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甦態勢明顯 發展動能加速集聚——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

2020-12-13 央視網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有序推進,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顯現,經濟增長實現了由負轉正,夏糧產量創歷史新高,工業生產明顯回升,能源生產加快恢復,新興服務業逆勢增長,整體經濟穩步復甦態勢明顯。

  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多行業現回升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 趙同錄

  上半年,我國GDP為45661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下降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053億元,增長0.9%;第二產業增加值172759億元,下降1.9%;第三產業增加值257802億元,下降1.6%。

  一、經濟運行穩步回升,增速由負轉正

  二季度,我國GDP為25011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3.2%,一季度為下降6.8%,經濟增速實現由負轉正,經濟整體呈現快速回升態勢。

  二、各行業均呈現回升,部分行業正增長

  二季度,除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其他服務業受疫情影響較深外,其他行業增加值均實現正增長,其中,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築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以及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3.4%、4.1%、7.8%、7.2%、4.1%和15.7%,均高於GDP增速,合計拉動GDP增長3.6個百分點。

  上半年,農林牧漁業、金融業以及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較快,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1%、6.6%和14.5%,合計拉動GDP增長1.3個百分點。

  三、投資拉動作用增強,消費出現回升

  隨著穩投資政策持續發力,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上半年,資本形成總額拉動GDP增長1.5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資本形成總額拉動GDP增長5個百分點,扭轉了一季度向下拉動的態勢。

  消費市場穩步回升。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向下拉動GDP2.9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向下拉動GDP2.3個百分點,較一季度收窄2.1個百分點。

  穩外貿政策加快落地,措施效果逐步顯現。上半年,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向下拉動GDP0.2個百分點,較一季度收窄0.8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貨物和服務淨出口拉動GDP增長0.5個百分點,扭轉了一季度向下拉動的態勢。

  四、新動能強勁支撐,經濟活躍度持續提升

  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新動能持續逆勢增長,為我國經濟復甦提供強大動力。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2.9%,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而同期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以新技術為引領的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保持增長,1月份至5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4.7%、4.0%和3.8%,而同期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6.4%。上半年,網上商品零售持續加速,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14.3%,比一季度加快8.4個百分點,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4%;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5.2%,比上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

  夏糧產量創下新高 生豬生產逐步恢復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 李鎖強

  上半年,各地區各部門狠抓糧食生產,積極落實生豬穩產保供,夏糧產量創歷史新高,生豬產能持續恢復,農業生產總體穩中向好。

  一、夏糧生產再獲豐收,產量創歷史新高

  據對夏糧主產區實割實測抽樣調查和對非主產區的重點調查推算,今年全國夏糧總產量2856億斤,比去年增加24.2億斤,增長0.9%,創歷史新高。其中,小麥產量2634億斤,增長0.6%。

  農業種植結構持續優化,夏糧播種面積穩中略減。今年全國夏糧播種面積3.93億畝,比去年下降0.7%;其中小麥3.41億畝,比上年下降1.2%。全國夏糧每畝產量363.8公斤,比去年增長1.6%,其中小麥每畝產量386.5公斤,比上年增長1.8%。單產提高成為增產的主要因素,支撐夏糧產量再創歷史新高。

  二、生豬生產逐步恢復,家禽生產較快增長

  上半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3489萬噸,比上年同期下降10.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8.7個百分點;禽蛋和牛奶產量增加。

  上半年,全國生豬出欄25103萬頭,比上年同期下降19.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4個百分點;豬肉產量1998萬噸,下降19.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0個百分點。二季度末,全國生豬存欄33996萬頭,比一季度末環比增長5.8%,已連續3個季度環比增長。但生豬存欄仍比上年二季度末減少765萬頭,同比下降2.2%。

  上半年,全國家禽出欄65.88億隻,比上年同期增長6.5%,增幅比一季度擴大5.8個百分點;禽肉產量1016萬噸,增長6.8%;禽蛋產量1623萬噸,增長7.1%。

  三、農產品生產者價格同比上漲,漲幅比一季度大幅回落

  二季度全國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漲21.1%,漲幅比一季度回落17.9個百分點。分類別看,二季度全國農產品生產者價格呈現「二升二降」特點,其中飼養動物及其產品上漲50.3%,漲幅比一季度回落38.3個百分點;農業產品略漲0.5%,林業和漁業產品分別下降2.7%和3.5%。

