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最牛結尾:由統編教材的一篇文章說開去

2020-12-14 教閱讀與寫作的王老師

小時候,長輩常常告訴我們做事情要有頭有尾,萬不可虎頭蛇尾。一篇文章也是如此,不僅要有一個絕妙的開頭,還要有一個最牛的結尾。

如果你說文章結尾還不簡單,那你就錯了。好的結尾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們常見的結尾,比如抒情性結尾、升華性結尾,首尾呼應性結尾,在筆者看來這都是司空見慣的結尾,其實沒啥意思。那麼什麼才是比較牛的結尾呢?筆者在教統編教材時遇到一篇文章,結尾還是比較牛的。請看:

車廂裡一片寂靜,靜得可怕。

——奧萊爾微型小說《在柏林》

這是一篇關於戰爭的小說。文章沒有描寫戰爭是如何殘酷、血腥。它主要通過車廂裡一對老夫妻和乘客的對話展開。開始時,大家還有點感覺這對老夫妻有點問題,沒想到他們一樣都是戰爭的受害者。最後真相揭開了,作者沒有把眾人的表現具體寫出來,而是只留下了一句話:車廂裡一篇寂靜,靜得可怕。文章到此戛然而止。作者什麼都沒交代,卻什麼都交代了,而且交代的更加豐富。根據作者剛才的敘述,讀者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去暢想。這樣的結尾看似很簡單,卻非常有力量。

接下來,筆者就和大家來聊聊文章的結尾那些事。

一.中國名著結尾

1.古典小說與古典散文的首尾:大圓滿,常常落入窠臼

古典小說有名的有很多,下面就以四大名著為例。

(1)《三國演義》開篇: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結尾詩詞: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三國演義》在藝術上是歷史演義小說的典範,全書通篇講述的就是一個「義」字,有謀略、也智慧在其中。書中多次講到「天意是人所不能違抗的,人只能順天而行。比如諸葛亮設七星燈續命之事。全文所發生的事情其實已經在掌握之中了。所以,結尾只是對開頭的回答。

(2)《紅樓夢》開篇: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結尾詩云: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

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

「夢」者,一切皆虛幻也;「紅樓夢」者,紅塵夢幻也。首尾也是如此。

(3)《水滸傳》開篇: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

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

七雄繞繞亂春秋。

見成名無數,圖形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

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桑田變古路。

訝求魚緣木,擬窮猿擇木,恐傷,弓遠之曲木,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

結尾有詩云:

天罡盡已歸天界,地煞還應入地中。

千古為神皆廟食,萬年青史播英雄。

《水滸傳》講述了朝代更替中興衰與變亂,洪太尉誤走妖邪,放出了鎮壓於伏魔殿的待罪天罡與地煞星君,紛紛轉生成人出世,這也是梁山一百單八將的來歷。它反映了人無論身處何境,都要遵循做人的道德規範,替天行道,懲奸肅貪,如此才會首尾如一。

四大名著雖然偉大,但在筆者看來單從結構來講還是簡單了點,落入了古典小說大圓滿的窠臼。

2. 古典散文同樣跳不出首尾呼應的窠臼。

在中國古代燦若群星的文章中,除了詩詞意外,還有很多經典的散文。雖是經典,卻也脫離不了模式老套的形式。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宋】蘇軾.《前赤壁賦》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翩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 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宋】蘇軾.《後赤壁賦》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嘆息。

——【宋代】歐陽修《秋聲賦》

蘇軾、歐陽修皆是古代散文大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們的文章也避免不了對前文總結性窠臼。

3. 現當代小說與散文

到了近現代中國小說結尾形式有了很大的改變。沈從文就是一位,請看沈從文先生的《邊城》選段。

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裡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沈從文《邊城》

沈從文的這個結尾被汪曾祺稱為「七萬字一齊收在這一句話上」。不過在我看來,這段話最牛的是在結尾的兩個「也許」上。它充滿了不確定性,給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

散文結尾的發展經過多次形式的變化。比如楊朔散文模式:從寫景入手,然後引出在風景中活動著的平凡人物,最後通過比興、象徵將景物和人物聯繫起來,升華出人民性的歌頌這一主題。

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讚美那貴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頎的),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樹吧,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

——楊朔《白楊禮讚》

楊朔散文喜歡在最後一定要把文章的主題上升到國家民族的高度。這樣的模式到最後顯得生硬、無趣。後來又出現餘秋雨大文化散文結尾模式等等。

這也不是最好的結尾。

二.西方名著結尾

西方名著結尾形式較中國小說和散文來講要多變一些。

1.歐.亨利式結尾

什麼是「歐·亨利式結尾」呢,通常指短篇小說大師們在文章結尾時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使人物命運突然轉變,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這種結尾藝術,在歐·亨利的作品中有充分的體現。故被稱為「歐·亨利式結尾。

第二天早上,警察局法庭上的推事宣判道:「布萊克威爾島,三個月。」

——歐.亨利《警擦與讚美詩》

主人公蘇比曾幾次惹事生非,想進監獄得以安身,可他總是不走運。當蘇比受到讚美詩的感化,欲改變時,警察卻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了起來。在大家都認為蘇比將要平安度過一生之時,警察將他帶上了法庭。歐·亨利就很好地運用了這種方法,並藉此深刻地反映社會善惡不分的現實。

