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兩級法院積極發揮首創精神,探索新的蘇州審判模式,提升審判質效,湧現一批新的經驗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讓群眾感受到了改革帶來的便利和實惠,為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貢獻了「蘇州智慧」。
媒體報導
2020年11月2日《人民法院報》8版
完善特邀調解機制
優化司法確認程序
「非常感謝法院給我們提供這樣的調解方式,案子不僅得到了妥善解決,我們還省了一筆數目不小的訴訟費用,這樣的特邀調解真的非常方便。」江蘇某安裝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開心地說。
這是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法院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庭線上調解工作室特邀調解員凌凍調解的一起案件。18萬餘元被拖欠的工程款經過調解得到順利解決,為原告省下了3400元的訴訟費。原告代理律師感慨道:「本來還想這個建設工程案子可能要打上半年,甚至更久,沒想到10天就了結了。」
像凌凍這樣的調解員在蘇州兩級法院名冊上共有463位。社區幹部、網格員、退休法官、行業專家、公益律師等……他們身份各異,但各有所長,溝通能力強、業務水平高、法律功底深,更重要的是熱愛調解工作。
除了特邀調解員,名冊裡還有109個特邀調解組織,他們以各個領域的專業能力為特邀調解工作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也推動了蘇州法院繁簡分流工作不斷向前推進。
召開特邀調解聘任儀式暨特邀調解座談會
「我們的特邀調解工作要堅持自願、合法原則,在事實清楚、是非分明的基礎上開展調解工作。」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王燕倉在特邀調解聘任儀式暨調解工作座談會上強調。
蘇州法院在開展特邀調解工作時始終貫徹著這兩條原則。自願原則要求所有調解工作都需要在當事人雙方自願的基礎上展開。為了方便當事人按照個人意願選擇,特邀調解組織和特邀調解員名冊會進行公示。合法原則需要法院加強特邀調解的對接管理、培訓和考核監督工作。蘇州法院目前已出臺《特邀調解員管理辦法》《特邀調解員調解案件補貼、獎勵辦法》《特邀調解員工作流程》等配套制度。
為了幫助特邀調解制度發揮效力,蘇州法院還積極優化司法確認機制,打通司法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蘇州中院制定《關於民事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程序的實施辦法》,從司法確認申請的提出、立案受理、審查確認、執行到申請撤銷等全流程進行全面規範,對司法確認案件管轄、虛假訴訟防範、特邀調解名冊等重要問題予以細化闡明。各基層法院則結合自身的特點,形成了形式多樣的司法確認銜接模式。張家港市人民法院經濟開發區人民法庭積極和當地人民調解委員會、各辦事處對接,構建村官、調解員、法官「1+1+1」的訴前調解體系,建立村官排摸梳理糾紛、人民調解員及時調解、法官依法進行司法確認的協同配合流程。崑山市人民法院在市醫調委和勞調委分別設立「在線司法確認示範點」,當事人在調委會達成調解協議後,通過調解平臺提出遠程司法確認申請,法官即可在線審查調解協議。姑蘇區人民法院啟用「道交網上一體化平臺+司法確認」功能,拓寬道交一體化平臺及微信小程序的功能運用,由對接法官通過平臺進行材料審核,符合條件的即時出具裁定書。
據統計,今年以來,蘇州法院受理司法確認案件2772件,裁定確認協議有效2696件。
推進訴訟程序改革
簡案審理提檔加速
蘇州中院採用雙軌制推進二審獨任制改革,從選人和把關兩個方面防控二審獨任制案件可能存在的風險。蘇州中院在全院民商事審判部門首批遴選25名政治素養高、司法能力強、作風過硬的法官負責審理定案並籤髮結案裁判文書;其餘法官適用二審獨任制審理案件的裁判文書,則須經庭長指定的員額法官審核,以此確保審判質量。今年以來,蘇州中院共適用獨任制辦理民事二審案件1942件,辦結1139件。獨任制二審案件提起再審率、二審案件再審改發數均為零,雙軌制初見成效。
法官在線審理首例二審獨任制案件
「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就簡單民商案件採取的分離式裁判,案件可以做到當庭裁判、當庭送達,平均庭審時間縮短20%至30%,案件平均審理期限縮短50%。」蘇州中院立案庭副庭長陳亞玲介紹。
2019年3月以來,工業園區法院在蘇州中院的指導下開展「民商案件分離式裁判」改革試點,即在小額訴訟程序及當事人均到庭的部分簡易程序案件中,法官當庭認定案件事實、闡明裁判理由並宣判,裁判文書只載明裁判主文,不記載事實理由。
分離式裁判的效果顯而易見,但是蘇州法院的探索從未終止。蘇州中院又推出了新的審判模式——要素式審判,在查明案件基本事實的情況下,對固定案情的基本要素事實進行提煉,對有爭議的要素事實進行歸納,圍繞爭議要素事實分配舉證責任,從而簡化審判流程和裁判文書。
今年8月,蘇州中院在全市法院全面推廣要素式審判,制定下發《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在全市基層法院推行「要素式審判」的實施辦法(試行)》,明確要素式審判的適用範圍、文書格式要求、庭審要求以及分離式裁判工作機制的銜接等內容,切實減輕法官負擔。