  分品種看,穀物生產者價格上漲3.6%,其中小麥和稻穀分別上漲1.8%和1.2%,玉米上漲4.8%,大豆上漲9.6%;蔬菜和水果生產者價格分別下降3.2%和10.0%;生豬生產者價格上漲89.3%,活牛上漲12.6%,活羊上漲10.2%;活家禽生產者價格下降10.5%,禽蛋下降14.1%。

  工業生產明顯回升 重點行業持續發力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副司長 張衛華

  上半年,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產生活逐步恢復,復工復產深入推進,工業經濟明顯恢復向好。

  一、工業生產回升勢頭明顯

  二季度開工復產情況大幅好轉。截至6月中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基本全面開工,其中有68.4%的企業達到正常生產水平八成以上,較4月上旬上升17.2個百分點。

  工業生產由降轉升。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降幅逐步收窄,1月份至6月份,工業生產同比下降1.3%,降幅較一季度收窄7.1個百分點。

  二季度,製造業恢復最為明顯,扭轉了一季度大幅下降10.2%的趨勢,增速已接近上年同期水平。

  二、裝備製造業加速回升,高技術製造業和新興產品持續發力

  二季度,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而一季度為下降14.0%,為回升幅度最大的行業板塊,且增速高於上年同期4.2個百分點。其中,汽車行業6月份生產加快至13.4%,創近兩年新高;電子行業增速升至12.6%。

  高技術製造業快速增長,新動能持續發力。二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而一季度為下降3.8%,為增速最高的行業板塊,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新興產品繼續高速增長。6月份,3D列印設備、集成電路圓片、智能手錶同比增長1至5倍。

  三、原材料行業由降轉升,消費品行業逐步恢復

  二季度,原材料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而一季度為下降6.6%。消費品行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2%,降幅較一季度大幅收窄8.2個百分點。

  四、出口形勢有所好轉,醫藥電子行業出口加速

  上半年,工業出口降幅不斷收窄,二季度實現了增長,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0.8%,而一季度為下降10.3%。

  二季度,醫藥製造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52.3%,增速較一季度大幅加快。電子行業出口增速升至14.5%,較一季度的下降5.8%明顯好轉,有力拉動了工業出口增速轉正。

  五、產能利用率明顯回升

  二季度,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4.4%,較一季度回升7.1個百分點;三大門類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2.1%、74.8%、70.6%,較一季度回升2.8個至7.6個百分點。上半年,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1.1%,較一季度有所回升,但總體仍處低位。

  六、企業效益狀況逐步改善

  5月份,在成本壓力緩解、價格變動等有利因素作用下,工業企業利潤實現今年首次正增長,同比增長6.0%;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82%,為今年首次同比提高。其中,石油加工、電力行業利潤分別增長8.9%、10.9%,化工、鋼鐵行業利潤明顯改善,降幅較上月大幅收窄。前5個月,工業企業效益狀況呈逐月好轉趨勢,累計利潤降幅逐月收窄。

  能源供應保障有力 清潔能源比重提高

  國家統計局能源統計司司長 劉文華

  上半年,我國能源生產加快恢復,進口快速增長,供應保持充足;清潔能源比重穩步提高,能源需求逐步回暖,能源消費降幅明顯收窄。

  一、能源生產增長加快

  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能源生產增長加快。其中,原煤產量同比增長0.6%,增速由負轉正,一季度為下降0.5%。

  原油生產穩定增長。原油產量同比增長1.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9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放緩0.7個百分點;原油加工量增長0.6%,增速由負轉正,一季度為下降4.6%。

  天然氣生產高速增長。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10.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2個百分點,其中非常規天然氣增長16.0%,拉動天然氣產量增長5.1個百分點。

  電力生產降幅收窄。發電量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4個百分點。分品種看,火電、水電分別下降1.6%、7.3%,收窄6.6個、2.2個百分點;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均快速增長,分別增長7.2%、6.8%、9.1%,其中核電、風電加快6.0個、1.1個百分點,太陽能發電回落1.8個百分點。

  二、能源進口快速增長

  上半年,煤炭進口高速增長,進口1.7億噸,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9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15.7個百分點;原油快速增長,進口2.7億噸,增長9.9%,比上年同期加快1.1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加快4.9個百分點;天然氣較快增長,進口4835.9萬立方米,增長3.3%,比一季度加快1.5個百分點。

  三、清潔能源比重提高

  上半年,清潔電力生產比重有所提高,規模以上工業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一次電力佔全部發電量比重為27.6%,比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初步核算,天然氣、一次電力等清潔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所佔比重下降0.3個百分點。

