獻,頗為可觀。公宬私藏,珠玉紛陳。
此次交流展,有孔夫子舊書網、藏書報、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委員會等「大咖」機構加持,有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翁連溪、中國古籍保護協會主任王紅蕾、嘉德古籍善本部總經理拓曉堂、孔夫子舊書網運營總監趙愛軍等業內專家坐鎮,還有國內200餘位古籍文獻收藏家攜寶亮相,這場活動註定會異常精彩。
高峰論壇上邀請了國內知名古籍研究學者、收藏家研討中國藏書文化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為古籍研究者與收藏家搭建交流平臺,開闢古籍收藏與研究新路徑;紅色文化紙品交流會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色文化紙品收藏家300餘人參展,交流展出紅色文獻、錢幣票證、契約文書、照片證書、檔案史料、書報刊等,將有數量不菲的與徐州有關的抗日戰爭、淮海戰役文獻亮相徐州;文獻書畫專場拍賣會上,江蘇兩漢拍賣有限公司為專家和各地收藏愛好者提供700多件古籍文獻和近現代書畫,其中有大量精品、珍品首次上拍。
作為兵家必爭之地,徐州是抗日戰爭和淮海戰役的主戰場,有關珍貴文獻以及各種紙品物件是這段烽火連天現代史的重要物證,也是此展的重要補充。
徐州知州蘇軾詩云:「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中國(徐州)古籍文獻交流展既是古籍大觀,又是「古文觀止」,是主辦者、持寶者、鑑賞者、研究者共享的機遇。
本次活動現場還為廣大市民帶來了一項福利:11月16-18日,現場關注「徐州藝術館」公眾號,並填寫「活動調查表」,即可從指定圖書中挑一本自己喜歡的免費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