看看窗外,親愛的,看看牆上最後的一片葉子。你不是覺得納悶,它為什麼在風中不飄不動嗎?啊,親愛的,那是貝爾曼的傑作——那晚最後的一片葉子掉落時,他畫在牆上的。」

——歐.亨利《最後一片常春藤葉》

在這篇小說中中,老畫家要畫一副傳世之作,面對鄰居請求時冷漠無比。然後當病人數著落葉等死時,一夜風雨過後仍然挺立的枯葉,讓她重燃了生活的希望,逐漸開始康復。就在大家以為這是奇蹟時,女主角幾句話告知那片救了人的枯葉就是令人討厭的老畫家半夜冒風雨畫上去的。可是老畫家卻感染了肺結核。老畫家在感染了肺結核後沒有挺過來。突然整個充滿寒意的社會關係變得暖暖的讓人感動。這幅畫更是一開始提到的絕世之畫。

2.留白式結尾

有些名著結尾給讀者留下想像的空間。

他的喉結吞咽著上下蠕動。風掠起他的頭髮。我想我看到他點頭。

「為你,千千萬萬遍。」我聽見自己說。

然後我轉過身,我追。

它只是一個微笑,沒有。

……

我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唇上掛著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

我追。

——【阿富汗】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

結尾「我追」我追的到嗎?即使追到又可以恢復到從前嗎?

人類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這四個字裡面的:『等待』和『希望』!

——【法】大仲馬《基督山伯爵》

他安息了。儘管命運多舛。

——【法】維克多·雨果《悲慘世界》

西方小說的結尾,有很大一部分是留白。小說結束了,但是故事並沒有結束。這就是偉大小說的魅力所在。

三. 我們需要怎樣的結尾

經典、有魅力的結尾有很多多,不一而定。筆者以為,除了留白式結尾、歐亨利式結尾以外,以下結尾也很不錯。

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史鐵生《秋天的懷念》

看似無意所寫的秋天之景也是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和對妹妹相依為命的溫暖。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看似不經意之間的一句環境描寫,卻表達出歸有軒對妻子的撕心裂肺地思念。

——歸有軒《項脊軒志》

「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圖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梅花魂:梅花那不屈的靈魂 和他的寒梅傲雪堅定的意志」

——《梅花魂》

作者行文某篇都是在表達對祖國的思念之情。結尾還不過癮,還不足以表達內心之情,看似無意其實有意再來一筆。表達思念情誼,意猶未盡。

說到底,選擇哪種結尾,就看哪一種結尾適合你。正所謂:世界上本沒有垃圾,而是好東西放錯了地方罷了。

我的作品:

請你寫一篇以《畢業那年》為題的校園小說,要求歐亨利式結尾。

名師推薦:

1.【阿富汗】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

2.【法】大仲馬《基督山伯爵》

3.【法】維克多·雨果《悲慘世界》

相關焦點

  • 統編教材審查專家:編中小學教材比編大學教材難多了
    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走訪了多位統編教材的編審者,了解教材編寫背後的故事,很多專家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工匠精神」,「要讓孩子們喜歡學習,要讓孩子們喜歡這套新的教材,我們就要做到規範、精準和嚴謹。」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執行主編陳先雲說。
  • 【統編教材文本解讀】詹丹:關於《與朱元思書》的結尾及其他
    正文共: 4776字預計閱讀時間: 12分鐘統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選入了吳均的寫景名作《與朱元思書》,該篇書信雖是藉助《藝文類聚》等類書保留下來的,可能經過了當時編選者的刪節,但就留存下的部分看,還是有相對完整性,可以把它視為一篇獨立的文章來賞讀。
  • 中小學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 這麼多年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為什麼統編《語文》教材要改變慣例?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執行主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陳先雲解釋,語文學習的目的在於學習語言和漢字,而不是拼音。這種變化非常清楚地定位了拼音與識字的關係,即識字是目的、拼音是手段。 從多年的實踐經驗來看,小學生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的教學有一些問題。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 小學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難不難
    近期,網上關於「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統編教材比較難」的觀點引發了大眾的關注和討論。為何會有這樣的看法,小學語文一年級統編教材到底難不難?針對這一問題,記者日前採訪了兒童閱讀研究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李虹教授,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執行主編陳先雲以及內蒙古林西縣王秀梅和河北省平山縣秦韶華兩名農村學校一線語文教師,聽聽他們怎麼說。
  • 依託統編語文教材有效開展閱讀教學實踐
    今年秋季,部分原來使用漢語教材的民族地區開始使用統編初中語文教材。本文擬就語文教學重中之重的閱讀教學,談談統編教材的編寫思路以及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了解雙線組元結構,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把握課堂教學的「基本口糧」教材以單元為單位進行組織,由梁啓超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分組教學」發端而來。
  • 全國統編教材主編溫儒敏:語文統編教材專治不讀書
    全國統編教材主編溫儒敏:語文統編教材專治不讀書 李潤文 孔德淇 戴雲/中青在線 2018-07-15 16:41
  • 統編教材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
    統編教材建設適應了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發展的客觀需要,堅持了政治思想性這一首要原則以及教材編寫質量和水平提升這一核心任務。統編教材,也稱「部編教材」「通用教材」,指在一個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指導下,由國家和政府統一組織編寫和審定、全國統一出版和使用的教材。
  • 統編教材1-6年級單元習作歸類總複習(考場實用版)
    統編教材1-6年級,64個習作單元,整合一下,無非六大類。教材的部分提示:如果有機會和神話和童話中的一位過上一天,你會選擇誰?你們會一起去哪裡?會做些什麼?會發生什麼故事呢?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再寫下來。
  • 語文統編教材與教師專業發展
    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統編,突出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新為上,在內容上,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內容。總的來說,「統編本」語文教材有如下幾個特點: 特點之一是體現多讀書、會讀書、讀整本的書。
  • 「統編」語文教材使用指南來襲
    統編語文教材最大的教學思路是讓學生多讀書,構建成一個從「教讀課文」到「自讀課文」再到「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設計的3個原則是:學生自讀,教師引導原則;課外為主,課內為輔原則;略讀為主,略讀精讀相結合原則。自讀課作為其中的一部分,是課內教讀走向課外閱讀的一座橋梁,教師教好自讀課,才能真正落實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的建議。
  • 《挑山工》入選全國小學語文統編教材
    從今秋新學期開始,將會有更多人尤其是少年兒童通過文章認識、了解、讀懂泰山「挑山工」——《挑山工》一文入選全國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在泰山上,隨處都可以碰到挑山工。首次攀登泰山,馮驥才不單單用一篇文章來描寫泰山「挑山工」,回到家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的他拿起畫筆,創作了一幅畫作,畫中身穿紅背心的挑山工被重物壓彎了腰,仍舊一步步、堅韌地在陡直而似沒有盡頭的盤道上向上攀登。一文一圖,讓馮驥才筆下的泰山「挑山工」形象深入人心。馮驥才對泰山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曾表示,泰山「挑山工」有著讓人尊重的低調,與泰山不張揚的特性渾然天成。
  • 如何依託統編語文教材有效開展閱讀教學實踐?人教社專家來支招
    本文擬就語文教學重中之重的閱讀教學,談談統編教材的編寫思路以及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了解雙線組元結構,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把握課堂教學的「基本口糧」教材以單元為單位進行組織,由梁啓超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分組教學」發端而來。
  • 義務教育統編語文教材突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
    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 題:紅色精神代代傳——義務教育統編語文教材突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  新華社記者胡浩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而教材則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  從去年9月1日起,義務教育起始年級統一使用的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突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讓學生從革命精神中感知責任使命,在歷史坐標中構築時代擔當。  豐富內涵,革命傳統教育更具體更形象  革命傳統教育的強化,首先體現在教材相關篇目的選取上。
  • 錫林郭勒盟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有問必答」
    4問:三科教材改革,是否與民族區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規有矛盾? 答:推行統編教材使用是國家事權,由中央根據國家法律規定決定。中央決定的事項,自治區應當執行,這與民族區域自治法不衝突。答:教材具有塑造未來的功能,是教育工作最基本的遵循,必須體現國家意志。《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三科統編教材與意識形態和文化傳承密切相關,是國家的核心教材,直接關係國家想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和能夠培養什麼樣的人,必須保持統一性和立場的根本性。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周瑾言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 統編教材下,如何上好一堂閱讀課、寫作課?
    聚焦新教材•大語文•雲課堂 用母語閱讀和建構世界 ——2019兒童母語教育論壇暨親近母語教育研討會綜述 有人說,語文統編教材專治不讀書。
  • 統編教材最大的變化?連老師都不會教了?
    這個問題一直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界的熱門話題,而在這次的統編教材也專門針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應和指導。家裡有三年級以上的小孩的家長可能發現了,這次的新教材出現了一個以往所有版本教材當中都沒有出現過的特殊單元---閱讀策略單元。這個獨特的編排設計可以說是本次統編教材中最大的一個變化了。
  • 教材編寫專家:編中小學教材比編大學教材難多了
    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走訪了多位統編教材的編審者,了解教材編寫背後的故事,很多專家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工匠精神」,「要讓孩子們喜歡學習,要讓孩子們喜歡這套新的教材,我們就要做到規範、精準和嚴謹。」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執行主編陳先雲說。
  • 巧借抓手,依體而導——關於統編教材自讀課文教學的思考
    肖老師說:「旁批,是部編版教材基於自讀課文精心開發的教學資源,是實現閱讀教學由教到不教、由扶到放的重要抓手。自讀教學,要就近選取資源,創設資源,促進教學,就必須利用好旁批,抓住旁批去設置角度多變的語言實踐活動,實現編者意圖和文本的教學目標。」      旁批的使用,可以讓學生歸納概括旁批的類型,設計問題,讓學生自己批註,自主鑑賞文章。