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寄語
「一滴水的重量是渺小的,力量是薄弱的。但當上萬、上億水滴匯聚在一起,朝著一個方向、一個目標發力時,就會迸發出千鈞偉力。」
近年來,合肥市廬陽區人民法院緊緊牽住繁簡分流改革這個「牛鼻子」,以兩個「一站式」建設為契機,一方面創新多元解紛機制,組建特邀調解員隊伍,通過類型化分案、集約化管理、雙向性提升,將調解員專業優勢轉化為推動矛盾化解的「助推器」,實現案件精細推送、高效結案。該模式自9月份正式運轉以來,已向特邀調解員推送案件420件,一個月時間內收到調解員反饋157件,調撤案件120件;另一方面,以「類案速裁」的方式配備「1審1助1書」,依據案件類型細化審判團隊,讓案件糾紛診斷化解既有「全科醫生」,又有「專科醫生」,實現案件繁簡分流、快慢分道。4-9月,分調裁中心共收案7027件,結案6500件,結案率92.5%,高效完成全院60%以上案件量。
從今天起,小編將啟動「繁簡分流改革進行時」專欄,陸續以「我的調解故事」「我和我的團隊」等不同視角,講述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中的精彩故事。
從大動幹戈到握手言和
9月22日,我接收到一起醫療事故賠償糾紛案件。張某與李某因收取物業費發生衝突,李某出手打傷張某被公安機關拘留3天。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原告張某向法院起訴,要求被告李某賠償醫藥費、誤工費、營養費等共計一萬多元,並申請了法律援助。
我一邊翻閱卷宗,一邊把雙方的聯繫方式記錄下來。金額不大、案情簡單,看起來不是很複雜。我對下一步的調解充滿信心。
撥通電話亮明調解員身份後,我開始向李某核對案件有關事實。得知張某起訴自己,電話那一頭的李某語速越來越快,情緒也越來越激動:「我老婆的醫藥費誰來賠?我也要告他!」我的詢問一度被打斷。
與其你一言我一語,不如做個耐心的傾聽者。於是,我改變策略,給李某以充分表達的機會,引導他把真話說出來,把苦水倒出來,把不滿意宣洩出來。
原來,因李某與張某發生衝突被公安拘留一事,李某愛人精神上受到刺激,舊病復發導致住院治療。李某雖承認自己打人不對,但稱家庭經濟收入微薄,支付了妻子的醫療費後,還要承擔張某所說的各種損失,實在負擔不了。
在耐心聽完李某陳述後,我從情理和法理兩方面進行了釋法明理,並對他進行思想教育,在徵求調解意見後,我心裡有了底。
為保證調解過程順暢,我提前與原告、被告以及代理律師電話溝通,多次詢問確認他們的真實想法。9月25日是雙方約定一起到法院調解的日子。核對證據材料、聽取雙方陳述、提出調解方案……當天近兩個小時的調解裡,我用溫和話語、事實法理、真摯情感消弭雙方隔閡,讓原告理解被告「法理之外,情理之中」的實際困難。最終,雙方握手言和,達成調解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