  四、能源消費降幅明顯收窄

  上半年,工業、投資、消費等均呈回升態勢,加之居民生活用能穩步增長,能源消費降幅明顯收窄。佔全社會能源消費六成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同比下降0.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9個百分點。其中,電力、鋼鐵、化工、石化、建材、有色6個主要耗能行業能源消費增長0.8%,增速由負轉正;其他行業能源消費下降6.0%,收窄3.8個百分點。

  上半年,能源消費總量同比下降0.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9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上升1.4%,升幅比一季度回落2.6個百分點。

  服務業穩步復甦 新動能彰顯潛力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統計司司長 杜希雙

  二季度,服務業穩步復甦,新動能彰顯優勢和潛力,企業發展預期持續改善。

  一、出低谷,服務業逐步回升

  服務業穩步復甦。初步核算,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257802億元,同比下降1.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6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6.5%,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18.7個百分點。二季度服務業增加值135122億元,由一季度同比下降5.2%轉為同比增長1.9%。

  服務業企業生產經營持續回暖。6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2.3%,增速繼5月份由降轉升後繼續上升1.3個百分點。

  服務業投資降幅收窄。上半年,服務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2.5個百分點。

  服務貿易逆差大幅減少。1月份至5月份,我國服務出口7592.6億元,同比下降2.3%,服務貿易逆差同比減少2851.5億元;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佔比繼續提高,進出口總額8095.5億元,同比增長8.7%,佔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3.3%,比上年同期提升9.3個百分點。

  二、育新機,新動能展現潛力

  新興服務業逆勢增長。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今年各月生產指數均實現正增長,上半年同比增長7.9%。1月份至5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8%,增速比1月份至4月份加快1.9個百分點。今年前5個月,跨境電商零售出口同比增長12.0%。

  上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4.3%,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4%;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5.2%,比上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1月份至5月份,全國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達610.8億GB,同比增長35.2%。

  上半年,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7.2%,增速高出全部服務業投資8.2個百分點。1月份至5月份,我國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0%。1月份至5月份,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4.7%和4.0%,均比1月份至4月份上升2.3個百分點。

  三、向未來,企業信心保持穩定

  服務業預期不斷改善。6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4%,高於上月1.1個百分點,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5個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高於臨界點。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處於59.0%及以上。6月份,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達到59.0%,企業信心繼續增強。自3月份起,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4個月回升。