作為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的重要內容,蘇州法院將簡案快審做成了一篇大文章。除了獨任制審理改革、分離式裁判以及要素式審判,基層法院還探索出一些優秀的經驗做法。張家港法院鳳凰法庭實施辦案流程「四一三化」改革,即訴訟權利一次告知、本地應訴一律直接送達、調解庭審一次結案、判決一律當庭宣判送達當日報結,以及案件審理類型化、難易庭審樣板化、簡式文書模板化,打造小額訴訟案件審理的新範式,平均審理天數由改革前的38.65天縮短至17.4天。常熟市人民法院向金融機構發出約定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司法建議書,進一步提高小額訴訟程序適用率和司法資源利用率。吳中區、相城區人民法院將司法鑑定程序前置作為落實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要求的創新之舉,將確實有司法鑑定必要的案件開展訴前鑑定,對提高訴訟效率、降低訴訟成本、減輕訴累大有裨益。
以信息化建設成果
挖掘電子訴訟潛力
今年初的疫情給城市按下了暫停鍵,但相城區法院的線上開庭數一度在全國3100多家基層法院中佔比達2.5%。據統計,自春節假期後復工第一天起,相城區法院網際網路庭審的平均用時為43分鐘,90%的庭審不需要再次開庭即可結案。
電子訴訟是蘇州法院一直在探索的課題,有前期充足的準備工作,在面臨突如其來的疫情時,蘇州法院才能迅速作出反應。在線庭審在防控疫情的同時,也滿足了群眾訴求,為群眾在線高效化解糾紛。
在線庭審只是電子訴訟中的一個環節,蘇州法院在電子訴訟領域深耕細作,讓當事人在每個案件每個環節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
蘇州中院制定《蘇州智慧法院電子訴訟規則》,進一步明確網上立案、訴前調解、網上庭審、上訴、執行、歸檔等全流程線上訴訟活動的開展方式、規範和效力。同時,蘇州中院加強溝通協作,擴展電子訴訟外延。今年5月,蘇州中院與郵政集團蘇州分公司籤訂法律文書集約送達合作框架備忘錄,在做好郵寄送達訴訟文書的基礎上,「打包」了手機簡訊、電子郵件等送達模式,推進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發揮郵政資源協助提高送達效率、節約司法資源的作用。今年8月,蘇州中院又與市司法局、市律師協會聯合舉行全面加強電子訴訟合作籤約儀式。
蘇州中院與市司法局、市律師協會聯合舉行
全面加強電子訴訟合作籤約儀式
如今,當事人在蘇州的任一區縣、任一法院、任一人民法庭的特定窗口都可以實現全域立案,還可以選擇足不出戶的在線立案,或是選擇郵寄材料立案。吳江區人民法院研發了智能語音外呼系統「蘇小e」,可替代法官自動撥打、接聽訴訟參與人的電話,還可以進行訴前調解意向調查、執行情況告知、語音外呼送達等。虎丘區人民法院全面推行在線異步質證機制,當事人需要在庭前提交材料進行質證的,可直接在線提交證據材料,發表質證意見,既方便當事人靈活利用空餘時間完成庭前證據交互,又減輕法官負擔,提高在線開庭效率,平均縮短審限近三分之一。遇到因條件限制不方便現場開庭的,相城區法院的智慧庭審「颶風」方案就派上了用場,通過線上線下相互融合、內網外網實時交互,實現了在線庭審全場景、全覆蓋、全互聯。為提高案件材料送達效率,崑山、常熟、太倉市人民法院均成立了集約送達中心;常熟法院還制定了規範性文件,明確送達操作規範、人員管理和考核辦法,並與轄區15家金融機構籤訂訴訟文書電子送達合作備忘錄,以電子送達方式向轄區金融機構送達法院審理的全部民商事案件訴訟文書,進一步提高金融糾紛送達效率。
作為蘇州法院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的體驗者和受益者之一,蘇州某律師事務所牟律師感慨道:「在蘇州法院,除了訴訟,化解糾紛還有很多方法,而且是免費的。即便訴訟,也是簡案跑得快、繁案辦得穩,超級方便。」
在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地區以來,蘇州市兩級法院密切配合,上下聯動,群策群力,實現了良性互動。各基層法院總結工作困難、經驗,蘇州中院匯總後定期下發《關於全市法院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和兩個「一站式」建設工作情況的通報》《蘇州法院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情況月報》,編發《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蘇州法院信息專刊》等,分享交流經驗和工作動態,供全市法院學習參考。
赴基層法院進行民事訴訟程序
繁簡分流改革工作巡查
今年6月中旬,蘇州中院領導分別帶隊對全市基層法院開展巡迴檢查,幫助基層找準薄弱環節,盯準重點指標,指導基層法院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儘快補齊短板,並組織全市基層法院到優秀試點法院學習經驗。其中,工業園區法院分離式裁判改革被列為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專項課題、相城區法院案例《打造電子訴訟全新方案,促進繁簡分離提質增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
來源:蘇州中級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