相關焦點

  • ...動力不斷增強丨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數據
    下一階段,要繼續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加快釋放消費潛力,持續增強經濟內生動力,進一步鞏固經濟恢復勢頭。  經濟活力不斷激發新興領域動能增強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趙同錄
  • ...趨勢沒有改變——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一季度主要經濟數據...
    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和空間較大,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未發生改變——經濟受到疫情衝擊健康發展態勢不變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趙同錄2020年一季度,經濟雖受疫情衝擊影響出現負增長,但部分民生保障領域和新動能領域仍保持增長甚至較快增長,而且整體經濟正呈現出恢復勢頭,顯示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發生改變。
  •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2019年主要經濟數據
    雷 聲攝(中經視覺)發展質量不斷提升 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 趙同錄2019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各項決策部署,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 國家統計局解讀18年主要經濟數據:穩中有進
    原標題: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2018年主要經濟數據:穩中有進邁向高質量發展題要: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完成,三大攻堅戰開局良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力度加大,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儘管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是中國經濟大船仍將把穩航向,克服艱難,持續前行。
  • 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看十位司長如何解讀當下的中國經濟走勢~
    國家統計局10位司長帶你讀懂  上半年經濟數據~  1  關鍵詞:GDP  解讀人:趙同錄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  核心提示: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整體經濟穩步復甦(詳情請點擊圖片掃二維碼)  3  關鍵詞:工業  解讀人:張衛華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副司長  核心提示:工業生產明顯回升 重點行業持續發力
  • 長三角「期中成績單」出爐: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回升
    而在三省一市中處於「龍頭」地位的上海,二季度以來其經濟運行各項指標同樣得以顯著回升——上半年上海GDP同比降幅收窄到-2.6%,止跌回暖態勢鮮明。 三省一市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回升 「從一季度同比下降5%到上半年實現正增長,在多重矛盾和困難疊加的情況下,這一成績來之不易。」日前,江蘇省統計局負責人在對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分析時,如是評價。
  • 統計局負責人解讀上半年主要經濟數據:基本民生保障有力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 社會發展大局穩定——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上半年主要經濟數據(下)  投資降幅明顯收窄、消費方式創新發展、就業形勢逐步改善、物價漲幅趨勢回落、收入名義增速回升……總體看,上半年我國經濟逐步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經濟運行呈恢復性增長和穩步復甦態勢,發展韌性和活力進一步彰顯。
  • 9月PMI指數出爐 國家統計局這樣解讀
    2020年9月30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採購經理指數。對此,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進行了解讀。當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持續推進,我國經濟保持穩定復甦態勢,積極變化不斷增多。
  • 國家統計局:10月份經濟運行呈現四個特點
    本報記者 蘇詩鈺 11月16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介紹2020年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他表示,從10月份的情況來看,國民經濟繼續延續了穩定恢復的態勢。 具體來看,主要有四個特點:第一,工業和服務業運行平穩較快增長。
  • PMI指數連續9個月位於臨界點上製造業復甦態勢明顯!
    原標題:PMI指數連續9個月位於臨界點上製造業復甦態勢明顯!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
  • 國家統計局解讀4月PMI指數:企業生產經營繼續恢復
    中新網4月30日電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2020年4月30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採購經理指數。對此,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4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有所回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高於上月,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3.4%,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繼續恢復。
  • 抓穩新機遇 匯聚新動能——我國經濟社會復甦勢頭強勁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題:抓穩新機遇 匯聚新動能——我國經濟社會復甦勢頭強勁新華社記者高亢、鬱瓊源、劉夏村在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同時,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下,全國生產活動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速恢復,經濟社會復甦勢頭強勁、向好態勢明顯。
  •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解讀10月經濟熱點問題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經濟怎麼樣?就業難不難?物價怎麼走?——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解讀10月經濟熱點問題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 題:經濟怎麼樣?就業難不難?物價怎麼走?——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解讀10月經濟熱點問題陳煒偉、戴小河、劉文昕國家統計局16日發布10月份經濟運行主要數據。圍繞就業、消費、物價等當前經濟運行的熱點問題,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進行深入解讀。經濟怎麼樣?
  • 如何看待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的基本態勢?楊禹詳細解讀
    原標題:如何看待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的基本態勢?楊禹詳細解讀   如何看待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的基本態勢?
  • 新聞觀察:中國有能力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 為全球市場注入新活力
    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運行5月份延續回暖態勢,積極因素逐步增多,增長動能加速集聚。在全球經濟遭受疫情重創的當下,持續向好的中國經濟為穩定世界經濟注入信心和動力。中國有能力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工業服務業實現增長,國內消費持續升溫,高科技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增速由負轉正,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等連續3個月保持臨界點以上,數字經濟等增長新動能不斷增強,一系列明確而積極的信號說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是暫時的,中國有能力也有實力推動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 北大光華報告: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延續強勁復甦態勢
    中新網北京1月6日電 (劉亮)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光華思想力」宏觀經濟預測課題組日前發布2021年關於中國經濟形勢分析的報告《經濟穩步復甦,改革蓄勢而發》。報告稱,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延續強勁復甦態勢。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濟社會諸多領域仍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 太倉:集聚發展新動能
    以一個個具體的重大項目為參照物,可以一窺太倉在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上的具體思路和前進方向:聚焦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構築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在改革創新的浪潮中集聚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 上半年經濟述評之三——實體經濟發展添活力
    今年以來,國民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穩中向好的特徵更趨明顯。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各種實物量指標和相關先導指標也都共振向好,指標之間的匹配度明顯增強。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對於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超預期,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分析認為,服務業是「穩的基礎」,工業是「升的主因」。服務業快速發展,繼續發揮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國GDP比重為54.1%,比上年同期高出0.1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出14.0個百分點。
  • 2019.01:中國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統計測度
    >   內容摘要:本文立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框架,結合國家統計局最新頒布的新經濟統計方法制度,在科學構建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的基礎上,深入考察我國農村經濟新動能發展態勢,甄別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影響因素,並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 疫情汛情雙重夾擊,7月中國經濟咋樣了?國家統計局回應
    來源:經濟日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介紹2020年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付凌暉表示:7月份以來,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持續顯效發力,經濟克服了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響,繼續保持了穩定復甦態勢,主要指標繼續回暖。從7月份的經濟運行情況看,可以概括為兩個特點:一是經濟穩定恢復;二是向好態勢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